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接连几天,天公却不作美,山谷中总是刮着穿堂风。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冒险升空的,很有可能孔明灯会撞在悬崖峭壁上损毁的。
自从来到平川城执行作战任务,张宝贵心情好了不少。他已经跟李佑说好了,他要亲自去执行这次升空作战的任务,他十分期待着这一刻的尽快到来。心中的激动兴奋之情,彻底冲淡了先前心中的郁闷。
可是这些天来,却因为山谷中时常刮风,他无事可做,又开始烦闷了起来。李佑和牛进达等人也有些郁闷,于是他们就喝酒聊天儿,或者打牌打发时间。
由于他们可以携带的猛火油的数量有限,只能够对城中的敌军的将军府进行精确攻击,因此一定要准确地找到将军府的位置。
还有一点,为了让城中的高句丽人看到这一恐怖的景象,逼迫他们投降;此外,如果高句丽人还不投降,还可以利用孔明灯在城楼附近悬停,在空中用弓箭掩护唐军攻城。
因此这个作战任务还只能够白天完成。
说来也邪门了,这几天白天总是刮着风,偶尔的几次无风的时间,却总是在晚上。其实,这并不奇怪。风本身就是空气温度的变化而造成空气的流动形成的,白天由于阳光的原因,容易引起空气温度的变化。
众人只能继续耐心等待。
这天夜里,李佑睡得正香,却被张宝贵叫醒了。
他说道:“佑哥,此时外面无风,不行今晚就发起进攻吧。”
李佑说道:“外面乌漆嘛黑的,啥也看不见啊。”
张宝贵说道:“外面有月亮,差不多能看清楚。”
李佑望了望窗户,好像有些月光。他穿上衣服,出了门,来到院子里。
此时正值月半,明月当空,能见度还是不错的。李佑也不想再等下去了,于是派人叫醒了牛进达等人。
牛进达早等的不耐烦了,众人商量决定即刻发起攻城作战。
不久以后,众人都做好了准备。
张宝贵带着两名神箭手和一名熟悉操作的工匠上了孔明灯。
李佑叮嘱道:“一旦有起风的迹象,无论任务是否完成,都要赶紧回来。切记,切记。”
张宝贵说道:“你就放心吧。”说着他就开始吩咐点火。
此时孔明灯已经移动到了距离城头附近只有100步左右的地方。城头上的高句丽人忽然发现前面亮起了火光,他们感到奇怪的是,那些火光似乎是在一个透明的空间里,火光的周围还有人影在晃动。
接着,更加令他们惊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团火光竟然渐渐腾空而起。
高句丽的哨兵大声的示警,士兵们乱哄哄的上了城头,众人的目光都盯着升空的那团火光。
火光持续的上升着,速度越来越慢,渐渐的在空中停了下来。接着,缓慢的朝着城头方向移动了过来。
高句丽人惊恐万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渐渐地孔明灯飞到了城头附近的上空,高句丽人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个物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灯笼,里面还有人影在活动。
守城的高句丽人猜到了是唐朝人搞出的东西,虽然他们一时还不知道是唐朝人是如何做到的,可是他们也知道,这东西一旦飞到他们的上空,将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他们用弓箭朝着空中的孔明灯设击。
孔明灯的底部是厚达一尺多的木板,临起飞之前还用水全部浇湿过了。普通的弓箭对此毫无用处,即便是他们使用火箭,对孔明灯也造不成什么伤害。
高句丽人也有大型的床弩,可是床弩是固定在地面上的,临时向空中设击无法操作。
高句丽人看到弓箭对空中怪物不起作用,心中更加恐慌。当孔明灯飞到了他们的上方的时候,众人纷纷躲避起来。
谁知道,这个怪物并没有在他们的上空停留,一直朝着城中飞去。
张宝贵等人早已经通过对从城中逃出来的高句丽人的了解,知道了将军府的位置。并且记住了将军府的标志性建筑物,和周围的其它地标。
可是等他们进入城中以后才发现,在月光下,下面还是模模糊糊的,一时之间竟然无法准确的找到将军府的位置。
不过,很快高句丽人就为他们提供了准确的位置。
将军府里面接到了守城士兵们的报告,大人物们都开始忙碌了起来,于是将军府灯火通明。城中的百姓们也有些人家亮起了灯火,可是将军府大量集中的灯光,明显还是能够区分的出来的。
张宝贵观察到这种情况,指挥孔明灯向着将军府的上空飞去。
平川城很不是很大,孔明灯不久就飞到了将军府的上空。
张宝贵等人将孔明灯悬停了下来,打开了地板上的木门。他抱着一个陶罐,点燃了绑在罐子口上的布条儿,一松手,陶罐笔直地落了下去。
“轰”的一下,地面这时燃起了一团大火,将军府中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了。
张宝贵等人移动着孔明灯,不停地向下面投放陶罐。时间不长,整个将军府就成为了一片火海。
张宝贵暂停了投放陶罐,他拿起一个铁皮喇叭,朝着下面大声地喊叫了起来。
张宝贵不懂韩语,跟着秀智学的那几句也根本不够用。他是拿着稿子念的。稿子上是用汉语标注的读音,念起来乱七八糟的。不过,下面的高句丽人还是能听懂的。
基本的意思就是让他们赶紧投降,否则的话就放火烧掉他们的全城。
火烧安市城死了数万人的事情,在高估里人中早已经引起了巨大的恐慌。平川城夹在峡谷之中,如果遭遇到像安市城那样的大火,在狭小的空间里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火场,伤亡会更加惨重。
在将军府起火的时候,府中人们大部分已经逃到了府外,他们清楚地听到了空中怪物上张宝贵的喊话。
将领们紧急磋商对策,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第七百二十九章 计划被打乱之后
张宝贵扯着嗓子喊了半天,没有听到下面有什么回应。于是他们移动着孔明灯,到了将军府的外面不远的地方,又向下面投掷陶罐,结果又引起了一片大火。
下面的将军们知道这样下去,这座城池肯定是守不住了,他们终于下定决心开城投降了。
他们派了一个嗓门大的人向空中喊话,请求空中的怪物上的唐军停止放火,他们决定投降了。
李佑和牛进达等人自从张宝贵等人升空以后,心中忐忑不安,担心他们在空中出现什么状况遭遇危险。
不久以后,他们看到了城中冲天的火光,就知道张某贵等人得手了。
不久以后,城墙上的高句丽人向城外喊话,说他们决定投降了,请城外的唐军不要放箭。
接着,城门就打开了,几名高句丽人没有携带兵器,朝着城外走来。不久,他们就被唐军士兵带到了李佑等人的面前。
随后,高句丽军队按照唐军的命令开出了城外,按照指定位置放下了兵器。
牛进达将领们既兴奋又无比感慨——这座地形如此险要,无比坚固的城池,竟然就这样被打下了。
唐军无一伤亡。
这个事件再次引起了大唐高层,尤其是李世民的重视,他越发的认为,李佑口中所称的格物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
李世民给李承乾发了电报,让他将长安工商业和研究院的情况做个调查汇报。
李承乾在派人做了调查之后,向李世民做了详细的汇报。
当李世民听说研究院已经名存实亡,主要人员开始迁往西北道,武栩以前就已经去了西北道,尉迟宝琪现在也辞去了工业部长职务,工商业都没有取得新的进展的时候,这才发现,李佑所主持的工商业和研究院的重点都已经转向了西北道。
这时,高静明也发来了电报。
高静明可以和李佑直接取得联系,不过,此时李佑在李世民的身边,高静明不方便越过李世民跟李佑直接联系。
于是,他给李世民于发来了电报,要求跟李佑取得联系,商讨制定相关的与波斯、大食、吐蕃大以及天竺等国的通商后的汇率问题。
李世民这才发现,这些事情根本就离不了李佑,他越发地认为,李佑对于对朝廷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世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将李佑留在长安,全力主持格物的事情。
李世民接到了牛进达等人发来的战报之后,当即下令让李佑返回了东征军统帅部。
随后,李世民单独接见了李佑。
李世民说道:“李佑,你把西北道那里的情况,再向我汇报一遍。”
李佑自从从西北道回来以后,已经向李世民汇报过了那里的基本情况。听到李世民这样问,他有点儿纳闷儿,心里在想如何重点进行汇报。
看到李佑迟疑,李世民说道:“西北道其他的方面的事情就不要说了,你就重点讲讲那里的工商业,和你所说的格物发展的情况。”
李佑就一一地详细地进行了汇报。
喀布尔当地的情况,李世民大致还是清楚的。那里相对贫瘠,工商业都相对落后。可是李佑去了时间并不长,那里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情况已经超过了唐朝内地的大部分的城市。
李世民说道:“听说你把长安的研究院也都搬到西北道去了。”
李佑很坦然的说道:“是,父皇,研究院那里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儿臣来主持。尽管现在有了电报,但是仍然感到十分不方便。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亲眼所见,现场研究,是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的。
儿臣现在主持西北道路的事情,将研究院放的身边,也便于进行格物研究。儿臣每发明一项的成果,会马上送到长安来的。”
李世民问这话的意思并没有责备李佑的意思,李佑也没有往这方面想,父子二人的互相信任一直都非常良好。
李世民点头说道:“这个我相信。通过了这些年来你在格物上的研究,尤其是现在的无线电通信,还有这两次利用孔明灯所取得的战果。我认为发展格物的作用,远远胜过10万甚至百万大军。
西北到那里的事情尽管也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还是格物对于朝廷的贡献更大。对于造福百姓来,增加财富,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决定,让你返回长安主持工商界和格物的事情。”
这样的结果出乎李佑的预料,也令他感到为难了。
李佑现在一门心思就想当个西北王,天高皇帝远,过自己舒适的小日子,李世民的决定打乱了他的计划。
于是,他决定进行争取。
他说道:“父皇。西北道那边面临着波斯、天竺、吐蕃和大食四大强国,情况十分复杂,不熟悉情况的人很难与这些国家打交道。因此而且留在那里更方便一些。
对于工商业和格物的事情,儿臣留在西北那里也能够进行兼顾。尤其是现在又有了无线电通信,重大的事情随时可以和长安进行沟通。因此儿臣觉得还是留在那里,更能够发挥儿臣的作用。”
以前李佑离开西北离开长安,李世民同意他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为了朝堂上的稳定,避免皇子们之间的争斗,李佑率先离开了长安。李恪等成年的皇子也相继都离开了长安,朝堂上确实安定了许多,减少了很多内耗。
可是,李世民发现没有李佑在身边,很多事情解决起来都相当的麻烦。并不是说离了李佑就不行,而是说有李佑在,他想出的办法更简便易行,效果更好。而且某些事情,的确是离了李佑就无法往下进行。
李恪拿下了林邑国之后,给李世民发来了电报,他没有埋没李佑的功劳,将治疗瘟疫的事情,向李世民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