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扶一把大唐-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然也算是表态了,最终张玉也只能点了点头,她倒是不是心疼一个边令诚,而是害怕李昀这么做了之后对他自己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既然李昀心意已决了,张玉相信李昀应该也是已经考虑好了后续可能产生的影响了,于是她最终也点了点头。
“好!边令诚的事,就这么办了,边令诚不除,我在河东道就没法放开手脚,你们都不是军中挂号的人,只管放心去做,出了事儿了都算是我的!再者说了,这件事要是办好了,他的死活还真就不是咱们害的,顶天算是他自己作出来的不是?”
李昀能这么快就下了这么个命令,还真是边令诚一丁点都没想到的。
当他被李昀的侍卫带到了距离李昀的节度使府邸相当远的一处府邸的时候,边令诚已经有点麻木了。
在这太原府,他觉得自己处处都被李昀算计,这是他压根就没能想到的事儿。
本来边令诚还想着自己现在这太原府观察观察,立住了脚,再发展几个小弟再说,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重要的场合李昀压根就不准备让自己参与,这样一来,边令诚觉得自己也不用怎么走程序了,直接给李昀告状就完事了。
于是乎,到了这个府邸之后,边令诚甚至都没吃啥东西,直接就伏案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他一共要写两封书信,一封是给李隆基的,正大光明的对李昀进行了一番诋毁。
什么李昀无理,不让他行事自己作为监军的权力,甚至连河东道的主要官吏都不让自己相见,什么李昀一见面就辱骂自己,因为自己的宦官身份而大肆取笑自己。什么封常清身为一员老将,不但不知道劝阻李昀反而是跟他一起对自己落井下石,以至于自己对于河东道的这十万大军的动向一丁点都不知道云云。
这封书信他足足写了快到一个时辰了,中间几易其稿,直到自己读完了都有一种为自己鸣不平的感觉,就好像他在书信里面说的那些事儿真的发生了一样,这才满意的装进了信封,开始书信下一封。
下一封书信可就没有那么难了,因为那是一封给李林甫的私信,跟李隆基不能说的那些个实话,在这封书信里面可就都能随便说了。
在这封书信里面,边令诚告知李林甫,李昀和封常清其实早就已经站在了同一战线上面,以自己的那点能耐,想要分化他们基本上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而且成功的可能性是十分低的。
再者,李林甫最想要的河东道的十万守军到底是怎么驻扎的,边令诚也实话实说,告诉李林甫自己短期内恐怕也没办法得到了。
想要帮着李林甫掌控河东道的一些东西,唯一的办法就是李林甫得配合着自己对李昀和封常清极尽诋毁之能事,啥时候他们俩被贬了或者被斩杀了,河东道才能听话。
边令诚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你李林甫要是想全面掌握河东道的话,就得好好配合配合我,等我把这边掌握了,也就算是你把这边掌握了。
边令诚相信以李林甫的尿性,是肯定会有办法帮自己把李昀和封常清排挤出去的。
两封书信准备妥当了之后,已经到了深夜了,封常清没有停留,而是叫来了自己最信任的两人,把这两封书信分别给了他们,并且叮嘱了良久,这才让他们出发了。
这两人拿着边令诚的令牌顺利的从侧门出了城,出城之后,竟然直接分道而行,这自然是边令诚的安排。
他知道,这两封书信是万万不能一起进城的,所以他安排这两封书信走的是两条路,就算是对于进入长安城的时间,也做了安排。
但边令诚不知道,这俩人也不知道的是,从他们俩从边令诚的府邸里面出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被盯上了。
“怪不得李昀足足让我们三人出来,看来是早就料到了这边令诚此举,这样就按照李昀的安排,我与了然一路,王震一路,去做我们的事!”
'200。第200章 偷天换日'
这次行动以张玉为主导,张玉叮嘱了一番之后,就策马跟在其中一个边令诚的侍从身后而去了。
那两个边令诚的侍从也都是宦官,全都是进入了宫里面之后无依无靠的,直接被边令诚给网罗到了自己的身边,他们除了边令诚之外几乎就是谁都不认识了,所以在边令诚看来的绝对是十分的忠心。
但这宦官忠心是忠心,只不过有两点的确是不行,一者是他们打小就挨了一刀,这一刀挨完了之后,大部分身体也就不如寻常男子了,他们俩虽说也算是宦官里面身体好的,还学会了骑马,但是还是不能长时间的在马上坐着,一有个驿馆基本上就得去歇一歇。
这两人都是刚刚到了太原府地界的人,之前一直生活在长安城,让他们对于太原府的人一丁点都不认识,自然也就不会知道几乎每次都跟着他们一起入住驿馆的王震,了然和张玉他们几个其实是李昀最坚实的小伙伴了。
对于那两个边令诚手底下的宦官来说的,他们这一路基本上是顺畅的,而他们一丁点都不知道的是,张玉和王震他们几个跟了他们大概两三个驿馆之后就完成了李昀布置给自己的任务,然后返回太原府去了。
“那俩宦官没发现什么吧?”
张玉他们三个回去报信的时候,李昀问出了他唯一关心的问题。
“我和王震只负责跟着,具体操作那都是了然。”
“节度使放心,这两人不过就是寻常宦官,并没什么功夫,他们绝不会发现。”
有了了然的保证,李昀微微点了点头,对着他们几个叮嘱道:“这一阵子不要让边令诚见到你们,你们可是我的王牌……”
的确,边令诚发现自己自打被送到自己那个偏远的府邸之后,李昀除了不让自己跟着议事之外,吃吃喝喝的对自己还真就是相当的不错了,他也知道,自己得等李林甫和皇帝老爷子的回信,有了他们的回信,自己才能获取到一点地位,然后在更高的层次上坑害李昀和封常清。
但边令诚并不知道,就在他幻想着李隆基看到了他的遭遇之后在兴庆宫里面大发雷霆痛斥李昀的时候,事情好像跟他期盼的并不是十分的一致。
兴庆宫中,李隆基正在把桌案给拍的啪啪作响,身前跪着的是高力士,身边坐着的是杨玉环,基本上这就是他在兴庆宫里面的标配了。
“你自己看看!边令诚是你亲自带出来的,你倒是看看这是不是他的笔迹!这厮胆子当真是大的可以,要不第一次就出了这样的纰漏,朕还当如何?李昀和封常清该当如何?”
高力士这个时候还懵逼着呢,刚才自己和杨玉环正陪着老爷子看他最是中意的几个胡姬在那翩翩起舞呢,禁卫带进来了一封书信,说是边令诚从太原府发回来的,谁知李隆基看完了之后,当时这暴脾气就上来了,把几个跳舞的胡姬差不点没给吓尿了。
高力士一脸疑惑的捡起来了李隆基扔在地上的书信,还没等完全打开呢,他就知道咋回事了。
只见那书信的封页上面写着的,霍然是中书令亲启这几个大字。
再看字迹,高力士很快就确认了,这书信正是曾经跟着自己很长时间的边令诚的手笔,显然,这家伙竟然把给李林甫的书信直接送到了李隆基的手里。
身为皇帝亲自任命的河东道监军,边令诚在不知道给没给李隆基写下书信的情况下,竟然直接给李林甫写了书信,这显然是犯了大忌了。
要知道,当初李林甫推荐边令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可完全就是自己跟边令诚压根就不熟,但是现在看,显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高力士没有做声,而是开始继续看那书信的内容。
一边看着,高力士一边直咧嘴,心说边令诚这也实在是有点太飘了,这么一封书信到了李隆基的手里,后果是啥压根就不用想了。
在给李林甫的书信里,边令诚说的都是他打算怎么一步步的让李隆基把李昀和封常清给罢免或者斩杀了的计划,还告诉了李林甫自己这回给李隆基的书信里面是咋说的,简直就是不忍直视。
“边令诚是你的人,你怎么说?”
眼看着高力士基本上把书信看完了,李隆基淡然的问道。
“臣已经执掌内侍省事务多年,边令诚做了这等事,我自然是难辞其咎,还请陛下降罪!”
“给你降罪?有何屁用!朕且问你,边令诚和李林甫有所勾连你到底是不是早已有所耳闻?为何不在朕任命之时告知朕?”
“这我倒是不知,边令诚此人向来圆滑,跟不少长安城内的官吏都有往来,跟中书令有些关系倒也不算稀奇,只不过到了这种程度,可就不是正常的交友广泛了。”
涉及到了李林甫,高力士向来是不敢多说的,这是他这么多年以来的生存之道。
“此事应当是边令诚派出来的送信之人出了差错,将原本应该送给李林甫的信给朕送进了兴庆宫,这才让朕发现了此事,林甫那头要是接到了给朕的书信,怕是就会猜出此事,你且说说,朕应该如何处置?”
高力士知道,在这个事儿上面他的确是有点理亏了,只要是宦官,说到底就是自己管着的人,想要把自己高高挂起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陛下还请息怒,中书令为何想要知道河东道的排兵布阵,力士倒是不敢妄加猜测,但边令诚此人断然不能再放在河东道了,而且如今看来,李昀和封常清在河东道应当是精诚合作之态势,要是这样的话,在河东道安置监军,就是多此一举了。”
李隆基听了高力士的话之后,冷笑了一声,手指高力士说道:“你这厮倒是懂得避重就轻,回去好生整顿一下你的内侍省,要是再出一个边令诚,朕对于可就不能如此纵容了。”
'201。第201章 倒霉的边令诚'
高力士听了李隆基这话之后微微的松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算是暂时逃过了一劫了,起码跟李林甫有关的事儿应该是不用自己管了。
高力士退去了之后,李隆基微微的叹息了一声,对着眼神迷茫的杨玉环说道:“朕既然能看错一个安禄山,怕是也可能看错他人啊,这数十年来,这怕是都低估了站在朝堂上畏畏缩缩的这些人了!”
杨玉环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如何才能规劝李隆基,她甚至都不知道李隆基说的到底是谁,这里面有没有自己兄长的事儿。她只知道李隆基当着她的面招来了北衙禁军,下令秘密的把送信的宦官擒住,还有可能会送往李隆基府上的书信的送信人,全部秘密捉住。
高力士不知道的是,当夜李隆基都已经要睡下了的时候,李林甫竟然诚惶诚恐的来到了兴庆宫之中,手里面拿着的正是边令诚准备给李隆基的那封书信。
李林甫面对着皇帝老爷子的时候那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按照他的说法完全就是不知道这书信为啥会送到了他的府中。
李隆基也并没有因为这个事儿就责怪李林甫,而是把原本应该写给他的书信收下了,之后安慰了李林甫一番,把他给送走了。
李隆基这位大唐在位时间几乎最长的帝皇,终于在他生命的这个阶段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不管自己是皇帝还是什么别的官职,还真就不能自视过高,人这玩意啊,一旦要是自己觉得自己是最聪明的人了,你身边的人分分钟就会把你看成是最傻的那一个。
经历了安禄山的反叛和边令诚的事儿之后,李隆基终于下了一个决定:对于大唐不能再无为而治了,得像自己年轻时候那样,干就完了!
而让他产生这些个思想上面的转变的关键人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