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营禁军。
 杨霖沉默不语,脑子里飞快转动,最终还是斩钉截铁地说道:“肃清军中遗毒,方能出战。”
 张叔夜不知道少宰为何如此执着,要知道大宋的兵源,本来就是乱七八糟,很多市井闲汉、刺配匪类,充斥其中。
 好男儿都以当兵为耻,军中来了个王黼,被带坏一批很正常。如今大战在即,为什么非要追究到底呢。
 杨霖心中所想的,却比他还要长远一些,自有宋以来,自古传承下来的汉家武力血气,被摧折得元气凋丧。
 宋朝之前,将相相敌,彼此地位相当,出则将入则相。武人地位从来未曾如此低微过,到了五代,礼乐崩坏,制度沦丧,武将自立的太多,宋惩五代之弊,矫枉过正。
 大宋百年来以文驭武,把将士血气,压制得苟延残喘。刚开国时候尚有几十万精锐禁军,可以破北汉,击辽国,血战于燕京城下,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才功亏一篑。
 接下来便是武人地位不断沉沦,军队不断崩坏。甚至出现过一市井黠徒便能冒朝中文臣名义,欺凌胁迫边镇武将,据而起兵作乱,差点闹出大笑话来。
 武人因此也多是自甘堕落,并没有什么荣誉感,混着混着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都觉得低人一等,也就更容易自甘堕落。
 这天下纵然繁华富庶如大宋,没有可以上阵、可以冲阵、可以在万军当中做决死厮杀,可以独当大敌而不稍却的纯正汉家边军捍卫,又有什么用处,终究不过是沦为异族铁骑的猎物罢了?
 军中正气不存,得过切过的情绪泛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群上不了台面的泼军汉,贼配军。
 “把军营清理干净,就是对将士最大的尊重。”杨霖凝声道。
 张叔夜若有所悟,低着头沉思起来。
第三百零六章 血未流尽军又来
 军营中一场意料之外的审查,来的很快,顺藤摸瓜,不是难事。
 这都是因为王黼行事嚣张,完全没有要遮掩的意思,这些人捞钱早就是肆无忌惮,仗着皇帝的宠信,可以说是肆意敛财。
 很快,一张张供词就摆在了杨霖的桌案前,不出所料,京营禁军腐坏的很彻底。
 杨霖苦笑着摇头,自己在南征方腊的时候,砍了四个世家子弟,军纪为之一正。
 可惜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王黼就像是个毒瘤,来到此地不出半年,就折腾的乌烟瘴气。
 杨霖一个个地审查,希望能找到几个冤枉的,但是每一个都是证据确凿。
 这些人跟随自己,征缴方腊,然后冒着瘴气,来到大理开拓了云贵广袤的疆土。
 可惜啊,财帛动人心,他们跟着王黼倒行逆施,给全军装备上软如棉絮的兵刃盔甲,去和吐蕃人拼命,若是不会方七佛这个看似憨厚,实则奸诈的部下,巧妙地告诉自己,不知道你要枉死多少兵马。
 一阵脚步声从小院传来,禁军宣抚副使刘仲武迈步进来,抱拳道:“少宰。”
 杨霖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个人作为副将,没有跟着王黼瞎搞,属实不易。
 “老刘,坐,从大理武备库调的装备怎么样了,还有这么晚了有何事?”
 刘仲武乃是禁军将门子弟,做到宣抚副使,实际上品阶不低。
 他苦笑一声,道:“少宰,我们不日将出征,少宰也知道官家为此战已经震怒一次,我们南线军全师,都经不起第二次败仗了。
 少宰如今清扫军中王黼遗毒,末将举双手赞成,但是您看能不能网开一面,允许他们戴罪立功,等到打完了仗再清算。
 不瞒少宰说,末将听说了不少他们的混账事,若是全部处置了,谁来带兵。。。”
 杨霖心里也有些挣扎,大战之前失去了这些将官,确实要冒一些风险。
 拧眉思索了一番,杨霖还是沉声说道:“军中若无法度,永远都是乌合之众,谈何获胜。”
 刘仲武一急,站起身来,还没说话杨霖便提前道:“此事我意已决,无须再言。”
 走出杨霖的小院,刘仲武跺脚哀叹:“这些鸟人,为甚要跟着王黼胡来,叫某家如何保全你们。”
 翌日清晨,阳光明媚,春日的鸟语花香和军营并不十分搭配,战鼓擂起众将齐至。
 南线宋军中,总共有一十六名都指挥使被撤,贬为小兵。性质恶劣的五人被斩,捉拿进牢狱的都头十几人,军中为之一振。
 杨霖站在点将台山,扬声道:“这些混账下去了,势必要提拔一批,都他娘的好好打,拼命给妻子爷娘搏一搏。大丈夫生在天地间,岂能碌碌无为一辈子,这便是最好的机遇,望诸位勉力争取。”
 底下的将官,现在看向杨霖,眼光中多了一丝敬畏。
 倒不是因为他处置了贪墨的将官,而是因为杨少宰把死了一个月的张叔夜从地府捞了出来,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
 都说少宰是文曲星下凡,最后一科状元,道家顶上的人物,如今看来果然不是虚言。
 他话刚说完,底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把杨霖自己都吓了一跳。
 处理了自己的部将,本来心情有些低沉,根本没说啥狠话,怎么反响这么热烈?
 杨霖自己都搞不明白,背着手离开点将台,心怀忐忑的准备正式出征。
 沿途的吐蕃部落,他已经了若指掌,本来不出意外的话,至少会有几十个蕃人部落来投。
 王黼来了一场惊世骇俗的表演,让吐蕃人又都观望起来,宋人羸弱至此,何不入侵大理的想法,在吐蕃领主之间不乏市场。
 简单的动员之后,杨霖派出几千人的斥候,分成几百个小队,前往地广人稀的吐蕃探路。
 大军一路沿着怒江前进,因为却少了很多的裨将,干脆组成大军,摆一字长蛇阵,顺着河道向前。
 沿途白骨累累,腐烂的尸体,都是昔日的袍泽。
 众人一边行军,一边收敛骸骨,就地埋葬,或者有信物认出了是昔日兄弟的,将骨骸收起来带在身上,准备把他们带回故乡。
 怒江的水势,比起上一次出征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水流湍急,河道宽阔,不小心掉下去,很难活命。两边的路途,狭窄难行,树木丛生。
 再临旧地,军中一片哀叹,上一次的惨败历历在目,杨霖并没有更换行军道路。
 上次王府选择这里,是个巨大的错误,让盐井之地的吐蕃人为了保住这块盐井,而选择和宋人拼命。
 但是这一次,宋军必须选择走这里,把上次击败自己的吐蕃人打败、撕碎、彻底征服,才可以扭转宋人羸弱的形象。
 说到底,征服吐蕃,靠的就是他们百年内战,人心向着内附大宋,结束这残酷的纷争。
 必须摆出足够强的姿态,才能让这些人放心的归顺,而却归顺之后服服帖帖,不要生出不该有的想法。
 这一点,北线的宋军贯彻的十分彻底,韩世忠王禀等人,从积石山下杀出,所到之处几乎是望风而降。
 吐蕃领主贵族、僧人豪强,无不派出人马,到处搜寻韩世忠的大军踪迹,提前送上金银财货,免得到时候投降不被待见。
 北线精兵强将,战马如云,十万秦陇汉军,又有羌兵、克烈兵、回鹘兵。。。还有数十蕃部十万人马听候使唤。
 韩世忠春风得意,一路南下,高歌猛进摧枯拉朽。更加过分的是,北线的吐蕃各部,相比较南线来说,都是些细末枝叶。
 要知道,吐蕃王朝,是从逻些城,辐射周围的各个城池,才是吐蕃的中心,最强的部落和寺庙,全都集中在这里。
 若不是吐蕃太大,南北之间相隔又远,这南线大军的存在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就在这种一片唉声的行军中,杨霖率领的缺兵少将的南线宋军,终于又到了吐蕃僧尼部领土。
 奔腾的怒江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在空旷的高原上空回荡。
 杨霖环顾四周之后,摆了摆手,示意亲兵传令下去停止行军,在此地安营扎寨。
 一场恶战,行将爆发。
第三百零七章 南北烽烟各自稠
 宋军兵马驻扎在怒江西岸,以王者之姿重回僧尼部,并不因上次的失败而畏缩。
 这一战就是立威来了,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碾压曾经把宋军打败的僧尼部,才算是得胜。
 上一次春寒料峭,这番随着暖意浮现,雪融冰消,则就开始了道路翻浆的时节。
 大军后续的人马通行起来,比起原来被冻硬了的道路要艰难十倍不止,潮湿的路面也不适合骑兵冲锋。
 “大宋禁军多是步卒,道路泥泞,对我们倒是利好消息。”大帐内杨霖笑着说道。
 刘仲武显然也是十分欣喜,扬眉道:“若是主力会战的话,这不是一般的利好,简直是天助我军。”
 此战关系到整个吐蕃的归顺内附,打赢了不知道少打多少仗,所以一定要赢得漂亮,越漂亮越好。
 斥候已经派出,散布在各处打探着敌人的动静,僧尼部毕竟无法和宋军规模相比,只要他们集合出击,自己这里都能提前得到情报,不至于跟上一次一样,被人一冲而散。
 杨霖哈哈大笑,点头道:“各位好生休息,打下了僧尼部,为沿途的白骨报仇。”
 众人摩拳擦掌,起身告退,等到最后一个武将出去,杨霖脸上的笑意倏尔凝固,长叹一声。
 吐蕃延误了这么久的时间,这个时候北边的战事应该已经决出胜负了吧,距离女真人名震天下用不了多少时间了。
 大辽这个庞然大物,一旦倒下便如同鲸落海底一般,不知道多少势力因之崛起。
 女真自不必说,还有西边的蒙古诸部,尤其是善战的鞑靼人,喀喀尔部。
 这个关键的时候,大宋却被四分五裂的吐蕃羁绊在此,杨霖很怕战事拖得太久,贻误了自己的大事。
 第二天一早,三名斥候站在河边,洗了把脸,润了润皲裂的嘴唇,然后便取下水囊汲起水来。
 这里的江水碧水悠悠,清冽甘甜,然而河畔却是黄沙漫漫,一望无垠。正是朝阳升起的时候,远处起伏的沙山,在朝霞的映照下幻化出火红的颜色,就像燃烧着的火焰。
 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三个人机警地伏地,只见无数的骑兵奔驰而过,全都是蕃兵。
 不久之后斥候们放出报信的讯号烟花,一层层传递,到了宋军大营。
 怒江西岸,大营绵延十里,军威肃杀,哀兵重回战阵,也有必胜之心。
 中军大帐,一队甲胄鲜明的持枪武士巡弋于外,万岁营的亲军侍卫则如众星捧月一般,将整个大帐团团围住。
 掀开大帐,杨霖左边是刘仲武,右边是张叔夜,身后跟着陆谦吕望。
 “呜~~~呜呜~~~”苍凉的号角声响了起来,杨霖轻笑一声,道:“准备了这么久,连我都期待此战了,诸位请上马!”
 “中军步卒摆阵,挡住敌人的冲锋。方七佛,你率乌蛮骑兵,从左翼围上。西边地势较高,张叔夜你率兵为左翼殿后,顺便抢占山顶,准备居高临下,随时围歼增援的蕃兵。”
 “我的斥候,已经探到,僧尼部蕃贼此番请了两路援兵,正好一起灭掉,让蕃人知道我大宋的兵威。”
 “其余诸将,随我在中军迎敌,随时待命。”
 众将轰然应喏,潮水般退出大营,各自翻身上马,带了亲兵侍卫驰回本阵,片刻功夫,急促的号角声便纷纷响起。
 宋军阵前,蕃兵还未到,已经列阵以待。大宋兵将队列整齐,旌旗鲜明,鼓角声鸣,马嘶不断。
 远远看去,人喊马嘶,气壮如山,旗幡蔽曰,刀光锋寒,谁敢相信这是一战被人打回羊宜咩城的军队。
 终于,地平线上翻出一支黑压压的大军,吐蕃僧尼部落的首领尚可屹,手持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