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是啊。”厨师们都很激动。
李佑笑道:“这才是人吃的盐呢。”
……
第二天早朝后,李佑拿着和慕容翎签订的协议,去求见李世民。
李佑进了皇城,走了没多久,就看到高静明在前门和两名官员谈话。
高静明见到李佑,打发走了那两名官员,朝着他迎来。
“殿下。”高静明拱手招呼道。
“高大人。”李佑还礼说道。
高静明满脸兴奋地说道:“殿下,听说吐谷浑有盐湖,能够制盐,什么时候能给户部增加收入,能够增加多少啊?”
李佑说道:“我正要去见父皇,说的就是这件事,你和我一起去吧。”
两仪殿,书房。
李佑从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布袋,拿起一张宣纸铺在桌子上,将袋子里的食盐倒在上面。
他说道:“父皇,各位大人,这就是精盐。”
众人品尝了以后,纷纷赞叹不已。
高静明问道:“殿下,这盐比咱们往常食用的盐都好,是怎么制出来了,成本高不高啊?”
李佑说道:“无论是海盐、湖盐、井岩还是岩盐,其中都含有杂质,因此有些苦涩。不过,这些杂质是可以过滤掉的。
有一种炭叫做活性炭,它不同于普通的木炭,是将炭在高温下,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原料有煤炭、竹炭、木炭、核桃壳和椰子壳等。其中核桃壳和椰子壳效果最好……”
李佑科普了相关知识,然后说道:“父皇,无论是海盐、湖盐、井岩还是岩盐,儿臣都有办法提高产量和品质,今后大唐绝不会为了食盐的问题困扰了。”
食盐匮乏,历朝历代都是常态,因此,朝廷才会实行盐业专卖。
盐业的收入占到了朝廷税赋收入的很大比重。例如,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将食盐每斗由11文提高到了110文,整整涨价了十倍,食盐的收入占到了朝廷全部财政收入的七成。
李世民大喜,他立志要做千古一帝,国家不缺盐,就是亘古未有之盛大功绩。
李佑建议,今后朝廷对于盐业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存,要重新规划,要由重臣来负责。
当李世民让李佑主持此事的时候,李佑推荐了太子李承乾,得到了李世民的批准。
长孙无忌对李佑投来了感激的目光。
最后,李佑拿出了与慕容翎签订的协议草案。
对于大唐占了吐谷浑盐业的七成,众人都很满意。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建议,我大唐就以护盐的名义,派军队进入吐谷浑,等退去了吐蕃人,大军直接开进盐湖,进行屯田,呃,屯盐。
这样,就可以在吐谷浑堂堂正正地驻扎一支大军,开发湖盐,同时控制吐谷浑的局势。
将来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举吞并吐谷浑。”
古人出兵讲究名义,房玄龄赞成道:“陛下,臣以为这样稳妥。”
大唐是只猛虎,李世民对于拓土开疆十分热衷,大臣们也各个都不是善茬。
李世民赞道:“民以食为天。这饮食果然是个大学问,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啊。”
……
李泰最近十分忙碌,张罗准备着测试题目。
李泰所出的测试题目每个都不简单,花掉了李世民的一大笔钱,不过,这些题目奢华有趣,李世民也不在乎钱了。
鸿卢寺客舍。
禄东赞带领吐蕃使团前来长安,就是要达到与唐朝结亲的目的,进而与唐朝签订和平协定,使得唐朝不能撕破和平协定,干涉他们吞并吐谷浑的计划。
由于两国往来较少,彼此不十分熟悉,尤其是唐朝不熟悉吐蕃,使团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宣示吐蕃的强大和发达,让唐朝有所顾忌。
唐朝是泱泱大国,吐蕃人对于唐朝的熟悉程度远胜于唐朝对吐蕃的熟悉,唐朝人普遍认为吐蕃人野蛮落后,对他们十分轻视。
唐朝采取测试的方法,正中了吐蕃人的下怀。禄东赞要通过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唐朝人不敢小觑他们吐蕃人。
禄东赞可是个超级考霸,从小到大所有考试都是以一名。他不仅聪明好学,还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李泰没闲着,禄东赞也没闲着,他千方百计地打探有关测试的消息。
这天,一个吐蕃商人说道:“纰论大人,我已经打听到了公主殿下奶娘兄弟的下落,给了他一大笔钱,公主殿下的体貌特征,我都记下来了。”
说着,递给了禄东赞一张写满了字的纸。
禄东赞赞扬了他,并且赏给了他很多的钱。
不久,禄东赞又得到消息,说御花园附近出现了很多马匹,还有不少拉着圆木的马车。
齐王府。
李佑也没闲着,他忙着研究如何下套来坑禄东赞。
第一百六十四章 坑人计划
阴弘治是礼部侍郎,鸿卢寺归礼部管,可是这次李泰出的题目,李泰却只是告诉了礼部尚书唐俭。阴弘治是李佑的舅舅,打死李泰也不会告诉他的。
阴弘治想从唐俭那里打听,人家是个守信用的君子,说魏王殿下说了,不准告诉任何人,因此不能告诉他。
李佑想要坑人,就要知道李泰所出的题目是什么,阴弘治没有打听得到,十分遗憾地告诉了李佑。
李佑想了想笑道:“舅舅,这有何难,我保证有一个人知道。”
阴弘治想了一下,笑道:“不错,别人他会瞒着,但是一定会告诉陛下的。那家伙就会拍陛下的龙爪的。”
李佑的计划,正好要经过李世民的同意,于是他进宫求见李世民。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马宣良进来说道:“陛下,齐王殿下有要事禀报,他想避人耳目,请陛下换个地方见他。”
现在的李佑,在李世民的心目中分量越来越重了,他知道李佑这样做一定有重要的事情。
李世民说道:“好,你先带他到我的寝殿,一会儿我就过去。”
李世民勤于政务,平时在两仪殿书房办公,中午在两仪殿的寝殿休息,每天傍晚才下班回到帝寝。
不久以后,李世民接见了李佑。
李佑受到:“父皇,我四哥出的题目,能不能让我看一下?”
李世民没有带着,放在书房了,不过,他有印象,说道:“王德,你去书房把李泰出的题目取来。”
说完,他问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李佑说道:“父皇,那些题目恐怕难不住禄东赞。”
李世民对李泰出的那些题目十分欣赏,他自己也答不上来。他不可置信地说道:“这不可能吧。”
李佑说道:“父皇,禄东赞是吐蕃第一智者,吐蕃的松赞干布能够取得如此大是成就,一多半功劳都应该归功于禄东赞。待会儿,儿臣看了题目便知。”
王德很快取来了李泰出的题目,李佑接过来一看,不禁暗暗称奇——果然就是历史上迎娶文成公主时,出的那六道著名的难题。
李佑当即说道:“父皇,这些题难不住禄东赞!”
李世民仍然不可置信,问道:“你怎么能够肯定?”
李佑说道:“父皇,要论聪明程度,禄东赞远胜于儿臣。这些题目,儿臣都能够解答,何况是他呢?!”
李世民仍然不信,说道:“你说说看,这些题目的答案是什么?”
李佑一一解答了这六道题。
李世民大惊失色,他自认为聪明绝顶,可是他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题目自己也只能够猜对两道。
李佑只是看了一眼就能够解答下来,这就够妖孽的了。按照李佑的说法,那个禄东赞岂不是更加妖孽了?!
李世民顿时起了爱才之心,而且,他禄东赞有好感,说道:“如此人才,当为我大唐所用。我要留下他。”
李佑摇摇头说道:“父皇,您留不住他的。”
李世民说道:“我册封他为右卫大将军,再从中宗室中许配给他一门亲事如何?”
李佑摇摇头说道:“不行。禄东赞是大丈夫,他绝不会因为您的这些条件而动摇的。”
李世民有点郁闷,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李佑说道:“父皇,儿臣跟您的想法一致——将禄东赞留在长安。
父皇,您英明神武,那是自身就具备的。而松赞干布只是善于用人,他的一半才智来自禄东赞。只要能够将禄东赞留在长安,吐蕃的事情就解决了大半了。”
李世民问道:“你如何才能将他留下呢?”
古人讲究信义,任何事情都要出师有名。不像现代人做事为了胜利毫无底线。
古人打仗的时候,先斗将,现代人看起来可笑,可是正是那个时代英雄气概的写照。
禄东赞是使臣,李世民不能强行将人家扣留的。
李佑说道:“儿臣的计划是……”
李世民笑道:“好,就这么办。”
“哈哈哈哈”,父子两人制定好了坑人的计划,发出了一阵得意的奸笑。
李佑受到:“父皇,儿臣就告辞了。”
“等一下。”李世民叫住了李佑。
他附和道:“王德,取朕的金牌来。”
李世民接过王德手中的金牌,递给李佑,说道:“今后,你可以随时进宫见我,无需通报了。”
“谢父皇了。”李佑一阵惊喜。
无需通报可以随时见驾,整个大唐就只有长孙无忌一人有这个特权。现在,李佑也获得了这个殊荣。
出了两仪殿,李佑忍不住掏出金牌把玩。
金牌上一面盘龙,另一面凸起四个大字“如朕亲临。”有了这个金牌,到了那里办事,只要是亮出金牌,就代表着李世民。
厉害!
“齐王殿下。”李佑正在得意,被人叫醒了。
东宫侍卫李传志说道:“殿下,太子殿下有请。”原来,李佑进宫的时候,被东宫的门卫看见了,禀报了李承乾。
李承乾吩咐李传志在此等候,见到李佑出来,请他到东宫做客。
东宫。
昨天,李佑举荐了李承乾管理盐政,长孙无忌很高兴,亲自前来东宫给李承乾报喜。
盐政可是个紧要的权力,掌握了盐政,就等同于掌握了大唐很大的一块税收来源。这个税收来源除了上交朝廷以外,自身按照规定要留下一部分进行运转,这些钱,李承乾就有支配权了。
除此之外,盐政在各地都设有衙门,可以安插大批的亲信,这些人在各地都可以对当地官府施加影响。
这下,李承乾的实力大大地提升了。
李承乾很兴奋,张玄素也替他高兴。
长孙无忌说道:“殿下,臣一直以来都让你交好齐王殿下,现在看到好处了吧。”
李承乾感激地说道:“五弟对我真是没得说了。”
李承乾原本就惦记着今天下午去登门感谢李佑,听到李佑进宫来了,就请他过府做客。
“五弟,大哥我该怎么感谢你呢?”见到李佑,李承乾亲热地说道。
第一百六十五章 佑哥接旨
李佑笑道:“大哥不必谢我,你是太子,是储君啊,就应该多承担一些责任,只要你不嫌我多事就行了。”
李承乾笑道:“好,那就不说这些客气话了。今天,你来了,咱们兄弟好好喝上一杯。”
李佑问道:“皇后娘娘的身体怎么样了?”
李承乾说道:“我正要跟你说这件事呢。我母后服用了你开的药,感觉好多了,她让我替她感谢你呢。”
李佑说道:“感谢什么。大哥,你方便的话,带我进宫去见见皇后娘娘。我有件事情要求见她。”
李承乾说道:“有什么不方便的,我这就带你去。”
立政殿。
“佑儿,你来了。”长孙皇后高兴地说道。
“母后,您身体好点了吧?”李佑说道。
“好多了,你看我现在的气色,是不是跟以前不一样了。”长孙皇后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