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扶一把大唐-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天,李隆基和李昀俩人在兴庆宫里面聊了足足有两个时辰,李隆基跟一个平平常常的老者一样,最愿意说的就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如何在十分凶险的情况之下帮着自己的父亲登上了皇位,还有自己当初成了太子之后是怎么受到了太平公主的打压,一度到了不先动手就得死的情况。
 这些个事李昀当然是前世在历史上就已经知道了的,但是通过李隆基这个当事人的嘴里面说出来,还是十分的有意思的。
 回到了张九皋的府邸中之后,李昀并没有急着回到河东道去,因为李豫这个学生虽然算是十分的勤奋,但是就天赋上来说,也只能算是说得过去,不少李昀提点他的地方,他还是得再三的来跟李昀确认了之后才能完全领悟。
 李昀心说既然都已经想要帮着李豫立下一个功劳了,那就直到把这个募兵之法给完善了,之后自己再行离开,岂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还有一件事,就是在长安城中不单单是张玉能够跟自己的父兄团聚,李昀和了然也能时不时的到玉真公主和李清风那去走一走。
 李昀第一次见到玉真公主的时候,那都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事儿了,现在不管是李隆基还是玉真公主,都比当年苍老了不少。
 李昀知道,这些个曾经接触过那个风云时代的人物真的就要落幕了,甚至于自己这一次回到了河东道了,下一次再来的时候能不能见到这些人都是不一定的事儿了。
 这个时代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变得有些面目全非了,但是李昀却还是喜欢这样的面目全非。
 跟之前自己没到来的那个被安史之乱给霍霍的不成样子的大唐相比,虽然也曾经燃起了战火,但是大唐真正富庶的地方可是一丁点都没有被安禄山的大军踏足的。
 前世的时候不光是安禄山的大军,还有李亨登基之后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去求助于回纥人,史书中记载的是在回纥人的帮助下大唐最终击溃了安史之乱的叛军,但是人们又哪里知道回纥人从大唐拿走了什么,在所过之处又给大唐的百姓带去了多少的灾难?
 有些事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发生了的,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国力之所以急转直下,是多重原因共同造成的,而李昀的到来,让这场本来旷日持久的战争仅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结束了,让大唐的百姓没有遭受到什么创伤,这能让他们依旧以为大唐的国力还算是十分的强盛,对于李隆基或者是李亨也依旧有着不小的信心。
 这已经比李昀没来的时候好上太多了,但是李昀自己却依旧是不怎么满足,毕竟这距离大唐的空前盛世还不知道差着多少呢。
 募兵这件事,从长远了看是绝对能让大唐提升许多战斗力的,不管是回纥人还会吐蕃人,不管他们跟没跟大唐结盟,你要是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麻烦就迟早都会找上门来的。
 而募兵之策要是能在各个州郡都铺开了的话,显然能在一两年之内就募集到大量的军队,到时候不用说别的,李昀要是想的话,他带着一支人马直接就能够把吐蕃给灭了,因为他们的将领,李昀早就心里有数了。
'455。第455章 吐蕃的来信'
 所以,李昀在长安城里面足足待了半个多月,到了后面的几天,因为几乎长安城里面的大小官吏都已经知道了李昀的到来,李昀也不能再吊儿郎当的了,只能跟着张九皋一起去朝堂上朝,这倒是让他感到有点不爽了。
 按照李昀自己的想法,自己在长安城里面对付个二十天,也就该回去了,但是就在自己要回去的前两天,就在大唐的朝堂上面,一个消息直接被公布了出来。
 不知是什么缘由,一向跟大唐关系紧张的吐蕃竟然派遣了几个使者到了长安城。
 之前李亨派遣的使者的确也是到了吐蕃的境内,但是去了之后就杳无音信了,其实使者到底怎么样了李亨那是心知肚明,但是现在这吐蕃使者的到来,完全好像是之前没有人到过他们吐蕃的样子,偏偏这样李亨还不能挑出什么毛病来,毕竟从长安城到吐蕃的境内路途实在是太过遥远了,这一路上豺狼虎豹的,那端的是相当的危险了。
 李亨倒是想把这几个使者这斩了了事,但是却从这些个使者递交上来的国书里面发现吐蕃人这次倒是有意识的想要跟大唐和好,而且还带来了不少的礼品,虽然跟李亨之前派出使者去索要的东西还差了十万八千里呢,但是这伸手不打笑人脸,要是现在把这几个吐蕃的使者就这么就给杀了,那别的胡人部族估计都不敢臣服于大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亨只能是不情不愿的让这几个使者到了大唐的朝堂上来,因为按照那国书之中的说法,使者会在正式的场合提出跟大唐修好的条件,左右看似就是一个还相当正常的事儿。
 而李亨让这些个使者登堂入室的另外一个重要缘由,就是目前大唐的朝堂上面基本上都是文官当道,这些个文官除了管理一下大唐的日常事务之外,最喜欢玩嘴皮子刷存在感,再有一个就是十分的害怕打仗。
 因为一旦战争打起来了,武将们起码还能有一种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面的感觉,而这些个文官则是跟城里面的百姓也差不了多少了,只能是傻傻的等着。
 也正是因为这些心思,所以当李亨一开始想要直接把这些个吐蕃来的使者撵回去的时候,几乎是遭受到了朝堂上一大半老臣的劝谏,最终造成了如今的这个局面。
 “尔等有什么话,速速说吧,朕之前也曾派出过使者,要求你们对我大唐称臣纳贡,既然你们今日到了,朕也省去了许多的麻烦,直接把条件都告诉你们,你们要是能做主的话就做主,不能的话就带回去让你们的主子做主!”
 李亨没好气的说道,算是显示出了大唐的威严,但是好景不长,李亨的话音刚落,一个李昀都没怎么见过的不知道什么官职的家伙竟然到了那几个趾高气扬的吐蕃使者的身边,好像是给他们翻译了一遍似的,但是这回的态度可就好多了。
 李昀站在前面一看这么个情况,当时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心说当初要不是自己到剑南道去的及时的话,得有多少大唐的老百姓被吐蕃人给霍霍了,这尼玛一个堂堂的大唐官吏,面对着几个吐蕃使者就卑躬屈膝起来了,怎能让人不气?
 不过李昀这边还没等气的有什么动作呢,今天的正主李亨却是先受不了了。
 “他们要是连我大唐的话都听不懂,还来当什么使者,让他们自己说!”
 这句话一说出口了,李昀倒是对李亨多了一点好感,别管李亨这个人有多么大的缺点,就对于胡人的痛恨这一点,倒是有着不少的骨气。
 这个时候吐蕃人一看大唐的皇帝可能是真的要生气了,这才清了清自己的嗓子,开了口。
 “皇帝陛下,我吐蕃与大唐,也并非是时代交恶,只是近些年因周边像是南诏等小部族的搅和,这才生出了几场冲突,我吐蕃也是新王刚刚登基,大唐也是新皇刚刚登基,这岂不正是吐蕃与大唐修好的好时机,之前的一场战争,吐蕃损失二十万大军,大唐的损失怕也是不在少数,这样的战争,我吐蕃的王并公布希望再次发生。”
 这个使者说完了之后,朝堂上当时就响起了议论声,几乎一大半的官吏都在点头称是,觉得这个吐蕃使者说的还是十分客气的,但是李昀的脸色可是越发的铁青了。
 这个使者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表面上看起来倒是恭敬,但是实际上门道可就多了,首先就是人家完全是把吐蕃和大唐至少放在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吐蕃是不可能像最开始李亨说的那样对大唐称臣纳贡的。
 还有一点,那就是在暗暗的讽刺大唐现在没有兵马可用了,他既然说出了吐蕃人损失了二十万人马还面带笑意,显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吐蕃还能再拿出来二十万人马,但是你们呢?
 这些个道道李昀的确是听出来了,但是李亨完全不在状态,显然是并没有听出来,那使者才刚刚说完了没多长时间,李亨就不耐烦的说道:“你们有话直说,如何修好!”
 李亨这么一问,李昀就知道这个事儿可能不好办了,人家就等着你这个大唐的皇帝问呢,你要是不问,让他们主动把条件都开出来,你还有很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这么一问,就显得你好像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跟人家修好一样,人家吐蕃人自然也就可以趁机敲一敲竹杠了。
 果然,李亨这么一问之后,那位之前说话的使者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又再次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大唐自建国以来,就与吐蕃修好,并且关系乃是十分平等的,先后又大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下嫁到了我吐蕃,如今我吐蕃新王登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恰好听闻陛下有数个公主,所以想要让我等到大唐来求取其中一位,以示吐蕃与大唐修好之心!”
'456。第456章 我有话说'
 这尼玛,狐狸的尾巴终于漏出来了不是?
 一听这使者的话,李昀终于明白了这几个使者的来意,他们这又是到大唐来想要空手套白狼,把皇帝的亲身女儿狗日套走来了。
 的确,之前大唐就又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下嫁到了吐蕃,但是这俩人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下嫁过去的,以及最终都是个什么结局,李昀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文成公主虽然在后世的名声不小,但是不过就是一个当初的宗室女子,连父母是谁都没有记载,很有可能是李世民这个奸诈家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临时找的一个女子,就说是公主,而那个时候就算是吐蕃人明知道这是咋回事,他们也得收着,毕竟那个时候大唐的兵马比吐蕃强大啊!
 而之后的金城公主,虽然比文成公主要强上一点,但是也不过就是中宗李显的养女罢了,虽然也是长在皇宫之中,但是跟人家皇帝是一丁点的关系都没有,说不定还就是人家李显为了和亲准备的呢。
 但是现在这一次可就不一样了,人家吐蕃人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想要求娶的就是你李亨的亲生公主。
 他们这一下子就提到了李世民和李显,显然就是为了让李亨不能当时就回绝他们,他要是直接就回绝了这个提议,那岂不是就是在说自己的这两个前辈都事窝囊废了?
 李亨虽然的确是有不少的公主,但是那些个公主可都是他亲生的,远嫁到吐蕃去会是一个什么景象,李亨多多少少也是能够想象出来一点的,所以这个事儿他是一万个不愿意的。
 但是大唐本来就有这样的先例,让李亨不能这么随意的回答。
 李亨这一不回答,底下的不少文官可就有点坐不住了,他们先是低声的不断讨论,再之后,可就有不少人都想要跃跃欲试的站出来了。
 在他们看来,大唐和吐蕃之间一打仗,那可是要死人的,可是要花钱的,可是容易被人家给打进来的,现在你李亨只要是付出一个公主,就可以化解这么多的困难了,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呢,而且你李亨又不是仅仅就只有这么一个公主,你早年跟不同的夫人生出来了那么多的公主,这回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他们可是不会寻思寻思这要是让他们把自己的亲身女儿给送过去会是个什么光景,人家只要是扣上了一个为了大唐的大帽子,就什么事儿都敢于进谏,你李亨要是没到道理的话,最终也只能采纳了。
 “陛下,此乃是我大唐和吐蕃永结盟好的大好时机啊!”
 “陛下,前有文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