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放置流修仙-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秋月却是不管那些学子以及名妓花魁的感叹,在秦立略微发青的脸色下来到了陈鸿宇身旁,巧笑嫣然,“许公子,就由奴家为你研墨可好?”
这话一出,四处皆是惊讶无比。
“好!”陈鸿宇深深看了她一眼,并未拒绝。
闻言,李秋月行至桌前,开始为陈鸿宇研墨。
陈鸿宇取过毛笔,没有丝毫迟疑,便开始在宣纸上书写。
“去年三月,我与叔父离开家乡,赶赴京都,曾经途经巴州垫江。
那一夜,天色正好,景色宜人。以至于我忘了道途远近,怡然自得的入迷其中。
今日,却是正好讲所思所想书写出来。”
旁边,李秋月睁着一双美眸,惊讶的看着陈鸿宇。
“这许平果然不凡,所做的词,恐怕就是寻常的举人来做也不过如此了。
不过那些举人也不好轻易参与到这些小辈的文会中来。
如今看来,秦立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
等的陈鸿宇停笔,李秋月便直接将他所作诗词念了出来。
“东湖月·夜行垫江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随着悦耳的声音响起,李秋月将这首东湖月缓缓念出。
霎时间,四周的学子们猛的一静,转瞬喧哗起来。
“这首夜行垫江道中,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垫江山道的景物和许兄的感受。
但是……。”
明廉书院,诸多学子也是震惊不已。
“许兄竟然于诗词一道有着这般造诣,难怪那些师长一点都不担心我们落了下风。”
郭坚点头称是:“从表面上看,许兄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
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第十五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秦立立在台上,面色有些难堪,只是从其余学子的反应,就可以知道在斗词这一个环节是彻底输了。
“这样看来,原定的计划就用不上了。”
原本是打算陈鸿宇和明廉学院诸多学子一旦落于下风,就会有后续手段跟上。
没想到,陈鸿宇突然出手,直接打断了计划。
心思转动,秦立笑到:“却是没有想到许兄于诗词一道道造诣这般高深,秦某甘拜下风!”
他倒也是光棍,大庭广众之下,直接低个头。
“哪里,秦兄于诗词一道道造诣也不低,我也只是侥幸略胜一筹!”陈鸿宇笑着回答。
“许兄谦虚了!”秦立摇摇头,心道今天看来不能按套路出牌了。
“伯父曾经有言,明廉系太过激进,想必这些后辈也是如此。
不过如今在场的学子大多是保守派,不如提出一场学术辩论,甚至是政治主张上的辩论。
双拳难敌四手,只要他们应下这一场辩论,我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只不过,恐怕他们不会轻易应下这场辩论。”
思绪间,秦立直接开口:“文会本就是诸多学子用于交流学术甚至是政治思想的地方。
如今气氛正热烈,不如我们交流一番学术如何?”
话音落下,其余学子不由一凛。
此时,他们也稍微看出来了一些其他意味。
“这秦立举办此次文会,恐怕就是针对明廉系学子。”
“虽然明廉系的相公们大多锐意进取,行变革之道,而且受当今吴王赏识。
但是朝堂相公们大多是保守派,朝堂大势之下,恐怕也难以改变困局。”
“此番文会,恐怕还是背后的相公们想要借小辈之手掰腕子,来一次小小店争斗。”
听的秦立相邀,陈鸿宇心中这是图穷匕见了。
不过他的儒学理念原本就与这明廉一系的相公们相同。
最近一年也经常受司马珣等明廉系大佬的点播,对于儒道第四境实封进士也愈发有底,因此更是不惧。
因此,他并未迟疑,直接应了下来:“秦兄相邀,敢不从命?”
当即,秦立吩咐侍女杂役清理场地。
片刻,他当仁不让的阐述了自己在儒学和政治上到理念。
在场的学子之中,十之有九都是保守派后辈,自然没有太多挑刺之人。
只有明廉书院一行学子挑出来一些漏洞,但却很快被为数众多都保守派学子喷自闭。
“这些学子嘴上的战斗力还真是强!”陈鸿宇心中无言。
原本的反驳之语也并未说出口,依着今天的仗势,恐怕只能靠他来挽回局面了。
“许兄。”秦立面带得意之色,唤了一声微微出神的陈鸿宇。
这般手段压下,今日这明廉书院的学子们注定是要落于下风,不但自己能增长一些声名,还可以帮伯父打压一下明廉系相公的起势。
最起码,这一场文会,可以让明廉系的相公们清楚的认知道大部分儒家学子以及他们背后官员的态度。
回过神来,瞟见秦立眼中的自得之色,又看见底下因为和人辩驳而脸色涨红的明廉书院诸多学子。
“秦兄,今日我明廉书院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却不是一个很好的辩驳环境。”
陈鸿宇负手而立,并未有着惧怕之色,站立之间气度自生,让一旁的李秋月已经许多暗中打量的学子名妓心中赞叹。
“不过,虽千万人吾往也。我不可能只是因为这么一点因素就退缩,不论如何,我明廉书院今日都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身体之中才气流转,声音传遍文会场地,让四周各处争论的声音渐渐停止。
说着,不等秦立言语,陈鸿宇便直接讲述了起来。
因为分神的原因,他在儒道上的造诣已经是实封举人圆满,只差一步就是实封进士。
而且,吸取了一些明廉系诸多学术巨头的理念之后,大乾分神距离破入性道第四境也就是儒道造诣达到实封进士已经只剩下一层薄纱。
而此时,场地之中的这些学子,虽然已经有部分人取得了举人功名,但是因为年纪的原因,他们在儒道上的造诣,最多也就是实封秀才。
故而,他和这些学子儒道造诣之间是有着极大的差距。
在这般大的差距下,即便这些学子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是一时之间却也根本无法从他的言语之中找出反驳之处。
看着四周学子的惊讶之情以及那些已经思考好前边部分随时准备反驳自己的学子,陈鸿宇心中暗暗一笑,准备结束讲述。
“故曰‘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句话一出,诸多学子面色哗然一变。
……
京城,尚书府,司马珣静静坐在座椅之上。一手搭在膝上,一手却是放在桌面之上轻轻敲击。
思考着刚刚传来的文会上的讯息,不自觉的低声道:“好一个‘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还真不愧是磐石的子侄,看来我的接班人是有了。”
他原本的打算是让这些后辈去一次文会,即便受一受挫也不是什么坏处,步入朝堂以后斗争可是会更加激烈。
但是,他确实没有想到,这许平的表现会如此突出。
……
宰相府,秦晖在院中缓缓踱步,身旁数人落后半个身位,安安静静跟在身后。
良久,他这才抬起头,叹了口气:“‘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总结还真是到位,比起君实的理念恐怕还要激进一些。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身后数个中年儒士听到他的感慨不由惊讶的互相对视几眼。
“历来能够入的了秦相公的后辈都是寥寥无几,二十年前的司马珣算一个。
没想到,如今这许平竟然也得到了秦相公的这般称赞。”
思绪间,就听的前方的苍老身影继续开口:“虽然这许平天资确实不错,但是还是有些太激进了,比起君实还要出格。
祖法不可轻变,他如今的思想却已经这般激进,还需要压一压才是。”
第十六章、会试结束,朝堂博弈
弘光九年七月,明廉书院。
陈鸿宇手持《儒经疏注》穿梭在学堂之中给这些学子讲解《儒经》。
因为分神符篆之中传来的催促之意,他也顾不得藏拙,只能加快提升地位的速度。
直接以州试第一考取了弘光八年的举人功名,完成了三元成就。
并且,还参与了今年的会试,准备直接取得进士功名。
如今,他在整个大吴之中都是声名斐然,每日里不断有着声名转换的文气注入体内,儒道修为也是水涨船高。
因为儒道造诣的原因,他已经步入了实封举人的境界,不过比起叔父许岩还是要差上一些。
许岩在弘光八年年末厚积薄发,直接天封举人,位格加持之下,已经站在了举人的巅峰。
就连许家也由陵川许家变成了天水许家,在州里也有了不小的声名,毕竟这可是一门四举人。
伴随着种种盛名,陈鸿宇一直担忧的事情却是没有发生,司马珣等大佬貌似没有发现自己的丝毫底细,反而是更加用心的培养。
他此时便是入了明廉书院,在教导内院学子的同时,等候会试结果以及接下来的安排。
心中暗暗思绪,明面上却一心二用为这些学子讲解《儒经疏注》。
片刻之后,书院的钟声响起,陈鸿宇这才停了下来。
这些学子却并未离去,而是一窝蜂的拥了上来。
内院如今已经有了二十余人,除了几个同样考取了举人功名的学子跟在明廉学派几位大佬身旁学习之外,其余人依旧留在内院。
也因为熟识的缘故,即便自己当了讲师,这些学子也并不感到特别拘束。
与众人闲聊片刻,陈鸿宇这才离去。
一路来到讲师歇息的地方,就见到屋舍之中已经有着一人等候。
“叔父?”陈鸿宇微微挑眉,惊讶道。
“嗯!”许岩笑道:“因为家中事务,我刚刚才赶回来,因此便想着过来打探一下你会试的情况。
知道这个时间点你正在讲学,便没有过去打扰你。”
前些时间,许家在天水郡之外的产业出了问题,因此许岩就回去了一趟,却是正好错过了他参与会试的时间。
此时归京,却是第一时间就来到这里打问会试了。
“叔父放心,会试前三甲必然是无忧!”陈鸿宇笑道。
会试分为三场。第一场自然是四书五经;第三场是策论。有意思的是第二场,考应用文写作。
第一题是要替永康18年的吴宣王拟一道诏书,号召群臣表忠心;
第二题是要替乾元元年的吴肃王拟一道诰,封姚非为中书令;
第三题替永乐二年的大臣们写一份贺表给皇上,背景是勋贵朱明向朝廷进献驺虞一只——据说不是雪豹就是熊猫。
除此之外,还列举了五种公务场景,要求写出五条公文判语:举用有过官吏,卑幼私擅用财,监临势要中盐,边境申索军需,织造违禁段匹。
这已经单单是考儒学了,还涉及到了为政之道,只知道研读儒学的人很难过关。
这其中,陈鸿宇觉得最有趣的就是第二题。
吴肃王这道题,考生除了得掌握诰文写法之外,还得了解吴肃穆王时的背景、时间节点以及姚非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肃王时期,吴国内部儒修思想分裂。朝堂之上,两派朝臣互相攻讦,经常有着朝臣入狱,甚至是大打出手。
尤其是当时天地封禁还不彻底,大儒出手,那动静更是巨大。
而且这里头还有一个坑,那会儿吴玄王还没死,被强行退位了。
所以诰文里的遣词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