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御明-第3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公赞同平国公的提议。”朱纯臣微微点头道:“既然遣派兵马继续围剿,对朝廷来说是一件不利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必须要转换思路,争取做到以最小的代价,去解决当前最大的危机。
对这些泥腿子来说,没有什么比荣华富贵来的实际,既然他们一个个争先恐后的起兵造反,其根本就是想要得到什么,既然是这样,那朝廷就可以用相应的代价去安抚他们,待他们心中都放松了警惕,我们再去做斩草除根的举措也不迟啊!”
说来对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来说也是很无奈的,因为赵宗武的缘故,使得在十余年前,他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去搜刮能征善战的武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使得大明但凡是有些才能的武将,多半皆成为了定国党麾下的武将。
对一个国家来说,当顶尖执政群体中,存在着派系之分的话,那么这些身上有烙印的武将,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根本就不会起用的。
赵宗武他敢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就敢这般大规模的扩充麾下军队,手中拥有足够的武将,就是他敢这般大胆的根本依仗。
如果说赵宗武的手中没有这些武将,那么他根本就不敢这般大规模的扩充,毕竟在这乱世中,是千军易得,但一将难求!
大明剩下的武将,不能说这中间没有用的良将,但是因为整体军政体系已经崩坏,再加上朝廷派系林立,这导致地方贪腐严重,尽管说朝廷每年为剿灭流寇拨下大批银饷,但是真正用于剿匪中的却少之又少。
这也就使得一方面张维贤他们手中没有可用的良将,另一方面尽管调拨了大笔的银饷,但是就整体剿匪态势来说,根本就没有太大的起色,这也是为什么王自用他们,在赵宗武的兵锋下不断被打压着,但是到了张维贤他们的兵锋下却能不断积攒力量。
当然这也与赵宗武在暗中捣鬼有关,为了能够进一步的积蓄自己的力量,这些年赵宗武在诸多势力下皆布下了暗探,用于制衡、削弱诸方势力。
第022章:制衡有道
“如今看来只能这样了。”张维贤沉思片刻后,轻叹了一声:“既要确保赵宗武他不南下,还要稳住当前的流寇大势,这些年朝廷为了围剿流寇大军,已经消耗了太多的银饷,如果能用招安的名义,暂时稳定住这些流寇,那么再寻机铲除掉他们也不是不行。”
对张维贤他来说,与五年前的心态相比,他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五年前的他,的确想为这个大明做出些自己的贡献,尽管说在这中间也夹杂在一定的私心,但是更多的却也是为了让大明变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身边斗争的不断激化,这也使得他的内心渐渐发生了改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边的环境已经改变了,就算是他不想改变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公就等英国公确定了。”徐希笑道:“若是能早一点想通这点,恐流寇大军在北直隶境内时,便已经解决了这些泥腿子了。”
作为坚定的招安派,从一开始徐希就不想通过战争去解决流寇大军,因为这些年的演变,使得他自始至终就没有拥有过大的兵权,别看徐希是平国公,与张维贤他们是同一序列下的辅政国公,但是他麾下就没有太大的武将群体。
相比较于张维贤掌握民生、监察,朱纯臣掌握财权,赵宗武掌握兵权,他们皆能通过各种渠道来让自己手中掌握大权,但是徐希掌握的却是审判,尽管说这中间也能捞取银子,但是军队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那不是一般的消耗银钱啊!
所以说相比较于张维贤他们,徐希手中掌握的兵权,可以说是四个人当中最少的那一位。
这也是为什么徐希他愿意招安流寇的原因所在。
按照徐希固有的思绪来定,既然说这些流寇大军那么能打仗,那么老子给你们想要的一切,你们只需要投效到老子的麾下,全心全意的为老子做事就行,即便这中间你们犯了什么事儿,但是只要你们能表现的够强,那这些都不是事儿!
因为出发点的不同,对张维贤来说,他经历的要比徐希多的多,所以考虑的因素也就多了很多,这些杀红眼的流寇,绝对是不可能老老实实的待在地方,即便是将他们给招安了,可也一定会继续为祸一方,但另一方面他们为祸的范围却也变小了。
既然将他们给招安了,那么朝廷必然是需要让他们镇守在某一处地方,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去对他们施行渗透、控制,在这样的阶段中,不断去铲除一些大的匪徒。
如果说张维贤手中,敢拥有赵宗武三分之一的势力,那么他说什么也要铲除掉这些流寇大军,但恰恰他手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尽管说兵马是足够的,但是这武将素质却远远达不到水准。
再加上在这件事上,朱纯臣、徐希形成了统一出发点,因此这有些时候,他也不能太过于决绝。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有些基本条件必须要讲明。”看着神情中带着亢奋的徐希,坐于位上的张维贤继续道:“这一次虽说是要招安流寇大军,但是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小流寇势力必须要铲除。
根据本公了解到的情况,自从贼首王嘉胤被赵宗武设计斩杀后,一直活跃的三十六营流寇,就以王自用作为话语。
尽管说这些年的征战,使得他们皆是以一个整体来面世,但是根据本公的了解所知,在他们的内部,同样也存在着诸多的派系。
除了这贼盟王自用外,种光道、张献忠、高迎祥、闯塌天刘国能、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这些都是派系头目。”讲到这里,张维贤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反静静的看着朱纯臣、徐希二人。
“英国公的意思,尽管说我们要进行招安,但是这接下来的招安行动,要以贬王自用,抬种光道、张献忠、高迎祥、闯塌天刘国能、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他们,为基础侧重点?”朱纯臣微眯双眼道。
“成国公说的不全对。”张维贤微微摇头道:“其实你们心中的想法,本公这心中都明白,一方面因为赵宗武手中拥有的强大兵马,这使得我等心中皆羡慕不已。
但是另一方面我等麾下,尽管说拥有着成群结队的兵马,可是却因为无良将统辖,而使得其根本就无法迸发出超强的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我军虽然势大,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根除流寇大军的根本所在。
这些年平国公一直在力主招安,恐在你心中就想着,如何从这流寇大军中,能够甄选出一批能用的将才。
所以话提到这份上,我们还是先行讲明的好。”
听完张维贤讲的这些,朱纯臣、徐希这心里多少是明白怎么回事了,这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啊!
这老家伙一方面要通过招安解决流寇大军所产生的诸多事宜,另一方面也要让被招安的那些流寇立下投名状,真正向世人摆明他们的身份,但是单单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在此之前,他们还要对各部流寇进行分拣,从一开始就将该得罪的得罪掉,他们只能获取各自要获取的那一份人才,根本就不给其他人多余的机会。
徐希听到这里,心中那叫一个愤慨:‘张维贤!你这个狗日的老儿,明知道老子这麾下没有多少可用的人才,老子这费尽心思才让招安成为现实,紧接着你就给老子搞这样的动作,这不摆明了不想让老子多积攒些力量吗?’
但是就算徐希再恼又能怎样?
很多时候,正如张维贤当初无奈一样,在遇到对自己有利,对对方不利的时候,另外两个人就会联手。
所以说张维贤的提议,得到了朱纯臣的赞同,毕竟这样的事情,对于他只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坏处。
这也是赵宗武在暗中,一直推崇的一种模式。
第023章:一个世界,两种活法
当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他们,还在商讨有关招安的具体措施时,远在怀庆府的流寇势力,也召开了相应的碰头会。
因为赵宗武的出现,使得整个明末的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正如张维贤本应在崇祯三年病死榻上,但是因为掌权的缘故,使得其好好的活着。
相同的道理。
本应在崇祯六年,因战局不利,率部退回豫北地区的王自用,在领军途经武安时,遇明军围攻。
而在作战期间,王自用意外受伤,虽说摆脱了明军的追剿,但因为所处环境的恶劣,再加上自身伤势处理不当感染,于同年五月病死在河南济源。
可是这一世,却因为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使得王自用并没有战死,相反继续领着流寇三十六营联盟流窜。
同一时期的张献忠,本应在这一时期破房县(今属湖北)、保康(今属湖北)入四川。后攻夔州(今重庆奉节)、破大宁(今四川巫溪)。
流寇大军入川,这也让四川这座天府之国大震,为了解决流寇来犯问题,女中豪杰秦良玉率领白杆兵前去围剿。
而张献忠慑于秦良玉,及其麾下白杆兵的威名,在短暂与其接触后,知自身实力与之差距甚远,便寻机逃离了。
为铲除入川的流寇势力,在张献忠所部苍惶逃走后,秦良玉遂率领大军追击,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大败张献忠所部,但最终还是让张献忠退走湖广。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高迎祥、张献忠、种光道、罗汝才、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李自成等一应三十六营的大小头目。
在这中间,有的被赵宗武运输到印度、中南半岛一带用以开辟新疆域,有的则被撵到了大明其他地方,而余者皆被怼到了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自王自用、张献忠、高迎祥等部,接连从明军的包围圈,正面突围出来以后,所部兵马便逃到了怀庆府境内的济源县,尽管在战事上表现得极为不利,但是论军队的整体素质,这一县之地的兵马,还真不是流寇大军的对手。
当然这也与怀庆府当地出现灾荒有关。
虽然说王自用、高迎祥他们,率领大军占据了济源县周边,但是灾年之下,除了确保自己麾下老营战斗力外,对于裹挟的流民、百姓,王自用他们也是那种糊弄的态度。
不算小的济源县城,遍布是那种饿到发虚的流民,在县城中的一些核心区域,则充满着喧嚣、打闹、怒骂的声音,甚至有些时候还会传出一些不雅的声音。
尽管说在整体战局上接连受挫,但是这对于底层流寇的影响微乎其微,真正受打击最严重的是各营首领。
略显破败的衙署,王自用神情阴郁的看着左右,那粗犷的脸上,一道醒目的刀疤贯穿左颊,“自崇祯元年开始,我等弟兄在大首领的带领下,为了活命,便在陕西宣布起义,欲推翻这暴明的统治。”
因为这些年连年不顺,也使得流寇大军的内部,开始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也使得最高层也有颓废之意。
王自用他作为现阶段,流寇三十六营推举出来的盟主,有责任也有义务,要带领着三十六营弟兄继续走下去。
再者说享受了荣华富贵,再让他们去过清贫的生活,那绝对是不现实的事情。
高迎祥、张献忠、种光道、贺一龙、贺锦、刘希尧、蔺养成等一应三十六营头目,神情中带有疑惑的看向王自用,他们心中不知道,在这个时候王自用讲这些,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内涵。
“我心中也很清楚,在你们心中有些已经累了,不想再跟明军继续斡旋战斗了。”回忆了曾经的经历,王自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