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公家的战国-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大人,那个光头是外祖父啊?”玉子骑在景光脖子上问道,“看着好老啊。”
 “不可以没有礼貌。”景光忍者笑,一本正经回复到。
 “旁面那个长的很好看的人是谁啊。”玉子继续发问。
 景光随即有了些危机感,一同而来的北条三郎确实是个异常俊秀的人,但想象他的结局,觉得应该把一些不好的苗头扼杀住,马上转换了话题:“晚饭前检查你们两人背诵《论语》学而篇,谁背的好我就把明国舶来的那条细犬奖励给谁。”
 “哎?”玉子小脸一紧,从景光背上跳了下来,往回跑看来是去补习了。
 一旁的甘粕景持笑道:“公主殿下也到了爱慕少年的年纪了。”
 “七八岁的小丫头还早着呢。”景光撇撇嘴,见身边的人已经散去大半,继续起刚才的话题,“去拜访二条关白的人回来了吗?”
 就在去岁,织田信长携迎立将军足利义昭的大义起兵上洛,并将三好家彻底赶出了近畿,实际控制了京都,并开始大肆“撒币”,拉拢官家和公家众人。
 为更好处理与织田家的关系,正亲町天皇重新启用二条晴良为关白,重新负责牵头相关事务,景光以祝贺的名义派去了使者,并向朝廷提出了一些暂不可明说的诉求。
 “从传回来的消息看,虽然五摄家对织田弹正比较欢迎,但官家的态度比较模糊,特别是织田弹正连续拒绝了朝廷封赏官位。”甘粕景持答道,“这么看来朝廷对织田家还是提防为主的,官家此时应当是需要在京外有所助力。”
 景光点了点头,对京都的回信更加期待起来。
 永禄十二年春夏之交,越后、相模正式议和的消息自春日山城传到下野,一同而来的,还有上杉辉虎对关东各家全领动员的命令。
 按照计划,越后众将发起信浓攻略,拖住武田家在信浓南部地区的驻守队伍,以足利长尾家为首的下野众将发起上野攻略,自长野家的箕轮城为起点向西,将武田家势力彻底赶出上野。
 由于越后内战未熄,关东各家又各怀鬼胎,声势虽然浩大,但实际动员兵力与武田家相比却并不见太多优势。
 但另众人诧异和紧张的是,作为关东管领家在关东地区重要柱石的足利长尾家,却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积极态度动员了起来。
第十三章 巡狩
 与关东各家不同,面对来自春日山城的动员令,足利长尾家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效率启动起来。
 自去岁起下野国内收储的大量稻米,开始从各城砦仓库中运出,被制成饭团充作军粮,足利长尾家直辖的各村庄开始大范围征调民夫和临时足轻。
 日光城方面,初留守城中的人员外,剩下近九千余人的常备队全部被动员。另有以小山氏朝、大关高增为首的下野国人动员三千五百余人,以柿崎晴家、结城晴朝为首的常陆中动员三千余人,桐生助纲整合的部分下总众一千五百余人,小笠原贞种统领临时足轻及民夫队七千余人。
 常陆国佐竹义重、下总国千叶胤富作为景光的合作方,也各派出了三千余人的队伍。
 至此,一只近三万人的恐怖队伍云聚而成。
 但景光似乎无视了这支庞大队伍的损耗,不论是其直属军卒也好,郎党势力也罢,都在以龟速驶出下野国,甚至佐竹家、千叶家的队伍已抵达箕轮城与武田家交锋数日,景光的大部队仍在上野与下野间的渡良赖川一带驻扎修整。
 很快已至夏末,多家围剿武田晴信的战争,完全被打成了武田家的主场,在几乎打散了位于骏河国内的抵抗势力后,武田家的铁蹄分多路踏入伊豆国、相模国领地内,兵峰直指小田原城。
 景光和关东各家一样,理所当然收到了上杉辉虎关于动员、作战不利的训斥书。
 上杉辉虎特别在书信中要求景光大部队加快行程,尽快与武田家交手,以缓解各方压力。
 收到关东管领训斥的足利长尾家仿佛一夜间开了窍,在渡良赖川驻扎多日的大部队连夜开拔。
 但另各家想不到的是,景光缺未按原定计划西进,而是穿过上野国直接南下,进入了武藏腹地。
 面对春日山城的疑问,景光很利索当然的回信称计划引大部队与正在围困小田原城的武田家主力决战。
 在各家一味避免与武田家正面交锋的当下,景光的决定无疑是壮大了联军声势,似乎无可指摘,春日山城方面一下子被噎住了。
 景光主力经过河越城仅仅修整一日,便继续向西南方向狂奔,位于江户城驻守的北条幻庵看得是心惊肉跳,多次派人传递书信,询问景光意图,均被直接无视了。
 景光一路向西南方向进发,沿途路过后北条家位于武藏的领地,到是没有什么不当的行为,但以保障粮道补给为由,在各城附近驻扎了人手。
 摸不清景光脉络的北条幻庵,似乎是为避免与携大军过境的景光发生纠纷,责令武藏国内各城守将暂时忍让,不得与其发生争斗。
 在快要抵达武藏与相模边境时,景光大部再次驻扎修整。
 在各家疑惑之时,景光向关东各家通报了一封来自正亲町天皇的敕封令,长尾三郎藤原朝臣景光由正五位下右近卫少将转任从四位上勘解由长官,负责监察国司事务。
 景光同时启用了绘有“巡狩”字样的旗印以及印鉴,并通报武田、后北条两家,代表朝廷以不义争端为名责令两家罢兵。
 各家初是惊愕,转而有些啼笑皆非,现今毕竟已经不是律令制国司领国的时代了,甚至幕府任命的守护都无法在一国中说一不二。
 各家现今谋求朝廷官位或者幕府职,更多的是为了面子和名分需要,但没有谁真的将这个当回事。景光突然拉起朝廷的大旗,各家似乎有些看不懂了。
 景光的目的十分简单,一方面获得讨伐的大义名分,这种东西说是虚无缥缈,但政权毕竟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更不要说此时自己的拳头够硬;另一方面,景光需要一个能够说服“军神大人”自己行事合理性的借口,关东地区从岛国历史上看,都是“龙兴之地”,好不容易遇到关东霸主后北条家有打盹的时候,自然要最大限度榨取利益。
 景光也未想着一次性拍死后北条家,虽然后北条家被关东各家视为外来暴发户,但几代人稳扎稳打,家底却可以说是最厚的,特别是景光之前有跟后北条家常备队交手的精力,知道这是个硬骨头。
 武田晴信和北条氏康很自然的未予理睬景光,仍是各忙各的。
 但毕竟是两万余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且名义上属于后北条家的援军,武田家压力一天天增大,仅仅象征性的围困小田原城两日,便潮水般退回骏河。
 景光没想到武田家这次怂了,或许是知道小田原城易守难攻,或是担心被北条氏康和景光的人马夹击,一万余人说撤就撤了,把如铁壳罐头一般的小田原城和后北条家留给了自己。
 就在景光纠结于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加藤一族带来了一个令人心动的消息,在武田家围困小田原城前,后北条家名义上的家督北条氏康已携近万大军连夜出城,去往了骏河方向。
 景光反复比对地图才反应过来,这支队伍加上武田大军回程还要路过的几座后北条家城寨守军,后北条家竟是打着要在归途中截杀武田军的算盘,而此时城中守军不可能超过一千五百人。
 小田原城此时上演的,好似一场岛国版弱化的“空城计”,陷落战国第一坚城的功业似乎就在景光眼前了。
 在地图上计算行军时间后,景光于武田家离开的第五日,以朝廷使臣名义向小田原城发出了通令,要求其出城面见,解释与武田家争端一事。
 北条氏康自然回绝了景光提出的要求,于是小田原城再次被围困了。
 景光的做法,自然会引起极大物议,毕竟足利长尾是作为上杉家援军到达相模的,转眼便刀枪相向,自然极难服众。
 但对于景光来说,举国动员来“捡漏”,不就是在等此时此刻,之后的事情当然是最后再说。
 小田原城毕竟是久经战火洗礼,虽然手中仅仅一千五百余人,但北条氏康倒并不如何慌张,家中主力就在距离城并不太远的地方,再不济据守半个月等待回援还是能做到的。
 就在笼城第二日,前线战报传来,给后北条上下带来了沉重一击,将一切幻想击得粉碎。
第十四章 和谈方案
 相模国处于关东平原西南端,国内的西部地区,有着足柄山和箱根山,是东海道的一道天险。
 从关东以西进入关东平原,需要翻过一大片山地、丘陵,地理环境比较复杂,这也为后背条氏在近百年时间里据守关东门户创造了条件。
 位于小田原以北的三增峠地区,是连通甲斐和相模的重要通道,为典型的山地丘陵混合地形,此地便被后北条家用作截杀武田军的主战场。
 由北条氏政为总大将,北条氏照、氏邦掩护配合,一万五千余大军在三增峠,与自小田原城撤回甲斐的武田大军碰撞在了一起。
 两军人数上差距并不算大,但后北条家毕竟是以逸待劳、攻其不备,又依托地形优势,最初给武田军造成了很大麻烦,但随着进入拉锯战状态,武田军战法多变、善于侵攻的优势便显现出来。打老虎武田晴信亲自指挥了这场“反围剿”,采取分录穿插歼灭的方式,硬生生将后北条军逼入绝境。
 两军厮杀七八日,后北条军在战损三千余人的情况下,终于崩溃了,大部军势被在山地中冲散,此战主将北条氏政无奈,仅带本阵旗本南遁撤出了战场。
 但戏剧性是,北条氏政这支三百多人的撤退队伍,好巧不巧在途中遇到了村上国清带领的足利长尾家队伍。
 村上国清本是接到景光的命令,在小田原以北不远警戒武田军撤退的,避免那位突然杀个回马枪而造成被动,没想到却是捡到了大鱼。
 两方一相遇,村上国清想都没想便发起了攻击,过程并不十分美好,虽然是六百余人对三百,但北条氏政身边跟随的具是家中精锐,村上国清方面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才拿下了这场遭遇战,并且幸运的又又捉到了北条氏政。
 待到北条氏照、氏邦得到消息驰援,景光方面的大军已经接管了此地防雾,后北条家一时之间有些被动起来。
 在景光大军围困小田原城的情况下,足利长尾家和后北条家诡异的对峙了小半个月,双方都有些顾忌,并未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景光方面无疑压力更大一些,虽说财大气粗,但毕竟是两万多人的损耗,后勤补给每天都是天文数字。
 景光都有些动摇,觉得是不是不计损耗发起强攻了。
 在景光自感快要坚持不住的情况下,利好终于传来,以成田长泰、太田资正为首的武藏国人势力,终于被景光派去的使者说服,动员了七千余人进入相模国境内,驰援足利长尾家的攻势。
 在缓解景光压力的同时,更大的意义是武藏众终于尝试着再次与后北条家割裂,足利长尾家在围攻小田原的同时,后背的安全有了充足保障。
 在武藏联军与景光大部队汇合后的第二日,景光以勘解由长官的名义,行文痛斥后北条家不敬朝廷和幕府,扰乱关东事务,擅起与他国争端……反正是能沾边的罪责都安排上了。
 北条氏康非常郁闷的发现,自己竟是从来没有如此被动过,现今两个盟友,今川家落难还需要自己接济,武田家已然反目成仇;关东各家隔岸观火甚至磨刀霍霍;位于越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