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贞观一书生-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话多半不会错。”
 “就像生门和死门?”李承乾疑惑。
 “正是。”顾青点头。
 “孤还有一问。”李承乾奇怪看着顾青,“为何这件事一开始父皇如何责问,你都一人揽下,当父皇说是功劳之时你却立刻抛开。”
 “呵呵……”顾青尴尬一笑,“殿下就当我糊涂了吧。”
 “你不糊涂,你一点都不糊涂。”李承乾盯着顾青,总感觉顾青在甘露殿的作为中有一些道不明意味,这种感觉很奇妙也很诡异,像是顾青先走了一步,而自己不知不觉就顺着那个方向走了。
 “在下就先告辞了。”摇着手中的扇子,顾青一路摇摇晃晃离开这里。
 “高明。”长孙皇后漫步走来。
 “母后。”李承乾躬身行礼。
 “你父皇对你有很大的期待。”长孙皇后对李承乾悠悠说道,“你要记住,在你父皇所有的子嗣之中,你是离他最近的一个。”
 李承乾看向自己的母亲久久不能言语,“母后,儿臣明白了。”
 长孙皇后非常明白的自己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孩子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对这个三个孩子心性有很了解,李承乾嘴上说着明白了,但是他眼中的迷茫自己看的一清二楚,“高明,看破虚妄之后你会明白的。”
 李承乾目送自己的母亲离开,脑海中的思绪很乱,回到自己的东宫没有一句话。
 一旁的称心看出了李承乾的心思,“太子殿下?”
 “你离孤远点!”李承乾对着称心怒吼,繁杂的思绪成一团乱麻。
 称心步步后退,不知道太子为什么会有如此怒火,失落的走出东宫,很早以前太子就允许自己自由出入东宫,这些年纵使太子疏远了自己也一直没有变化,回神看了一眼东宫,这一次离开再也不回来了。
 顾青回到了村子,还没走回到家就看见李淳风抬头一直看着天,见他面色不好上前问着,“怎么了?”
 李淳风心中算着,感受着风向与天上云彩,一次又一次的算着。脸色越来越不好看,
 看着蓝天上的白云,顾青懒洋洋说着,“奇怪了,今年春季的雨水怎么还不来?”
第二百七十六章 偶遇
 “不对!太不对了!”李淳风一边低语往着河边走去,来到河堤观察着水位线,顾青看着他还去试探了水温,捞起一捧水尝了尝味道。
 再次抬起头李淳风看着天色,“昨夜贫道就看星象不对,春雨迟迟不来,河水已经退去不小,水下的淤泥很多,这半个月内春雨不来,关中怕是要大旱。”
 “你说什么?”顾青看着李淳风。
 “顾青,你也察觉到了春雨迟迟不来。”李淳风忧心解释,“冬季万物凋零之后到了春季就要复苏,春季的雨水就格外重要,再过两个月就是芒种了,看起来河水没什么变化,但是河下的淤泥已经涌上来了,再不下雨,不出半月河水水位就会下降。。”
 “你别忽悠人啊。”顾青看着李淳风,“真的会有旱情?”
 “贫道也拿不准还要再算一些时日。”李淳风急忙离开。
 顾青疑惑地看着河水,也捞起一捧尝了尝没有什么味道,见到一个背着锄头的农夫上前问道,“大哥,这季节是怎么回事?”
 农夫一见是顾青急忙行礼,“侯爷,这季节不是挺好的吗?”
 “别拘谨了。”顾青摆手说着,“大哥,你种田多久了。”
 “老汉从小在田地里长大,从懂事开始就在种田了,要说种田老汉我还是懂一些。”农夫回答着。
 顾青看着自己村子里的刚刚翻过土的田野,“大哥,你种田这么久了,应该知道节气吧,这春雨怎么迟迟不来。”
 农夫放下背上的锄头,“老汉我也奇怪着呢?春雨来的晚也有,不过今年好像还是没有要来的迹象。”
 听着他的话,顾青急忙说道,“大哥,你跳下河去看看,试试水里的淤泥怎么样了。”
 虽然不知道顾青要做什么,农夫还是噗通一身跳入河中,试探着水底喊话道,“侯爷水里的淤泥很多。”
 关中真要大旱了?顾青忧心忡忡回到家中,见到顾青回来,武媚正看着自己家的屋顶,“小凤凰好久没有回来了。”
 顾青坐在家中的院落里,“丫头,这些日子多去收一些粮食。”
 “粮食?”武媚疑惑着,“夫君家中和村子就没缺过粮食。”
 长叹一口气,顾青低语着,“多存点粮食,可能旱灾要来了,找些人多挖几口井出来。”
 “旱灾?”武媚疑惑着问道,“夫君真的会有旱灾吗?”
 “我不知道。”顾青心中揣测着,唐史中贞观年间并灭没有大规模的旱灾,也犹豫了起来李淳风不可能算的比气象仪器的那样准确,旱灾不一定就会到来,还是说着,“防备万一吧。”
 武媚点头让家中的下人去安排。
 第二日,顾青再次来到河边看着水位线果然下去了不少,翻身上马一路朝着上游而去,所谓八水绕长安,这条河就是渭水河,由陕西潼关而来,一路往着上流而起,河水的流动很慢,再往上而去顾青看到一处将近干涸的河床。
 翻身下马观察河床上的黑泥,这些河水像是刚退去一般。
 几个官员也赶到了这里,见到顾青也好奇,“顾侯爷?”
 “你们怎么来了?”顾青看着这几个官员,有些眼熟。
 “我们是户部的。”来的官吏说着,“昨夜李淳风道长与陛下说了天象,今日便让我们来看看河流的情况也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看起来李淳风也不把握是不是会有旱情。
 几个户部官员心中忧虑急忙回去禀报。
 顾青正看着河床发呆。
 “敢问,这位小兄弟能否给点干粮。”
 听到说话声,顾青回头看去,是一个年近中年的家伙看着三十岁左右,衣衫破落的样子长途跋涉一般,烦恼说道:“我没带干粮。”
 “在下已经好些日子没有吃东西了。”对方再次说着,“敢问这些小兄弟能否给点盘缠。“
 “没有!”顾青不打算搭理他。
 他又说道,“这位小兄弟是在为河道的事情发愁,春雨迟迟不来,河道几近断流,想必小兄弟在想这个吧。”
 “你也看的出来?”顾青瞧着他。
 “其实也不难。”他来到顾青身边说着,“去年雪来的大,但是去的也快,天气暖的慢而且多风,只是雨季晚来了一些而已,不出三日必定下雨,而且会连下数日,梅雨时节提前到来。”
 连李淳风都在担忧旱情,这个家后偏偏说三日之内必定下雨,疑惑之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若是告诉这位小兄弟在下的名讳,小兄弟能否给在下一顿饭食。”他笑着回答,“在下听说当今陛下要开科举,便早早赶来,一路上舟车劳顿已经用完了盘缠,两日都是喝水充饥,只想吃一口饭食。”
 “好!”顾青点头说着,“我给你一顿大餐又如何?”
 他微笑点头,“在下上官仪。”
 “上官仪?!”顾青讶异着,“你就是上官仪?”
 对方奇怪的看着顾青,“你认识在下。”
 顾青尴尬笑着,“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罢了。”
 上官仪也笑的很尴尬。
 一路牵着自己的马儿,顾青问着上官仪,“你的孙女出生了没有。”
 “在下还未娶妻,哪来的孙女。”上官仪苦笑道,“在下就借这位小兄弟的吉言,早日抱个孙女。”
 顾青也点头,上官仪这个人物在唐史上倒也没有浓重的几笔,只是他的孙女上官婉儿确实名声赫赫,一路来到村子里,带着他来到自己的家门口。
 上官仪看着顾青家门口的牌匾久久不能言语,蒲山县候?县候?激动地往村子里跑去,看到了一座巨大的书院,人口稀稀朗朗的村子,又看到远处非常显眼的工厂。
 “这家伙谁呀。”李治看着上官仪。
 “他叫上官仪,我半路捡来的一个潜力股。”顾青看着李治,“晋王殿下好久没有去书院了吧。”
 “哼!”李治扭过头走过头,“书院那里的东西我早就学会了,你又不教我那些物理的真本事,你都教给狄仁杰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线索
 看了许久,上官仪激动的回来,“你是顾青,你是那个杀人不眨眼,又死要钱的顾青?”
 “哎哎哎!”顾青指着上官仪,“我好心请你吃饭,你转头就骂我是个什么意思?”
 “是在下孟浪了。”上官仪瞧着顾青,“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顾青,“……”
 “也不对!”上官仪一时间激动的找不到言语表达,“顾侯爷,其实在下仰慕顾侯爷许久,本想着科举之后再来见顾侯爷,没想到现在就见到了侯爷。”
 “那你还饿吗?”顾青看着他。
 “饿!”上官仪点头。
 “进来吧。”顾青说着对一旁的下人命令,“去做点饭食,招待客人。”
 侯爷把一个乞丐当成了客人,家中的侍从们纷纷奇怪,上官仪吃着炸酱面一连吃了三碗,看着他狼吞虎咽顾青咋舌这家伙是过的有多落魄,,“你有落脚的地方吗?”
 “现在还没有。”上官仪回味着炸酱面的味道,“不过男儿怎会为一个去去容身之所忧虑,有道是……”
 “别贫了。”顾青打断他的话,“这些日子你就住在我书院吧,你也好在书院为科举做准备。”
 “多谢侯爷!”上官仪躬身说着,“但是在下还是不敢再麻烦侯爷,侯爷已经给了在下一口饭食,此恩铭记于心,不敢再多叨扰侯爷。”
 “少客气了。”顾青站起身,“去书院吧。”
 上官仪还是有些犹豫,才第一次见顾青,吃一顿饭已经很不错,还让自己住在书院里,给自己安排?陌生人突兀对自己如此之后怕是有所图谋,疑惑之下问道,“侯爷,在下不过与侯爷一面之缘,侯爷如此照顾,一顿饭已经足够了,若是侯爷再要给在下安排,上官仪受之有愧。”
 “没关系,我书院正好缺几个干活的,你可以一边在书院干活一边住在书院里。”顾青说着往书院走去。“这样总可以了。”
 上官仪这才点头,但是还是没有卸下防备。
 顾青带着上官仪一路走向书院,一路问着,“你确定三日内一定会有雨?”
 “只要风向一变,雨季必然到来。”上官仪说的很自信。
 “你好像很有把握的样子,连李淳风都拿捏不准的事情。”顾青一路走着就快到书院了。
 “李淳风对于数术占星的本事自然了得,不过对于农户里的事情在下自然也有些把握。”上官仪开口说着,“侯爷放心,在下自有算计。”
 来到书院大门口,上官仪又被眼前的书院的震撼了,自足上千的学子,宫殿一般的建筑物一座连着一座,这座书院在大唐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取代国子监成为大唐第一学府。
 带着上官仪,顾青见到了许敬宗,“这个家伙叫做上官仪,你安排一下,给他一点活干。”
 “在下上官仪。”上官仪向许敬宗介绍自己。
 许敬宗看着上官仪非常有礼数的样子,一看就不是平头百姓,而且是顾青亲自带来的,年纪与自己和李义府差不多大,又问道,“上官老弟,这是准备科举吧。”
 “正是!”上官仪微笑说着。
 顾青手下又多了一个人,许敬宗警惕着又多了一个对手!
 旱情的事情还是纸包不住火,这件事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一时间民心开始动荡,议论纷纷!这件事情泄露出去李二很愤怒,民间舆论一时间控制不住。
 狄仁杰在大理寺坐不住,当初那件事情再次浮上心头,鬼火闹长安!能够察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