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锦衣御明-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执行这样的举措,尽管说我军麾下现阶段没有那么多的将才,但是对于五边的建设一定不能放松警惕。”
 随着麾下摊子的越来越大,尽管说赵宗武麾下拥有着很多良将帅才,但是这也根本就不够用啊,尽管说他也建立起来相应的培养人才的机构,(战争学院),但是终究是这摊子太大了,使得赵宗武他身边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可以一口气全部拿出来。
 于是乎,满桂在赵宗武讲完后便道,“国公爷,末将是初来乍到啊,又被您派到了那么远的地方,这一上来就组建这么多的机构,是不是在人才上对末将有些倾斜啊!”
 满桂这话一讲出,毛文龙、刘兴祚他们就不愿意了,就你丫鬼机灵,你麾下缺人才,那老子这麾下也缺人才啊,你是初来乍到的,那老子们同样也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凭什么让你个莽夫近水楼台先得月?
 那不可能!
 于是,因为这件事,满桂、毛文龙他们便争论了起来,面对麾下众将这样的争论,赵宗武这心中却很是无奈。
 很多时候出现这样的窘境,这其实也是怪他自己,因为他想要彻底解决边疆的烂局,可是麾下的人才虽然多,但面对这漫漫长线,这终究是需要一点点去搭建相应的机构,去进行有效统辖的。
 而这些就需要不尽其数的人才……
 这似乎就已经陷入到一个死循环当中,如果说想要改变这样的怪圈,那么他只能从辽东再度调动人才过来,但是如果长时间去保持这样一种境遇的话,那必然也会导致辽东的人才短缺。
 可慢慢的赵宗武却回过神来。
 既然说现阶段辽东再度征战的几率很小,那么他为什么就不能以流寇作为磨刀石呢?
 通过征讨流寇的方式,去将内部人才流动起来,这样就能确保麾下人才永远不会出现短缺。
第131章:定国公入晋(本篇完)
 “现如今这五边帅府的诸多事宜,皆已圈定了最基础的框架,然而在这段时间里,盘踞在山西境内的王嘉胤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放松。”
 赵宗武盯着眼前的战争沙盘,神情冷峻的讲道:“如果说我军,不能早日前去山西平叛,这流寇的兵锋,必然会威胁我大同镇、太原镇辖内。
 若王嘉胤所部流寇,仅只是单纯的威胁山西地方,那本公或许还能等待一二,虽说这对于地方百姓不公平,可是却有利于革新山西地方弊政。
 但显然王嘉胤他们,想要的并不只是这些,如果想通过挥兵北上,进而威胁边疆重镇,那他们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按照赵宗武的想法,或许让王嘉胤他们在山西地方肆虐,对于地方百姓存在着很大的不公,但是这同样也使得地方士绅、官员受到绝对的打压。
 这样他再去领军进入山西,去攻打已被流寇占据的失地,在击溃流寇收复失地后,再去治理山西地方,就不会存在那么多的掣肘。
 毕竟这世代盘踞在地方上的士绅势力,早已被残暴的流寇给连根拔起了。
 可显然王嘉胤的野心太大了,想通过攻打边镇,来借助草原部族的手,进一步去打击大明军队。
 让异族在我华夏之地肆虐。
 这对于赵宗武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奇瑜点点头道:“根据祖大弼传来的消息,盘踞在太原府的王嘉胤,征调种光道、高迎祥、张献忠、王自用等十余部流寇势力,聚拢兵马高达三十余万众。
 而在这大军之中,被迫加入进来的流民,绝不少于七成之多。
 虽说大同镇、太原镇的辖区毗邻,但是此番王嘉胤调动的兵马太多了,这使得单凭太原镇、大同镇,这两镇兵马去固守御敌,显然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
 在旁的赵宗林愤恨道:“不仅仅是这样,为了让山西境内的明军无暇他顾,王嘉胤还调动其余流寇势力,让其在整个山西境内为非作歹!
 就现如今的情况来看,整个山西早已经是乱成了一锅粥,甚至于有些胆大的流寇,已经越境前去北直隶、河南等地,若不能早日扑灭山西这一源头,恐……”
 接下来的话,赵宗林并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在场的众人心中都明白,现如今除了五边帅府能够平定这场祸乱,余者根本就不可能解决。
 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大明的军队早已经是彻底烂掉了。
 远在京城的张维贤等人,为了确保北直隶的安全,更是紧急下令去山东征调将士前来固守,来自朝廷的急报,已经做到了一天一封的地步。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宗武的心中也很不好受,当态势略有些超出他预想范围时,他心中也就知道,如果不能早一点,领兵前去山西平定流寇,恐局势就会真的超出他的掌握。
 但是因为整饬边镇的缘故,使得赵宗武的手中,并没有充沛的兵马,前去平定山西爆发的流寇大军。
 新编的七部军团,早已随着新任命的五边重镇总兵官,前往各镇去梳理。
 现如今在赵宗武身边,除了有万余众京营将士外,他身边就再也没有,任何可以调动的兵马。
 而且那万余众京营将士,也多是新征召过来的新兵蛋子。
 “但有一点,本公需要提前向你们明确。”看着义愤填膺的众人,赵宗武接着便道:“尽管说山西的局势危急,但是另一方面,我军此番能够入山西平定流寇的兵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充沛。
 现如今在本公手中,除了万余众的京营将士外,余者皆被派到了五边重镇,作为拱卫边疆的主要兵马。
 可现在山西的情况又这般危急,想要再缓一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为了能够彻底平定山西境内流寇,本公决意在陕西境内,实行原定各自辖区内的流寇,归各自总兵官亲讨!
 从今天开始,这陕西境内的流寇势力,就真正交付给陕西境内,诸位总兵官去全权负责了。
 另一方面,为了能用这有限的兵马,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本公决意亲率五边帅府,统领京营万余众将士,居中调遣大同镇祖大弼所部,太原镇毛文龙所部兵马。
 纵使这流寇大军浩荡,我军也必须要尽早将其荡平之!”
 在赵宗武看来,陕西境内虽有流寇势力,但终究这大势已经稳定,只要满桂他们足够稳健,那肯定能够将陕西境内的流寇彻底荡平!
 而反观这山西境内的流寇,如果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意外发生,所以他必须要亲自前去山西布局。
 有赵宗武在这最终拍板,接下来就会勘定征战山西的诸多事宜,同时这征讨山西流寇的奏疏,也顺势递向京城。
 因为这一次征战,不同于其他征战,这一次的实力悬殊太大了,王嘉胤他们裹挟流民的速度太快了,而赵宗武拥有的资本太少了,所以此战必须要稳扎稳打,绝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如果说在这过程中出现任何偏差,那么带来的影响,将会是致命性的!
 所以赵宗武他这一次,要将所有能带上的人才尽数带上,同时也交待卢象升他们,一定要做好后方的巩固。
 如果说在这中间,有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但同样这对于赵宗武来说,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对此他心中也非常亢奋!
 回想自己在大明的这段经历,他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过,在很多时候,他都是在征战或者准备征战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可以说舍弃了很多很多。
 家庭的陪伴,妻儿的陪伴,相濡以沫的情感……
 说他是偏执狂也好,说他是硬如磐石也罢,已过而立之年的赵宗武,唯有用最终的目标,才能证明自己没有白来这世间一趟!
 王嘉胤!
 老子再一次的到来了。
 希望这一次,你能依旧坚挺!!!
第001章:崇祯七年有点冷
 “国公爷,这是这一届毕业的军校生名单,您过目看一下。”陈奇瑜神情中略带有几分喜悦,向正在吃大碗宽面的赵宗武递去,那宽油带来的香味,让他下意识吞咽了口水。
 但多年养成的职业操守,还是让陈奇瑜最终,在心中忍受住了美味的诱惑,“根据各镇送上来的报告,这一届的军校生,便能满足现阶段所需中层将领的实际缺口,但低阶层军官的缺口依旧很大,九边帅府是否需要再在军中筛选出几批合格的人选?”
 “吸溜~”当陈奇瑜讲述着现阶段情况时,在餐桌上坐着的赵宗武,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就着蒜,大口吃着布满红油的宽面。
 因为航海业的兴盛,使得后世常见的物种,基本上在大明皆已实现了引进,尤其是辣椒的大规模改良、种植,让关中的百姓可谓是过足了嘴瘾!
 端着一海碗的宽面,赵宗武随意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用筷子指着眼前的宽面,“不急这一会儿,都忙这么长时间了,先吃碗面垫垫肚子再说。”
 “不必了国……”下意识想要拒绝的陈奇瑜,被肚子传来的响动出卖了。
 赵宗武咀嚼着口中的面食,笑着说道:“两天没有正经吃饭了,别在这娘们唧唧的了,快吃吧!”
 见自家国公爷这般说,在边上站着的陈奇瑜,放下手中的文书,伸手就端起了桌上那一海碗的宽面,动作熟练的拌面,用筷子夹起大大的宽面,身心愉悦的就吃了起来。
 就这样,二人酣畅淋漓的吃了两海碗的宽面,美美的喝了一碗原汤,舒舒服服的坐着。
 “呼~”赵宗武轻叹一声,“没有年轻时的饭量了,这要是搁在五年前,本公还能再吃它两海碗!尤其是从战场上搏杀下来,这什么山珍海味,都没有一碗面来的实在啊!”
 陈奇瑜笑着道:“国公爷说的是,说话间我军来山西也有五年了,若不是国公爷您领着大军在这浴血奋战,恐肆虐地方的流寇,会将这里给彻底祸祸掉!”
 听着对方的话,赵宗武、陈奇瑜这心中多有几分感触,就好像是在昨日发生的那样,说话间,时间已经迈进了崇祯七年四月。
 自崇祯二年,赵宗武率领万余众京营将士,经潼关卫踏入山西境内,面对穷凶极恶的流寇势力,谋战略,筹部署,镇强敌,击数部。
 为了能给山西尽可能多的保留几分底蕴,赵宗武率领大军,在山西境内是稳扎稳打,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终击碎了王嘉胤的主力大军。
 随后更是在锦衣卫的操纵下,使得王嘉胤被身边的亲族张立位、王国忠二人合谋诛杀,而王嘉胤的身死,也让赵宗武他,在大明的名望再度攀升,毕竟肆虐地方多年的流寇巨头,最终还是难逃身死,若不是赵宗武在这中间起到的作用,恐大明将会在这上面损失惨重。
 同样也是因为王嘉胤的生死,这也让原本声势浩大的流寇势力,一时间改换了风头。连带着盘踞在山西地方的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种光道等流寇头目,率领本部兵马南下奔逃……
 因为王自用他们是分头逃离的,再加上跟赵宗武征战中,使得他们麾下兵马损失惨重,这也就使得他们在南下奔逃时,根本就没有引起明廷的注意。
 而另一方面,因为流寇肆虐多年的缘故,使得山西在这一战中,难免还是被打残了,而在这一时期,这草原上的部族又开始蠢蠢欲动(这一点是赵宗武故意营造出来的),为了确保边疆的绝对稳固,赵宗武就率领着麾下将士,开始了治理山西的历程。
 与崇祯二年相比,现在的赵宗武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北方之王,用五年的时间,不断地夯实基础,这也让赵宗武拥有着大批的资源。
 看着眼前的人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