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贞观一书生-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矮子淡然一笑,叫住那个就要路过倭僧,“前方秃驴,快快留步。”
倭僧站住脚步奇怪地看着矮子,“敢问阁下有何事?”
矮子笑着说道,“贫道看你印堂发黑,怕是要大难临头。”
第二百七十一章 高句丽相谈
“此话怎讲?”倭僧看着这个道士。
矮子状若愁思,又是掐指一算,“最近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浑身上下不舒服,晚上睡不着觉。”
“你怎么知道?”倭僧坐到矮子的面前。
矮子再次悠悠说道,“贫道刚刚算到,你今日是不是和人打过架!?”
“嗯嗯!”倭僧又是点头。
“贫道有些明白了。”矮子整理着身上的道士衣服,“你的命数与长安相冲,不该来长安!贫道问你,你来长安之后是不是诸事不顺?而且常常丢失钱财?”
倭僧又是点头,眼神中的敬佩之意更浓了。
“那便是了。”矮子再次神神叨叨说着,“如果贫道算的不错,你这是犯煞了。”
“那要如何解。”倭僧着急问道。
“其实也不难。”矮子再次说着,“不过天机不可泄露,贫道会造天谴的,若是你能……”
倭僧,“……”
矮子抚着下巴的假胡须说着,“其实贫道是一个可怜的老人,孤苦一生,三餐无继,还要照顾那些可怜的流浪小动物,道君有言积德行善……”
倭僧非常干脆的拍下一块银饼,“还请高人告知。”
“这个嘛……”矮子还是一脸忧郁!
啪!
倭僧又是拍下一块银饼。
矮子嘿嘿一笑,迅速将银饼收入怀中,拿出一个小药丹,“只要吃了此药便可以化解暂时的困苦。”
“多谢高人。”倭僧收起药丹。
“贫道还要一言。”矮子深沉地对倭僧说着,“长安人心险恶,还望这位秃驴兄不要久留。”
“嗯!”倭僧谨慎的看着四周,“多谢高人指点,鄙人告辞了。”
“慢走。”矮子笑意浓重。
看着倭僧离开,一旁的乞丐惊为天人的看着矮子,“高人,你也指点指点我吧。”
“你……”矮子瞅着他。
乞丐拿出一个破碗,“这个是我今日乞讨的银钱都给你。”
“呵呵……”矮子一声冷笑,“其实我都是糊弄他的。”
“糊弄?”乞丐疑惑道,“你不是都算对了吗?”
“非也非也。”矮子收拾着铺子,“那个和尚的口音,一看就不是关中人,所以我会让他远离长安,而且此人鼻青脸肿,显然是被揍了,都是新伤,还有他的眼下有黑影,说明他这些日子睡的不好,加上脸色蜡黄,眼中神光暗淡,一看就是肾虚尿多。”
“那你怎么知道他来到长安之后诸事不顺。”乞丐又问。
“呵!”矮子撕下下巴的假胡子,“那是因为我踩过点了。”
直到见到这个道士的真容,乞丐深深感叹,“果然是人心险恶啊。”
“你想和贫道一样吗?”矮子对这个乞丐说着,“我们有缘,你我两次碰面,只要你加入我们,不说让你飞黄腾达,也能让你不用为每日的吃食担忧。”
“我愿意!”乞丐回答说道。
“好!”矮子点头,又拉来了一个暗线,乞丐这种人做暗线最好不过了,是长安最不起眼的眼线。
倭僧看着手中的药丹走在街上越想越不对。
拿出一些有银钱,让几个孩子蹲下来试试,果然不出所料他们深蹲之后再猛然站起来会头晕,倭僧不死心又找来几个闲汉试了试,发现绝大不部分的人都会有头晕的反应。
倭僧气的把药丹扔在地上一脚踩碎,“顾青!你又作弄鄙人!”
长安外的湖楼,月姐也回到了湖楼,看着一身男装的高阳,“你这些日子都没有去找顾青?”
“不去找他,武媚现在怀孕着。”高阳穿着一身男装,“武媚现在怀孕着,我若是现在插足难免有趁人之危的嫌,而且顾青和其他男人都不一样,我要顾青从心里接受我。”
“傻孩子。”月姐笑着说道,“让为师看看你的飞刀功夫有没有落下。”
……
自从顾青接手了各国使臣朝贺的接待,就一直没有去理会那些使臣,而是完全把这些人晾在了长安,继倭国之后高句丽的人使臣也来见顾青,来的人是高句丽的丞相与高句丽的一个裨将,两人先是躬身行礼,“见过顾县候。”
“两位请起。”顾青礼貌说道。
高句丽的丞相说道,“高句丽希望大唐可以帮助我们下国平定百济和新罗,如今高句丽三方鼎立,处处都有战乱。”
一旁的高句丽裨将也说道,“希望上国可以帮助我们,渊盖苏文将军愿意与大唐在高句丽共同驰骋。”
一个是丞相,算是高句丽的文臣,一个是高句丽的裨将听着话语应该是渊盖苏文的人。顾青在这两人之间打量着,两人说话间保持着距离,看起来好像不是很和睦,顾青好奇的是渊盖苏文与高句丽之间的关系怎么样了?
“我们上国当然愿意帮助你们。”顾青又说道,“只是如今我们大唐也是几方战事刚刚平定,需要休养生息,要说出兵的事宜,一时半会儿不会这么容易出兵,我们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但是两位放心,高句丽的事情,我们大唐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高句丽的丞相看了一眼一旁的裨将,对顾青说着,“县候,能否借一步说话。”
“行。”顾青点头与这个高句丽的丞相走到一边,与这个裨将保持距离。
高句丽的丞相小声说道,“侯爷,拜托上国救救我们高句丽的王室吧。”
“慢慢说来。”顾青说着。
“事情是这样的。”高句丽丞相诉说道,“如今我们高句丽的王还年幼,这个渊盖苏文是如今高句丽的大将军,这个家伙手里拿着整个高句丽的大军,凡是高句丽王室的事情他都要参与,他是想要拿住整个高句丽啊,此人嚣张跋扈,他手下的将领个个如狼似虎,如今高句丽王室已经是岌岌可危。”
“你们放心。”顾青又说道,“我们上国自然是要扶持你们高句丽的王室的正统。”
高句丽的丞相与顾青说完,一旁裨将看了这个丞相一眼也急忙说道,“顾县候,我们能不能也借一步说道。”
第二百七十二章 粮仓
“不是丞相已经与我说过了吗”顾青明知故问。
“回侯爷。”高句丽的这个裨将小声解释,“如今高句丽形势复杂,有些话只能与侯爷单独说。”
顾青与这个高句丽的丞相拉开距离,对裨将说着,“现在他听不到了,你说把。”
“是!”裨将开口说道,“如今我们高句丽的王行事无道,祸乱高句丽的子民,还请侯爷向大唐陛下进言,渊盖苏文将军准备推翻旧王室,扶持新王,若是侯爷肯从出手相援高句丽必有重谢。”
“我明白了。”顾青点头说道,“你放心,我自有考量。”
几番话说完,顾青送别两个高句丽的人,看来渊盖苏文野心勃勃,而高句丽的王室那些心思也明白。
李治走出说道,“顾青,他们都和你说什么了?神神秘秘的。”
“那两个人都说的都不是实话。”顾青笑呵呵,“所以我也没给他们真正的许诺。”
“那我们要不要出兵支援高句丽。”李治又问道。
“关你什么事。”顾青拿着折扇敲了敲李治的额头。
“怎么不关我的事了。”李治缠着顾青,“你和我说说,那高句丽人到底说什么了。”
顾青坐下品茶,“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那两个高句丽的家伙貌合神离,高句丽如今的情况就像曹操和刘协,渊盖苏文想要控制高句丽,希望高句丽的王可以把王位让出来,再不让出来就要动手了,而高句丽的王希望渊盖苏文可以主动去世。”
“我们要怎么办?”李治接着追问。
“其实高句丽的兵力很弱。”顾青慢慢说着,“他们的兵器没有我们的厉害,人口更是没有我们多,眼下他们赤手空拳打的难分难解,若是在这个时候给他们递上一把刀……”
“我知道了!”李治灵光一闪,“我们给高句丽王室一把刀。”
“错!”顾青看着李治,“晋王殿下还是想的太片面,给高丽王室一把刀,等着灭了渊盖苏文然后平定整个高句丽?那还有我们什么事。”
李治思索着,“那我们谁都不帮?”
“晋王殿下,你又错了。”顾青再次说着,“其实吧,这两方人,我们谁都要帮!给他们一人一把刀,让他们杀个天昏地暗,海枯石烂,高句丽一旦大乱,我们就有了可趁之机。”
李治认真的点头,而后又看着顾青。
“晋王殿下为何这样看着我。”顾青摆弄着手中的折扇。
“我在崇拜你!”李治看着顾青。
“咳咳……”顾青整理了一下衣衫,站直身体,“晋王殿下请敬情的崇拜吧。”
“哼!”李治一声冷哼剥着手中的核桃,“臭不要脸!”
李承乾坐在长孙无忌的府上,知道高句丽的使者去见了顾青,见过第一次顾青作弄倭国的使臣,真的没有心思在去旁听,苦恼着,“这个顾青就是在胡闹。”
长孙无忌无奈苦笑,“顾青的很多作为常常让人琢磨不透,有时候他只是率性而为,有时候他做的事情总有些道理,臣以为今日太子殿下应该去旁听。”
李承乾面色古怪地看着长孙无忌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顾青接见诸国使臣的第三日,南诏的使臣来了,来到陈设新奇的顾家,南诏使臣躬身向顾青行礼,“见过侯爷。”
“不客气,请起吧。”顾青笑眯眯说着,“不知道南诏此次来朝贺是有何所求。”
“下国希望可以让我们南诏的学子入大唐第一学府。”南诏使臣直接说出了来意。
顾青打量着这个寒掺的南诏使臣,“你们南诏的稻子是不是一年三熟?”
南诏的使者说着,“我们南诏的粮食一年可丰收两季,到了第三季收成便会少很多,侯爷对我们的稻子感兴趣?”
其实南诏这个小国价值不大,而起南诏居民多在深林中,相对关中的广袤来说这个年代的南诏还是比较落后的,顾青看着他,“你们南诏对大唐每年的朝贡一直不多,老话说的好礼轻情意重,一直以来你们臣服大唐的忠心我们都看在眼中,不过我们希望你们可以增大对大唐的朝贡。”
“可是南诏贫瘠……”南诏使臣脸色犯难。
“你们南诏的粮食多呀。”顾青走到这个南诏使臣的身边,“你们南诏一年的粮食收成有多少。”
南诏使臣心中算着,“若是能加上其他部族的粮食聚集起来一季的阳光充足,雨水好的话,按照大唐的度量衡也有五十万石。”
“五十万石!一季?”顾青心中思量,“你吹牛的吧。”
“敢问侯爷,吹牛是为何?”南诏使臣又疑惑了。
“就是一种说大话的意思。”顾青悻悻摸了摸鼻子,“我再问你一次真有五十万石?那以你们南诏的人口来说,粮食多到吃不完了。”
南诏使臣接着说道,“南诏一带其实能种稻的地方不少,只是很多南诏子子民都是自给自足,倒是南诏人不会挨饿,很多粮食都会盈余在田地里也不打理了,反正都够吃。”
“那这样。”顾青心里有了主意,“不管你们一季稻谷有没有五十万石,你们每年朝贡就免了,但是每年要给大唐一百万石粮食!”
“一百万石?”南诏使臣又犹豫了。
“如果按照你的估计一季的稻子有五十万石,一年三季一百万石,应该不算太多,只要你们南诏的子民能够勤奋种田就好,对你们来说不亏呀,不用头疼每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