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公家的战国-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佐美定满是延德元年(1489年)生人,现在已经是快60岁的人了,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寿老人,但身体还很健康,在城外迎接玉千代一行人时还穿着大铠,一点都看不出衰老的痕迹。
 琵琶岛城与春日山城不同,并未修建天守阁,毕竟不是春日山城那样的大城,仅在城中心位置修了供城主居住的馆阁,反而显得十分雅致。赶了大半夜的路,女眷们都已经疲惫,由城中的侍女分头引领着去休息了。玉千代、乘松丸、大熊朝秀以及景虎则跟随宇佐美定满到了茶室,商议下一步的打算。
 众人坐定,景虎则向前一拜,代表长尾家向宇佐美定满表示感谢:“景虎在此,谢过骏河守大人的收留。”
 骏河守是宇佐美的官职,虽然理论上讲官职需要朝廷册封,但这个时代皇权式微,很多泥腿子出身的“土豪”都会自称一些官职,本身做不得数,但花花轿子众人抬,也没有人去纠结别人的官职是真是假。
 向宇佐美定满看着俯身的景虎,略微思考,上前将他扶起来,说道:“这本是老夫分内之事,没想到黑田秀忠行此卑鄙之事,若不是老夫身体抱恙,必然领兵讨伐这种不义之人。”
 宇佐美定满这是不想掺和黑田叛乱之事,但景虎等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从阵营来说,宇佐美家并不是传统上拥护长尾家的。
 “那我等就不打扰骏河守大人了,不过这几日自然是要多让您费心了。”景虎说道。
 “那是自然,”宇佐美定满笑道,“景虎殿下一行可以放心,黑田家总归不敢追到我这里来,各位可以放心在这里修养。”
 见宇佐美定满不愿意掺和叛乱的事情,景虎示意玉千代几人,准备离去休息。
 “景虎殿下,”宇佐美定满单独叫住了景虎,“老夫还有些话跟殿下说。”
 玉千代看了宇佐美定满一眼,知道这是要和排开玉千代几人代表的长尾“本家”势力,而要和现在是“分家”景虎私下交换意见了。玉千代自然没有作电灯泡的理由,历史的发展脉络本身就在自己的脑子里,不出意外只要顺势而为就好了,不需要介入的太多,而且自己也确实是太累了,告别宇佐美定满,几人在侍女的引领下各自休息去了。
 之后的几天,春日山城逃出的一行人便在宇佐美定满的地盘安心住了下来,松江夫人倒是带着儿子第二天一早返回了,毕竟也要防止黑田家报复,不过考虑到柿崎景家的威名,玉千代倒是不觉得黑田秀忠有胆子进攻猿毛城,估计是柿崎、宇佐美两家本身也立场不同,松江夫人不愿意多打交道。之后的几日倒是波澜不惊,陆续有消息传到琵琶岛城,黑田秀忠居然很大胆的入住了春日山城,并请越后国名义上的“国主”,守护上杉定实出山坐镇,一副忠君爱国的架势。黑田秀忠是不是真忠臣,玉千代不知道,但玉千代知道上杉定实此刻心里一定是懵逼的,肯定在心里骂黑田秀忠“我过着舒坦日子你牵扯我干什么”。
 长尾家虽然是越后国的霸主,但名义上的职务仅是“越后国守护代”,是“越后国守护”上杉定实的副官,所以说,黑田秀忠搬出不情不愿的上杉定实确实是占了大义。
 大义、名分在这个时代有多大作用,不好说,日本战国进入到这个时候,“下克上”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加上绝嗣的上杉定实本身也没啥争权之心,只是想安心养老,甚至作为晴景、景虎的姑父,已经把自己视为长尾家的人了。
 日本自从被分为五畿七道六十六国,管理制度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从中央集权时期,也就是奈良时代的国司制,到幕府初期的大名领国制(守护大名制),再到现在的战国大名制,可以说旧有的管理秩序已经崩塌,人们已经逐渐接受胜者为王的战国大名制。
 国司制时期,日本与中国很像,所谓六十六国的管理者均有朝廷(天皇)任命,如宇佐美定满自封的“骏河守”,以前就是代表朝廷任命的骏河国的国司,而越后国的国司就是“越后守”。到了大名领国时期,武家政权崛起,彻底架空了天皇和公家政权,幕府另设了“守护”一职,由幕府任命管理地方六十六国,而作为国司的“守”这一职务完全成了荣誉职位,没有实际意义,这一时期的管理者为幕府任命的守护大名,如上杉定实的“越后国守护”。
 到了日趋混乱的战国时期,由于很多传统世袭“守护”职务的家族式微,作为辅臣的家族,甚至是底层武士家族崛起,架空或是颠覆了原来的“守护”家族,“下克上”由此而来。“守护”逐渐成为了仅仅保留有大义名分的虚职,至于实质的领导者,就看谁的拳头大了。
 但要说大义、名分不重要,越后国常年战乱,叛军势力此起彼伏,实际上与长尾家“下克上”而引起往日同僚家族不满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大义、名分在此时真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休息时思考思考当今的大势,与乘松丸一起随大熊朝秀练练枪术,玉千代在琵琶岛城到是十分惬意,都有些不想走了。
 在来到这里第十二日,终于传来了自己那位脑子缺根弦的“养父大人”的消息。晴景在越中国听说了黑田秀忠叛乱,并攻陷春日山城的消息,极为震怒,已经带兵返程,如闹剧般的越中国征伐战自然不了了之。
 又过了七八日,晴景的部队到达了琵琶岛城,玉千代等人汇入了大部队,浩浩荡荡向春日山城杀去。黑田秀忠自然是不敢以卵击石,在大部队抵达前三天便带兵撤回了黑泷城,龟缩了起来。虽然晴景也派人围攻黑田家的主城,但毕竟远征回来的部队过于疲惫,最后只能召集国人开会声讨一下,如此不了了之。
 这次叛乱是有惊无险,对于视叛乱为吃饭睡觉一般的越后国人来说,没有什么太值得关注的地方,无外乎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加上黑田秀忠攻陷春日山城后,也未大肆破坏,甚至让人有一种叛乱不曾发生的假象。
 回到城中的玉千代参与了已阵亡的长尾景康的葬礼,现场除了景康的妻儿,其他人到是并不如何悲伤,只是在称赞其“武家典范”云云。
 景虎没有随同晴景的大部队返回,而是继续住在了琵琶岛城,听说是拜宇佐美为师学习军略,玉千代则是继续与大和尚天室光育学习,一切回归平静。当然所有人回归平静,并不包括晴景,越中征伐并不顺利,即使没有黑田秀忠叛乱,实际上大部队也是要返回的,只不过黑田秀忠确是给晴景提供了个略微体面的借口。这一长途袭入越中国的战事,也让晴景从心里彻底绝了开疆拓土的好胜心,毕竟确实一路上太艰苦了,对于养尊处优的晴景是一种煎熬。
 战争是失败了,但是该封赏还是要给的,毕竟从低级武士到本家大将一大帮人跟着折腾可不是为了“爱与正义”,主家必须有所表示,而且与黑田家的作战,特别是春日山城的守城战毕竟可圈可点,需要对付出者有所奖励,虽然晴景不是一名出色的领导人,但绝不能让手下觉得自己吝啬。
 “元服?”玉千代吃惊的看着乘松丸。当然,要元服的不是玉千代,毕竟没有四五岁孩童元服的道理,而是乘松丸。
 晴景准备奖赏春日山城守城作战的众人,在赏赐的银钱之外,提出会召集国内豪族,为乘松丸主持元服,一同的还有柿崎景家的长子弥次郎,以示长尾本家对斋藤家和柿崎家的重视。玉千代觉得这个主题挺不错,别人觉得有面子,还花不了几个钱,晴景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与景虎元服时简单的仪式不同,晴景此次主持元服仪式,其政治意义更大,力求挽回一些长尾家因战争失去的面子,因此组织的十分宏大,越后国内豪族都收到了邀请。
 玉千代看着一脸得意的乘松丸,瞬间觉得这个时代的人还真是容易满足,荣耀作为大义、名分之下的衍生品,在这个时代,虽然作用微弱,但仍然是让人迷醉的东西。
第十一章 元服仪式
 对于这个时代的武士来说,元服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成年,是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仪式,此次晴景给乘松丸和弥次郎元服确实是大场面,越后国内有头有脸的豪族,或是族长亲至,或是派了嫡子观礼,在评定间坐了一层又一层,倒是给人一种长尾家是众望所归的错觉。
 此次,玉千代也获得准许在评定间里观礼,看着面前正在剃发的乘松丸和弥次郎,一股莫名的喜感油然而生。
 剃发最初并不是元服的必须程序,但也较为流行,似乎一个锃光瓦亮的“月代头”可以向世人宣示武士的威严。剃发主要是为了方便带头盔,由于传统日式头盔造型的原因,留发在激烈作战时可能会拉伤发根和头皮,影响武士发挥,所以纯军事意义的“月代头”逐渐流行起来,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元服都剃头,“军神”大人元服时就没有剃发。
 操刀剃发的也是长尾家的重臣,倒是好手艺,不到半炷香的功夫,就完成了2个地中海的造型,玉千代觉得乘松丸和弥次郎瞬间老了十岁。
 此次的元服仪式是有些不伦不类的,按照武家的惯例,男丁一般在十二到十四岁左右元服,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特殊时期七八岁元服的也不是没有,但按照惯例来说,乘松丸已经快十七岁了,元服确实有些晚了,而弥次郎十一二岁的年纪倒是刚刚好,两人坐在一起,总有些怪异。
 虽然两人一起元服,但担当主持的确并非都是晴景,乘松丸是由大熊朝秀负责仪式的。见乘松丸已经剃好头,便来到房间中央,在乘松丸对面跪坐下来,并从怀里拿出了宣纸打开,将宣纸上写着字向众人展示后,喝到:“斋藤家的乘松丸!”
 后者恭敬附身。
 大熊朝秀继续说道:“受晴景公和定信大人(乘松丸父亲斋藤定信)委托,我在此主持你的元服礼,我将我的偏讳‘朝’字赠与你,希望你不负武家荣光。”
 大熊朝秀将写有字的宣纸举过头顶,上面写着“新九郎朝信”。
 “鄙人斋藤新九郎朝信谢过大人!”乘松丸行礼后接过了写有名字的宣纸。
 斋藤新九郎朝信,这便是乘松丸的新名字。这个时期日本不论是公家还是武家,名字是十分繁琐的。是由姓、氏、苗字、通称、名、官位等组成的,而名又包括家族通字和偏讳,以乘松丸为例,乘松丸是元服前的乳名,成年后一般就不再使用了。其正式称呼中,斋藤是家族苗字,新九郎是通称,即通常的称呼,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字”,用以日常称呼使用,毕竟有些场合直呼名字是见外或很不礼貌的,而这个通称一般是在嫡系继承人间带带相传,如乘松丸的父亲统称也是新九郎,再说名“朝信”,“信”字是斋藤家通字,家族的子嗣都会传用这个字,剩下的一个字就是偏讳,一般由有声望的人赠与,当然也有因赠与人地位特别高,而把获赠的字改作为家族通字的情况。赠字人与被赠人在一般情理上,产生一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有多牢固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于姓和氏,由于斋藤家并非名门出身,只是越后国地方的豪族成长起来的,所以实际上其是没有姓和氏的。
 以坂东八平氏出身的长尾家为例对比其实更为直观,比如玉千代的“养父大人”晴景,其幼名猿千代,元服后有了通称“平三郎”,“长尾”是家族苗字,名为“晴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