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御明-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捕获!”
对于陈奇瑜,赵宗武这心中,现在是愈发的信任。
当然对于陈奇瑜的考验,赵宗武这里还是会继续下去的,毕竟隐藏在他心中的东西,对于他身边所有人来说,都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
如果这个时候他暴露了野心,那么先前布下的一切优势,就会有过半于无形中崩塌,当前的大明,还远远没有让很多人失望。
等待的时间,还是需要继续下去的。
既然掌控了陕西经略,那对赵宗武来说,他便可以光明正大的插手,陕西地方的诸多事宜。
先前那剿总民府,虽说管控着陕西已收复的地域,但是这名义上,并不是很合理的。
现阶段赵宗武他,名正言顺的拿下了,这陕西经略一职,那对于卢象升他们,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调动了,至少复制辽东官场的体系,也算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
赵宗武想了想道:“玉铉,你现在就去处理一件事,经第一批筛选的阉党官员,可以批准他们转送出去。
既然答应了他们诺言,纵使他们先前犯下了累累罪行,可如今他们却同样为大明稳定,贡献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早先赵宗武他在领军征讨陕西流寇时,便组建了救赎营,目的就是让阉党官员能够废物利用,同时缓解他手中,这无人可用的尴尬境遇。
这近两年的时间,救赎营官员,在稳定陕西地方上,那可以说是费尽心血,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重获自由,能够继续活下去。
如今赵宗武掌控了陕西经略,先前培养的官员,也已经足以稳定地方,一些不重要的救赎营官员,也是时候把他们撤离到合适的位置。
陈奇瑜点头道:“是国公爷,卑职这就去将第一批次救赎营官员聚拢,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前去南洋、中南半岛去接管新的事宜。”
对于这些阉党官员,让他们堂而皇之的在大明继续生存,那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毕竟这些人,曾经都是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如果说对他们不进行惩处,那肯定是不得民心的。
但另一方面,既然答应了参与救赎营的阉党官员,那么赵宗武他就必须要说到做到,为此赵宗武便想到了,把他们遣派到南洋、中南半岛去重获新生。
想要组建一个大华夏文化圈,就需要源源不断的向外输出华夏百姓,让他们作为首批对外开拓的先锋者。
待以后稳定了下来,可继续向打下来的疆域,确立稳定的统治体系。
对外输出人口,输出文化,输出精英,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
不急。
老子有的是时间,给你慢慢部署。
李自成他们在外围圈子,已经基本得到了巩固,相信有这样一批人进驻,必然会让华人在中南半岛的跟脚更加稳定。
同时也一定要加强,对于李自成他们,有关武器装备的管控力度,才出去不过半载,就有想要反弹的苗头……
因为铺设的摊子很大,这也使得赵宗武没有太多精力主管这些,尤其是对中南半岛一带的疆域,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树立华人的地位。
说到底。
他还是需要先行拿下本土疆域,才能整合全部势力,对外围圈疆域,进行有效的抢夺。
这也让赵宗武心中,迫切的想完善陕西境内的相关变动,因为只有路铺设出来了,接下来才好继续跑下去。
第122章:改制
带着这种愿景,赵宗武找来了卢象升,作为现阶段剿总民府的主要负责人,在陕西的很多地方,赵宗武可能不清楚,但是卢象升却一清二楚。
“恭贺国公爷拿下陕西经略。”被赵宗武喊来,卢象升神情淡然的讲道:“现阶段陕西境内的诸多事宜,皆可进行有效实施了。”
虽说卢象升神情淡然,但是他的眼神中难掩激动。
赵宗武点点头道:“没有朝廷赋予的治权,其实我等在陕西境内,所做出的诸多事宜,都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现在既然拿下了治权,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从最根本处,去解决地方积攒下来的诸多问题。”
“国公爷您说的没错”卢象升赞同道:“虽说现阶段我军,已完成对榆林府、延安府、庆阳府、西安府的基础梳理,但在这过程中还是暴露出来了很多问题。
这中间最大的一个问题,当属地方卫所糜烂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站在卢象升的这种高度,他所考虑的并非是眼前发生的这些政务,经过这段时间都治理,以及在陕西地方,所搜集的诸多情报。
经过诸多问题的汇总,卢象升也知道了陕西地方,为什么会爆发这般严重的农民起义。
除了天灾人祸外,地方卫所的崩坏,就让本就严重的情况,变得更加雪上添霜。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大明官场,因为这从未间断的党争,使得其内部贪腐成风,官员与士绅,士绅与地方,他们间相互勾连。
为了能够保障自己名下的权益、财富,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去扩大自己名下的权益、财富,他们便将最终的矛盾点尽皆下沉,这也就导致地方百姓,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地方自耕农群体受到了严重损耗,这一点恐国公爷心中,比谁都要清楚。
另一方面陕西地方,各类基础设施崩坏严重,这也使得陕西地方,在爆发严重的旱灾时,根本就无力去抵抗这些,两者在相互影响下就出现了起义的苗头。
可下官想说的并不是这些,虽然说上述会造成起义的苗头,但是如果没有卫所的崩坏,绝不会有这么强势的起义势头。
要知道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其先前都有着卫所、驿站当差的经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经历,使得这场本不应该出现的大规模起义,彻底被他们给点燃了……”
卢象升就眼前陕西的问题,向赵宗武详细讲述着,为什么在陕西地方,会爆发这么严重的起义。
赵宗武认真聆听着卢象升的讲述,在卢象升讲完后,道:“有关卫所的问题,在这中间有着很多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本公可以解读,适用于明初的卫所体系,一定不适合现在的大明!
本公之所以实行军政分离,组建军队相应的体系,目的就是为了对大明地方,进行相应的整体革新。
建斗提到的这一建议,本公是绝对赞同的,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境内,所涉及的地方众多,同样存在的腐败卫所也很多。
事实证明,用简陋的卫所体系,来拱卫当前的大明边疆,显然是会出现诸多问题的,所以本公给出的意见是撤卫归府、驻防把控。”
不仅是卢象升在思考这一问题,赵宗武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这一问题,同样他心中也很清楚,简陋的卫所体系,必然不能带领着华夏一族繁荣富强!
想要让华夏一族变强变大,那么完备的官府体系、军队体系,是确保这一切的根本所在。
卢象升听后点头道:“国公爷您说的没错!
事实证明搞军政分离,这件事的总体意思是正确的,想要让地方真正繁荣,就需要明确这种思想。
但是陕西境内所涉及的卫所众多,对于这些卫所的情况,有很多我们都是一知半解的存在。
如果说要执行,国公爷您所提出的撤卫归府、驻防把控,那么就必须要解决相应的官吏、界限、军队等诸多问题。”
赵宗武摇了摇头道:“建斗,其实这件事你没有必要想那么复杂,就陕西眼前的情况来看,想要真正贯彻撤卫归府、驻防把控,这期间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因此你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近期归整、中期归整、后期归整,以西安城为核心圈来划分。
而眼下近期归整已基本就位,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在榆林卫改制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来归整,通过细致的归纳总结,在汇合相应的人才,对中期、后期分别制定相应的卫所改制。”
虽然说赵宗武、卢象升他们,所想的都是撤卫归府、驻防把控,但是他们所想的过程却不一样。
卢象升想的是一步到位,彻底扭转陕西出现的问题。
但是他在这中间,忽略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尽管想要一步到位,但在任何时候执行任务的都是最底层的官员,好的战略部署,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蛋!
而赵宗武心中却清楚的知道,想要在陕西实行撤卫归府、驻防把控,没有数年的光景,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并且这种日渐成熟的经验,还可以复制到大明边疆诸地。
这才是赵宗武想要的结果。
为了真正落实撤卫归府、驻防把控,赵宗武跟卢象升,进行了很多细节的探讨,而这些将会成为,后续撤卫归府、驻防把控的主导思想。
“国公爷,您提出的这一系列举措,很好的解决了,撤卫归府、驻防把控的诸多隐患,下官方才提到的部署安排,的确有些过于激进。
在这一点上,下官跟国公爷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跟赵宗武探讨过后,卢象升躬身行礼道。
这人在一起相处时间长了,那必然就会对对方的脾气秉性有着很大的了解,这也会让他们之间有着探讨性的联系。
从最初的不屑一顾,到如今的崇拜,卢象升他们算是,有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同样这也是赵宗武的魅力所在。
第123章:徐徐图之
撤卫归府、驻防把控的思想明确,间接也让陕西的地方归拢,有了稳定的方向,虽说陕西境内,依旧盘踞着众多流寇势力,但这并不妨碍未来的整体梳理。
“陕西地方的基本大势,随着陕西经略的明确,从而得到了稳定。”赵宗武神情淡然的讲道:“而下一阶段要做的事情,就是归拢权力,明确名分,分化构架。
就以辽东现状来说,因为构建了完备的地方、军队各层次体系,同时在相应的内部,也构建了完善的制衡体系,这使得辽东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快速崛起!
要知道辽东当初的境遇,要比现如今的陕西要恶劣太多了,可就是在这样一种根底不稳的前提,使得辽东能够迅速稳定下来。”
赵宗武讲到这里,其展现出来的意图就很明确,他想在陕西境内,复制辽东已经贯彻的体系。
同时也因为这段时间,了解辽东传来的种种消息,使得赵宗武心中,想继续实行十二执政。
卢象升听到这里,便道:“国公爷,现阶段陕西糜烂,诸多事宜下官一人,并无法完全管辖。”
其实也无需赵宗武说这些,因为陕西地方的独特性,所涉疆域过于广袤,使得卢象升一人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建斗的意思本公明白,本公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听完卢象升的话,赵宗武微微一笑道:“虽说本公刚才说那些,想将辽东的体系,搬到陕西这地盘上。
可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如果真的在陕西这地盘,组建完善的十二执政体系,那么需要变动的是,在陕西的十二执政官,将绝对以你为核心组建。
因为陕西涉及的地盘太大了,所以有些事情必须明确,本公想要让陕西,能够尽快的恢复正常,就必须要给你绝对的信任。
再者说本公的心思,完全在边镇革新上面,因此有关地方这一块,本公需要一位理性的官员去管控,而这也是本公将你从辽东调过来的原因所在。”
尽管说跟随赵宗武的时间不短了,但是听到这样信任的话,卢象升这心中是非常的感动,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其实就眼前这种情况来说,跟随赵宗武时间长的人,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渐渐有了听从的味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