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诸天修史书-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具体的结果还得皇帝和高官来拿主意。
契丹、党项两族请求内附,萧观音婢、萧药师奴带着数万契丹人到了王审琦的地盘,李继捧、李继迁带着数千党项人到了石守信的地盘——都是被邪魔打成了丧家之犬。
还有大臣弹劾各地节度不法事,弹劾枢密副使潘美跋扈贪渎,弹劾应天府判官吕端御下不严,捕快扰民。这些都是扯淡的,成与不成,全看朝中几方势力的妥协程度,大多数一个“再议”就打法了。
倒是吕端刚上任几天,就被二大王麾下的御史抓着弹劾,让马德音有点想笑,党争古今中外——不,是诸天万界都有,吕端虽然有才,但是小事糊涂,生活上有些不检点,能被人弹劾的缺点太多了。
不过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二大王派出来弹劾他的御史,也出来了。
“臣以大宋社稷计,恳请陛下勿用随县开国伯马德音为官。”
“其人虽前朝宗室,然陛下用之,赏以名爵,以全尧舜兴亡继绝之意。”
“然此人斩妖鬼以扬名,结交大臣,恐谋不轨。”
这是说马德音邀名买誉,跟吕端等人交好,想谋反。
“以异术杀婺州节度,臣恐其行巫蛊之事以害宫陛。”
这是说马德音手段高,怕他有异心诅咒赵德芳。
表面上一副为皇帝好的忠臣形象,可抬举他的恩主正跟宰相赵普站在一排,一副稳若泰山的样子。
“其人不学无术,未闻文名,学政司郎中总督天下学子,非文名卓著者不能任,还望陛下三思。”
倒是聪明,没拿马德音当官的合理性说事。以勋贵为官,自古有之,虽然现在的朝堂上,进士是主流,但他也不敢明着说没经过考试不可为官。
最大的贵族可在前边站着呢,那可不是马德音这个小小的随县开国伯,而是晋王!赵光义都能凭借爵位参与朝政,马德音为什么不行?
赵德芳早有准备,他把毕士安留在御史台就是干这个的,“朕知卿之意,”赵德芳挥了一下手,让身边的王继恩把去把传国玉玺取来,“马卿早将秦时传国玉玺献上,以表其心。”
大印在前边几个高官手里传看,赵普眼中的犹豫,曹彬眼中的欣喜,赵光义眼中的野心被捧着玉玺的王继恩尽收眼底,卢多逊更是开怀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御史还呆头呆脑地不知所措。
“陛下得国玺,乃天命所归,臣为陛下贺,臣为大宋贺。”书生气的卢多逊最先拜伏在地,给赵德芳庆贺。
有个参知政事带头,朝野上下都拜了下来,庆贺了一通——包括二大王,这让赵德芳眼中满是快意。
等群臣站起,赵德芳看着那个羞刀难入鞘的御史,“至于就任礼部郎中的资格,马卿就更有了,卿可观其后续,再奏事不迟。”
因为赵匡胤优容文人的遗命,赵德芳对文臣还算宽容,哪怕是这种亲附他叔叔的御史,也能把表面功夫做出来。
一般人,看到皇帝和稀泥,把面子给足了,也就退下了,现在宋朝开国不过二十年,毕竟不是后世以喷皇帝骗廷杖为荣、邀名买直风气盛行的明朝中后期。
但是二大王不知道给了这个不知名的御史什么好处,竟然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鼓起勇气,继续输出。
“陛下今不用陈言,臣恐日后恐有萧墙之患。小臣不才,愿于应天府为一城门官,为陛下观奸人诡计。”声泪俱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真是个赵德芳的忠臣,要把马德音这个前朝遗老斩草除根。
“城门官?”赵德芳毕竟是个年轻人,火气上涌,咬牙切齿地说着,“朕看着就那么像夫差?”
伍子胥在吴国当官的时候,就劝过吴王夫差要将勾践斩草除根。在被夫差赐死之前,还说过把自己的眼睛挖下来,挂在城门上,他要亲眼看到勾践的军队打过来。
这御史这么一说,倒不是心存死志,反而是极为狡猾地一手,明着是忠,暗中则把皇帝和马德音逼到了墙角上,如果赵德芳要杀他,那这个伍子胥和夫差的议论就坐实了。
马德音冷眼旁观,本来就是合作的关系,要是赵德芳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不如他自己拉杆子干。
“要是一头撞死就更好了,”马德音满怀恶意地想着,要是这个御史有以死明志的勇气,赵德芳的名声在民间就彻底臭了,马德音跟他也没了合作的基础——都被人比作勾践了,满朝文武都容不得他。
可惜,二大王给的好处似乎还不够这个御史去死,在赵德芳怒发三千丈,头上冒火光地说出那句话之后,这个御史反而脱下头上的幞头,向马德音冲去。
“大宋养我多年,为国去奸,就在今日!”
竟然是想要过来掐死马德音。
“演的一场好戏,”马德音哼了一声,这个御史身体孱弱,行动迟缓,比鸡都不如,就是打着有人拉开的主意,就坡下驴。
可这个御史好像没想起来,他跟马德音之间,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
籍贯幽州、人高马大、荫补武官出身、最近又学了击贼笏的吕端。
一个笏板出现在那个御史面前,不是浩然正气构成的、乳白色的击贼笏。而是吕端随手拿着的、当记事本用的黑檀木笏板,只是闪烁着浩然正气耳朵光泽。
吕端伸出了笏板不动,在外人看来,不过是想拦御史一下;但在御史自己明白,常年出入青楼酒肆的身体反应迟钝,要躲开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硬着头皮撞了上去。
好像磕在黄钟大吕上,笏板上出现了一声金铁交鸣的声音,再看那御史,脑浆迸裂,眼看活不成了——这就是击贼笏对反贼的加成伤害!
满堂俱寂。
'209。第209章 李中之'
“臣只是想拦一下陈御史,没想到陈御史身体如此孱弱,臣愿受罚。”吕端坦然自若,风轻云淡地说着。
“好个吕端!”马德音心里满是欣赏,他在加勒比海盗世界的大楚王朝要是有个这样的臣子,他早就御驾亲征,干日不落帝国去了。
这一手,称得上是别出心裁,破了二大王设下的局。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羚羊挂角无处寻,一任东风满太虚——怎么吹捧都不过分。
一方面,破了二大王的局,把赵德芳和马德音身上的污名洗脱,把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既拉拢了马德音,又算是给赵德芳顶锅,根本不怕什么后果。
另一方面,打压了对面的气焰,下次再有给皇帝泼脏水的文人,就得打量一下自己的小身板能不能禁得住吕端一下了。
做出这个选择,需要对局势的敏锐判断,需要责任感,需要实力,更需要胆量。
这几样,吕端都不缺。要不说人家一个荫补出身的官员能做宰相呢——即使在这个世界,照样是大部分北方士子的领袖。
在另一条时间线上,王继恩勾结皇后、参知政事李昌龄,欲废太子,立新君。
吕端先是察觉到事情不对,给当时的太子、后来的真宗写了封信,让他明天早点上朝,小心行事——这是对局势变化的敏锐。
皇后让王继恩来招吕端,拜新君,这个胆大心细的参政先是把王继恩锁在了政事堂里,让他沟通中外的作用废掉。又急奔宫中,联合外臣,逼迫皇后让太子即位——这是勇于任事的责任感。
最后,真宗登基之后,按常理应该由吕端率领群臣下拜。可这个一手挫败宫变的功臣,却走上去拨开了真宗脸前额帘子,辨认清楚之后才下拜。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有几个敢扒着皇帝的脸看的?
这是吕端的胆大,也是他的谨慎。
果然,在经过一阵难堪地沉默之后,赵德芳急忙宣布散朝,不给二大王一系攻击吕端的机会。下了朝,再怎么处置就有余地了。
马德音被小黄门带到了偏殿,等待觐见,并且给了擦肩而过的吕端一个坚定的眼神。
吕端笑着回到了自己的衙门。
…………………………………………………………………………………………………………………………
马德音上了两道奏章,一个是请天子册封城隍土地,辅助各路安抚使司保境安民,同时,诏各地州县大臣驱逐淫祠,以火焚之,各地学政、安抚佐之。
“这能请鬼神来做城隍土地,山神河伯?”
“当然可以,”马德音笑着说,“天子封神之权,自古有之,现在的局势,只要把封神祭祀的权利重新拿在手里,大宋内部的局势就会有很大改观。”
吕端和马德音正在吕端的家里饮酒,说着对以后的计划,以及讨论吕端修行上的问题。
“高阳氏绝地天通,把祭祀之权收归世俗;武王伐纣,将祭祀之权分与诸侯。”吕端说道这里,又犹豫了一下,“不过,如今天意模糊,地府倾颓,封神祭祀之事,恐怕难行。”
“有人间足矣!”马德音饮了一口酒,险些吐出来,这个时代的酿酒技术是真滴差,“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有十万学子,十万鬼神,破邪魔可期!”
“说得好!”一个清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一个穿着士子服饰的带着一老一少两个家奴走了进来,后边是吕端家的司阍和管家,一脸尴尬。
“吕卿,马卿,可不要怪朕做这个恶客。”
这三个人,正是赵德芳、王继恩和秦翰,他父亲有雪夜访赵普的举动,一举定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国策,看来这个青年天子有效仿他父亲扫清寰宇的志向。
吕端和马德音急忙下拜,君臣三人故作姿态了一番,便由王继恩带着御厨又做了两盘菜,三人坐着说话。
其实,两人早就发现了赵德芳——包括他布置在吕府周围的皇城司保镖。有“意马”的马德音且不提,就是吕端也有极高的儒门修为,赵德芳又没隐藏身形的法宝,怎么会发现不了。
“不过胆色倒是有,不想他那几个弟弟、侄子。”马德音赞了一声,要是赵德芳能一如既往地强硬,他倒可以辅佐这个青年天子。
“各路学政和安抚使,政事堂和枢密院已经定下了大半,多是之前的忠直儒臣,还有禁军中的军官。”赵德芳说道,“安抚使有曹鲁公在,朕倒不担心,这各路学政,就要拜托马卿了。”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马德音显得很平静,“明日臣坐堂,陛下可令各路学政到我衙中,臣把法门传给他们。”
“卿之法门,以何经为主?”
“儒门五经,君子六艺,诸子百家,史传诗赋,都要习学。”
“朕恐学子精力不济。”
“可专精一类,如养由基之善射,孟贲之大力,糜竺之遇火神。”
“军中可否习之?”
“识字者皆可。”
吕端默默地喝酒吃菜,看着赵德芳和马德音对答如流。
“卿所言封城隍、土地事,可有先例?地府倾颓,天意模糊之事,可有佐证?”
赵德芳终于把他最感兴趣的问题问了出来。
“臣得陛下旨意,肃清两浙妖氛,其中有一只山君成精,名唤黑山老妖。”
“此妖与地府诸鬼交好,故能为祸一方。然与臣战斗时,其被邪魔感染严重,正是受了地府牵连;另外,鬼魂之类现在不可度化,一但破其鬼身,很快就会变为邪魔之属。”
赵德芳陷入了沉默,按照这个说法,他父亲赵匡胤,老师薛居正这些人恐怕也无法幸免。
“陛下,吾知一人,最熟悉此事,可前去询问。”吕端说道。
“前去询问?”赵德芳咀嚼着这句话,“就在应天府?”
“没错,”吕端抬起了头,“还是寇平仲的老乡。”
“他是何人?为何不能招来询问?”
“东莱李中之,乡秀才,目前在金陵城中给人写字为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