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锦衣御明-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108章:东西方科研体系的交流碰撞
 大明的科研力量,是需要时间来培植的,漫漫封建时代造成的落后思想,使得上下正统思想皆排斥技艺。
 唯有读书才是出路,这样的话恐在市井小民身上都非常实用,士农工商的传统排序,使得工匠,无论高低皆被挂在了贱籍上面。
 纵使是徐光启、孙元化等一应科研官员,那也是因为他们拥有正统的读书人身份,才能在科研一道上有所展望,如若不然他们根本就没有今时的地位。
 在大明不存在尊重科研的土壤,但在东海镇却是极度的推崇科研至上!
 赵宗武能够复制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可能,没有人能够像他拥有那般坚决、强硬的态度,单单是为了把徐光启、孙元化他们请过来,他便付出了较为大的利益,当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徐驾为首的原有班底为基础,以徐光启、孙元化等一应徒子徒孙为高层补充,这对东海镇的科研力量来讲,那绝对是突飞猛进的改变!
 在和徐光启、孙元化他们探讨了有关燧发枪量产的相关事宜后,赵宗武又想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不可否认华夏本土的科研体系,的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是对比西洋更贴合实际的科研体系,想要在短时间内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现,东西方科学文化的碰撞交融,将会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徐老,您对即将到东海镇的利玛窦、汤若望等三十余位西洋传教士,加入到我东海镇科研班底有何看法吗?”想到了这一点后,赵宗武便向徐光启进行询问。
 在大明拥有一定科研水准的人才,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许在科举上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的表现,但较为殷实的家境,至少确保了他们在温饱的基础上,能够更进一步解放思想,这也就使得他们拥有学习、探讨科研一道的根底。
 作为大明较早接纳西洋思想,并且为了学习到西洋科研的先进技术,他们便成为了首批加入到西洋教的大明人士。
 徐光启就是这最早一批加入进来的,还起了一个比较洋气的教名:保禄。
 当然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徐光启得到大明士人的认可,相反对以徐光启为首的大明人士信奉西洋教的群体,表示非常的鄙夷与排斥!
 但好在徐光启这个人的确争气,自身才能也是非常有根底的,这才使得他能够在种种质疑之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去获取更高的社会地位,并且通过更高的社会地位,攥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徐光启是一位纯粹的人,他痴迷于科研一道,这也使得他与人情世故的相处,拥有着鸿沟一般的差距。
 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他的官位虽说越走越高,但这也使得徐光启的私下风评却不怎么样,再加上纯粹之人必有恪守的准则,伴随着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开始在大明政坛冉冉上升,这也使得他最终丢掉了官位……
 徐光启的眼神中带有睿智,提及到西洋教派,这也让他拥有了几分不同的感官,言语中带着几分肯定:“回伯爷的话,汤若望、利玛窦他们在教义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对天文、地理、几何等一系列整体科研体系上,皆拥有较为老道的领悟。
 虽然说现在东海镇的科研所,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但是在某些体系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要走过去的,如果不对这样的体系进行填充,那么伯爷想要的大规模扩张科研一道,从根上来说就是一件无法实现的事情!”
 徐光启的回答很是客官,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天主教的一员,就会可以去偏袒以汤若望、利玛窦为首的西洋教,对于这一点赵宗武表示十分认可。
 之所以赵宗武会知晓汤若望、利玛窦这些西洋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活跃在明末清初的火炮专家,之所以要将他们彻底的搜罗到东海镇,甚至于准许他们在金州建造教堂,传播西洋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赵宗武想要从他们身上套取可用的科研体系。
 虽然说赵宗武是来自于后世,咱这并不代表着他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构建出一整套的科研体系出来。
 至于让他们传播教义,呵呵,对于那些老百姓来说,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有闲工夫去信奉异端教派?
 “徐公回答的很是精辟,这也让本伯知晓了东海镇科研所未来应该走的道路。”赵宗武脸上带着坚定道:“你们与汤若望、利玛窦他们或多或少都相熟,此次既然他们即将到来东海镇,那么相关的礼仪接待,本伯就全权交付给你们了。
 不管他们有什么需求,只要是不违背东海镇律法根本,皆能尽最大可能去满足他们!”
 既然是请来的客人,那就一定要尽到地主之谊,虽然说后续东海镇一定会远征海外,用汤若望、利玛窦研制出来的战争利器,反过来攻打他们的国度,但现在的和谐还是要确保好的。
 “还有本伯要给徐公你们交待一句,虽然说你们中的大多数都信奉西洋教,但灵魂上的事情,并不代表着你们要忽略自身的根本所在,作为大明子民,违背大明意志的事情一定不能做!现如今的大明经历重重艰辛,大明需要你们来振兴!”
 虽然说赵宗武的心中拥有称孤道寡的心思,但现阶段依靠大明的名义,去做不断壮大自己的事情,这也是一件非常稳妥的事情。
 赵宗武的话也让徐光启他们在心中画下了底线,只要他们做的事情,不违背这样的底线,那么谁都不会去在意他们灵魂的事情,毕竟对东海镇发展最为关键的根本是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毕竟东海镇的根底需要超高的科研水平,希望东西方的碰撞能够带来质的飞跃!
第109章:建奴扩张道路中的烦恼
 谁都没有想到努尔哈赤的病情会这般反反复复,谁都没想到赵宗武带来的余韵会这般浓厚,辽东地区的局势演变,因为以赵宗武为首的东海镇发生了巨大改变,而这样的局势相比较于后世,那对于大明来说好的不知道高出几个档次出来!
 伴随着东海镇分别在复州、镇江地区,构建出稳固的菱堡防线,这使得东海镇已经收复的疆域,根本就不可能被建奴大军再度攻打回来,除非建奴大军不顾一切的攻打,不然其攻打任何一方,另一方麾下军队都会做出一系列援救举措!
 东海镇的核心地盘,复州、金州两地,先后构建了两道菱堡群防线,这也使得赵宗武在规划建设时,进行了较为职能不同的划分。
 以金州为核心的菱堡防线以内,将会彻底、坚决的贯彻原始工业体系的建设。
 因为拥有两道菱堡群防线,这也使得原始工业体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受到建奴大军的打击。
 而复州外围构建的菱堡群防线之内,则发展较为低端的原始工业体系,并且与种植粮食为根本的职能体系划分。
 为了确保东海镇的整体发展,原先以金州为核心发展体系,便被赵宗武经过一番科学探查后,顺势督建了复县城,整体核心发展的北迁,也使得金州地区拥有绝对的安全地区!
 “伯爷,此次努尔哈赤出现重病,原本虎墩兔憨被打的没有任何但凡反击的底气,可知晓努尔哈赤病重的原因后,虎墩兔憨的战意又被勾了起来……”
 作为潜伏在外围的锦衣卫暗旗副千户,裴纶在这段时间的忙碌,恨不能做到一天当做两天三天去用。
 为了确保东海镇拥有大的发展潜力,以裴纶为首的锦衣卫暗旗,在各方势力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建奴虽说在辽东地区表现的相当强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八旗劲旅的确是强悍,但它终究是摆脱不了核心部众少的根本,如果说皇太极在此时上位的话,那他必然会笼络建奴内部的汉人、草原等诸方势力。
 但怎奈努尔哈赤不是皇太极,而皇太极也已经被赵宗武拼尽一切给干掉了,这也就使得历史的进程拐进到其他发展轨迹当中。
 “谁能够想到历史上被建奴死死压制的林丹汗,居然会在这一世反弹,并且还要对建奴掰一掰腕子!
 努尔哈赤啊努尔哈赤,你说你早不生病,万不生病,偏偏在老子干掉皇太极,收复大片疆域的时候生病,并且生的病还非常严重,那你不就是摆明要给老子留下发展的时间吗?”
 听着裴纶讲述的这些基本情况,赵宗武这嘴角浮现出几分笑意,并且心中的得意也渐渐多了起来。
 重生大明已有近乎三载时间,原本不占据丝毫优势的情况,通过自身的纵横捭阖,终于到现阶段拥有了些许资本,并且因为自己的出现,使得原本不占据任何优势的诸方势力,潜移默化的都获取到了一定的优势,这累加起来也就使得建奴在这方面就显得有些薄弱。
 在后世历史记载中,大明执掌辽东最高权的存在,他们虽说不断获取来自大明的浑厚支持,但唯独有一点最为关键的因素,使得他们无一例外都忽视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因素忽视,也就使得大明会在辽东局势中节节败退!
 既然拥有了绝对的权柄,那么为什么不能够远交近攻?
 虽说大明与草原也是拥有一定敌视关系的,但相比较于主次关系来说,已攻占大幅度辽东疆域的建奴,才是大明最为重要的敌人!
 但凡是孙承宗、高第、袁崇焕等大批辽东一把手,能够在发展自身战略根本的前提下,用正确的观点去联合、结交、攻伐,那么大明在辽东地区的局势,绝不会像后世历史中记载的那般不堪!
 虽然大明军队的确已经腐败不堪,但是借助这样宝贵的时间,重新锻造出一支强军,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难题,可坏就坏在不管是谁当上辽东的一把手,都会潜移默化的进行党同伐异的政治打压!
 为什么建奴到最后能够捡到漏子?
 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大明出现的内斗,使得很多宝贵的人才、资源、军队都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损耗,最终使得建奴在皇太极的奠基下稳步强盛!
 “暗旗下一阶段要做的,不仅仅是鼓动草原部族势力,对于建奴内部的已投效势力也要进行策反!
 以刘兴祚为首的极具拉拢的对象,暗旗一定要加大力度,只要是能够打击建奴势力的举措,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做!”
 赵宗武在大明原有体系外,构建了全新的东海镇体系,这也使得他在这一体系之内,根本就受到不了丝毫的掣肘,正是因为这样的基础,才使得他能够不断实现自己的战略部署,才能够让东海镇稳步向前大跨步发展!
 东海镇现在已经不是原先的东海镇了,建奴也绝非是原先的建奴了,面对这样多变的局势,如果说赵宗武不抓住这样的先机出手,那么他根本就不配谈所谓的华夏崛起宏图!
 既然局势已经演变到无法预知的前提,那么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去发展部署,这对于东海镇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相信这一点对很多东海镇官员来说都清楚无比。
 拥有这样的前提,也使得孙承宗的战略部署,得以在辽西之地顺利实施,拥有朱由校的大力支持,大明现在在辽东地区拥有着较为稳固的根本,通过搜集流民,并在流民群体中甄选青壮,不断锤炼出新军,这也就使得辽西明军拥有的底蕴正在稳步强盛起来。
 看似强盛的建奴势力,实际上随着东海镇的稳步发展,使得这样的势头被彻底扼杀,而相对弱小的东海镇却拥有数不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