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天武侠之旅-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珍奇宝物,作为犒赏!”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了各人耳中,不高不低,音量适中,偏又如此清晰,显见她内功之纯之高。
后面还有一段话,表述皇帝的决心。
公孙大娘记忆好,念诵完毕,说道:“陛下的意思呢,简单一句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灭绝魔宗!”杀气森然。
她又微微一笑,道:“朝廷的奖励,功名利禄、武功秘籍,任君选择!只要你立了功!”
此言一出,殿内外,本来沉静的气氛,像是炸开了一般,语音嗡鸣,根本听不清楚,只依稀听得许多人,大声议论。
“陛下……大手笔啊!”有人惊叹,汇聚全天下之力,清剿魔宗,岂有败亡之理?届时,立功者甚多,朝廷便需大出血,否则不足以建立威信。
“是啊!这才是陛下应该做的事!魔宗凶残狠辣,杀人无数,以练魔功,终于,要死了吧?!哈哈!”有人大声朗笑,颇见喜悦。
“爹、娘,你们的仇,终于可以报了!”有人大声哭泣。
“大哥……兄弟会替你们报仇的!”有人怒吼。
殿外的众人,或欣喜若狂,或热泪盈眶,一时竟无法保持镇定。魔宗残暴,大家深受其害,以前,单靠自己之力,那不敢奢望,此刻,却闻听陛下圣谕,全国的高手们,汇聚而来,势必大胜!
“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众人高呼万岁,凝运内力,声震云霄,便是长安城中的人们,亦得闻听,不由愕然,不知那大慈恩寺中,出现了何种变故,竟有这般欢呼?
兴庆宫。
唐玄宗退了朝,正闲逛御花园,舒缓心情,忽闻浅淡的“万岁”声,不由笑了出来。
“陛下,民心所向,此乃大喜啊!”身旁的高力士,高声欢呼,拜倒在地。
身后的太监宫女们,哗啦啦的,拜倒了一地,口呼万岁。
唐玄宗微笑道:“起来吧。”遥望天边,笑容渐淡,他要做的事,才只起了个开头。
……
大慈恩寺。
众人喜不自胜,自觉复仇有望,议论纷纷,喧闹嘈杂,自不必说。
殿中,一干人等,却也脸现喜色。
“阿弥陀佛。”华严宗贤首国师说道,“陛下圣明,魔宗,实该扫灭,不让其存世,方是对百姓的慈悲。”
公孙大娘说道:“贤首国师,你是内景,华严宗第一高手,九月中旬的水陆法会,还需你出面支持。”
“自当竭心尽力。”贤首国师点头道。
公孙大娘又面向众人道:“诸位,魔宗,乃天下大患,犹胜于吐蕃、突厥等外敌,不求诸位舍身忘死,结伴压阵,危险性较小……”
话说到一半,就被净土宗善导大师打断,合十道:“公孙施主哪里话?灭魔之事,关乎百姓,咱们必定鼎力支持。”
“不错,善导大师所言,甚为有理。”殿中一小庙僧人点头道。
天台宗万明大师道:“以前,是没人出面,咱们各自为阵,才给了魔宗壮大的机会,目下,既得陛下圣谕,天下间各门各派的高手,结阵出击,岂有不胜之理?”
“是啊!咱们联手,怎可能会败?”白马寺净虚大师道。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水陆法会,自己必会到场,支持灭魔大事。待法相宗庆典结束,返回宗门,号召门中高手,于九月中旬,齐至长安。
“陛下此举,可是大善!”永嘉玄觉叹道,他也要准备折返龙兴寺,秉明师兄南阳慧忠,传信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等师兄弟。
此事,禅宗南派,切不可落于人后。
李晏在旁,只笑了笑,他倒也要写信,告知元微师兄,他是掌门人,由他拿主意。反正,有了自己出场,纵然罗浮门中,无人现身,也没人敢嚼舌根。
堂堂的先天圆满,还不够吗?
适才濮阳大师之语,法相宗之事,便就搁置一旁,无人再议了。公孙大娘一道皇帝口谕,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过了一顿饭时分,众人平静下来,方才想起,他们此来,可是庆贺法相宗八十周年之庆典。
濮阳大师笑道:“大家心情都很好,老衲也不作恶人,浪费时间。走,咱们去三藏院,拜祭了恩师顶骨舍利,庆典之事,便就完成。诸位如有要事,可先行离去,倘若无事,留宿寺中,享用一顿斋饭。”绝口不提开放藏经阁之事。
众人也不好问询,便跟着濮阳大师、如理禅师师徒二人,出了大雄宝殿,行到玄奘三藏院。
此院,记录了玄奘法师一生辉煌事迹:参学求法、携经东归、喝毙十魔、译经弘法、寿终圆寂。殿上,供奉了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
众人拜祭过,因心绪复杂,受到两个消息震撼,不愿久留,辞别濮阳大师、如理禅师。香客们,亦缓缓离寺。
李晏、王三二人,却留了下来,包括“草圣”张旭、公孙大娘、万安公主等少数几人。
濮阳大师将他们迎入了一间禅院,由知客僧奉上茶水瓜果。
李晏开门见山的道:“濮阳大师,敢问你先前所言,可是属实?”
几人心知肚明,他问的是大慈恩寺开放藏经阁一事。
濮阳大师点头合十,神情肃穆,说道:“老衲所言,无半分虚假,公孙施主、万安公主,可以作证。”
公孙大娘、万安公主微一颔首。
众人脸现喜色,均想:“这可赚大发了,法相宗秘法,放眼天下,亦是顶级!”
李晏朗声道:“我斗胆,濮阳大师,咱们可否进入贵寺藏经阁,借阅经书?”
却见濮阳大师,摇了摇头。
第一百二十三章:古经
众人都是一怔,均想:“你怎么又反悔了?”草圣张旭道:“濮阳大师,这是何意?”
濮阳大师微微一笑,说道:“蔽寺开放藏经阁,允许外人入内,阅读经书,修习佛功,自不会有假。只是,有时间限制,每一个月,月初的头一天,方得开放,其它时日,暂不开放。而今天,却正是六月底,距离七月初一,尚有几日功夫,诸位还需稍作等待。”
得他提醒,众人方始醒悟。
他们只顾着法相宗功法经籍,渴求古经,奢望秘法,却是忘了,时间不对,怎能进入?
李晏歉然道:“是咱们疏忽了。”他诚恳道歉。
濮阳大师道:“可以理解。”
李晏等人面有苦笑,被功法迷了心,竟遗忘了时间限制,实属不该。
众人天南海北的闲聊一阵,用过素斋,便即告辞。
濮阳大师也未挽留,他另有要事,需吩咐寺中群僧。
……
公孙大娘、万安公主,自回皇宫;草圣张旭等,返回自家屋宇。
行不多时,李王两人,也回到院中。
李晏进入房舍之中,开始苦修之旅,大慈恩寺中的法相宗秘法,他较渴望,眼下既无机会,那便好生修炼罗浮的内丹法。
破境内景,他已全面满足四项条件,只是自觉身躯增强迅速,需一段时间适应,力量掌控,也需重新提升,万不可操之过急。
这么一来,现下他能做的,便只有琢磨内丹法,希冀创出第三招拳法来。
内功有《大日真火功》,相性符合,品级极高,暂无需忧虑。淬体秘法,自己也创出了《纯阳煅体功》;杀伐秘术,只得【阳灵星霞】、【赤日暮落】两招,略有些贫乏。
最主要的是,因罗浮内丹法,既已生出了灵感,怎么能够放弃?岂非可惜?他自然要竭心尽力。
“法相宗,佛门六脉之一,玄奘法师毕生心血,尽收于其间,其经文秘法,毋庸置疑,必然玄奥奇妙!希望……能对我有所促进。”
李晏暗叹,微一凝神,细思罗浮内丹法。
根据元微师兄推测,他之内丹,不能和丹田联系太过紧密,迎敌时,随取随用,几无损伤。
他不是无法凝练内丹,以其境界,高屋建瓴,已一年有余,怎可能参不透罗浮内丹法?只是内丹和丹田的联系,亲密度过高,他一直解决不了,便不能着手凝练。
李晏,可不是内丹法修行者,也不愿走上那条路。
……
大慈恩寺中发生的两桩大事,随着与会众人返回,消息散播全城。
人们哗然。
谁能想到,濮阳大师,竟甘愿开放藏经阁?!
须知,天下宗派,对于自家的武功,无不珍而重之,谁不小心得了去,或者窥探练功,均犯了忌讳,惨遭追杀,至死方休。
他竟愿法相宗武功,流传天下?
人们骇异之余,又极惊喜,这么一来,岂不意味着,自己等人,也可习练高深武功?
能有机会,修习玄奘法师之功,他们如何不喜?
而第二个消息,那更是喜上加喜。
全天下七八成的人,均遭受魔宗迫害,或亲人,或朋友,或师长,远近有别罢了,细究起来,总能拉出一个关系谱。
皇帝陛下之圣谕,召开水陆法会,天下高手,道教、佛门、散修,汇集于此,魔宗,怎能是对手?
人们大喜过望,魔宗被灭,日后出行,则再无殒命之忧,虽有劫匪,又如何比得上穷凶极恶之魔宗?
而人们呢,都等待着七月初一。
……
数日后,七月初一。
因来人过多,长安府衙奏请了皇帝,得到许可,调动几百名官兵,维持秩序,防止暴力事件。
“人太多啦!”
李晏感叹,他已进入大慈恩寺,得到优待。
身旁,另有几十名宗派人士、朝廷官员,包括王三、草圣张旭等。
大慈恩寺的藏经阁,本来只有一座,便是那雁塔,五层楼高。濮阳大师等,早已料见了今日盛景,有所准备,早先吩咐僧众,另外清理了好几间空闲的殿宇出来,放置经文秘籍,以供七月初一时,到访的人们阅读。
当然,佛经佛法,均是副本,僧众们昼夜不停的抄录,方才完成。原本,仍放置于那雁塔之中,派人严加看守,禁止外人进入。
“诸位,里面请。殿中的经籍,请务必不要损坏,天黑时,将有钟声响,听闻之后,烦请出殿。”如理禅师说道,濮阳大师年老,精力衰竭,这些事,自然全部交给了他来处理。
众人点头道:“理当如此。”各寻了一间大殿,步入其中,几乎所有人,进入的都是佛功殿。
在每一间大殿的门口,挂了一块木牌,上书殿名,如:佛功殿、佛经殿、印法殿等。
李晏却未进入佛功殿、印法殿,他渴求的,是前人经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触类旁通下,或可对自己内丹法的修炼,产生帮助。
于是,他进入了佛法殿,他是第一个。
“荡魔拳圣!”佛法殿中,有三名知客僧,神光内敛,显见有高深功力。他们手执毛笔,记录进殿之人的姓名、籍贯。
听他们说完,李晏便道:“李晏,岭南道惠州罗浮山。”
其实,李晏根本无需多言,他的信息,这几名僧人,早就知晓。但见他们笔走龙蛇,直接记录下。
“好了。”那知客僧道。
李晏步入殿中,一眼望过去,十几排书架,一字排开,空气中,还飘散着浓郁的墨香。
他从左边第一排书架,开始看起。
《十七地论》、《百法明门论》、《五蕴论》……
几十本经书,列于其上。
李晏取下《十七地论》,小心翻阅。
“瑜伽师地,意指瑜伽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而名《十七地论》,又名《瑜伽师地论》。此经,古老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
扉页上,有这么一句话,右下角,则有“玄奘译”三字。
李晏登时了然,原来,《十七地论》是天竺经书,由玄奘法师西行所取,携回东土大唐,翻译成汉字。
第一百二十四章:触动
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