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霖心中暗道,这都是我干的,还能给说错喽?他精通各种欲擒故纵,便沉吟道:“些许小事,或无大碍,不过陛下和艮岳各位须得小心谨慎一些,微臣估摸着一年半载的幽燕大造化被陛下吸纳就恢复如初了。”
 赵佶一听,果然不悦道:“朕还可以忍受,皇后今日都差点被砸到,就没个办法补救一番么?”
 来了!杨霖心里激动,脸上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说道:“补救是可以,就是代价太大了,臣。。。不建议陛下补救。”
 赵佶大怒,道:“什么事,能大过皇后的安危。”
 杨霖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臣就说了吧。陛下的这番功业,是要入陛下的造化当中的,此番功业来自幽燕,但是陛下却未踏足幽燕,天有余而地不足。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幽燕大地的精华,运抵艮岳当中。
 陛下不知,在那渔阳旧镇平谷灵山秀水之间,有无限奇石,其色如铁锈,赭红褐灰,宛若出土不久的古物一般,古香古色中,透着一股神奇之气。其形或如牛羊猪马、虎豹龙鱼,或如古堡旧船、雄美阁榭,大者可置于园林庭院,用于造景观瞻;小者可置于厅室几案。
 此种石质地纯正,细腻坚实;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击之有声,清脆悦耳;石色不华不飘,古色古香,稳重大方;肌理自然多样,富有新意;石气钢柔相济,雄健不失清秀,粗犷不失细腻。”
 赵佶一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杨霖趁机道:“此乃幽燕大地精华所在,若是搬到艮岳,便可消弭这番造化带来的后遗症。”
 既能消弭灾祸,又能得到奇石,赵佶一听世界上有这种好事,为什么不干?
 “爱卿为何不早说!”赵佶有些恼怒道:“平白让朕和皇后吃了这么多苦。”
 杨霖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叹道:“陛下不知,这河北一带道路闭塞,官道上全是一人粗的巨木,河道泛滥而无主渠道,行不得车马,走不了舟楫,如何能如江南花石纲一般,运抵汴京。”
 赵佶一听,果然有些犹豫,难怪杨爱卿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原来是因为这样。若是自己为了奇石,大动土木。。。是不是有点昏庸?要知道,当初为了运太湖石,在苏州派了个朱勔,搅动的两浙路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一看他犹豫了,杨霖决定再抛出一剂猛药,道:“臣从幽燕,带回来一块平谷奇石,陛下可愿意一看?”
 赵佶咧着嘴道:“快带来让朕看看,和太湖石有何不同?”他的双眼好像会放光一般,这种眼神杨霖很熟悉,他每次见到小刘贵妃,就差不多是这个状态。
 杨霖是理解不了,这鸟人对于石头的痴迷,硬邦邦冷冰冰的,难道会比活色生香的娇滴滴的美人还好玩?其实不光是赵佶,大宋很多的文臣名士,对于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分外着迷。
 他告退转身离开,给赵佶一点时间,发酵自己的欲望和悸动,一会自己带着奇石回来后,再撺弄撩拨他一番,争取年底结冰前动土开工!
第四百零九章 各施手段斗正酣
 杨霖风风火火地拿着一块平谷奇石,进宫之后直奔郑皇后的殿内,赵佶早就望眼欲穿了。
 杨霖笑着上前,带三个小内侍搬进一口箱子,打开之后是六块石头。
 这五块石头,乃是从平谷精挑细选出来的,有红,黄,青,黑,绿等五种颜色,形成不同的画面,有黄梗青花,黑花泼墨,还有一块纹理神似憨态可掬的小熊。
 这无疑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下诞生的天然佳品,赵佶双腿直接拔不动了,两个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石头,嘴里啧啧赞叹。
 郑皇后走了下来,不敢怼赵佶,对着杨霖没好气地说道:“就凭这些石头,就能解掉艮岳的蹊跷?”
 这一下隔得有点近了,杨霖稍微一暼郑皇后,发现她和自家的郑云瑶眉眼间有点相像。真不愧是亲生的姐妹,郑云瑶百媚千娇,这皇后靠近了看也十分惊艳。
 还没等杨霖开口,赵佶便抢着解释道:“皇后有所不知,这艮岳中的奇石大多是太湖运来的,是南边的江山气运。而平谷乃是幽燕地界,此乃北方大地精华。如今我们即将凑齐南北,才是臻至大圆满境地啊。”
 杨霖擦了擦额头,心道碰到这种会脑补的,真真是省了我的大事。这解释,比自己想出来的还有蛊惑力,关键这是赵佶自己想的,他肯定是越想越有道理,不会怀疑自己。
 现在赵佶就像是碰见了自己的心上姑娘的痴情人,不趁着现在提正事,更待何时?杨霖轻咳一声,道:“官家,这平谷到汴梁道路闭塞,为了运奇石,还请陛下早下旨意,开始开凿运河。治河司张安治理黄河颇有业绩,深谙此道,臣提议由他来做。”
 赵佶吸了一口气,问道:“爱卿,似这等奇石,平谷还有多少?”
 “漫山遍野,不知几何。”
 “那运来汴梁,岂不是好似愚公移山?”
 杨霖呵呵一笑:“愚公者,山村老叟,靠的是一家之力当然慢了。陛下富有四海,一声令下山河变色,正不知有多少子民欣然为君效忠。更有我大宋民殷国富,足够承担这点微末工程,若是陛下不做此等大事,如何彰显我大宋的国力于天下,须知沿途河北小民,很多都是见识浅薄之辈,根本不知道大宋的富足。
 这建造艮岳,乃是大事,关乎大宋的国运,更关乎官家的仙途。官家不妨细想一下,是不是住进艮岳之后,大宋捷报频传,开疆拓土我大宋版图足足扩大了三倍有余,现在连幽燕都难回来了!”
 赵佶脸色涨红,显然是心中澎湃,十分激动,被杨霖一番话撺弄的热血沸腾。
 “好!就按杨爱卿说的办!”
 ………
 汴梁城中,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官员,在茶楼酒肆之间,唉声叹气。
 当今官家不知道受了杨霖什么蛊惑,竟然要取直运河,挖通南北,简直是堪比隋炀帝的暴政。
 在他们看来,汴梁如此富足,为什么还要取直运河,去开辟那河北穷乡僻壤的土地。
 要知道,河北一带作为大宋的边境,自从雍熙北伐失败之后,百年来一直被当做遗弃的边地。
 衮衮诸公,好像集体患了健忘症,忘记了自己前几天还在高谈阔论,夸耀少宰杨霖收回幽燕的丰功伟绩。这才不到一个月,就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奸佞。
 市井之间,也有不少的百姓不明白,好端端地去挖河渠,岂不是好大喜功。他们只看到了挖河渠的表面目的,就是给皇帝运石头。但是却没有那个眼光,去看河渠后面的功效,难道偌大的运河日夜不息,就只让运石头的船走么?
 搬一座山来,才用几个月、几艘船。嗅觉最敏锐的,当属袖楼的商人们,这条运河挖出来之后配合天津港的海运,可以说大宋北边半壁江山都盘活了。在商言商,他们看到的是无限的商机,等到这些人一窝蜂涌入河北幽燕的时候,杨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明堂上,蔡京的脸色十分难看,他没有想到杨霖会走这条路,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来一手狐假虎威。
 有宋一朝,宰相的群权力越来越大,到了神宗时期已经到了顶峰。但是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文官自相争斗党争不断,反倒让稀里糊涂上位的赵佶变成了最具权势的皇帝。
 如今皇帝和宰相意见不合,蔡京眯着眼,心中暗暗算计。如今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在大宋的新的政体里,是离不开自己这个宰相的。能够代替自己,给赵佶收拾烂摊子,还能保证他有钱花的,只有一个杨霖。
 杨霖的年纪又太小,所以蔡京自认没有人能够取代自己的相位,就算是真的扶上去一个,还是要把自己请回来的。
 官家这几年搬到艮岳居住,让杨霖处在了最好的位置,他可以轻而易举地知道官家的一举一动,言谈喜好,若是放任下去。。。
 一向以皇帝为先的蔡京,这一次,也准备试一下自己这个宰相的斤两了。
 他轻轻一咳,道:“到讲义司说话,我有些事要和诸公商议。”
 讲义司因蔡京而起,大家默契十足,心意相通,众人一听这话,胸中就已经了然个七七八八,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蔡太师已经做了五年的宰相,这在大宋历代都算是长的了,他若是想继续连任的话,难免有人不服。但是这一次如果压制住杨霖,阻止陛下劳民伤财开凿运河,那么谁还敢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蔡京心底暗道,文渊呐文渊,你毕竟还是太年轻,为老夫做了阶梯。
 讲义司内,白时中捧着刚写好的奏章,念道:“老臣白时中代东西两府、六部诸衙门合词上疏:自古人君,未有不以忧勤而兴、骄佚而败。太祖皇帝百战而得天下,历代先帝无不勤勉恪谨。近来忽闻陛下欲开运河,开采奇石,游观苑囿,纵情逸乐。劳民之害,积于细微;衔橛之危,起于所忽,不可不慎。
 官家天纵圣明,想初时定无此心,必左右近臣引入非道,陛下不察而误蹈。臣等实为寒心,况去岁以来,兵祸不断,天灾横行,陛下岂无仁心加于百姓耶!请陛下亲贤臣,远小人,摒弃群小,以正朝纲。”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声若洪钟,十分有渲染力。周围的几个大臣包括蔡京在内,无不交口称赞。
 高屐笑道:“白尚书这奏章上去,就看杨霖怎么收场。他区区一个毛头小子,竟然敢撺弄陛下干出这等大事来,实在是太能闹腾了。这次弄个没脸,我且看他收不收敛,哈哈哈。”
 众人哄笑起来,蔡京也轻笑着说道:“开河,是劳民伤财,隋亡于开河,前车之鉴不得不防。老夫早就跟他说过,此事行不通,没想到文渊。。。连我的话都不听了。”
 一封奏章摆在赵佶的桌案前,让他无比纠结,杨霖的提议以及他带来的石头,都让赵佶心动不已。
 而且南北奇石筑艮岳的说法,深入其心,这个时候要打断,简直太难受了。但是白时中这篇奏章,下面落款处密密麻麻,盖满了东西两府,六部衙门的大员印章、赵佶当皇帝以来,顺风顺水,什么时候经历过这种阵仗。
 杨戬侍立在一旁,眼见官家对这一封奏章长吁短叹,便回身在小内侍耳朵低声耳语一番,不一会小内侍端着一个汤盏过来。
 “官家,初夏暑气重,吃一口梨膏吧。”
 赵佶挥了挥手,叹道:“朕哪吃得下,杨爱卿帮朕瞧出咱们艮岳的症结所在,事关朕的国运和仙途,可是百官又以民生社稷为由,齐名劝阻朕运石抵京。不管是杨霖,还是百官,都有自己的道理,朕正不知该如何决断。”
 杨戬眼珠一转,低着头,轻声道:“官家,老奴伺候官家这么多年,既是您的臣子,更是家奴,就仗着身份说些逾越的话。咱家和杨少宰这些人,心里只盼着官家好,这事可不是关乎别的,实在是最紧要的事。若不是搬进这艮岳,咱们大宋哪能有这般光景,这都是陛下的福运和造化,我们这些人呐,都是沾了您的光。
 现在可以把这造化加深,届时福临大宋,难道还抵消不了这点民力和财力?这满朝文武呐,家中产业都在汴梁,开凿新河对他们当然是不利的。当然大臣们肯定有很多事好心,但也不排除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小利,就阻止陛下开河。
 老奴蒙陛下恩宠,在汴京也有不少家财,这次为了官家的福运造化,为了艮岳能够圆满,老奴。。。老奴拿出十万贯!”
 十万贯是什么概念。。。换作一般的皇帝,肯定会寻思一下你一个老太监哪来的十万贯,但是赵佶没有。
 他喜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