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锦衣御明-第3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绝对做不到。
 朱纯臣赞同道:“平国公说的不错,就赵宗武那样的脾气秉性,如果说让他进一步掌握权柄,恐接下来要倒霉的就是我等,现在他手中掌握着九边重镇,又有辽东、西北两地在手,我等好不容易才想出当前这制衡的方式,虽说这流寇大军气焰强盛,但是我等绝不能让赵宗武抓住任何跟脚。”
 张维贤微眯着双眼,因为年迈的缘故,使得他的注意力变得不那么集中,尽管说掌握着天下最重的权柄,可是这并不能改变他身体老迈的现状,可越是这样的情况,越使得张维贤心中渴望权势巩固。
 因为在他心中思量,如果说想要确保这一切都稳固,那么就必须要让自己手中的权势稳定才行,否则自己拥有的这一切,随时随地都会消失……
 正如后世那些的准退休者,到了退休临近之际,往往会做出许多怪异的行为举止,而身边的人,因为碍于他们权力的基准,使得他们只能被迫承受这些,本不应该属于他们承受范围内的涟漪。
 张维贤慢悠悠的说道:“此事就这样说定了,不能给赵宗武领兵征讨流寇的机会,中都被流寇攻陷,皇陵更是被罪大恶极的流寇掘取,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让皇帝向大明历代帝王告罪,以此暂稳浮动的民心,接下来朝廷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平定流寇!”
 这流寇掘取的终究不是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的祖坟,所以说在他们的心中,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为了确保自身权势不受损失,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稳固自己的权势来确保下来的。
 这样的行为,也让已成少年的崇祯帝朱慈燃这心中产生了逆反,作为这世上最高危的职业,能够当上皇帝的人,那没有一个是简单的,或许说朱慈燃的心智尚算年幼,但是一些想法,已经开始出现在他的脑袋里。
 当朱慈燃接受群臣摆布,在祖庙中,着素服,遣百官,当着列祖列宗的面,静静的看着张维贤、朱纯臣、徐希在这里哭泣表演,朱慈燃这心中就是阵阵的厌恶,与此同时也让他在心中产生了想要掌权的想法。
 只是这一切对朱慈燃来说,都已经太晚了,因为大势早已不在朱明身上,早已不在他这位皇帝身上。
 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在搞出了这一连串举措后,随后又用朱慈燃的名义,罢黜了许多地方官员,这中间有很多都是不顺从他们的官员,他们按照潜规则对这些地方官员进行分配,随后又积极调动兵马,由其是浙、川两地兵马,那更是此次调动的重中之重。
 但是张维贤他们怎也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们这样一种行为,使得赵宗武在大明地方部署的暗势力,得以借助此次机会加快扩充进度,尤其是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川地,随着秦良玉领兵出战,也宣告着其地势力慢慢落入赵宗武手中。
第052章:帝王本性
 “现如今的大明,还是朕的江山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难道说先前的平和,都是张维贤他们,这群乱臣贼子,编织出来的吗!!!”
 朱慈燃神情愤慨,在乾清宫暴怒的摔着瓷器,左右仅有一名小太监,那小太监眼神中,带着些许的茫然,似乎平常很少见到自家皇帝这般。
 “沈规!你来告诉朕,现在这大明,朕还能相信谁!!!”朱慈燃眼神中透露着愤慨,语气更是前所未有的凌厉,看向沈规气愤的说道。
 本想着在旁安静待着的沈规,在听到朱慈燃的质问后,语气中带着几分踌躇,但最后还是说道:“陛下,这件事奴婢真不好回答您,如果站在陛下的角度来看,恐在大明都没有值得相信的人,哪怕是在外领兵的定国公,其本质与英国公他们,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毕竟在奴婢的眼中看来,皇帝应该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臣子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服从皇帝,但是这些奴婢并没有见到。当然这也与陛下龙龄尚幼有关。
 如果是站在大明的江山社稷来看,在京城的英国公、成国公、平国公三人,就堪比严嵩、张居正之流,反倒是在外领兵的定国公,倒是一心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在呕心沥血。”
 说来这沈规,比朱慈燃大上四岁,今也有十五六岁,依照他原先的家世(浙党官宦里的子弟,因为党争,因为生计,最终辗转入了内廷),聪慧的头脑,现如今也可能是位童生。
 后来又有了四国公辅政,三国公执掌权柄,这也使得内廷治权,逐步由赵宗武为主,慢慢转变为四足鼎立,如今赵宗武在内廷安插的势力,仅剩下锦衣卫亲侍司,京畿指挥司两部,余者皆被赵宗武抽调到了关键位置。
 锦衣卫亲侍司指挥使赵宗锡,京畿指挥使赵宗南。就成为了赵宗武在京城的代言人。
 因为在赵宗武眼中,既然自己的势力,已经转移到地方,那么就没有必要在不必要的地方浪费资源,这京城的势力,留下暗处的势力即可,余者皆给赵宗武抽调出去了。
 就连京营的统兵权,也被张维贤、朱纯臣、徐希用种种名义,最终让他们联合窃取了,原来跟随赵宗武的京营将士,摇身一变被充入新扩建的军团中去。
 崇祯八年间的斗争,使得大明各部权力,被安排的是明明白白,这样也就使得年龄日渐增大的朱慈燃,必然就会因为这种现状闹出种种冲突。
 也是在这样一种机缘巧合下,朱慈燃、沈规就碰在了一起。
 别看沈规年纪尚小,不过少年心性,但是对于一些事情的理解,或许有些成年人,都比不过他。
 幼年时的经历,难免使得他心中留有阴影,这也使得他极其会察言观色。
 当然方才沈规的讲述,虽说有些地方,并不是那么准确,但是基本的轮廓,还是基本上相同的。
 至少对于张维贤他们的评定,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出入的。
 听了沈规的陈述,本愤慨的朱慈燃慢慢平复了心情,随后说道:“沈规,你说朕若是将定国公召回朝中,会不会让英国公他们有所忌惮?”
 作为这世上最危险的职业,不管是谁,以何种方式,最终当上了皇帝,那么周遭的环境,就必然会改变他们的心性,这或许就是帝王本性吧。
 作为历史上早殇的存在,对于朱慈燃的评定,一切都是在未知中探索的,周遭独特的环境,使得这位自幼多病的皇帝,喜欢用他特有的观察去熟悉外界。
 沈规点头道:“忌惮是必然,只是这样一来,朝中恐再度会掀起风暴,而陛下对于权力的掌握,也会因为强势的定国公,再度形成新的冲突,这样一来,陛下有想过如何跟锡师傅相处吗?”说到这里时,沈规脸上带着几分不自然。
 作为朱慈燃、沈规共同的师傅,锦衣卫亲侍司指挥使赵宗锡,那绝对是朱慈燃、沈规童年时期美好回忆的守护者,即便是沈规与赵宗锡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数年,但是他也能感受到赵宗锡的那种关怀。
 朱慈燃能够拥有如今健康的身体,这中间赵宗锡的功劳绝对不小。
 听了沈规的话后,朱慈燃的脸上带着几分踌躇:“是啊!如果朕真的那样做了,锡师傅这边该……”
 朱慈燃这话还没说完,殿外此时传来一声喊叫:“陛下,不要再生气了,臣给你带来前线的情报了。”
 听到这里,本说话的朱慈燃,脸上多了几分意动,看了眼沈规,接着便快步向殿外走去。
 与张维贤他们的方式不同,赵宗武对待朱慈燃的方式,是尽可能多的让朱慈燃,知道当前大明的情况,当然这也是循序渐进的。
 在凤阳被攻陷前,赵宗武授意赵宗锡仅仅做些前卫的思想讲述,而凤阳被攻陷后,就让朱慈燃这位少年天子,尽可能多的了解大明真实的一面。
 既然做了大明的皇帝,那么就应该承受一些风暴。
 这对于朱慈燃来说,或许显得有些残酷,但是这都是皇权所带来的附加品。
 看着手中的情报,赵宗锡这心中颇为感触,甚至有些不想让朱慈燃接触的想法,但是武哥的命令,他又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一面是朝夕相处看着长大的少年天子,一面是自家武哥,这使得赵宗锡的内心,真的很是煎熬。
 早在天启五年,赵宗武就已经是赵氏一族的族长,赵氏里的族人,许多皆安排到了最合适的位置,当然也都是以能力作为衡量标准。
 在心中轻叹一声后,赵宗锡便半自我安慰的暗道:“一切就看陛下的选择了,说来陛下也到了武哥所说的叛逆阶段,堵不如疏,有些时候过度的压抑,反而不是什么好事。”
 就这样朱慈燃,在被过度保护多年的前提下,终于要直面应对,属于他身为帝王的噩梦!
第053章:大明英杰洞时局(上)
 蜀地·石砫宣抚使司。
 “母亲,此番朝廷下旨,征调我石砫宣抚使司帐下,白杆兵两万,经夔州,入湖广,征讨盘踞在湖广之地的张献忠、高迎祥两部,恐此事背后没有那么简单吧。”
 在宣抚使司衙署的正堂,只见一位长相英俊,年岁在而立之年,身穿白袍轻甲,端坐于正堂下首左座,目光炯炯的看向端坐于正堂主位的老妇。
 在石砫宣抚使司,一老妇能有如此地位,那除了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秦良玉以外,恐不会再有其他人能这般了。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秦良玉能以一介女流,稳坐势力的第一把交椅,那自身能力的确是非常强悍的存在。
 “麟儿,你心中揣测的没错。”秦良玉微眯双眼,语气淡然的讲道:“根据当下了解的情况来看,恐朝廷中的四国公争权冲突,已经到了无法缓解的地步,但另一方面定国公又心忧大明边疆,这使得他从一开始,就主动放弃最为主动的钳制优势,选择退而求其次,去固守大明北部边疆。”
 因为赵宗武的出现,使得崇祯年间的历史轨迹,与原有应该出现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如果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使得毗邻京城的永平四城失守,皇太极率部进围京都。
 紧接着便是秦良玉,率侄子秦翼明奉诏勤王,这是白杆兵,既入辽抗击建奴,浑河血战,奢崇明之乱后,再一次接受明廷征召,贡献属于他们的一份力量。
 但又因为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是客军(非明军编制,土司兵),这也使得他们每一次出战,秦良玉都会散尽家财,来贴补贫穷的白杆兵。
 此后的白杆兵,就像是救火小分队,哪里需要哪里搬,诸如孙承宗欲修筑大凌河城,秦翼明便领着麾下一万人进行保护,修成后率兵回。
 诸如流寇势力渐大,从山西打到了河南,朝廷便任命秦翼明为总兵官,让他率领军队前去讨伐。
 而在这一阶段,秦良玉被朝廷从京城调回四川,留儿子马祥麟、儿媳张凤仪,在京警备,命秦良玉归家专办蜀贼,此后马祥麟、张凤仪又率部征讨流寇大军,千疮百孔的大明,不断填补漏洞……
 只不过这般勤奋的白杆军集团,最终获取的下场,却不那么的好。
 作为熟知明史的赵宗武,这心中怎会不清楚白杆军,既然他能够改变大明北方局势,那么也一定可以改变白杆军的命运!
 在赵宗武看来,骁勇善战的白杆军,不应该在内耗中崩盘,诸如秦良玉、马祥麟、张凤仪之流,不应该这般遗憾战死!
 因此崇祯三年后,在赵宗武基本掌握陕西、山西大局后,便有意识的派人前去石砫宣抚使司,与征讨蜀地叛乱的秦良玉、马祥麟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