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日未临-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我们的飞机被禁止起飞。”岳鹏飞试图说服眼前的少年。
或者说是部分说服。
“我听说整个洛圣都的机器都发了狂,所以一架飞机无法起飞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对吧。”路远平静回答道。
由于问询的人是真正的老熟人,所以说路远的态度也是相当的放松或者说轻松。
他确实在尝试暗示一些东西,但是暗示的前提,就是路远永远不会承认。
直到他可以承认之前,是永远不会承认的。
洛圣都事件他是罪魁祸首与始作俑者。
“但是苏眉小姐已经说了。”岳鹏飞突然说道。
“她说再被关押抓捕的时候,听到了你的声音。”岳鹏飞带着淡淡的笑意。
两个人现在交谈的内容包括此时的影像都被记录在案,随后会有专门的专家去分析路远每一句话的动机和内心想法,来猜测少年的真实。
而岳鹏飞的诈术则是审问中的重要一环。
这种审问方法是隔离审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却对路远没有任何的用处。
因为自始至终——他和苏眉都保持着联络,除非有人能够搞清楚此时盘踞在两个人体内的交通委的真实面目,那么二人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体。
所以,此时的苏眉确实也在接受问询,但是苏眉的回答会更加的简单。
她会说自从被带走之后,其实她一直都处于昏迷,所以说什么都不知道。
“那么我对此不太了解,可能是苏眉出现了幻听。”路远淡淡说道:“您知道的,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确实会感觉自己听到一些熟悉的人的声音。”
岳鹏飞笑了笑:“所以说,路远你是坚决否认自己和今天凌晨所发生的一切,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对吗?”
路远点了点头:“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那样的话,我能不能请你在这里多多逗留几天?”岳鹏飞的笑容平静。
“我还有学业需要完成。”路远冷静回答。
会被隔离审查之类的其实在预案之中,切片研究什么的严格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爱因斯坦,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死后被切片研究的资格。
“我们会代替你向清江大学请假的。”岳鹏飞说:“你会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假期。”
事实上,面对这个完全公事公办的岳师傅,路远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甚至有点回忆起当初第一次见到岳师傅的时候那种被对方支配的恐惧。
“好吧。”路远最终选择放弃了抵抗,这个时候还是不要做多余的事情的好。
况且就路远和岳师傅以及孙浩教授的关系,以及主要是因为涉及的敏感事件才会被审查的原因,所以即使是被关单独的紧闭,但是少年还是会有相当好的待遇,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而正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静静的敲门声。
“打扰一下。”
岳师傅有点意外,他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竟然有人能够敲门。
“我这里正忙。”
“抱歉,我这里好像更忙一点。”对方在那边回答道。
第243章 发光发热
当门口传来这样的声音的时候,路远和岳师傅互相对望了一眼。
确认彼此都很茫然之后,岳师傅才开口道:“好吧,门没有锁。”
这扇门当然没有锁,即使岳师傅自己还一只手绑着绷带,但是照样可以确保路远没有任何逃出去的机会。
什么?你要证据?
路远还缠在脑袋上的绷带就是证据。
话音未落,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的男人快步走了过来,从手上的公文包里拿出来一份文件递给岳鹏飞:“我们需要带走路远,这是通知。”
这是通知。
这句话说得太过于云淡风轻也太过于霸气,所以一时间路远和岳鹏飞都没有反应过来。
“我没有收到这样的通知。”岳鹏飞下意识地想要这样说,但是随即想到,如果自己这样说了,那么对方肯定会说——你已经收到了。
这一点岳鹏飞之前已经领教过了。
“你是谁?”所以岳鹏飞这样问道。
来者是一个身材颇高的男人,看起来刚过三十岁,面白无须,带着的金丝眼镜下的目光冷静而漠然,如果忽略他稍微有点嫌恶的表情,那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学术精英形象。
当然,加上这个嫌恶的表情,就更学术精英一点了。
“李庭。”他言简意赅地说道。
“我代表镜海实验室。”
……
……
如果说现在的荒龙国有什么能够牵动所有人心绪的国家任务,那么毋庸置疑的就是镜海实验室正在进行的核聚变发电实验。
由于孙浩教授的强大成熟的理论模型以及在世界上都堪称独孤求败的强大科研团队,镜海实验室近五年来一直都是世界核聚变项目的领军者,不断做出来令世界所瞩目的成就,如果十月时候的那次超负荷试验最终没有发生意外的话,那么人类甚至可以宣布已经最终成功攻克了核聚变这个永恒的五十年项目。
但是并没有,那次压力测试功败垂成,最终几乎让整个镜海实验室所有的实验设施都几乎毁于一旦,在蒙受了巨大损失之后,孙浩教授决定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甚至因为被迫辞去镜海实验室的总负责人的身份。
而那次就是路远通过岳鹏飞向高层展示了明日未临这个游戏在核聚变模拟领域的应用,从而让镜海实验室这个项目起死回生,可谓是力挽狂澜。
而当路远坐在了这位李庭师兄的深黑色轿车,前往镜海实验室的时候,少年依然有点恍惚:“你是说,孙浩老师出手的吗?”
路远其实还是听过李庭这个名字的,在前世。
知道他是孙浩教授几乎最得意的门生,核物理学的博士后,多个知名大学的客座教授,也是镜海实验室的重要领导层人员之一,和孙浩教授一起联名发过不少影响力巨大的论文,甚至经常有人讨论如果孙浩能够拿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奖,那么这个李庭就很有可能是那个孙浩教授的合作者。
因为诺贝尔奖最多是被三个人同时分享,那么联想到当初孙浩教授给路远看的论文署名,那么如果路远能够因为孙教授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荣光的话,那么也可能要与这位李庭师兄分享。
“如果不是老师,又有谁有能力将你从那个地方带出来。”李庭看向前方,目不斜视。“不过不要胡思乱想,老师并不是要还你当初的人情,而是我们真的遇到麻烦了。”
路远有点意外——当初的人情应该指的就是自己向高层担保一年内完成核聚变装置并且达成持续放电,但是前提是需要孙浩教授的协助。
但是这件事情知道的人真的不多,是属于在小范围内流传的情报,那么李庭是怎么知道呢?
如果是孙浩教授告诉他的,那么李庭几乎就是孙浩教授最信任的人之一了。
不过出于谨慎考虑,路远决定当做没有听过这句话。
“具体是什么麻烦?”路远问到。
这点他也很关心。
因为事实上核聚变的发展才是路远最关注的问题,在前世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太阳熄灭,核聚变系统依然是一个永远五十年的项目,而路远所筹划的人类拯救计划,其基石与核心,同样是这个代表着接近无限能源未来的核聚变装置。
而核聚变这样的项目千头万绪,单凭路远一个人大力出奇迹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借助孙浩教授这个前世导师的成熟团队,以及加上交通委的模拟测试以及那藏在细节中的指点,才有机会让这个在人类未来于冰雪世界呕心沥血所尝试构建的理论雏形,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大地上。
“具体很麻烦,在这里说不清楚。”李庭简单说道。
路远知道,这样的话,大概更直白的表达是这里不适合说,或者说路远不适合听。
但是路远不以为意,继续之前的话题:“那么我没有理解错的话,现在孙浩教授是强行将我借调走了吗?”
“是的。”李庭对于这个话题倒是毫不隐晦:“反正对你的决定暂时是隔离关押审查,至于隔离关押,在哪里不是隔离,镜海实验室同样是一个优秀的隔离地点,顺便让你在那里发光发热。”
李庭说的有点刻薄,但是路远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很对。
是的,在哪里发光发热不是当太阳。
如果真的在岳鹏飞这里被扣住的话,那么可能就是真的要当一段时间混吃等死的米虫了。
只是不知道这是不是孙浩教授和岳鹏飞串通好的事情,不过从时间以及联系上来看,应该不是,毕竟孙浩教授一直都在国内掌控全局,而自己则和岳师傅几乎全程在一起。
其实如果让路远选的话,他个人还是有点期待在镜海实验室的工作。
虽然——路远真的连大学还没有毕业呢。
“对了,那苏眉呢?”路远问道。
李庭并不知道苏眉是谁,在路远进行补充解释之后,他终于轻轻笑了笑,露出一点人味:“那样哦,你可以亲自向教授求情,反正捞一个人也是捞,两个人也同样很顺手。”
“那真是谢谢师兄了。”路远道谢道。
李庭看向路远:“你叫我什么?”
第244章 镜子里的内鬼
你叫我什么?
路远这下是真的楞了一下。
他好像,叫了师兄的样子?
但是不就是应该叫师兄吗?
路远这样问向自己。
对啊,不是应该怎么样都需要叫师兄的吗?
但是路远看到李庭的表情变了,变得有些拒人千里并且桀骜的样子:“你并不是孙浩教授的正式学生,连研究生都不是,只是一个区区的本科生,只不过听过孙浩教授几场大课,就有资格称呼我为师兄吗?”
可是我有和孙浩教授联名发表的论文啊。
路远下意识地就想反驳打脸,但是随即想到按照时间推算,其实孙浩教授其实应该还没有将论文正式发出去,以及看样子李庭确实不知情。
如果知情的话,以他眼前自傲矜持的表现,恐怕会比现在更加糟糕地对待自己。
所以说路远低声道歉:“那真是抱歉了,李庭学长。”
虽然说路远到现在都不知道叫师兄和叫学长到底有什么区别。
可能对于李庭来说,区别真的很大了。
有了这个插曲,两个人之间就冷落了很多,就这样一路无话地来到了镜海实验室的大门前,镜海实验室位于燕城的远郊,距离海边并不远,开车大概是两个小时的路程。
直到李庭停下来,路远才不由问了一句:“李庭学长你就不怕我现在逃走吗?”
“前提是你要有地方逃才行,毕竟你并不是一个人。”李庭这样平静说道,同时下车为路远打开车门:“走吧,孙老师正在等着你呢。”
他说着的时候有点皮笑肉不笑地笑了一下:“你要知道,镜海实验室是你的所有可能中,最好的一个了。”
……
……
这一点李庭是没有说错。
路远能够进入镜海实验室,哪怕说是孙浩教授的特殊抽调,对于现在的路远来说也是最好的结果了。
因为相比于可能会很漫长的隔离审查,进入镜海实验室不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核聚变技术,更能够尝试引导加快核聚变试验的进程,最重要的是,虽然李庭没有说,但是孙浩曾经暗示过,路远自己也明白的是,一旦核聚变实验取得了最后的成功,那样的话自己将会和孙浩一起获得崇高的荣誉和地位,尤其是在孙浩教授那篇关于核聚变装置改进的联名论文发表之后,路远甚至有机会能够蹭到一届诺贝尔物理奖,年仅十八岁的诺贝尔获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