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一把大唐-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乎,就在朝堂散去的当天,礼部连夜就把日子给定了下来,约摸着就在二十天之后,这还是为了给各个节度使留出来回到大唐的时间,要不然就算是想要定在明天,估计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当李昀接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一猜就是李隆基在这件事里面起到了不少的作用,李隆基既然起到了作用了,李豫基本上也就爱把自己是出主意的那个人跟李隆基说了。
李昀微微的叹息了一声,心说这些个事儿他本来都是一丁点都不想要管的,但是现在为了大唐,为了大唐的将士和百姓,自己还是不知不觉的就一点点的陷进去了。
这一次的大唐之行,自己是躲不掉的,而且到了大唐之后,他还不能跟李豫走的太近,不然的话人家李亨岂不是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是那个跟这件事有关的人了。
按照他给李豫出的主意,李豫成为太子才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这一步走完了之后,李豫还要在太子的位置上培植自己的核心力量,看一看朝堂上面都有谁是可造之材,跟自己的想法是相同的,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李昀不能确定的一件事,是李亨对于这次攻打吐蕃人到底有多大的决心,要是他现在就已经是一个王八吃秤砣的情况了,到时候就算是李豫和不少官吏劝说,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还是不一定的,不过李昀也知道,要是李豫已经让李隆基老爷子知道了这件事了的话,到时候实在不行老爷子还是可以出面一次的,老爷子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出面,冷不丁的想要管一件事李亨怎么着都是要给面子的,毕竟自己的皇帝之位到底是怎么来的,他的心里面是绝对有数的。
不过现在对于李昀来说,也还有着一个烦恼,那就是李豫当太子的那几天几乎就跟张玉临盆的时间冲突了,要是自己到了长安城参加完了就马上回来的话,都不一定能赶上张玉的生产了,这不管是对于李豫而言还是对于张玉而言,都不是一件能接受的事儿。
要知道,这可是李昀两世为人以来的第一个孩子,他还是十分的看中的,而且在这个时代,可不像是之前的时代,有着那么先进的技术和医疗器械,这个时代生孩子,那可是一件十分凶险的事儿,说是在鬼门关之外走一回都不是夸张的,有多少女子因为生产这件事直接身亡,要是问这个时代的不管什么阶层的人,他们的回答都会是:无数。
所以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李昀完全是不想要错过去的,所以他几乎是跟张玉保证,自己一定会第一时间从长安城回来的,当然,就算是他再有神通,肯定也是算不出来张玉到底哪一天才会生产,所以他的心里面还是十分紧张的。
一行十数骑,这就是李昀去长安城的全部配置了。他这一次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只是想要见一见李豫,等到李豫正式成为了大唐的太子之后就返回去。
等到李昀到了长安城的时候,高仙芝和郭子仪已经是到了,显然,已经多年没有回到长安城的高仙芝等人回到长安城的愿望更加的迫切。
这些老友重逢,自然少不了一番酒宴,也别是郭子仪和高仙芝与李昀之间,那可是一起攻打安禄山的交情,也正是因为这些功劳,原本距离节度使的位置还差着一步的他们才算是能够真正的成为节度使。
对于李豫,他们哥几个倒是真的不是很熟悉,稍微了解一点李豫也基本上是通过李豫负责的募兵这件事来了解的。
在李亨即将宣布李豫成为太子的前夜,正是李昀,高仙芝和郭子仪三人的宴席,地点也是定在了李昀在长安城的府邸之中。
席间,郭子仪倒是先问道:“不知太原王以为李豫此人如何?这募兵之策,我乍一看之下,发现还很是有一些个想法的,这要是真的是李豫制定的,他倒是真的是一个人才,之前听闻李豫到了河东道巡查,结果如何啊?”
“李豫本就是陛下的长子,早在之前守卫长安城的时候,他身为郡王就曾经身先士卒,此人的精气神一定是没有问题的,他若是成为了我大唐的太子,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了!”
虽然自己跟李豫已经算是一伙的了,但是面对着郭子仪,李昀却也没有对李豫有任何的夸大,毕竟李豫现如今跟一个好皇帝的标准相比至少在李昀的眼里面还差着不少呢,虽然李昀也知道李隆基是一定会暗中教他的,但是最终能学到多少,就得看他自己了。
前世的李豫虽然没得到历史的差评,但是距离好评也还是有着十分大的差距的,大唐在他的手中并没有止住颓势。
“这般就好,我大唐经历了这几次战役,可是需要好生的休养生息一番了啊!”
郭子仪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其实李昀喝高仙芝都明白,他这么说无非就是说明李亨在这段时间并没有让大唐很好的休养生息。
的确,李亨虽然不是个坏人,但是让李昀用一个不太好听的词语来评价他的话,李昀会说他是一个好大喜功之人,这样的人,虽然也会干一些事儿,但是却多半都是面子上的事儿,在他们这些个明白人看来,他这个皇帝当的的确是差点意思。
“我等皆是大唐的节度使,只管让自己掌管着的地方休养生息便可,至于其他就不是我等能够左右的了,太原王不过才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往后的日子还长,你我二人,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高仙芝这个时候也开始劝说郭子仪,郭子仪年轻的时候虽然是战功赫赫,但是正是因为他这个稍微有点耿直的性情导致他连个三品官当着都费劲。
'481。第481章 新太子'
现在到了这个岁数,自然是应该更加注意了。本来以郭子仪现在的功劳和资历,不过是在哪个皇帝的手下基本上都是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结局了,但是这个时候要是祸从口出的话,那可就是十分可惜的局面了。
“不错,将军只管在河北道把回纥人给震慑住了,至于其他的,将军就宽心,现如今已经到了我辈好生为大唐出力的时候了,将军尽管放心,只要是我李昀能左右的事,绝对不会让不利于我大唐的事情发生!”
对于郭子仪这样的老将军,李昀还是十分的尊敬的,自己初到长安城的时候,也正是从郭子仪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将领所应该具备的性情和能耐,可以说郭子仪正是李昀到了这个时代之后的半个老师,所以对于郭子仪,李昀还是没有藏着什么心眼的。
郭子仪和高仙芝看向李昀的时候,也是纷纷点头,其实现在的李昀已经不用再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当初在大唐屡次遭受危难的时候,李昀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就是这个时代大唐的战神,有他在,而且他手里面有兵马的话,不管是什么人都不会奈何得了大唐的。
这一次宴席,三人除了对能够再次相聚表现出了一些激动之外,对于大唐的前景也是感觉到了一丝不确定性。
作为他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是想要让大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恢复到开元年间的程度。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可不是杜甫老爷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而是说的全部都是事实,开元年间大唐的好,并不是你有多么多的兵马,在外打仗的时候取得了多少的胜利,而是在于百姓的生活十分的好。
这才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当初的盛况早已经不复存在,大唐几乎北边的所有地方都燃烧过了战火,南边边境也是因为跟吐蕃人的数次战斗而变得十分的荒凉。
要是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他们都知道,大唐最多就是保持现状,要想回到之前的盛况,显然是十分的困难了。
当然,郭子仪和高仙芝是这么想的,但是却并不代表着李昀也是这么想的,李豫跟李亨相比,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务实不少的,有了一个这样的皇帝是基础,再往深了说,他的手下就应该有一些好的臣子了,当初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开元盛世,身边要是没有张说,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这样的贤良人才,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李昀对于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十分的担心,只要是李豫能找到一些合适的人才,开元盛世未必不能重现,毕竟现在的情况跟前世李豫登基的时候相比已经强了不知道多少了。
但是李昀并没有在这样的宴席上面说出这样的话来,他有自信是不行的,起码这一次对吐蕃的战争就不能这么早开打,不然的话对于大唐来说就又是一个一战回到解放前的情况。
李昀因为心里面担忧着张玉的情况,这一次宴席结束了就早早的睡下了,按照他的想法,等到第二天李豫登基结束了之后,他就会连夜返回太原府去,虽然他是不能帮着张玉生产,但是他能在身边陪着已经也是十分好的一件事了。
次日,在礼部的主持之下,李豫身着着只有太子才能够穿着的服饰,等候着对于自己而言十分重要的一刻。
而李昀作为太原王,也是身着着自己并不是经常穿着的官服,站在前排。
流程上面的东西李昀是最不感兴趣的,但是身为皇室,这些流程上面的东西反而是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东西了,李昀站在那卖单了半天,足足两三个时辰过后,随着李亨的亲自宣布,李豫算是真正成为了大唐的新一任太子。
这件事不管对李亨,李豫还是朝堂上面的官吏,都是一件好事儿,毕竟只有有了太子,大唐的国祚才算是稳定,这也是对皇帝一旦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的一种保险,毕竟这样的事儿在之前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好不容易等到仪式结束了,李昀知道李豫要是没忘之前他跟李豫说过的话的话晚上是一定会来请自己的,所以仪式一结束就直接在府中等着李豫了。
但是足足等了一两个时辰,没有等到李豫的人,却直接等来了李隆基的人,说是老爷子想要见一见李昀,让李昀这个时候就到兴庆宫里面去。
这倒是李昀没想到的一个事儿,但是在长安城中,李隆基说自己是最好使的那个人,就连李亨都是不敢反驳的。
李昀不敢怠慢,当时就出发前往了兴庆宫中,等到他到了兴庆宫的时候,李隆基早就已经在大厅里面等着他多时了。
“不知太上皇召见李昀,有何吩咐啊?”
“哼,你小子这些年虽说是在太原府,但是却也是消息灵通的很啊,你让朕协助着做的事儿朕已经给你做了,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倒是跟朕说一说啊?”
李昀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这显然是李豫从太原府回来之后把自己给他出了主意全部都告诉了李隆基了。
这个事儿按照道理来说,李豫是谁都不应该告诉的,他自己是李亨的亲儿子当然是没有大事儿了,但是李昀不一样啊,李昀不过就是一个太原王,要是真的让李亨知道了李昀暗中帮着李豫反对自己的主意,李昀之后显然就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但是李豫二十多岁,在李隆基身边显然是还稚嫩了一些,所以这件事李昀也知道自己不能怪罪人家李豫去,现在李隆基既然把自己找到了这来单独询问,显然这件事李亨就一定是不知道的。
“实不相瞒,太子前些时日到了太原府的时候,的确是曾经询问过募兵之后如何能不去攻打吐蕃人的主意。”
'482。第482章 李昀的请求'
“结果你给了李豫的建议是让他尽早的当上大唐的太子?”
“正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