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贞观一书生-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南海港口还在开辟,以后不免和南海接触到,所谓生意就是有来有往。”
 “我们中原的人可以,他们其他国度的人也可以来,如此来往海贸只会越来越频繁,如今海船的建造阎立本手下的学子都已经轻车熟路,因为他们发现只要海船按照规矩来造,其实也不难,永远不要小看其他国度的生产力,如今高句丽更是已经在自己打造海船了,用顾青的话来说,大航海的时代要来了。”
 “想要掌握海贸的主导权儿臣以为有三点。”李治接着说道,“就像顾青做的养寇自重,这一点可以暂时让大唐掌握主导权,可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二的神色露出了讶异,这种讶异不是李治的想法,而是李治谈吐中的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也是李治小时候最需要的,那时候的李治太过听之任之,现在却可以直接说出顾青这个做法的缺点。
 李治接着说道,“父皇,顾青的海盗在十多年内或许是一个好办法,可是十年后呢?就像当初的自行车和煤炉,还有烈酒,当初谁也没有见过用,现在自行车的制造早就已经不可避免的流入民间,还有程家的烈酒也是,虽然没有程家的烈酒地道,可也算是烈酒,用书院的话来说,若没有一定的管制,知识不会被垄断的。”
 李二点头细细听着。
 “第二点!”李治再次说道,“那就是海贸的管理上,大唐作为上国一方面要频繁接触他国,从他国手中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资源,这一点朝中与海贸司一直在推进。”
 “接下来是第三点。”李治继而说道,“海上的情况其实与我们中原没有太多的差别,当然了在海上更多的是一个无法的地带,在海上生存,海船就显得无比重要,在船方面,阎立本一直在想办法增加船航行的速度,这一年来阎立本绘制了不少海船的图纸各式各样的传到我们海贸司中,再者就是火器,只有装备更加好的火器,有了足够的能力,才可以称霸海贸,究其两点,火器与船!”
 顾青也没有想到李治已经把方向给明确下来,想来李治在海贸司花费了不少的功夫。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二反问,对李治也是眼中毫不掩饰的赞赏。
 “这都是上官仪与儿臣之间几次推演出来的。”李治老实回答道,“除了朝堂上,上官仪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海贸司,这些日子上官仪帮助儿臣做了不少的事情。”
 李二微微点头,“你们都退下吧,朕自有思量。”
 “儿臣告退!”
 “我也走了。”
 顾青也李治一起走出李二的行宅,出来之后李治长出一口气。
 “晋王殿下今天的表现很好。”顾青说道。
 李治苦笑着,只有他知道自己说话的时候一点都不敢看自己的父皇,不过总算是说出来自己想说的。
 李二独自坐着悠闲地喝着茶水,一边拿起手中的书看起来,那么一些火器外泄,李二跟本不在乎其实更在意的是李治的蜕变,这种蜕变让李二很放心,李治终于是可以独当一面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旧账
 李治李泰李承乾三个嫡子中,李承乾是一个非常矛盾又执着的孩子,李泰则是太多的小聪明,李治则是太没有主见,从如今来看,李治更加的有主见也更加的有想法,李泰放下了自己的小聪明更愿意成全大局,李承乾则潜藏城府。
 三个嫡子都因为顾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顾青李泰进入的书院,因为顾青李治进入的海贸司,因为顾青李承乾不得不鞭策自己。
 如果说顾青是李承乾的磨刀石,那么也是李泰可以放下仇怨的一杯酒,更是李治的指路人。
 想着这些书里的内容没有看进去,长孙皇后带着一些红豆粥而来,“刚刚顾青和稚奴来过了?”
 李二点头接过红豆粥,“稚奴这个孩子成长了不少,朕以为可以考虑安排婚事了。”
 “妾身都听二郎的。”长孙皇后点头。
 “皇子嫁娶黔首女子,朝中应该会有不平的声音。”李二有些担忧叫来王钦,“王钦,这段时间朝中的情况如何。”
 “朝中一切都好。”王钦微笑说道,“老臣们也逐渐都退去了,今年新朝会会有大安排,不少去年科举入朝为官的新官员也终于是可以晋升,有的也会下派再次开始试用,而且朝中的规矩也是推陈出新。”
 “你倒是说得一番形势大好。”李二冷笑道,“朕知道如今朝中看起来一派平稳其实暗中涌动不断,每当新老交替,李承乾想要权力,有三卿的制衡又有顾青的羽翼,朕这个儿子如今心中可忐忑着呢。”
 “陛下说得是,是老奴眼拙。”王钦尴尬笑笑。
 “也罢,朝中的事情朕插手过多也不太好。”李二低声说着。
 “妾身的兄长这些日子与承乾走的很密切。”长孙皇后小声说道,“陛下觉得是不是可以提点一下,毕竟都一把大年纪了,有些事情太过插手也不是很好。”
 王钦点头,即然李二觉得自己插手朝中不是太过合适,连陛下都这么觉得了,长孙无忌这个老家伙也应该懂事才对,再说了朝中老国公们一个个都退隐了,小辈们的事情也不再插手。
 “赵国公……”李二有些迟疑说道,“观音婢,朕知道你的担忧,可是他与顾青之间的恩怨来往已久也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放下的。”
 长孙皇后沉默地给李二又添了一碗红豆粥。
 李二看着自己的妻子,“你的担忧朕都知道,这些事情不妨都做成对承乾的磨练,朕的这三个儿子都太缺少磨练了,加上承乾是一国之君,即然他坐在这个位置上,他要经历的和要面对的,自然要比青雀和稚奴要来的多得多,看一段时间吧。”
 “嗯。”长孙皇后微微点头,“希望承乾可以看得明白吧,妾身的这个兄长实在是一眼难尽。”
 “陛下。”王钦收到通报回来禀报说道,“房老来了。”
 “快快请进来。”李二笑呵呵说道。
 王钦请着房玄龄进入屋子中。
 面对李二房玄龄行礼,“老臣拜见陛下。”
 “不用行礼了。”李二连忙扶住房玄龄,“如今朕也不在甘露殿,我们和以往一样。”
 “多谢陛下。”房玄龄还是礼貌说道,“闲来无事,来陛下这里坐坐,讨口茶喝。”
 “好。”李二招呼王钦,“备茶,备棋。”
 又是下棋又是喝茶,长孙皇后拦住王钦亲手准备。
 棋盘摆下君臣二人相对而坐,房玄龄先落子也先开口,“这些日子老臣倒是见过长孙无忌几次,这家伙的心思很重呀。”
 “你也察觉到了。”李二说道。
 房玄龄点头,“希望他可以看的明白吧,大势所趋,而且这些年长安的变化太多太多了。”
 李二落下一子,“朕终于明白了,你当初为何不希望房遗直进入朝堂。”
 房玄龄微微一笑,“陛下明鉴,其实陛下也发现了朝中很多国公老将军们的后代,都离的三省六部远远的,纵使做官也是在六部之外。”
 李二若有所思点头,“如此说来,你们这些老家伙都已经看明白了是不是?一个个看起来心不在焉,你们这些老货心里都明白的紧。”
 房玄龄解释道,“都是顾青和长孙无忌之间斗的太凶了,如果我们的孩子进入三省六部之中,如今也会卷入顾青和长孙无忌的争斗中,国公们都有各自的交情,长孙无忌不是魏征,说来长孙家的人脉一直不错,长孙无忌和顾青之间没有一个结果,谁敢把自己的儿子送入朝堂。”
 “其实老臣也不是看的比较远,除了这个方面老臣是真心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朝堂,还是有些私心在,还望陛下见谅。”房玄龄说道。
 “不碍事,不碍事,都是自己的孩子谁没有一点私心。”说道这里李二由衷的叹了一口气。
 这声叹息,房玄龄像是明白了什么,对孩子的私心,暗指的什么已经很明白了。
 “稚奴的婚事也该筹备起来了。”李二想到这里脸色带着笑意,“今日听稚奴说了许多,这孩子长大了,看来顾青把海贸司交给他还是真是交对了,孩子都需要磨练才可以独当一面。”
 说道李治房玄龄笑呵呵说道,“晋王殿下还有一点不好,就是太过正直了,老臣最近也在村子观察过晋王殿下,一碗水端的太平也不好,这个做人啊总是避重就轻才能走得远。”
 “你看看你这个老家伙,说什么避重就轻,你就是再说稚奴没有你弟子的那一份机灵对不对?”李二笑骂着。
 顾青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旧账确实已经积压很多了,如果说长孙无忌和顾青都可以这么放心下,那也把他们两人看得太过高洁了,谁也不是圣人,谁都不可能一直忍气吞声。
 当年的事情到如今还是记忆犹新,长孙无忌和顾青撕破脸皮,长孙无忌被顾青这个小狐狸折腾的无可奈何,顾青也被长孙无忌逼的退无可退,两人都有理由报复对方。
 而整个朝堂还有李承乾都是其中的棋子,长孙无忌和顾青一样都是游离在朝堂之外,可是谁心里都知道,顾青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旧账也是时候了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杨师道的脸红
 顾青回到家中坐在对范健说道,“杨师道回来了没有。”
 “已经回来了。”范健点头,“家主,打算怎么安排。”
 顾青思量了好一会儿说道,“把杨师道请来,我有话和他聊聊,若是他不想来,你送点银钱给他,带个一千贯过去。”
 “好。”范健点头离开。
 杨师道正在家中听着几个朝中好友的劝说,休沐就要结束的这段时间也是朝中同僚们互相走动的时间,相互到访。
 “杨大人,对许敬宗和李义府切莫不要赶的太紧了。”一个年轻的官吏说道,“如今朝中正要进行新旧交替,再说了!他顾青还是相国!”
 “怎么?是顾青大,还是坐在甘露殿上的李承乾来的大!”杨师道不屑说道,“莫非他顾青想要独揽朝政?他不把陛下放在眼中?到底他说是皇帝?还是说这李唐江山已经改姓?”
 “话不能这么说!”一旁有人劝说道。
 “顾青的羽翼必须剪除!”杨师道说话道。
 其实在坐的人也都知道杨师道心里真正的想法,一直以来朝中派系之中新派是势力最大的,这也靠着当初顾青用新派排挤了朝中的老派,这些新派起来之后一直在壮大,到了科举结束之后,新派的力量在朝中如日中天,有一种叫做榜样的东西,在这些新派官员中开始根深蒂固。
 有多少年轻官员想要成为顾青那样的人,也要看在如今书院的份上!整个书院都是顾青一手搭建起来的,从创立之初顾青就因为这座书院和世家斗了个你死我活。
 顾青招揽的是很多很多的寒门学子,贞观年初,能够读得起的书的孩子有多少,书籍在大唐是多么的重要,只是权贵与世家手中有书籍他们手中有读书人,顾青打破了这个情况,等于是拥护了无数的寒门学子,寒门学子的数量是权贵的千倍万倍,再说的通透一点顾青对书院所有的寒门学子都有一份恩情在。
 顾青不求回报连续数年往书院输送钱财,直到如今还没有停止,杨师道更知道顾青家里的钱出了一些问题,产业的过多对顾青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钱的来源,而是一个很大的负累,这个负累如果不处理好,顾青会被拖垮的,这也有了如今朝中传出来的钱庄之论,现在的顾青宁可一直赔钱也不能落下书院的那一份!
 这份坚持与毅力杨师道很敬佩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书院里传出了一些话语,顾青说再穷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