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霖苦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月奴姑娘快来汴梁了,毕竟没有过门不能进昭德坊,我们还有院子安置么?”
“少宰,长乐楼安乐窝自从凝儿姑娘搬走,还一直空着呢。”
“长乐楼啊。”杨霖的神色有些缅怀向往,那可全是刚进汴梁开始奋斗的回忆啊。
“空了这么久,一定有阴潮郁气,快点派人去清扫一便,开窗通风,熏香除臭,然后该换的家具都换一下。”陆谦一一记在心里,只听杨霖又嘀咕道:“这种事早就该提醒我,我便寻摸一个美人安置进去,才不算浪费。”
陆谦突然脸色涨红,剧烈咳嗦起来,忍不住还是劝诫道:“少宰如此年轻,身体为重啊。”
“不要聒噪,我心中有数。”
杨霖板着脸喝了一句,随即有些心虚,道:“我有内外进补,道家秘术,而且不算纵欲过度。”
陆谦一摊手,来了一个你开心就好的表情。
杨霖痛定思痛,说道:“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算了,过完这个元旦,我便收敛一些。”
陆谦大喜,少宰终于听进自己的金玉良言了,笑着问道:“少宰,我们去哪?”
“摘星楼,嘿嘿,还就没见李师师了,我去给她‘拜个年’!”
陆谦:。。。
………
艮岳之内,赵佶带着自己一家人,其乐融融共进午膳。
殿内奏着雅乐,中间有宫中舞娘起舞,翩妍多姿好似神仙中人。
无数个身穿绫罗,头戴珠翠的宫娥,穿花蝴蝶一般在殿内伺候。
在赵佶的怀里还是郑皇后的两个帝姬,两个小帝姬如此年幼,粉嘟嘟的瓷娃娃一般可爱,是赵佶的心头肉。
她们和赵佶十分亲昵,不哭不闹,有时候揪着赵佶爱如性命长髯,陛下也只是笑呵呵地拿开,并不怪罪。
她们身上穿一身一模一样的粉色绣月的套头小袄,颈领处却是用丝纱垒成几朵团花,下身一条却不穿裙子,想是怕两个小帝姬受冷,穿了一条软绵的素月色薄棉贴裤。
头上用丝带挽个团花的两颗珍珠,稚嫩可爱好似两只小玉兔,真就是人见人爱。
在大宋,还是一个人一个桌子,没有一起用膳的说法。
在赵佶的桌上,摆着各色珍贵的新鲜菜蔬,如今是隆冬之际,还有这么新鲜蔬菜瓜果,也只有皇帝享用的到。
在一旁的郑皇后忍不住给自己妹夫说话,笑吟吟地道:“陛下今年桌上翠绿盈盈,果然是富贵气象,盛世太平之下,才有这般福气。”
赵佶笑道:“说起来这都是杨爱卿的功劳,他在府上做了个什么温室,才得以每日进贡如此多的新鲜菜蔬。”
在场的皇帝、后妃、亲王、帝姬突然想到,自己身上穿得,头上戴的,好像也都是杨少宰的进献。
从冠冕到履袍、衫袍、朱袜、鹿靴。。。
皇宫内的裁缝所做,总是不如杨少宰送的大气,光拿大裘冕来说,杨少宰进献的周缀金丝网,钿以真珠、杂宝玉,加紫云白鹤锦里。
不知不觉间,这一大家子的吃穿用度,已经开始全靠杨霖的行贿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岂无功业书青史
西北河湟州,还未等上元佳节过完,大军便已集结而来。
昏惨惨的天空上乌云堆积,虽然没有大雪飘下,也给人一种老天要将所有人都笼罩在这酷烈的苦寒中,挣扎不出的感觉。
漫卷的风尘中,山脉起伏若隐若现,风声凄厉嚎叫,竟让人有摇摇欲坠的感觉。
一行人马,不过六七骑,全都是身披铁甲,头戴兜鍪,外裹披风,此刻正在一处山丘上静静勒马而立。
被簇拥在中间的,就是如今风头正炙的韩世忠,这老兵1痞自从走了狗屎运,被少宰看中之后,可谓是战功赫赫。
经过这几年的磨砺,泼韩五浑身的邋遢气质已然消褪得干干净净。脸上线条如刀砍斧凿一般加倍分明起来,下巴上黑黝黝的一片,蓄有一股飘飘的短髯。
在他旁边,就是杨霖派来的王禀,自然而然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被韩世忠留在身边。
毕竟现在他是以杨少宰的心腹自居,当然要关照下这个关系户,不过很快韩世忠就发现,这个汴梁禁军的小将,不是来混资历的。
在这种苦战中熬练出来的兵营中,从来不是以年龄来换取尊重,你是个什么货色往往一眼就能看出来。
王禀,就是天生的虎将,汴梁的风月气丝毫没有浸染这个沉默敦厚的少年。
声若洪钟,压过风嚎,韩世忠大声问道:“王禀,取吐蕃应该从何下手?”
“若能打下积石山,便可坐等吐蕃诸部来投。”
韩世忠嘴角一丝笑意一闪而逝,转身拍马回营,前几次战争自己都是先锋的角色,这一次轮到自己主持这西北十几万人马,攻略吐蕃,是韩世忠期盼已久的机会。
远处就是自己的大帐,王禀说的没错,打下积石山,吐蕃便如同失去了横山的西夏,失去了主动进攻的机会。
男儿所求的功业,就在眼前,教他泼韩五如何不血热慷慨。
眼前的吐蕃人四分五裂,正是最为虚弱的时候,吐蕃的内附在明眼人看来已经是必然。
这个地区的问题相当的复杂,自从唐时建国起,这就是个强大但却畸形的帝国。
说它畸形是因为其先天不全,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一个地理环境并不得天独厚的地区,出现了强大的世俗政权。
松赞干布草创的制度,无论从政治上和经济上并不能绝对的适应青藏高原,因此奴隶们层出不穷的暴乱就有持续生存的土壤,一个帝国不断的被起义和纷争、新旧贵族的矛盾所困扰,只能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今这块土地成为佛教的势力范围,拥有着根深蒂固、对信仰毫不动摇的宗教政权。松赞干布的制度,从开始就已经决定了,佛教势力不断强大到最后无法控制。
自墀松德赞之后,佛教势力开始干预政治,旧贵族越来越力不从心,僧人干涉政权就如唐中期以后的太监摄政,到了可废立弑杀君王的地步。
信仰宗教的人越来越多,宗教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世俗政权再也不能抑制其发展,甚至僧人势力能决定政权的生与灭,吐蕃地区成为了彻底的宗教政权。
但是这些僧人,只能控制藏民,却没有与之相应的强大武力。
面对不信佛的外部势力,他们只能选择妥协,或者灭亡。
只要大宋,给高层僧人开除足够的条件,收复吐蕃就会事半功倍。
要知道,这里的佛教也是分各种派系的,彼此间争斗不断,这就是个自相残杀的角斗场,根本没法团结在一块,谈何抵御外辱。
………
大雪鹅毛般飘落,顷刻间路边参差树木尽白头。
杨霖握着一个暖炉,站在城郊亲自等待迎接,便是在群芳环绕的汴梁城,杨霖也丝毫不掩饰对徐月奴的偏爱。
远处的车辕吱呦吱呦压在雪地上,马车内的妙儿掀着车帘,东瞧瞧西看看,小嘴一停不停。
“小姐,你看汴梁的树好高啊。”
“小姐小姐,你快看那座道观。”
“哇,好多的人。”
。。。
徐月奴哪还有心思跟她乱看,手捏着裙角,难得地露出一丝羞态。
一年不见了,待会该怎么面对薄情负心的郎,要不要故意不睬他,那样他会伤心嘛,还是算了吧。
我一会先低着头不说话,看你怎么解释,嗯,就这样。
打定了主意的徐月奴满心欢喜,嘴角挂着一丝傻笑,芳心中好似一颗熟透的葡萄炸裂,酸汁甜汁一股股浆涌而出。
打定了主意给杨霖一个软绵绵的教训,徐月奴低着脑袋给自己打气,不一会妙儿一声惊呼:“天爷,那个雪人莫不是杨少宰?”
徐月奴嗖的一下,窜到车外,只见杨霖手捧着一个暖炉,帽子肩头全是雪花,站在远处朝着自己轻笑。
徐大小姐不愧是武艺高强的女侠,一个箭步从行驶的马车上跃下,刚才的计较早就丢到爪哇国去了,三步五除二奔跑到杨霖身边,一跃而起将他扑倒在地。
高佻丰满的徐月奴,个头比杨霖还高,两个吊藤圆瓜就有每个六、七斤的重量,杨霖倒在雪窝里的一刻,马上有十几个护卫背身站好围成一圈,拽着大红色的披风,将他们围在中间。
嘴里哈着白气,杨霖一把将她按在身前,在雪窝吻了起来。
不一会,陆谦站在人墙外,低声道:“少宰,身体为重。”
拽着徐月奴,无视路人好奇的眼光,将她拉到马车内。
两个人抖了抖身上的雪沫子,揽在一块,说着一些体己话。
妙儿在一旁插科打诨,逗得两人时而轻笑,时而情动。
不一会,长乐楼便到了,早就收拾的整整齐齐的屋子内,几个使唤丫鬟也都是从杨府调来的。
冒着白气的浴桶旁,整齐地放着几方巾帕、皂角、新衣服。
徐月奴红着脸,想把杨霖推出去,几个丫鬟已经笑着上前,就要服侍她入浴。
这些人都是伺候过杨霖和侍妾共浴的,经验丰富,不一会就把徐月奴送进了浴桶。
杨霖哈哈一笑,舒舒服服泡完之后,并没有急着要掉月奴。
过几日就要一起娶入门,杨霖想给她一个完美的洞房夜,当天便宠幸了妙儿,让月奴在一旁观瞧。
第二百九十六章 战场白骨缠草根
明堂内,决定大宋国策的官员们再次汇聚,短暂的七天假期结束的总是这么突兀。
杨霖的手里,是一份关于吐蕃的情报,详尽地描述了如今四分五裂的吐蕃,各方势力的强弱和疆域。
“吐蕃番民,桀骜难驯,骁勇不下鞑靼,闻战不惊反喜。虽崇尚佛教,却无慈悯之心,男女皆以劫掠为荣,凡经此地商贾,必受其害,盛唐时商道曾为之隔绝。”
韩世忠的这番话很有水平,一看就是仔细研究过,而且派出了足够的斥候。
杨霖轻轻合上卷帛,笑道:“恩相,吐蕃人各自为战,乃是天赐良机,若于此时取之,易如反掌。若是假以时日,让吐蕃养成气势,有一枭雄一统蕃人,则其为害之深,较之西夏必有过之而不及。”
蔡京轻轻点头,道:“朝廷多年统筹,谋划布局,至此实则已是万事俱备。上元佳节之前,须有捷报,为陛下贺喜。”
众人一起站起身来,十几位当朝重臣,共同朝北一拜,蔡京笑道:“我等大臣,皆应策应万全,保证辎重,可等捷报入京。”
在西南的王黼,终于逮到了一次机会,这一回身在大理的禁军兵马,直接挥师北上,要拿吐蕃开刀。
在西北,大宋和吐蕃因为共同的敌人西夏,早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宋将王绍组织熙河开边,从西夏的南部向西进攻,不断击败和收服吐蕃部落,势力进入新疆东部,对西夏形成战略包围,若没有后来司马光的重新为相,认为打仗得不偿失,早就和几十万吐蕃人一道,把西夏给灭了。
从那时起,战乱不断的吐蕃小部落,就纷纷选择内附,归顺大宋。
而西南则不同,大理和吐蕃在这里用兵从未停止过。
可以说这里以前几百年,以后几百年都不会太平。
大理的前身南诏经常和吐蕃争战,但大理成立时,吐蕃帝国已经衰落、解体,吐蕃地区成为封建领主和寺庙的割据,大理国内也不太平,权臣高氏和皇家段氏的争夺日剧,也无力对外扩张,总体趋于和平。
唯一例外的就是滇藏交界的盐井地区,由于食盐的重大经济利益,双方一直争夺,延续数百年。在后世的历史上,直到清代,丽江的土司仍然和藏区领主为此地大打出手。
双方的关系可以说是不共戴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