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尚笑道:“张大师是我蜀州的大名士,大吃货,仰慕他的人都知道他好这口,也喜欢给他搜罗各种稀奇的食材。当年他府上,西康的虫草,黄羊,西藏的雪莲,牦牛尾,甚至新疆过来的红花,都是年年有人送的,因此有这血米也不奇怪。”

    来到农家乐,李君阁让刘三娃把两种米都取出来,让金尚和刘程先看看。

    金尚拿起乌金血米搓了搓,又端起盘子闻了闻,说道:“应该就是了,小刘是吧?那就麻烦你按你们这里的做法给我们熬一点,晚上我们回来尝尝。”

    刘三娃应了下来,然后李君阁带着两人去看菜地。

    菜地的秋蔬菜长了两个多月了,好些都进入了收获季节。

    辣椒,莴苣,芥菜,生菜,白菜都可以收获了,萝卜,胡萝卜,蒜苗,胡豆长势很喜人。

    李君阁还挺不好意思:“种的都是些大路货,主要是供应农家乐的。没有来得及弄大棚,都是些时令品种,这反季节蔬菜还没来得及搞呢。”

    刘程先哈哈大笑:“要的就是时令菜!我师傅的私家菜馆,怎么可能去弄大棚蔬菜那些东西。”

    李君阁这下搞不明白了,啥意思?这刘程先跟吴志秋说的怎么反着来?

    见李君阁有点懵,刘程先跟他解释道:“现在的有钱人啊,那是越活越讲究了,现在吃个菜,都要讲究个时令季节。他们认为反季节蔬菜违背了天时,不合养生之道。偏偏我师傅的私房菜馆,能来的多数都是这些人。所以找食材这事儿,真是难死我跟我师傅了。”

    李君阁啧啧感叹:“你们城里人就是矫情!我们用农家肥的时候,你们要推广化肥,我们用化肥了,你们又要我们用农家肥;我们种时令菜的时候,你们要买反季节的,等我们都弄上大棚了,你们又要买时令的!这不是折腾我们嘛!”

    刘程先笑道:“这锅我跟我师傅不背,这是那帮子营养专家养生专家在引导,我们就是厨子,别人要吃什么我们就给他们做什么!”

    李君阁问道:“对了,我还想问问,这金老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退休啊?怎么还弄了个私房菜馆?”

    刘程先说道:“这厨师啊,就跟各行各业一样,分了很多层,最底层的就是刘三娃那种,天天围着锅灶出菜;往上一层就是饭店的主厨,管理一个小饭店的厨房,除了主厨,还要带徒弟,指挥手下;第三层就是行政主厨,基本不亲自下手了,只负责管理,对主厨提出指导意见。”

    “我师傅这种就是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了,弟子一般都是行政主厨的级别,要不就是饭店的老总,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饭店厨师队伍的实力帮饭店安排菜式,铺排宴席,平时自己总结归纳一下菜系菜谱,偶尔研发一些新的菜式。”

    说完伸出两个手指低声说道:“光我们鸿宾楼,每年给他老人家的顾问费,就是这个数!”

    李君阁惊叹道:“这动动嘴就二十万?厉害了!”

    刘程先说道:“什么二十万,两百万!这还是弟子价,外人来问,一道菜就是你说那数!”

    李君阁:“我靠!”

    看着艰难地蹲在菜地里检查青笋的胖老头,这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刘程先说道:“你别以为这个事情好做,没有几十年的行业经验,对传统脉络的充分把握,对几十年来饮食习惯变迁的深刻理解,想要开发出一个新菜品,那是痴人说梦!传统川菜就三千多道,别说做了,一道菜一千字,这三十万字请你背下来先!”

    “新菜品必须有本菜系的神,也就是精髓,色香味形都不能拿来说嘴,那是起码必须的!你还要从新菜品中找出传统的魂,要能在本菜系中找出根由,要让大家吃到的是一道新菜品,却都要夸一声‘地道的川菜’才行!只有达到这个级别,这菜品才能有把握流传下去,否则就是昙花一现,不能入谱。”

    李君阁点头说道:“这就是‘技进乎道了’,就跟书法一道类似,不论什么字体,都要有一套笔法构法,笔法构法是来自传承的,在传承的基础上只有少量的创新,出来的字却能既符合大家的传统审美,又让人觉得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新书体,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书法家。”

    刘程先听得畅快,拍手赞道:“跟你说话真不费劲,就是这个意思!老子跟这么多人解释过这个道理,就没有人能明白,都认为我在抬举厨师这行的身价,以后我就拿你这个说法跟他们解释!”

    李君阁继续说道:“要完全脱离陈窠另起炉灶,也不是不行,那就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路子了,所有表达方式都自己摸索总结,能这样做的人哪个不是百年难遇惊才绝艳?而且都要有追随者几代完善传承才能定型。随便舞几笔就说自己是创新,那不是创新,那是搞笑!”

    金老头看完菜站起身来,哈哈大笑道:“皮娃能看到这一层,已经很了不得了,老头子之所以临老了还要弄一个私房菜馆,一是怕长期不摸锅灶把手弄生了,二也是想再摸索摸索。陷进这行越深,越是觉得要走的路还长啊!就像你所说的,只要能给川菜这个菜系增加一两道笔法构法,老头子这辈子就值了。”

    刘程先问道:“师傅,皮娃这片菜地怎么样?”

    金老头说道:“菜地没问题,没上过化肥没打过农药,能长成这样就很不错了,我们这就采些回去,尝尝味道,按道理说这样种出来的菜,也不至于像那个于丫头说的那么夸张啊,难道是水土或者品种的关系?”

    李君阁不能说这是空间将品种改良了,只说到:“这是我今年回来收集的一些本地品种,我们本地好些品种都不为外界所知,比如油杆青菜,哦也就是做芽菜的那个‘二平桩’,似乎除了宜州蛮州外就未见种植。还有乌金血米跟九里香,似乎也是这样。”

    这解释让金老头觉得合情合理,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深究。

 第二百零七章 衣钵传人

    第二百零七章衣钵传人

    李君阁接下来按金老头的指点,把各种菜蔬都弄了一些,从地头上拔了些草将它们捆扎起来,拎着蔬菜往回走。

    刘程先看着菜地旁边的猪场,说道:“那边是什么地头?”

    李君阁说道:“那边是我弄的兰场,茶场,还有猪场。不过猪场里没猪,现在养着几百只竹鼠,对了这竹鼠也该育肥了,要不我们逮两只去农家乐尝尝?”

    金老头眼睛一亮,说道:“走,看看去!”

    于是三人又转往猪场方向。

    李君阁对刘程先说道:“说起这茶场就是泪,今年的虫茶被你们几家搜刮完了,害得我们自己都没虫茶喝。”

    金老头说道:“先娃孝敬我那虫茶也是你们这里出的?那个可是好东西啊!我这多年的老肠胃病今年都没有发作过。”

    刘程先笑道:“说起这虫茶还真有个稀罕事,上次一起来那个王吉星你还记得不?哭着喊着非要我把虫茶匀给他,我说没门,结果他说不匀茶,匀茶盒也行,哈哈哈笑死我了!”

    李君阁也笑道:“他要盒子干啥?我这里还有几十个空盒子,他要我可以送他几个啊!”

    刘程先说到:“鬼知道呢,我也叫他找你,结果他说他不要新盒子,就要装过虫茶的,我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将几个盒子腾出来给他寄过去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道:“你说老王不会是想拿盒子去造假吧?”

    刘程先笑道:“那么大个老板,还能为了十万块钱做这事?这实在是弄不明白了。”

    李君阁说道:“那盒子可不能小瞧,那是我们李家沟一个竹艺大师的作品,人家一根竹制鱼竿在日本卖了七十万呢!还引来一个日本姑娘死心踏地的跟着他。明年还要受邀去和歌山访问。我跟他是老交情了,这才提前让他做了百十来个盒子,等明年这时候,人家还不一定稀罕出手了!即使出手,我也不好意思给今年那价钱了!”

    刘程先愕然道:“我靠!那我不是亏了?北京人玩这些的多,这是被高手看出好赖来了?”

    李君阁笑道:“应该不是,否则老王为啥只要装过虫茶的?这事情还真透着古怪。”

    两人当笑话说过听过,也就没再纠结这件事。

    经过兰场的时候,李君阁还带着他们进去转了一圈,不过两位都看不出好坏,只对兰场的规模和精良的设施发出了一通感慨。

    进到猪场两人就笑了,这四五斤一个的大竹鼠不在少数,养殖梯队逐渐成型了,李君阁不得不又改造了一些猪圈出来分群。

    对于蜀州的资深吃货来说,竹鼠肉都不陌生。

    李君阁拿出一个竹鼠笼子,对金老头说道:“金爷爷,你说抓哪两个?我们今天中午打牙祭。”

    金老头乐得见眉不见眼:“那个,还有那个!哎哟皮娃你小心点,呵呵呵,这玩意儿还挺凶呢!”

    李君阁按金老头的指点逮了两个最肥的丢笼子里,三人又回到农家乐。

    将菜蔬丢给刘三娃加工,金老头闲着没事,顺便也进到厨房翻箱倒柜。

    李君阁跟刘程先不好意思开溜,也只好在厨房陪着。

    “哟,这是坛子肉,最适合老人家了,煮起煮起……”

    “这水豆豉姜汁调得不错,咸淡适中,村里的老手做的……”

    “粗米粉!三娃中午再弄一个鲊辣椒!就用我们刚刚采来的红辣椒做!十几年没吃了,想得慌……”

    “这大水缸里是啥?哎哟这是啥鱼?象鼻鱼?怎么我都不认识?好吃不?”

    “这蘑菇干好地道!今天中午的竹鼠肉有配菜了,等我挑点大脚菇出来……”

    听着金老头在厨房里边大呼小叫,刘程先哭笑不得:“师傅,您老人家悠着点,您看您哪里还有个大师的样子!”

    好不容易等金老头翻检了一遍厨房,刘三娃也开始切菜了。

    金老头看着刘三娃的刀工直摇头,然后每种蔬菜都捡了一片生的放嘴里嚼。

    边嚼边点头,说道:“不错不错。”

    刘程先说道:“师傅我们可以不要在厨房里杵着了不?你看刘三娃都差点切到手了!”

    金老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呵呵呵,这样的柴灶厨房有几十年没进过了。忘形了忘形了!”

    说完交代刘三娃,每种蔬菜都留一点,切成丝简单翻炒一下就行,跟于晓蓉昨天是一个套路。

    三人这才出来喝茶聊天。

    没过多久,刘三娃先将素菜炒了出来,金老头端着一大杯白开水,夹一口菜嚼嚼味道,然后又拿着白开水漱口,然后夹第二种。

    等到各种菜都品完,刘三娃那边正菜都端了出来,大脚菇焖竹鼠,干煸竹鼠丁,油肉,清蒸江团,小脚乌鸡汤,鸡汤冒生菜,糖醋白菜,虎皮青椒,最后上了盘鲊辣椒下饭。

    金老头先端了一碗血米粥说道:“先尝这个,待会嘴里味道杂了就品不出了。”

    喝了一口血米粥,说道:“就是它了,米种,名称,品相,产地,做法,口味,一样不差!这就是我爸他老人家说过的米中神品——血米!”

    有蜀州菜系的大拿给乌金血米定性,李君阁非常高兴,说道:“来来来,金爷爷,尝尝我们农家口味,对了喝点啥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