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御明-第3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海外的海军本部的海军将领,那一个个都是坚定的鹰派。
其实想想也对,一大群人抛家舍业的前来异国他乡,那不就是为了能够赚取到应有的那份功勋战绩,为以后的家族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前提,执掌海军本部的曹文诏,才敢在前景不明的前提下,率领联合舰队群,雄赳赳气昂昂的越过重重阻拦,闪击马六甲海峡,并且在攻占马六甲海峡后,还主动迎战三十九次,这才最终使得马六甲海峡最终落入到他们手中。
曹文诏听后,摇头道:“暂时没有这个必要,第一季度的战报详情已经传递上去,国公爷在看过我海军本部的详情后,必定会做出相应的决定。”提到这里,在曹文诏的眼神中,闪烁着几分崇拜之意。
信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人思想中真实存在。
对曹文诏、周遇吉他们来说,随着他们在各自领域创立属于自己的名号后,在他们的心中,对于赵宗武的崇拜之意却愈发强烈,尽管说在这最少六年的时间内,他们之间没有很多次接触,但是赵宗武提出的海军发展理念,使得他们麾下海军能够不断的壮大。
距离,永远是考验一个人内心的根本。
面对蒸蒸日上的海军势力,赵宗武只从两点做到把控,一来是对他们给予绝对的信任,二来是不断遣派优秀的学员加入到海军势力中。
战争学院作为最大的将领培训基地,通过四年近乎洗脑式的培训,使得从这里出来的将领,皆是最忠诚于赵宗武的存在。
并且能被战争学院选拔进去的将领,那无一不是佼佼者,而能从这里走出来的将领,那更是经历了层层艰辛。
进战争学院难,出战争学院更难!
郑海年纪轻轻就能当上海军本部的参谋股股长,其就是毕业于战争学院,并且还是同批次的执牛耳。
郑海坚定道:“对!末将这心中有一种感觉,这一次参谋本署下达的军令,必然有国公爷传递下来的思想,我海军本部日后在南洋地域的部署,绝对会经历天翻地覆的改变。”
“哦?”见郑海这般预测,曹文诏这脸上却带有惊异,笑着讲道:“能让你郑半仙说出这等推断,恐接下来我军有的繁忙了。”
不得不说曹文诏、郑海他们的预测没有错,为了能够保持海军本部,在海外所取得的战略优势,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发展海军本部的势力,赵宗武可以说给予了曹文诏最大的信任与支持!
当成建制的舰队群抵近,当源源不断的战争学院学员输送过来,当一批批娴熟的工匠抵达,等待海军本部的,就将会是一次彻底的变革!
第006章:九边帅府的实力
大同·九边帅府。
“这是我军第一次召开高级别军议,而且还是这等规模的召集,驻守各地的总兵官、抚军使前来,所以说参谋本署一定要调度到位,确保各地在总兵官、抚军使缺席的前提下,依旧能够保证其应有的战斗力!”
赵宗武看着眼前的战争沙盘,这座庞大到占据有半间房子的战争沙盘上,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用鲜红的旗帜,标注着属于他的势力。
麾下掌握的疆域多了,为了确保这纵向发展的疆域,能够拥有稳固的发展基础,有关势力的核心,赵宗武也是一变再变。
从最初的辽东境内的金州、沈阳等城,到陕西境内的西安城,再到山西境内的太原城,最终明确大同镇作为发展中枢,由此也让大同迎来了新生。
陈奇瑜点点头道:“此次征调各地总兵官、抚军使前来参加军议,参谋本署已对各地下达了对应的指导性建议,确保总兵官、抚军使离开期间,即便发生战斗,所部值班高级将领,亦能带领着各部军团迎敌!”
五年的时间,让赵宗武最终拿下了九边的权柄,由此他在九边重镇,也部署了相应的总兵官、抚军使,确保九边重镇皆掌握在他手中。
同时在九边重镇的范围之外,赵宗武他也整合了数地军队,组建了相应的总兵官、抚军使体系。
在这样一种前提下,赵宗武的麾下,便拥有了位总兵官、抚军使,由他们控辖着45部军团指挥使、军团宣抚使。
这也使得赵宗武直接控辖的精锐军团规模,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八十余万众!
而这还不算驻守地方的地方驻防军。
若算上这些,其控辖的军队,更是超过了百余万众……
除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这九处边防重镇外,赵宗武在贺兰山地域创建了定虏镇,在河套地域创建了武宁镇、兴平镇,在朵颜地域创建了雷神镇,在半岛地域创建了平襄镇、汉城镇。
这处边防重镇的确立,直接完善了华夏北部疆域的防线,同时用这八十余万众精锐军团的驻守,使得草原部族根本就不敢来犯!
由此也明确了各镇总兵官、抚军使。
辽东镇总兵官尤世威、抚军使朱万良;蓟州镇总兵官马世龙、抚军使李秉诚;
宣府镇总兵官祖大乐、抚军使葛世凤;大同镇总兵官祖大弼、抚军使徐敷奏;
太原镇总兵官毛文龙、抚军使陈忠;延绥镇总兵官刘兴祚、抚军使吴国勋;
宁夏镇总兵官满桂、抚军使贺谦;固原镇总兵官尤世禄、抚军使艾万年;
甘肃镇总兵官李卑、抚军使姜名武;定虏镇总兵官贺诚、抚军使毛承禄;
武宁镇总兵官姜弼、抚军使高见;兴平镇总兵官曹文耀、抚军使姚与贤;
雷神镇总兵官王世钦、抚军使侯世禄;平襄镇总兵官陈继盛、抚军使梁仲善;
汉城镇总兵官张名世、抚军使李辅明。
而对应的处边防重镇,还建立了相应的地方驻防军,由此也使得姚抚民、王锡斧、吴襄、王朝臣、尚学礼、吕世举、王辅、吴文杰、白广恩、马科、吴陀、吴三凤、王朴、张士奇、吴惟进十五人充任地方驻防军指挥使。
当初赵宗武在提出,要扩充军团八十余万众时,陈奇瑜、洪承畴、范天雄等一应九边帅府核心,皆神情震惊的看向他,他们的心中皆重复着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可能的前提下,赵宗武他用了五年的时间,还是完成了45部军团的扩建,这绝对是要感谢王嘉胤、王自用他们,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在陕西、山西闹起义浪潮,赵宗武他绝对不可能,这般迅速的完成对应的部署。
另一方面,赵宗武他之所以要这般快速的完成扩军,目的就是为了让陆军中的年轻将领,真正演变成中坚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在陆军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不提军团宣抚使,单单提这45位军团指挥使。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王来聘、徐彦琦、刘兴邦、贺人龙、猛如虎、虎大威。
祖大成、毛有俊、杨应乾、刘兴梁、刘兴治、孔有性、耿仲裕、尚可进、刘兴沛。
刘兴基、祖泽溥、沈寿崇、陶国祚、许谨、杨正芳、鹿善继、曹鸣雷、杨肇基。
冯国用、陈光玉、李隆、徐纯仁、董用文、杨麒、王承恩、高杰、刘光祚。
王国樑、杨嘉谟、金国凤、王承胤、张叔嘉、孙应元、邓祖禹、吴自勉、宋伟。
这里的每一位皆是驰骋明末的悍将,有些还是在赵宗武的培养下,彻底的放飞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在这中间或许有一部分高级将领,其心中依旧对大明抱有幻想,但是更多的却对赵宗武绝对忠诚。
再者说他们在赵宗武麾下做事,那在世人眼中,本就是定国党的一员,所以说在绝大多数时候,赵宗武就已经把控住了整个北方边疆的命脉。
如果说赵宗武在崇祯元年,没有领兵去征讨流寇势力,那么他就绝不会有今天这等境遇,但恰恰是他决定领军征讨流寇势力,才使得他从辽东这一隅之地,跳到了部署整个华夏战略的大层次上来。
而在征讨、治理地方的过程中,赵宗武他也不断吸纳着人才,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用一座关陇军校,赵宗武就初步完成了所需军团的高级将领。
也因为赵宗武手中握着的这番兵马,使得远在京城的张维贤、朱纯臣、徐希三人,根本就不敢在对赵宗武有丝毫的炸刺。
如果说赵宗武一个不高兴,就敢领兵数十万来京,届时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会成为虚无一般的存在。
也因为这样一种状况,使得赵宗武、张维贤他们,形成了相对制衡的一种相处状态,北方边疆的事,赵宗武他说了算,其他地方的事,张维贤他们看着办……
第007章:定国党的强盛
有关九边帅府的扩大军议,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筹备,毕竟这驻守各地的总兵官、抚军使,其距离远近是不一的,对于远在半岛的总兵官、抚军使来说,他们这一路上必定是风尘仆仆的赶来。
既然这总兵官、抚军使未全部赶来,那么赵宗武也不可能闲下来等着他们,到了他这个位置,需要他处理的事宜还有很多。
拿下大明的北部边疆,赵宗武就要对生活在这中间的百姓负责,因为不同于先前的发展理念,其手中掌握的不再是辽东一地,随着这些年的发展,甘肃、陕西、山西、草原(内蒙古境南部)、朵颜、辽东,皆掌握在他手中。
这直接使得近两千余万众的百姓,也掌握到了赵宗武的手中。
为确保自己控辖的疆域,能够得到整体发展,赵宗武也是筹建了相应机构,借此来引领地方发展。
为了确保地方能够拥有好的发展,赵宗武剔除了十二执政官,明确了政务院九总理:孙传庭、卢象升、史可法、袁崇焕、张壶、陈雄、周延儒、温体仁、杨景辰。
至此凡是其部控辖范围内的势力,皆由政务院九总理分工执掌,其发展部署,已归纳建立在五年发展计划中。
而在政务院之下,则有审计署署长李士元,统筹署署长阮大铖,民生署署长陈士奇,农业署署长朱之冯,税务署署长张辉,工业发展署署长张力,建设署署长龙文光,教育署署长刘佳引,商务署署长刘之勃,交通署署长王一宁,水利署署长铁铖。
这十一署署长分管境内各个领域,确保所辖势力能够拥有好的发展境遇。
而独立在政务院、十一署之间的还有四院:法院院长刘镇藩,警察院长贺逢圣,检察院院长张宗衡,督察院长许鼎臣,这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大级别行政机关。
虽说明末的生产力远不比后世,但是其拥有的一些底蕴,使得明末有追赶后世的可能,因此筹建类似于后世的行政班底,这完全是可行的。
社会是呈现不断进步的阶层,对于华夏一族来说,分权式的领导,绝对比不上,集中式领导。
事实证明,后者更胜一筹。
集中领导办大事,这符合华夏一族的禀性,同样也适合让华夏一族不断领超世界。
“国公爷,根据政务院颁布的第一次普查工作,通过这一次人口调查,在政务院管控范围内的地方,共计有两千三百七十三万九千八百七十一人!而这还不包括迁移出华夏地域的四百七十余万众百姓。”温体仁举着手中的人口调查文书,详细向赵宗武介绍着当前所拥有的人口总量,并对各部分人口用工情况也进行了细致讲述。
人口。
这是一个永远也绕不过去的话题,如果想要让国家拥有真正强盛的根基,那么就必须要确保人口总量,可是在粮食不能累年丰产的基础下,如何增加人口就成为了关键所在。
好在有赵宗武的存在,使得这样的瓶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