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百六十九章 靖绥西南
 韩世忠领兵多年,并没有犯兵家大忌。
 他在进入高丽之后,协同澄海水师,专挑高丽兵马聚集的地方打。
 高丽国土狭长,没有纵深,尤其没有南北纵深。
 而此时的大夏军队,人均两匹战马,机动性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杨资谦很快就发现,自己预想的苦战几年,把夏军耗走的想法,还没开始就已经破产了。
 他终究是短视了一些,不像耶律大石那样,重视情报,杨资谦对大夏的了解,太少了。。。
 巨大的国力差距,让这场战争,很快沦为清缴。
 此时京城派来了一位大官,太尉宋江亲自抵达高丽,他对于兵事完全不插手,专门负责率领崔洪旭的残部,高丽民夫集团,收编地方。
 宋江从密州登船,阮小七亲自压船,陪着他出海。
 巨大的战船上,宋江等人扶栏远眺。
 “小七,这茫茫海面,我还是第一次来。”
 阮小七见到了宋江,十分开心,“哥哥,这还不算什么,澄海三面是陆地,航行不了多久便可以登岸。南海水师吴麟那里,才是真海!”
 宋江嘿嘿一笑,拍着他的肩膀,“小七呐,这儿山水即使小,也是俺们这些汉子的乡土。”
 阮小七深以为然,点头道:“哥哥说的正是。”
 开城作为高丽的都城,一直以来,都是高丽的门阀聚集的地方。
 夏朝先锋大将吴玠领兵围住开城,城内人心惶惶。
 城外的夏人军队,军容齐整,战绩骄人,没有人觉得高丽能够挡住这一次的攻击。
 城楼上,已经改回祖姓的李资谦扶着矮墙,眼里阴晴不定。
 若是面对的是一般的汉人皇帝,他此时肯定毫不犹豫,选择投降。
 但是他太了解杨霖了,自己若是投降,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这个人睚眦必报,而且张伯玉、段正淳等人,都是投降之后,毫无二心,或者说没有丝毫反抗的动作,才能保住富贵和性命。
 但是自己是明摆着跟他对抗了,还被打成这样,杨霖会有什么仁慈之心,纯属是骗三岁小孩。
 看着城下的兵马,李资谦只觉得毫无希望可言,这根本不是高丽能够挡住的军队。
 可惜,我李资谦生在了高丽,若是我也在那汉家王朝,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
 皇城,御花园。
 杨霖心情很好,前线打得顺利,宋江前去治理共占区,自己也很放心。
 不管是西域还是草原亦或是辽金的大后方,宋江都手到擒来,他有丰富的经验,最会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在西域,他铁血镇压喀喇汗的宗教反抗力量,摧毁穆s林在当地的所有神像,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在草原,他利用克烈人收伏留下的部落妇孺,而在富金山把精壮的战士全歼。
 在上京府,他只杀女真人,而以解放者的姿态,出现在契丹人、室韦人和悉人面前。
 总之这个是一个可靠的人,高丽问题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彻底地解决掉,免得遗留给子孙一个烂摊子。
 杨霖斜倚在软塌上,看着手里的密卷,这是西南传来的最新消息。
 方七佛把黔中杀了个遍,思州田氏被连根拔起,几乎没有一个活的男丁。
 然后方七佛找了一个播州杨氏的下人,让他反水举报杨氏谋反,方七佛派人传播州杨氏家主杨惟聪到军中大营。
 杨惟聪思前想后,不敢前去,方七佛以此为由,下令整个西南兵马,全力进攻播州杨氏。
 杨霖掩卷叹息,播州杨氏在这个时候,还是有点野心的。
 他们不断蚕食黔中的土地,吞并小的部落,但是谋反的野心还没有。
 直到几百年后,他的后人杨应龙,野心膨胀造反了。
 但是那时候,已经是大明万历年间了。
 从长远看来,方七佛的举动绝对是正确的,一个分裂的西南,永远是一个隐患。
 朝廷若是控制不了黔贵云滇,大一统就是个笑谈。
 大宋国土很小,这些地方是主动来纳土归宋的,但是大夏不一样,这已经是在大夏的中部偏西了。
 杨霖叹了一口气,这时候芸娘捧着茶盏过来,见他愁眉不展,便问道:“官家,请用茶。”
 杨霖瞟了她一眼,一手拿过茶盏,一口喝乾,然后把茶盏一丢,伸手揽住她的腰肢,放在膝上。
 心不在焉地揉捏起来,但是脑中却像走马灯般转着念头。
 芸娘有些吃痛,但是不敢打乱杨霖的思绪,反倒咬着牙使劲挺了挺,让他更加顺手。
 终于,杨霖还是下定了决心,将手里的芸娘一推,搓了搓手骂道:“促狭的淫1妇,就知道勾引主人,赶紧滚去让高柄和白时中来见朕。”
 说完还在她的屁股上,轻轻踢了一脚。
 芸娘没好气地爬起身来,啐了一口,白了他一眼,风情万种地扭腰晃臀,前去找内侍传诏高柄。
 不一会,高柄和白时中结伴来到宫中,看得出他的心情不错。
 凑上前问道:“官家,诏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杨霖轻咳一声,道:“播州杨氏造反,方七佛已经上书,准许他调动西南兵马,剿灭杨氏。你们两个,开始选调文武官员,准备在西南大肆兴建府衙,设置流官。”
 白时中稍微一愣,这怎么又开了这战场,好在这几年也习惯了。
 当初打女真,国库空虚到没有一分钱,还不是咬牙发债券撑了过来,区区西南播州,更不在话下。
 两个人兴冲冲地回到明堂,准备选调官员赴黔中。
 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迁都龙城之后,西南更加偏远。
 大家都不愿意前去,而且那地方民风还没开化,夷民桀骜难驯。
 最要命的是道路难行,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一望无际。
 所以官场流传一句话,宁往喀喇汗,不去云贵川。
 西北的那些回鹘、党项、吐蕃人,如今比汉人还遵纪守法,他们信仰杨学,神话君主,谁敢犯罪都要小心同族人把他私下解决了。
 白时中挑了一些刚刚升学的太学生,亲自一个个教导勉励了一番,开始派人护送他们前去赴任。
 西南,也逐渐安定下来。
第七百七十章 大结局!
 重明五年冬,大夏朝廷依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
 曾经信誓旦旦,许诺文武大臣,将会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皇帝杨霖,又一次失信了。
 这一回外攻高丽,内征播州,相当于同时打了后世的万历三大征的两项。
 万历耗尽了国库,留下了一大堆问题,但是如今大夏却没有这个烦恼。
 同样是后世的明朝,永乐的大手笔比万历三大征,不知道高多少倍,却依然国库充盈。
 因为他搞了一个郑和下西洋,从海上赚了一大笔钱,现在的话,不知道相当于多少次的下西洋了。
 不光是海商,陆地四通八达的商路,也给国库源源不断地充血。
 满朝文武和举国百姓,也都习惯了,什么时候没仗打了,才叫一个新奇。
 军方上至五军都督府,下到普通小卒,大部分人都希望有仗打。
 如今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时代,冒领军功在大宋是潜规则,现在则不一样。
 文教的展开,洗涤了军中风气,很多人都是一身正气。
 他们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荣誉感十足,十分自豪,而不是之前被迫卖命。
 尤其是底层的军官,谁要是敢破坏他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军人荣誉,他们估计不会善罢干休。
 军中有渠道,是可以上达天听的。
 这就保证了如今的军功晋升渠道,可以让人多了一条改变家族命运的路。
 一个平民有多条渠道上升的国家,必然是充满朝气和野心的。
 有花不完的钱,有稳固的后方,有渴望征战的将士,有野心勃勃的皇帝。
 大夏抓到开战机会,就肯定会打。
 皇宫的一处大殿内,两只高大的铜熏炉烧得正旺。外面滴水成冰,殿内却是温暖如春。
 杨霖在此宴请群臣,并周围的藩属国使者,各有礼物奉上。
 现在当大夏的藩属国,是一个危险的事,稍有不慎就给了他机会出兵。
 一旦大夏出兵,他们就会多出几个府来,甚至是省。
 而被征讨的国家,往往连渣都不剩,南亚已经有多个公国遭难了。
 所以这些出使大夏的番邦臣子,一个个正襟危坐,全神贯注,目不斜视,生怕被逮到毛病。
 杨霖自己却没有这种想法,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很和善的人,即使是稍有不敬,自己也不会深究。
 他端着酒杯,笑吟吟地和身边的臣子谈话,又是一年岁末,总归要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些体己的话。
 坐在他跟前的,左边是官职虽然不高,但是品阶威望最高的蔡京。
 蔡京须发皆白,少了徽宗朝的勾心斗角,反倒老的慢了下来。
 他的精神看上去还很好,在他跟前是他的三儿子,也是杨霖的弟子蔡绦。
 在御驾的右边,是当朝宰相白时中和范宗尹。
 大殿内容纳近千人,也丝毫不觉得拥挤,呈回字形排几列小几,各自用餐饮宴。
 此时,礼部官员有人迈步进来,走到杨霖身前,抱拳道:“启奏官家,有契丹使者,前来进贡。”
 “进贡?”
 包括杨霖在内,所有人都楞了一下,不过他马上明白过来。
 耶律大石,真不愧是一个枭雄,他娘的能屈能伸。。。
 契丹使者,身穿传统的契丹服饰,迈步走进大殿。
 他们的表情凝重,在大辽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不知道一向勇武的皇帝陛下,为何要向大夏纳贡。
 虽然不称臣,但是强弱地位,就此确立。
 大辽举国哗然,根本不能理解陛下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大辽正在迈入一个比以往还要强盛的时期,正好东进和大夏争锋。
 大殿之内,夏朝文武群臣,都分外开心。
 最强大得了辽国,也主动来纳贡了。
 在场的小国一看,果然个大夏为敌就是死路一条,辽人现在如此强盛,都认怂了。
 在遥远的复辽城内,耶律大石面带愁容,他正直年富力强的时候,却不得不低下了头。
 了解的越多,就越害怕,大夏如今实在是太强了。
 更让耶律大石担心的是,夏朝强的是一个文明,一种传承,只要这种风气养成了,他们会持续强大。
 而契丹只是一时的武力压制,打得西方这些未开化的小国低头。
 而且夏朝的主体,汉人的数量已经到了一亿多,还在飞快地增长。
 而契丹人,至今还是几十万,他麾下的兵马,以突厥人为主,还有各色人种。
 这些人在平日里,还能因为武力压制,为自己效命。
 一旦和强大的夏朝开战,他们是不是还会忠心不二,就很值得怀疑了。
 一旦临战反水,自己后方先乱了起来,大辽这个看似强盛的帝国,就会轰然倒塌。
 而夏朝不一样,只要他们文明没有断,早晚会复兴,这就是可怕之处。
 领悟了这一点的耶律大石,冒着族人异样的眼光,断然决定向夏朝纳贡。
 当年残存几万族人,从云内的炼狱中逃了出来,跋山涉水,一身灰尘。耶律大石目光坚毅,腰杆笔直,从未哀叹过哪怕一声。
 如今江山万里,子民亿兆,灭国数百,大辽的皇帝却再也没有了坚毅的目光。
 曾经他对着耶律阿保机的画像,再三盟誓,要杀回马盂山,八部契丹的发源地。
 现在马盂山只在梦里得见了。。。
 篝火旁,耶律大石站起身来,相比于龙城大殿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复辽城的皇宫内,空无一人。
 连宫娥太监,也被耶律大石赶了出去。
 一个钳发小辫的男孩,站在殿门口,看着熟悉的父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