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日未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黑猫顿时全身炸毛,向后骤然跳起来,一溜烟跑得没影,而赵君离讪讪地收回手掌:“我有这么可怕吗?”
 “如果你钻姑娘家的绣房,刚探进去一个头就被一个绿巨人抓住脑袋揉了揉。”路远给出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我相信你的反应肯定比它更糟糕。”
 “也是哦。”赵君离想了想,点了点头。
 如果这样的话那实在太恐怖了。
 这里便是清江大学,荒龙国最高的学府之一,路远,赵君离,以及苏眉,都按照自己最初意愿报考并被录取,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
 也不应该有任何的意外。
 “人类距离可控的,商业化的核聚变永远都有五十年的距离。”阶梯教室的讲台上,孙浩教授正在那里进行着自己的演讲。
 关于核聚变的演讲。
 作为世界核聚变领域的权威大拿,荒龙国的工程院院士,清江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未来十年内诺贝尔奖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年过半百的他其实已经不需要再走向讲台向自己这些本科生授课,但是他依然会坚持每月在学校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授课,可谓师德隆厚。
 同样,他也是路远前世的导师,因为路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江大学的硕博连读,并因为在孙浩教授手下做出了突破性的成果,所以才能够被国家征召进入了湾区核电站。
 但是同样,在进入核电站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位导师一面。
 在那样的末世,不见面就等于看到了彼此最后的结局。
 在前方有学生高高的举起了手,然后被孙浩叫起,他是一位有些干瘦的老者,因为从事的是核物理方面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吃到了远高于常人剂量的辐射,所以身体一直都不算太好。
 “教授,您主导的最新一期聚变点火实验不是已经实现了连续七百四十秒的持续时间了吗?为什么说我们距离商业化的核聚变还有五十年的时间缺口?”那位穿着雪白纺织衫的女学生睁着乌黑的眼睛问道。
 “请问同学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孙浩欣赏说道。
 “冉冬,冉冉升起的冉,冬天的冬。”冉冬生着一副江南水乡的柔美模样,说话轻声细语:“文学系大三学生。”
 “好的,冉冬同学。”孙浩重复了一下冉冬的名字,然后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轻轻敲打两下,身后的大型拟真屏幕便转化成了一个复杂的环状机械,中心是耀眼的火花,在处于点燃的那一瞬间。“中文系的小美女来听我这个糟老头子的课,真是受宠若惊,你知道这个是什么吗?”
 “托卡马克环。”冉冬不带犹豫的回答。
 “看来做过功课了。”孙浩点了点头:“请同学们给这位文学系的大美女一点掌声,感谢她对物理的热爱。”
 掌声瞬间如雷响起,冉冬站在学生中捂住嘴巴,因为教授还没让她坐下,所以她还不能坐。
 “你知道这个托卡马克装置是什么时候研究出来的吗?”孙浩继续问道。
 冉冬瞬间被问住了。
 孙浩一点都不意外,然后望向面前的几百名学生:“请问你们有谁知道吗?”
 路远平静举起了手,孙浩点了点头,将路远叫了起来:“请问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路远,道路的路,远方的远。”路远回答道,声音在阶梯教室中安静回响:“核物理专业大一新生。”
 “托卡马克装置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极冬联盟发明研制出来的装置,距今已经有接近八十年的历史。”
 孙浩率先在讲台上鼓起掌来,随后全场响起了更热烈的掌声。
 “我的很多学生都记不清托卡马克装置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毕竟这就像爱因斯坦和牛顿的生日一样虽然好像很重要,但是却毫无用处的东西。”
 “但是我却都还记得,因为物理学上,最重要的就是敬畏先贤,在敬畏的前提下对那些先贤提出挑战。”孙浩伸手压了压掌声:“路远对吧,希望你将来能够在我的名下读研究生,我现在还有下一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路远丝毫不怯场,毕竟在场的所有人可能都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位曾经的老师:“可以,只要老师您不问我当初参与研究托卡马克装置的人名字都叫啥。”
 毕竟前极冬联盟,现极熊国的人名,真的一个比一个难记。
 如果真要说的话,参与研究的人没有几千也有几百吧。
 场上瞬间响起了哄堂大笑,连孙浩都在讲台上被逗笑了。
 他向着冉冬压压手掌,示意这位文学系的小美女可以坐下了,然后看向路远:“如果我真问了呢?”
 “那我只好给教授背极熊语的菜谱了,因为我想相信教授您肯定也都记不清楚那些人的名字。”
 路远侃侃而谈,举重若轻,让孙浩不由多看了这个少年一眼:“是的,我也记不清,甚至说我极熊语也说得不太好,只要你卷舌音卷地够地道,那么肯定能够萌混过关。”
 孙浩笑着说道,丝毫不以为忤:“当然,我的问题肯定是不是这个。”
 “我的问题是,从七十多年前到现在,当初的托卡马克装置和而今的托克马克装置,是的,我就不给你们列举那一个个实验装置绕口的名字了。”
 “它们之间有什么改进吗?”
 路远看着几十米外的教授,摇摇头。
 “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第2章 普罗米修斯与愚公
 周围人原本听到孙浩教授的问题,原本还期待着路远还能够在进行一番长篇大论,但是没有人能够想到最后的答案会是这么简单,不由一片哗然。
 是的,虽然说孙浩是物理系的教授,但是他讲的大课却往往是不限制专业的,所以才会冉冬这种对物理感兴趣的中文系学姐过来听课。
 但即使是和路远一样的物理学专业,乃至于是最对口的核物理,他们现在所学习的大致还是基础理论,一般来说,本科阶段是不会接触到具体的设备与运作原理的。
 毕竟吾生也有涯,若是一头扎进某个具体的设备来研究,等到你学透了之后这个设备被淘汰了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五年十年的时间,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
 毕竟曾经计算机专业也算是顶级的热门专业,而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去当码农搬砖,成为社会建设的螺丝钉。
 所以说,路远的这个观点,让他们有点无法接受。
 是的,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怎么可能一点进展都没有?
 像是自己身边的手机电脑之类的,一两年就要更新换代了,人类也就是依靠摩尔定律,才能够电子产品上拉动大量的消费。
 但是孙浩看着路远,有些欣慰地点了点头:“是的,虽然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但是本质上,我们做的依然是那个七十多年前的老托卡马克装置,除了做得越来越大,稳定性越来越高,运用了部分超导技术之外,其实和七十年前的那个东西还是一回事。”
 “就像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的几十年里,蒸汽机从来没有过划时代的发展一样。”
 “能够取代蒸汽机的绝对不会是另外一款蒸汽机,而是效率更高的蒸汽机和内燃机。”
 孙浩简单向在座的同学解释之后,然后回头,拍了拍屏幕:“总之,在这里我不讲对应的技术细节,我宁愿对你们进行科普,核聚变是人类发展必须要摘下的一颗明珠,就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的天火那样,无论付出多么大的牺牲和努力,总要有人向着这个目标奋斗,就像愚公移山一样,子又生子,孙又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但是愚公移山的前提是,总要有子孙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可能自己永远都看不到曙光的事业上。”
 “当我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的导师就告诉我,核聚变的可控只需要五十年就够了。”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早已经制造出来了氢弹,托卡马克装置也在成熟调试,当时已经有了点火实验,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延长了点火的持续时间,而我站在这里,当你们问我到底核聚变的能源要什么时候才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我的回答,还是五十年。”
 “这是一个我有生之年或许看不到的东西。”
 “但是就算看不到,我们也要继续做下去,因为这是我们子孙后代所需要的东西,我们没有理由将这些留给他们来完成。”
 “否则的话,当他们真正需要核聚变的时候,就会来指责我们,问我们这几十年,几百年究竟做了什么。”
 “关于科学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必须看到成果才去做的,我们不能太过短视。”
 “所以我才会常常愿意来这里,和你们这些年轻人聊聊天,不讲实际的理论和细节,只想给你们心中埋下这样的种子,让这条路上后继有人。”
 “而不是说,因为自己看不到希望,所以就不愿意在这条路上走去。”
 孙浩的演讲刚刚停止,下方就响起了空前热烈的掌声。
 赵君离抬头看向还站着的路远:“这教授有点东西了。”
 路远笑了笑,没有说话。
 像这种踏踏实实在实用核物理上奉献了一生的老科学家,治学做事都是非常严谨的,称得上人民的脊梁的那种。
 只是时运不济,等到太阳熄灭的时候,真正的核聚变也没有搞出来,所以前世老师应该是抱憾离世。
 是的,假如说核聚变能够早来不说五年,就算早来两到三年,在太阳熄灭的灾难面前,人类也不至于会不堪一击。
 孙浩站在讲台上,耐心地等待着掌声停止,然后才开口道:“是的,这条路很难走,我走了大半辈子,还没有走到头,但是至少我已经看到了前方的风景,所以,今天我在这里,不多讲道路的艰难,只展望未来的美好。”
 这样说着,孙浩看了眼还站着的路远:“路远同学,你能不能顺便告诉我,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实现核聚变,在前方的是怎样的前景?”
 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并且原本应该是孙浩所要讲的方向,但是路远自己却依旧毫不怯场,因为这本来也就是他的领域。
 毕竟他是孙浩的学生,前世这位导师的理念,都在路远的耳熟能详之中。
 虽然说前世路远只能退而求其次到核裂变的核电站去工作,但是每一个研究实用核物理的科学家,没有对核聚变不感兴趣,不抱憧憬的。
 毕竟,能够将这顶桂冠,这颗明珠摘下来的人,就是人类的又一位普罗米修斯,又一位燧人氏。
 “人类将拥有接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路远开口说道,先给出了论断:“核聚变的材料几乎包括铁元素之前的任何物质,当然,重核聚变的难度比较高,我们暂时可以不做考虑,但是仅仅就依靠氘的轻核聚变,通过从海水中提炼氘元素,一升海水的氘元素其聚变生成的能量相当于三百升的汽油。”
 “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核聚变一旦实现,就等于整个世界的海洋中都流淌着石油,并且其储量是海水体积的三百倍。”
 “不能这么算。”孙浩打算了路远的话,不过这个比喻已经让周围的人发出了一阵惊骇。
 是的,如果人类真的拥有了相当于全世界海洋容量三百倍的汽油能源,那么何时才能够将这些能源消耗殆尽?
 即使真的到了那一天,人类只需要再提高核聚变的层次,毕竟氘聚变之后,还有氚和氦,都是非常优质的聚变能源。
 以及到最后的话,真的存在只靠烧石头的重核聚变,那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