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豪杰-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容慕准备准备,一会儿带先生在这曹阳城转转。”张慕说道。
“如此……嗯,好。”陈寔看了看张奂的眼神,这是一场考验,陈寔其实早就想在曹阳城定居下来,两个儿子他也无需操心,得知张奂在曹阳城新办了一个学堂,于是和他商议一起教学,张奂欣然同意了这件事情。
陈寔何许人也?乃当今大儒,说话也有着一定的分量的,若张奂的学堂有了陈寔的加入,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反响,会有更多的莘莘学子赶来。
这样不仅给了曹阳城一定的声望,而且也能为朝廷培养人才,不过张奂曾向张慕承诺过,若有合适的人才,他会举荐给张慕,不过现在不是时候。
准备好的张慕,同张奂和陈寔二人出了侯府,张慕也知道这是对他的考验,若想留下陈寔,就必须将他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才能留下这个大儒。
第九十三章 治国之道(明天起一更,详情见前文)
今天天气格外不错,阳光明媚,却不显得寒冷,较比前些天的寒风刺骨,今天着实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
街上的百姓们都在忙碌着他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并且在城南又开辟了一些地块建造房子供那些外来州郡人氏居住。
经过几天的登记造册,这一千外来户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陈寔独自一人迁过来的原因是他不愿意拘束在一个地方,他喜欢云游天下,所以在这弘农就成了他最后云游之地。
“先生请。”张慕说道。
三人来到了人口最密集的东城,东市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巨贾或是菜商等。群英楼此时刚刚开门,刚一进来便看到一群人在此地喝上了一壶热酒暖暖身子。
见张慕等人来了,赶紧安排楼上的房间,张慕却说不用,让陈寔看看这座群英楼的繁华之景。
“妙,天下豪杰多聚于此,不愧为少年英杰。”陈寔赞叹道。
“先生过誉了,慕开办此楼旨在招揽天下贤才,日后为朝廷效力,目前为止慕势单力孤,没有为慕出谋划策之人,实在可惜。”张慕说道。
“哈哈哈……”陈寔笑了笑,饮了一口热酒,此地的酒甚是好喝。
“仲躬,此酒如何?”张奂问道。
“口感香醇,一股暖气从口中迸出……当真美酒。”陈寔点头道。
三人起身离开群英楼之后,转而来到了曹阳阙楼,此地也专门为学子们提供了读书场所,平常文人雅客们在此地谈论道义,若有战事这里将成为曹阳城的烽火台。
陈寔登上阙楼后,周围的文人雅客有些人认识陈寔,纷纷起身行礼,转而继续谈论道义,有的文人还盛情邀请陈寔一同论道。
“仲躬先生。”二楼的学子们拜道。
“嗯,请起来吧……老夫是受少君侯之邀前来为大家授课的,不日便可为大家亲自授课。”陈寔点头道。
当张慕听到这句话就已经蒙了,不是说明日就走吗?怎么又变了态度说不走了呢?难不成真是在考验他?
“呵呵呵……少君侯,老夫想问汝一个问题。”陈寔笑道。
“先生请问。”张慕点头道。
“治国当如何而治?”陈寔问道。
“治国安邦,在于君主能否德行兼备,文治武功。臣子们唇齿相依,上下同心,为君者,当有大志,勇而有谋方为上君;偏安一隅,胸无大志,而能坐镇天下,方为中君;一味剥削,胸无大志而又祸乱天下,方为庸君。”张慕回答道。
“且,治国应有治国安邦之道,一味的付出却没有多少回报只能说君主没有看准时机……”张慕又说道。
“那么,安民之策又如何去行之?”陈寔又问道。
“所谓安民,旨在百姓安定,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安民之策当深入人心,民心所向安民之策自然得之。”张慕回答道。
陈寔点了点头,天之骄子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非浪得虚名也。
阙楼上的学子们都不再谈论,而是围成一圈听陈寔与张慕二人的治国论。
一旁的张奂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其实他看似很平静,心里波动也是很大的,他很怕张慕通不过陈寔的考验,要知道陈寔的性格向来是如此,通不过考验再怎么留也留不住他。
“天下大乱又当如何?”陈寔终于问出了他想问的话,他以为张慕处在太平时期,不知道天下大乱时当如何整治天下,在他眼里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可张慕心里在暗暗窃喜,十年后便天下大乱,此题可真是应对上了这个时候。
只听张慕不紧不慢地答道:
“天下大乱,自古以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替已历经千百年之久,自尧舜禹至商汤、西周、春秋乃至战国,春秋战国虽算不上统一的王朝,但也同样是诸侯争霸,意在统一天下,就说高祖刘邦,秦二世暴虐,高祖皇帝以弱胜强,将项羽打败统一天下,天下大乱当徐徐图进,不可逞匹夫之勇。”张慕回答道。
“好!!”众人拍掌叫道。
陈寔认可了眼前的张慕,他已经不能把张慕当做不闻世事的小子,他的一番言辞和成年人几乎一样。
不过陈寔并没有拜主,而是以教书的身份进驻曹阳,并且同张奂商议后,同意在曹阳开设书堂,并且起名为曹阳书堂。
大儒陈寔在此教书育人很快便得到了反响,天下众多学子都得知太丘长陈寔在曹阳城教书育人,于是天下各个州郡学子纷纷不远而来,即使是路途遥远也要来到曹阳。
置办学堂的事情就全权交给了叔父处理,他要做的远不止这些,近期他要整顿兵马,根据朝中的命令他将在年初调动弘农兵马逼近洛阳与皇甫嵩汇合。
并且皇甫嵩前些日子也给他送来书信,相约在一月三日在偃师县集结,此次夺权的兵力根据不统计数量总共有五万兵力,弘农所有兵马算上曹阳部曲总共有一万两千人,河内郡外算戍边兵马调回总共接近三万人。
段颎手中还掌有一万死士,阉党们手中的兵马多数是京师精锐,御林军和他们培养的兵马就多达五万之多,可以说是强强对抗的。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侯览那群人肯定会请外援,至于请谁,众人心知肚明,并且皇甫嵩暗中下令留守在并州的皇甫郦,让他无论如何要防备北方匈奴是否来犯的动机。
“少主,弟兄们都已经集结完毕了。”文蒙说道。
此时已是十二月中旬,距离一月还有十一天,所以在此刻张慕必须开始着手调兵的行动了,这最后的一哆嗦谁都不敢疏忽。
张慕出了大营登上点将台后,诸将士群情激昂,大汉军旗迎风飘扬,练兵场上一片死寂,就等着张慕的最后命令了。
“我大汉的将士们!!!”张慕拔剑吼道。
“末将在!!!”众将士应道。
“今,朝廷混乱,奸臣当道,宦官专权,陛下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今日召集诸位,旨在随我杀向洛阳,清君侧随我迎回圣上!铲除逆贼!”玄煌宝剑在太阳下露出了它锋利无比的剑芒,五千将士顿时激愤之心涌上心头!
清君侧,除逆贼——
清君侧,除逆贼——
杀——
杀——
杀——
“将士们,为国而战是你们的骄傲,是我大汉儿女的自豪!今奸臣当道,朝廷不堪,此正是我等建功立业之时,今夜,大军开拔!诸位喝下这碗酒,为家人写下你们最想说的话,让他们为你们自豪!!!”张慕举起酒碗高呼道。
干!!!
只听一声声酒碗破碎的声音,他们为国家而战,为了天下安定他们死不足惜,为了能有天下安定,百姓和乐的日子,家人们应该为他们骄傲。
众人坐在地上写下了他们最想说的话,有的是写给父母,有的是写给妻儿,有的是写给心爱的人,有的……
他们为国而战无愧于心,在今夜他们将作为一名真正的大汉将士出征,铲除逆贼,清除君侧!
第九十四章 出征
公元171年十二月中旬,华阴太守段煨率华阴驻军一万人封锁长安司隶西部地区,将华阴以西彻底与司隶中部地区隔绝。
皇甫嵩率河内及其并州戍边兵马约三万余人悄无声息地进驻偃师县,在睡梦之中无声间在距离偃师县不到三十里处扎营。
偃师县令全家世代深受皇恩,当得知皇甫嵩作为夺权派的主将,偃师县令密信一封传给皇甫嵩让他们即刻进城,并且召集县中兵力与皇甫嵩大军合流。
同时,张慕以刘宏所赐兵符公众于世,以弘农方面军主帅的身份调集弘农郡各县兵力一万人,算上曹阳城的兵力共有一万五千人。
在张慕誓师的前一晚上命令文蒙带着兵符传令各县县令让他们即刻调集各县兵马于弘农郡集合,次日中午誓师大会结束后,曹阳城部曲五千兵马与弘农军彻底合流编组为西路方面军。
“少主,东路方面军皇甫嵩将军已经进驻偃师县,偃师县令世代深受皇恩,见我等以拥护陛下的身份,特别将偃师县全部兵力与皇甫将军合流。”文蒙骑着马对一旁的张慕说道。
“但是对方依旧不可小觑啊,毕竟他们掌握权力的时间太久了,他们的根基扎得比我们都牢固,现在的我们不过是借助朝中的大势……”张慕说道。
这一番话,也让张奂心有余悸,若说朝中的大势,不如说是内斗太过严重,朝中诸臣试问哪个是真心向着皇权?皇帝的权力好像在他们眼里只不过就是一个摆设,真正可怕的依旧是那些执行者。
此次出征,张慕所在的西路方面军虽然不算多,但是这些兵力都是从各县的兵营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卒,但是和皇甫嵩相比就差了很多,实际情况也就不用多说了。
“皇甫兄长早年就颇深兵法韬略,我自愧不如,若正面交锋,我依旧战不胜他。”张慕说道。
皇甫嵩此时在大营里调动着营中诸将各营将士,现在的形势十分严峻,侯览等人把守着长乐宫和皇宫正门还有兵器库等地,并且洛阳城门也有重兵把守,若想强行突入几乎不可能,所以他必须想个万全之策。
“将军,末将有一计。”说话的正是原护羌营校尉夏育,自从上次与羌人一战后便跟随皇甫嵩南征北战。
“请夏将军教我。”皇甫嵩也是十分敬重夏育的,他不仅是军中的长者,并且资历深厚,颇深战阵之道,见夏育有策便赶紧求助于他。
“教导算不上,皇甫将军可知洛阳城内还有一座已经年久失修的东角楼吗?”夏育说道。
“嗯,的确有一座角楼,那儿年久失修,但是直通洛阳军械库。”皇甫嵩点头道。
“请将军派斥候打探那里,若那里没有兵马,请将军速速攻之;若有兵马驻守,育敢与将军打赌,那里年久失修驻守兵力断不能多,因为侯览的兵力主要的防备是洛阳的正门和皇宫正门,根本无暇去管这里。”夏育说道。
“斥候何在?”皇甫嵩令道。
“在。”三名军中斥候应道。
“你三人即刻出发,记着,莫要让他们发现。”皇甫嵩令道。
“喏!”三人离开后,皇甫嵩将虎枪营调配给了夏育,这支精卒是皇甫嵩花了五年的心血组建而成,有夏育这名宿将统领,这支兵马定会驰骋疆场战无不胜的。
根据西路方面军的行军速度,皇甫嵩已经大约估计出来他们何时能到谷城了。
“传令下去,十二天后发动进攻,并且时刻盯着洛阳城内的情况。”皇甫嵩令道。
“喏!”众将应道。
此时根据张慕的行军速度来估计的话,他们三天之内能到下阳城,两天左右能到渑池,一天休整时间,五天抵达谷城与皇甫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