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霄觉得还能做得更多:扔根杂草进去,出来就是仙草;扔个小兽进去,出来就是神兽;扔块石头,出来居然是山神!这,这……这才是仙气的正确使用姿势!没法子,仙气浓郁,什么东西都能成精啊!
嗯,这是一个拥有仙气的家伙,笑傲在灵气世界的故事。
《我真没想穿汉服啊》:本次推书都是纯属为大家解除书荒,没有任何交易,也没有和任何作者私聊,纯属心血来潮。不信问这个作者,狗七。
这一本是汉服坑,感兴趣的可以进去看看,狗七这个作者挺骚的。。。
春熙路事件,卡萨事件,甲胄联盟,礼乐大会,西塘……
兵甲格斗,射艺,诗词,琴棋书画,茶道……
解忧公主入乌孙,十三将士归玉门,杀胡令,郑和下西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解密汉服的奥秘与大事记,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致敬历史上的先烈与英雄。
一切尽在本书中。
第五百七十二章 龙角初露
昭德坊本是豪门宅邸,修建的十分用心,用料讲究至极。
尤其是经过王黼的二次加工,更是穷奢极欲,杨霖抢来之后只是稍加改作。
后宅花园占地广阔,富丽堂皇,四面游廊围绕,奇花异草间点缀着采自江南的奇峰怪石,一汪池塘引的是城外活水,满池栽种着荷花莲蓬,微风袭来,水波荡漾,游鱼徜徉。
靠近水池的一个凉亭内,苏凝香靠在栏杆处做着女红,旁边一张湘妃竹榻上,苏妆怜手里捧着一碗冰酪吃得不亦乐乎。
杨家二小姐在一旁馋的直流口水,苏妆怜看着姐姐不注意,偷偷喂她一勺,然后看着小女娃呲牙咧嘴,笑的花枝招展。
苏凝香嗔怪地瞪了她一眼,幽幽叹道:“大郎南征,不知道几个月才能回来,咱们待在家中什么情形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又要牵挂多久。”
她瞟了一眼没事人似的妹妹,忧心忡忡地说道:“每次大郎出征回来,都累的散架一般,歇息一个月才能回过神来。”
“累的散架了,你就招架得住了呗?还不是每次哭爹喊娘的。”
苏凝香大羞,把手里的女红扔了过来,啐道:“你个死丫头,守着孩子,乱嚼什么舌头?”
苏妆怜做了个鬼脸,嘻嘻一笑道:“就说就说,打我呀。”
啪的一声脆响,苏妆怜一声惊叫,捂着火辣辣的小屁股跳了起来,看着面色不善的杨霖。
杨霖抱起女儿,皱眉道:“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自己吃也就算了,还给我女儿吃冰?”
杨霖的这个二女儿,小名安安,大名取作杨天仙,十分霸气。有自己娘亲的父亲的基因,长大了料想也辜负不了这个名字。
杨天仙到了自己爹的怀里,舒服地扭着屁股拱了起来,把满嘴的口水个冰酪都擦在杨霖的紫金官服上。
苏妆怜马上一副笑脸,讨好地道:“是她自己想吃的,我都不够呢,疼自己孩子有什么错。”
杨霖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然后看着苏凝香,道:“你也不看着点,我看看牙冻掉了没,少一颗我可饶不了你们。”
苏凝香也凑了上来,看着杨霖真的捏开女儿的小嘴观瞧,不禁笑出了声:“大郎,这是乳牙,早晚要掉的。这小东西出生的时候你就在外面打仗,这次又要出去,怎叫人不担心。。。”
说着说着,眼圈一红,泫然欲泣。
杨霖一边逗着女儿玩,一边说道:“我马上要走了,特意过来看看你们,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不知道还以为我要殉国呢。这次南征十分简单,有方七佛给我打头阵,我就是去捞点功劳,准备回来封个王爵什么。”
“真的吗?”姐妹俩一齐问道。
不过语气却大不相同,苏凝香是放心下来,如释重负,苏妆怜则一脸喜色,显然是为杨霖封王这件事而开心。
两双水眸流波溢转之下,都盯在杨霖的身上,美人情深意切,让杨霖也有些温暖。
男儿胸中有家国天下,风云际会之际,自当尽力而为。为了国,更是为了家,为了身边每一个鲜活的面孔,而不再是历史上的只言片语。
杨霖伸手,抛举起女儿再接住,来回反复逗得她咯咯直笑。
………
汴梁城,西大营。
京营新军的校场上,旌旗猎猎,将士荷甲持歌,一股凌冽杀意在秋风中肃穆威严。
殿帅高柄亲自集结大军,做着最后的训话,所有的大小军将齐至。如今留守汴梁的,还有四万兵马,这次要出征的就占了一半。
事实上,另外两万,也在刘锜的带领下,去到交趾作战很久了。
刘锜在交趾,也是屡立战功,不过朝廷的政策是让交趾人自己打自己,宋军只是坐镇后方,什么时候他们扶持的义军不行了,再出去把李阳焕的李朝军队收拾一下。
这个政策虽然阴损,但是却很有用,北部交趾也不是没有能人看出宋廷的险恶用心,但是没有办法,宋人是他们的唯一依靠,失去了大宋的支持,他们就会被同胞撕碎,灭尽全族。
高柄虽然没有什么血战军功,但是单凭口舌之利,拿下幽云最先的三个军州,威望是不缺的。
他又素来护短,极为爱护手下将士,所以颇得人心。
高柄今日身穿青黑色盔甲,人高马大,腰杆笔直。
“昔日禁军将门,对尔等盘剥榨取,都门之内,军户不如鸡犬,是杨少宰为我们伸张正义,才有的如今走到哪都受百姓另眼相待。全军自我高柄以下,受少宰大恩,刻思图报。
如今少宰南征,亲点我等京营新军虎贲出战,恰逢其时。大宋百姓,翘首期待,我等,为何而战?”
他的声音高亢嘹亮,点将台下的军将听得清楚,率先喊道:“为百姓而战,为少宰而战!”
校场的两万将士,一起高声喊了起来,声音此起彼伏,久经不息。
能让两万人,一同高呼,而不至于乱喊,听起来容易,实际上已经体现出了很高的纪律性。
这就是军营文教的效果,杨霖最想要的,就是一支由汉人青壮,尤其是良家子弟组成的纪律严明的兵马。
乱世之际,当然是什么力量都要团结起来,加以利用,但是一旦海晏河清,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兵马了。
京营新军,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大宋得天独厚的一支宠儿军队。
高柄满意地点了点头,每天夜里的文教,已经让这些将士心中,有了自己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他们如今表现出的心气,让高柄也惊讶不已,杨少宰打仗本是不怎么地,但是练兵还真有些本事。
这一支兵马,是他从无到有,从内里烂成败絮的六十万禁军的基础上,推到重建的。
高柄曾经在那支禁军中待过,坦白的说,这六万人在他眼中,足以击败曾经的六十万。
这汴梁的城头上空,依旧是青天高远,但是在高柄的眼中,已经是乌云堆积了。
就等那一声惊雷划过,便是天地变色,地覆天翻的时候。
第五百七十三章 恶犬变家犬
清晨,汴梁城。
鸿胪寺内,聚集了来自东瀛和高丽的使者,如今大宋强势收回幽燕,再次和高丽接壤,饱受女真威胁的高丽上下君臣,都有一种得天之幸的感觉。
对于时常被女真劫掠,又无法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高丽人来说,大宋军队强势收回幽燕,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高丽就如同一个每天都被欺负留守儿童,泪眼婆娑地哭喊着:“我爹终于回来了。”
这种心态也表现在鸿胪寺的高丽使者身上,他们无不满面欢喜,看向其他的番国的使者的眼神中,流露着无限的自豪。好像无时无刻在炫耀说,我在大唐时候就是亲儿子,你们呢?
旁边的东瀛使者,就比较低调,坐在一侧耐心等候宋廷的大臣,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四处张望。
隋唐时高句丽是辽北强国,疆域极大不是后世的朝鲜韩国能比的,它的领土涵盖了后世的辽宁、吉林部分地区、朝鲜全境、韩国部分地区。
高句丽国欺负邻居新罗国,而新罗是唐朝的藩属国。这下子,本来就看它不顺眼的唐朝有了正当借口,你高句丽还敢欺负我的小弟,于是在正式向高句丽国宣战,一打就是二十多年。
公元668年,唐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攻破高句丽首都平壤,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唐朝和新罗以大同江为界瓜分了高句丽的国土。
后来新罗跟唐朝一道,陷入了内乱,各地起义不断。几百年的厮杀之后,大将王建成为高丽王朝的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称的王氏高丽。
其实这个高丽和高句丽没有任何关系,不过高句丽当年厉害过,这些人就想着蹭点余威,这才有了高丽这个国号。
高丽的传统技艺,就是膝盖软,会服软,会当孙子。这对于一个强敌环伺的小国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是立身之本。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称臣。
而且他在唐时汉化成都特别深,一向自以为是汉人第一,高丽第二,其他的都是野蛮人。
如今名正言顺地重回大宋怀抱,当然是欢天喜地,就差没有设为国家庆典日了。
鸿胪寺内,有衙役送来几杯清茶,东瀛使者赶紧站起身来,弯腰道谢。
一旁的高丽使臣李资谦,耸然一笑,显然是有些鄙视这些东瀛矮子,对端茶送水的衙役行礼,真是尊卑不分,不懂礼法啊。
李资谦乃是高丽的权臣,又是高丽国舅,把两个女儿都嫁给了高丽国主王楷。
一旁的东瀛使者大怒,刚想说话,被身边的人按住,坐回到了椅子上,闭目养神。
一阵脚步声从外面传来,几十个亲卫开道,簇拥着一位官员进来,这下高丽使者李资谦也坐不住了,赶紧起身,一起迎了过来。
鸿胪寺卿徐墨笑道:“此乃我们大宋杨少宰,特来会见两国贵使。”
李资谦一脸的崇敬,作揖道:“外臣李资谦,见过杨少宰。”
东瀛人也跟着他行礼,杨霖的名声他们都是知道的,也知道如今这个帝国,就是他说了算。
杨霖坐到上首,笑着道:“你们远道而来,不辞辛苦,快请入座吧。”
东瀛人老实,结结实实就坐下了,李资谦笑道:“少宰在上,外臣怎敢坐下,站着聆听就好。”
一旁的东瀛使者源义中胜脸色通红,想要站起来,又不知道该不该站。看着他坐立难安,李资谦眉宇间闪过一丝鄙夷和窃喜,杨霖赶紧出言道:“无妨,尽管坐下就是。”
李资谦这才坐下,双手扶着膝盖,坐姿十分谦恭。
杨霖笑道:“此次南征,在我国土之外,为的也不是大宋的利益。而是要维护藩属国的正统,实乃我大宋作为宗主国的一次义战!尔等奉诏而来,输送钱粮物资,我们尽已收到。两位使者回国之后,还请各自告知国主,勤勉政事,爱护子民,宣教四方,不要骄奢淫逸。”
这就完了?两个使者都楞了一下。
大宋的宗藩关系中,朝贡制度有一项重要的流程,就是回礼。
宋朝朝贡额外赏赐的物品较为丰富,有衣带、银、帛、马匹、戎器、茶、药等物。大宋富庶,每次回赐的都不少,每次朝贡这些藩属国就像是过年一样,这次怎么收了东西,没有说回赐的事呢?
后世的大明时候,明廷君臣到民间,一向目高于顶、根本不把番夷小国放在眼里,回赐是为了彰显大国气象,类似赏赐。
而宋朝因为有西夏长期威胁,还有辽金蒙古轮番来打,交趾也时常入侵,所以宋廷的回赐,更多的是一种笼络手段。
一向是舍得花钱买平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