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第一状元郎-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人呐,取笔墨来,朕要写一道圣旨。”
小内侍们十分惊奇,官家已经多久没有亲自写圣旨了,都是吩咐梁师成梁公公着笔,根据自己的意思来写。
百官神色复杂的散朝之后,伐夏之战大胜的消息不胫而走。
汴梁,沸腾了。
汴梁的春意,自然要比现在还冰天雪地的西夏得早上一些。
在残冬还未曾全消之际汴梁百姓就仿佛已经从冬眠里醒了过来,冒着尚还凛凛的寒风,就已经有多少人家车马仕女已经在城外汴河上踏青,在柳枝上结彩,在佛寺道观上香,在亭廊之间置酒高会。
消息散播的如此之快,一场不弱于上元佳节的欢庆,自发地开始了。
无数百姓口耳相传,然后涌上街头,燃放鞭炮,悬挂彩幅,高搭彩棚,歌舞宴宴。
曾布的府上,一众官员围着他,却如丧考妣。
在横山出兵之前,曾布就指使手下频繁上书,极力反对童贯伐夏。
这些自诩清流的人,对于蔡京谄媚宦官上位,和童贯促成宋夏连年战争的事,十分看不过眼。
在他们眼里,恨不得武官永远别打仗,或者永远别打胜仗才好。
大宋就维持这个样子,照样的富丽堂皇,照样的歌舞升平,照样的事他们文人的天堂。
开疆拓土,在他们看来就是武人蹿升的罪魁,大宋不需要西北那些苦寒之地,现在的大宋才是最好的大宋。
这种想法很煞笔,但是无奈的是,这个时候的文人很多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因为他们过得太舒服了!
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文臣可以这么舒服,国家这么富,养着几万个闲散官吏,美酒、美人、美景、美食,再来几首诗词,人生为什么还要有别的追求?
现在老太监一不小心快要把西夏灭了,这可如何是好?更要命的是,两封相差不过半天的战报,把他们眼中的奸佞杨霖推到了荣誉的至高点。
曾布拧眉道:“官家所依仗蔡京、杨霖之流,无非理财兴兵二事,若是伐夏战败,我等奏言将蔡、杨之流赶出汴京,童贯之辈,剥离军权,又何愁官家不能远窜此辈奸邪小人?可是如今伐夏大胜,我恐朝中再无宁日,杨霖小儿要气焰滔天了。”
众官皆称是,无不哀叹,让不知道的番邦使者看了这一幕,还以为大宋输得一败涂地呢。
荒唐可笑,无过于此。
蔡京府上,也是热闹非凡,众人围着蔡京七嘴八舌。
他们是有些冤枉的,伐夏之事本就是他们一派极力撺掇,当时自己这一派人主张童贯伐夏时候,杨霖还是他们的亲密伙伴和第二领导呢。
现在倒好,杨少宰大义凌然,铁肩抗罪,把所有的功劳荣誉扛走了。
“太师,此事必须说个清楚。”
“官家面前,还是太师说话有分量。”
。。。。。。
蔡京重重一哼:“你们这般会看风色,今日在大殿上鼓动唇舌,恨不得生吞了杨文渊,还要老夫说什么?”
蔡京动气,众人不敢再言,蓝从熙上前笑道:“恩相。。。今日之事,。。。确实有些难以启齿。不过这弥天之功,可不能就此让出去啊,这可是灭夏啊。”
西夏还未灭,大宋的文臣们,已经恨不得把战功分个干干净净了。可惜的是,一个迟到半天的捷报,让他们把到手的功劳推了个干净。
这是最憋屈的,丢人就丢人吧,反正功劳不能丢。
蔡京面色阴沉,冷冷道:“伐夏伐夏,本是我等一力主持,你们今日大庆殿内,又为何那般下作?便是老夫有舌灿莲花的口才,又如何说得动官家,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莫非还能抹去不成?”
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夏王宫
昭德坊内人人噤若寒蝉,突然门口来了内侍省的宦官,进到大堂高声喊道:“杨霖接旨。”
众人簇拥出杨霖,大宋接旨是无需跪迎的,甚至有的官员不服,还可以拒收。。。
给事中封驳外制诰命之事更是不鲜见,元祐年间,宋哲宗罢宰相刘挚,“麻制过门下”,被给事中朱光庭封还。
庆历七年,任宗降制召夏竦为宰相。却因为夏竦名声不好,在谏官、御史的反对下,宋仁宗只好改变对夏竦的任命。
熙宁三年,神宗和王安石这俩战友,想要破格提拔新党骨干李定位监察御史,知制诰宋敏求即拒绝起草任命李定的诏书,封还词头,并于三天后辞职;接替他的另外两名知制诰苏颂、李大临,也以“爱惜朝廷之法制”为由,再次封还词头。
在这方面,最没面子的当属宋仁宗,这皇帝喜欢越过官员下圣旨,结果宰相拿到后直接扣下,等攒多了就直接给皇帝送回去,皇帝心里吃了屎一样难受,但表面上还得夸宰相做事认真,帮助我纠正了错误。
这种事情若是发生在明清两代。。。十族都不够砍得。
到了徽宗一朝,赵佶虽然没什么帝王心术,但是他运气好啊。。。
连续的党争,让文官集团元气大伤,大宋又没有什么外戚、宗室之类的厉害角色,宋徽宗赵佶渔人得利,成了有宋以来权柄最大的皇帝。
宰相要是敢给他攒攒圣旨送回去,就别想干了,所以他亲自写的圣旨,不管是梁师成还是蔡京,都不敢不盖章。
杨霖满腹心事出来接旨,只见小太监朗声道:“朕膺昊天眷命,制曰: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古圣垂经,取士必先于功名;明王致治,立教不外乎赏惩。惟检校司空少宰杨霖燃薪达旦,破卷通经,状元及第,治河有功,抚平江南,威震秦陇,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讵可泯其绩而不嘉之以宠命乎。兹特授尔为开封府仪同三司,朕望竭诚立节,再建新功。”
开封府仪同三司,大宋使相,这一官职极为尊贵,除了权势不如宰相,待遇、地位、荣耀已经相当于宰相。
在下旨之前,赵佶召见蔡京曾布等人,问道这个官职该给谁,是杨霖还是童贯?
即使是和杨霖仇怨很深的曾布,也一口咬定是给杨霖。
蔡京也不敢为童贯说话,大宋使相必须由文臣担任,谁也不敢在这件事上给杨霖下绊子。
如果说灭夏之功不大肆封赏,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便宁愿给状元出身的杨霖,也不要给宦官兼武人的童贯,这是整个朝臣的共识。
杨霖接完圣旨,愣在原地,他的昭德坊被封了,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他也不知道,现在开封府已经沸腾了,所有的市民都在庆祝。
稍一沉思,杨霖眼中精光乍现,一把按住小内侍的肩膀,晃着问道:“可是西夏战报又到?”
小内侍被晃的头晕脑胀,赶紧道:“恭喜少宰,贺喜少宰,童制使绝地反击,已经打进兴庆府啦。”
一阵竭嘶底里的笑声,从昭德坊大堂传出,难以按捺的情绪让他几近疯狂。
“给我更衣,我要入朝面圣!”
兴奋过后,杨霖马上清醒过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半天的时间便有如此惊变。
现在童贯的几十万人还在兴庆府,若是少有差池,便是悲喜颠倒。
此时必须雷霆一击,让他们彻底完蛋,不能给西夏人任何机会。
尤其是,还有一个契丹在北边看着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纵使契丹现在衰败了,它的武力值仍然不容小觑。
府里的下人可就没有杨霖这样的心态了,他们欢呼雀跃,人人脸上喜气盈眉。
穿戴好朝服,杨霖直奔禁中,此时赵佶和蔡京、梁师成、王黼等人,正在商议如何献捷大庆。。。
见到杨霖,赵佶满脸堆笑,吩咐道:“来人,给杨爱卿赐座。”
杨霖执礼甚躬,看不出丝毫怨愤,听完他们的商议内容,脸上笑呵呵,却差点气得手指甲嵌到肉里。
“陛下,西军如今还在西夏兴庆府,可想而知无数的西夏兵马定会不顾一切赶赴兴庆府。若是要彻底平定西夏,恐怕还有几场血战,臣愿亲赴西北,组织人马驰援伐夏大军。”
赵佶略带犹疑,道:“此事还需杨爱卿前往么?”
蔡京不动声色地道:“陛下,西北军马久战之师,桀骜难驯,非朝中重臣,不能统筹,少宰前往,十分妥帖。”
“既然如此,就辛苦爱卿了。”
杨霖赶紧道:“为君分忧,既是责任,更为荣耀,微臣虽死何怨。”
落座之后,杨霖听着君臣的计划,才知道冤枉他们了,这几个劣货也不是完全的放飞自我,至少他们还知道调动河北禁军到宋辽边境,防止辽人横加干涉。
此时的延庆府,距离攻克城池已经接进半个月了,城中各路兵马严防死守,谨慎地盯着城下的西夏勤王军。
党项一族内部其实并不十分团结,他们立国之前彼此间的争斗,血腥程度丝毫不比宋夏之间的轻。
如今李乾顺被困,生死未卜,所有的头领都在城外等待。
有忠于皇室的夏军大将,已经数次派人到城中谈判,童贯一律扣住不发。
兴庆府的仓库充实,吃个半年都没问题,他也在等大宋的援军不断赶到。
在皇宫外,控制了全城的宋军,终于要动手了。
西夏的王宫并没有高墙厚城,对攻城守城经验丰富的宋军来说,这并没有多大的难度。
呼延通浑身盔甲,扶着刀站在宫外,舔了舔嘴唇,笑道:“夏贼侵扰百年,不知道积攒了多少的珠宝财货,都在这个王宫内。若是叫俺们打破王宫,随便往怀里揣个,不就发达了。”
韩世忠乜视着他,道:“贼鸟军汉,浑似乞丐,胜做强梁,俺们是赵官家麾下天兵汉将,岂能干这等腌臜丑事。”
呼延通怒道:“泼韩五,你鸟嘴中是言不是语,哪次上阵不是你手脚最不干净。”
韩世忠刚想还嘴,一个骑马的将领,便绕城便高喊:“宣帅有令,打破王宫,只需生擒李乾顺,其他人死活不论。宫中府库不可轻动,其余财货,任尔分之。”
往地上啐了一口唾沫,韩世忠拧了拧护腕,笑道:“此番合该俺们发财,呼延通,等打完这一仗,俺请你去延安府最好的万花楼,三天之后再出来。”
“韩世忠,你在此作甚,宣帅几次点将让你到场,为何缩到这里厮弄,军棍滋味可不好挨。”
第一百八十四章 骄兵悍将
韩世忠穷得叮当响,上次剿灭方腊立功,得了许多赏银,刚够还清赌债的。
一听今日围攻西夏王城,偷偷溜回到原来的队伍里,准备浑水摸鱼。
谁知道童贯这时候召见他,韩世忠心里暗骂晦气,不情不愿地去到兴庆府的一处西夏王室府邸,如今的大宋中军主帐。
西夏王府内院书房当中,百余名亲卫在书房内外值守,将这里看得严严实实的。这里毕竟是敌国都城,稍有不慎就势被刺也不稀奇。眼下这看似安静的兴庆府,正不知有多少夏人巴不得把宋人全部斩杀呢。
童贯居中而坐,看见推门进来的韩世忠,难得笑了笑,这是一员虎将啊,真不知道杨霖是怎么从一群大头兵中挖掘出来的。
“韩五,这一回你立下战功,和杨可世一道,某家已经写了请功表,等到来日班师回朝,定在官家面前表一表你的功绩。”
韩世忠面粗心细,暗道自己虽然做了前锋,没来由这么给俺面子,他再仔细一看旁边,脸色阴沉的种师道、种师中、折可求等西军宿将,顿时了然于胸。
童帅怎么说也是个外来的阉宦,仗着能搞到粮食,又带着大家打了几场胜仗,估计是想把西军牢牢掌控在手里。
可是这西北诸世家,都是和大宋开过一样长的时间镇守此地,府州折家麟州杨家甚至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前就是一方霸主。
这样的人物,怎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