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人都是学识出众,而且对杨霖都很崇敬,尤其是蔡京季子蔡绦,生怕杨霖不许,更是求着蔡京带自己来拜师。
 蔡京的长子蔡攸,都能被他推到梁师成那里,梁师成和蔡京可是从一开始就是对头,都能接受他的儿子,更何况和自己有一段渊源的杨霖。
 杨霖也痛快地答应下来,蔡京这个季子蔡绦的才学和品性其实都还不错,在太学也是拔尖的,并不是像水浒中说的,蔡氏一门都是那种鱼肉乡里、胸无点墨的恶官。
 在他们的身后,是梅道长带着一众小道童,从旁观礼。
 小道士们看上去十分可爱,坐在蒲团上,看着师叔祖收徒,任谁看了都得赞一声乖巧,除了那些被杨霖带着他们强拆的房子的主人。。。
 这些小道士,骂起人来,十分下饭。。。
 时辰一到,第一批弟子总共五人,每个人手里提着一束“束脩”,也就是一束肉干,又称肉脯,有点类似现在的腊肉。
 送上束脩之后,五个人恭恭敬敬朝着杨霖鞠躬一拜,行束脩之礼,敕学生在学,各以长幼为序,齐声道:“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杨霖轻轻一笑,让人端出文房四宝五套,送给每一个学生。
 五个人落座两排的小桌,听杨霖讲课训话,第一次收徒弟杨霖也有些紧张,这和后世那种烂大街的收徒不同,对古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多了几个亲人。
 《弟子规》可是每个人读书就学的启蒙读物,也看得出古人对于拜师的看重。
 “你们今日拜我为师,从此要好生跟着为师钻研学问,格物致知。
 你们都是太学生,将来势必要入仕做官,更应该知道,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工夫之难十倍。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本门学问的钻研之道,在于万事万物皆可钻研,而不是背诵圣人文章。”
 “谨遵恩师教诲。”
 杨霖点了点头,凝声道:“今日入门,为师且问你们,你们为何读书?”
 吴敏反应最快,眼珠瞪得溜圆,朗声道:“回恩师,读书是为了学圣人之道,报效朝廷。”
 宇文虚中大为同意,跟着说道:“读书则修身养性,入仕才能治国平天下。”
 “子厚先生有云:读书乃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蔡绦很赞同师兄们的看法,大声附和道。
 杨霖摆了摆手,站起身来,背着手笑道:“依我看来,读书就是为了超凡入圣。”
 几个弟子再次听到这个观点,都十分激动,抻着脖子等待杨霖继续说。
 自己这些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前些日子,在太学讲坛,杨霖的一句“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恪守本心,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就如同是朝平静的湖面上丢了一块巨石,激起滔天巨浪。
 蔡绦站起来,往前倾斜了下身子,脸上带着激动到顶点的血红色,问道:“恩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该如何成圣?”
 杨霖笑道:“我有四句话送给你们,了悟之后,方为杨氏门人。”
 说完他走到墙边,提笔写道:“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梅道长若有所悟,摇了摇拂尘,叹道:“师叔祖他儒道精深,已经融会贯通了,果然大道之巅,乃是相通的么?”
 杨霖写完,笑着说道:“从此之后,你们每日不必去太学了,便到昭德坊内读书钻研,我得空便来讲课。”
 蔡绦还好,其他几个人都面带难色,若是不能在太学考试中评优,如何可以入仕?但是既然恩师有命,说不得也得咬牙答应下来。
 杨霖看出众弟子的犹疑,笑道:“太学那边,自有为师去说,你们不用管。你们家在外地的,可以住到昭德坊外院,我找人给你们收拾几间院子。只不过我可说好了,这外院不少的武人,你们不得轻慢他们,须得以礼相待。”
 现在的文人鄙视武官,几乎是从骨子里刻上的,杨霖得想办法从自己的弟子开始改正。
 杨霖吩咐一声,让杨三带着他们,来到外院,只见这里浑似一个闹市一般。
 在杨霖昭德坊的外院,汇集了各种人才,自己弃官从医的外甥许叔微也被他拉了过来,还有他的那些朋友。。。
 这些人涵盖了数学家、地质学家、木工、铁匠、兽医。。。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臭味相投,相互结交。
 汴梁房子贵,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谁都不会拒绝,只有许叔微颇有微词,他本来打算回乡结庐而居,研究医术的。
 杨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这个辞官学医的刺头乖乖留下:你自己买得起这么多药材研究么?
 吴敏暗暗咋舌,自己恩师的家中,可真是什么人都有啊。
 看到收拾出来的院子,全都是干净整洁,而却家具什么都是名贵木材,让这几个书生开了眼界。
 外院如此,内院得是什么样子?
 ………
 昭德坊内院,杨霖往软塌上一躺,长舒一口气道:“端着老师的架子可真他娘的累。”
 旁边的殷浅浅奉上茶水,抿嘴直笑:“大郎,以后端着架子的日子还长呢,真不知道你正经起来是什么模样,下次我扮作男儿,去旁听可以么?”
 茶水里调了蜂蜜,微微发烫,让说了一天话的杨霖喝了润润嗓子。
 杨霖坐在床榻上,喝着热烫茶水舒服地吐口气:“照我说也就开始辛苦点,装着装着,就习惯了。促狭小淫1妇,你扮成学生凑什么热闹,咦。。。”
 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杨霖脑中,眯着眼在殷浅浅玲珑身姿上,来回打量起来。
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体力行为施教
 汴梁城外,杨霖带着五个弟子,还有自己府上养的一群杂学家,甚至包括兽医专家,一起跋山涉水来到一处石灰坊。
 石灰坊在大江对面一处僻静山谷中,一方面免得锻烧石灰时的浓烟影响周围居民,另一方面也便于伐木烧炭和开采石灰石。
 圆锥形石灰窖上,烟囱都封着,只露出一个小孔冒出浓烟。
 几名石灰匠不认得他们,但是看这些人前簇后拥,侍卫开道,便知道是贵人,纷纷站在窖旁远远看着他们。
 吴敏、蔡绦等人也都很是费解,恩师不给自己讲课,带自己来这种地方做什么?
 反倒是许叔微又来了兴致,大声给同伴讲解石灰可以入药:“若五月采蘩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青蒿叶,合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晒而干,可以疗疮生肌。”
 众人兴致乏乏,此地的烟味很大,窑中烧出的坯料还在散发热气,灰扑扑有股呛人味。
 杨霖却回过头来,问道:“刀箭创伤可以医治么?”
 许叔微一看有人捧场,大喜,抖擞精神道:“当然可以。”
 杨霖留了一个心眼,继续带人往里钻,不一会石灰坊的主人闻讯赶到,搓着手唯唯诺诺不敢上前。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让他们在道路两旁起哄还行,单独面见这么大的官,难免有些缩手缩脚。
 杨霖伸手一招,掌柜的笑吟吟地点头哈腰,道:“小民拜见少宰。”
 杨霖笑道:“我们今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来参观一下你这作坊。掌柜的若有得空,可否带我们四处看看?”
 一听杨霖这么客气,掌柜的差点泪奔,带着众人进了窑内。
 一边走,一边讲解道:“工匠从山里开出石灰石,放在窑里,铺一层木炭,再铺一层石灰石,堆到七八层然后封窑锻烧,出来就是石灰。”
 逛了一圈之后,众人跟着杨霖来到一个空地,杨霖找了块石头,就势一坐。
 周围的人也不再顾及形象,纷纷跟他坐下,将杨霖围在中间。
 拿起一块还未煅烧的石头,左手是已经冷却的石灰,杨霖对着众人道:“你们看,这石头原本坚硬无比,烧制成石灰却可以粉饰墙壁。你们想过其中的道理没有?为什么普普通通的石头,封窑锻烧能变成石灰这种用处很大的东西,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么?”
 众人拨浪鼓一般,纷纷摇头。
 杨霖接着说道:“格物致知,当钻研探讨,若是你们了解了其中的秘密,是不是可以举一反三,把更多的看似无用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
 世事洞明皆学问,圣人出世之前,世上本没有论语。诸多经典也未面世,但是当时百家齐放,诸子争鸣,圣贤频出。
 我辈读书之人,就是应该从书中走出来,而不是走进书本,做一个啃书死记硬背的老书虫,掉书袋,百无一用说的就是这等书生。”
 吴敏等人似懂非懂,一些杂学家已经拍着大腿叫好,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杨霖继续说道:“圣人著书立言,是要教会我们行事准则和道理,而不是规划好你行事的道路。整日里研究论语、中庸,难道你还能超越孔孟?他们已经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学术,需要的是后人发扬光大。
 你把圣人参悟通透了,你成了孔孟老庄,又有何用?
 我们已经有了孔夫子,不需要第二个,我们需要的是新的圣人。
 若是有人能寻出类似把石头做成石灰这样的途径,造福万民,那么他就是新的圣人。”
 会开高次方幂的数学大拿贾宪,喝了假酒一样,站起来大声叫好,吓了旁边的好友许叔微一跳。
 看到众人都向自己看来,贾宪面皮羞赧,挠头道:“少宰金玉良言,让我忍不住叫好,诸位勿怪。”
 许叔微拽了拽他的袖子,示意他赶紧坐下,不要再丢人现眼了。
 贾宪没有理由不激动,杨霖的话给了这个不被人理解的数学家以莫大的鼓舞。而且人家杨少宰不是说说而已,已经许诺了给他新书做序,并且印刷发行。
 一派学说,能不能流传下去,自己毕生所为,会不会全打了水漂,百年之后能不能人过留名。
 这一切,都归结于能不能著书,否则收个小徒口耳相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断绝了。而且每个人悟性有限,收到的徒弟未必有这方面的天赋,中国古代很多的学术研究,就是这样失传的。
 贾宪虽然被看得十分不自在,还是对着杨霖深深抱拳,后者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让贾宪激动不已。
 杨霖看向几个学生,发现它们全都是若有所思,甚至是眉头紧皱。
 自己恩师的话,和以往接受的灌输不甚相同,人人皆可成圣竟然不是从圣人文章学出来的么?
 不过仔细一想也确实有些道理,自从圣人立书之后,未听闻哪个大儒能够成圣。
 众人坐在山谷里,渐渐有些寒冷,杨霖便大声道:“今日便到这里,咱们回去吧。”
 没事带着他们出来逛逛,也算是给这些书呆子们锻炼下身体了,在讲坛上、书房内给这些人讲大道理完全讲不通,就得深入实地,一点点地扭转这些人根深蒂固的看法,让他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脚踏实地,学会言之有物。
 几个书呆子和一群杂学家,全都有些体力不支,他们不是杨霖,没有天天八段锦、五行拳、参茸汤、海狗bian伺候。
 杨霖也没想一口吃个胖子,朗声道:“今天就到这里,明日我们继续。”
 众人一听,叫苦连天,吴敏蔡绦等人不敢哀叹,但是也面带忧色。
 杨霖轻笑一声,笑骂道:“你们这些劣货,再不动动,皮都生锈长毛了。明日不用钻山,我们去织布坊看看。”
 现在从江南尤其是苏州那边,传来一种水力纺织车,是后世公认的机器做工的开始。
 众人一听是在汴梁城内活动,顿时转忧为喜,跟着杨霖慢慢走出了深山。
 杨霖放慢了脚步,故意走在最后面,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