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吃货唐朝-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泰要疯狂,就先由着他。哈米德有句名言,说要想让人灭亡,就先让他疯狂。
别看表面上靠拢他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这些人有几个是真心佩服他的?都是些趋炎附势的小人,这样的人不要也罢。”
第三百六十九章 限制性选择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不错,朝中重臣们应该是不会支持他的。”
李佑说道:“大哥,不想别那么多,咱们就踏踏实实地为朝廷做事,公道自在人心。”
李承乾说道:“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下一步,你有什么计划?”
李佑说道:“大哥,咱们如此如此……”
两仪殿,李世民的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李佑恭敬地行礼说道。
“你个混小子,来干嘛?”李世民板着面孔,瞪着他说道。
李佑笑道:“父皇英明,儿臣忽然想起在您这儿丢了点儿东西,就回来找了。”
李世民知道他是来要回御赐金牌的,他现在的气还没出完呢,于是说道:“滚蛋!我这儿没有你要的东西。”
李佑笑道:“儿臣给您送东西不行吗?”
李世民知道这小子要孝敬自己了,心里的气小了一点,但是他仍然板着脸不理他。
李佑来到沙发那里,坐下后,自顾自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说道:“父皇,儿臣想再送给您50万贯,也许更多,是每年。不知道您的气能不能消了?”
李世民也不是真的生他的气,说道:“你说说看。”
李佑说道:“儿臣想建立专利技术保护法。”
李世民站起来,走了过来,坐在了沙发上。李佑给他倒了一杯茶水。
他说道:“父皇,高产小麦给大唐带来的变化,您是知道的。种植高产小麦就是一项技术,这项技术本身就有很大的价值。再比如制盐之法,这个给朝廷带来的收入,您也是知道的。那么这项技术本身,它的价值,就是十分巨大。
以前,朝廷将技术视为奇赢技巧,忽视技术本身的价值。工部对于对于新的发明创造,最高奖励只有五贯钱,完全体现不出技术的价值。
假如您拥有这样的一项技术,你还愿意将它捐献贡献给朝廷吗?
西沟铁矿有个叫李老干的人,他掌握着百炼钢技术和锻刀技术。您看到的那些唐刀和陌刀,就是他打造出来的。儿臣曾经动员他将这项技术提供给朝廷。但是人家的技术是祖传的,不愿意捐献,我们也无权强迫人家。
如果朝廷能够重视发明创造,通过对发明创造的奖励,让人家自愿将这些技术贡献出来,民间就会兴起搞发明创造的热潮。
一项技术发明出来,如何实现它对社会的价值,以及对于发明创造者个人的价值。这就需要立法来保护。这就是专利技术保护法。”
李佑给李世民科普了专利技术保护法的相关知识。
李世民听明白了这个专利技术保护法,他也认为对大唐的确是十分重要。
他笑道:“你小子,我看这个专利技术保护,是专门儿为你设立的吧。”
他知道李佑手里的技术最多,如果实行了这个专利技术保护,他就能够收取大量专利技术保护费。这里面当然有会有他孝敬给自己的那部分。
李世民说道:“这件事我没有意见。你们拿出一个方案来,在这朝堂上提出。我批准通过就行了。
还有,李佑,在吏部尚书的事情上,我可是给足了你面子了。”
他后面这句话,言下之意。老子替你办事儿了,你小子要记得孝敬老子啊。
李佑笑道:“谢谢父皇给儿臣发财的机会了。儿臣今后每发明一项专利技术,都会孝敬父皇的。”
李世民校笑道:“算你小子懂事儿。”
李佑说道:“那儿臣就告辞了。”
他站起身来,却不离开。眼睛只是望着李世民。
李世民问道:“你还有什么事儿吗?”
李佑说道:“父皇,上次在您这里丢的东西,是不是还给儿臣啊?”
李世民站起来,回到了办公桌后面,从抽屉里掏出了那块金牌。说道:“你个混小子,竟敢拿这个开玩笑。你给我记住下不为例。再有下次,看我怎么收拾你。”
李佑笑道:“父皇,您的金牌真好使。这次儿臣丢了以后,一直后悔到现在。现在好啦,终于失而复得了。谢谢父皇啊。”
李世民笑道:“你个臭小子,油嘴滑舌的。快滚吧。”
不久以后,李承乾授意马周在朝堂上提出了专利技术保护法问题。经过了一番辩论之后,获得了大多数大臣的支持,李世民拍板定论。专利技术保护法作为大唐的法律之一,正式颁布实施了。
接下来,就是推广的问题了。还是老办法——千金买马骨。
李承乾亲自主持,对于向朝廷奉献出百炼钢和锻刀之法的李老干,给与了重奖,并且让他享受到了专利技术保护费。
长孙无忌通过吏部正式下文,通报了李老干的事件,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很快就有人献出了轩辕犁的技术和其它五花八门的技术。
为了审核这些技术,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专利技术处审核处。
研究院。
这天,李佑正在跟尉迟宝琪研究工业城的事情。有人求见,原来是高贺年。
“臣高贺年见过王爷。”高贺年行礼说道。
“高院正,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啦?”李佑笑道。
高贺年现在是军医学校的校长。他住的地方离开齐王府和研究院较远,一个月才到齐王府来一趟,研究院更是基本上没有来过。今天他是临时过来的。
高贺年笑道:“殿下,臣现在的第二个孩子快要出生了,院正那点儿俸禄太少了,臣快养不起他们了。因此,臣想从您这里赚点儿钱花花。”
李佑笑道:“好啊,你有什么想法?”
高贺年说道:“臣的师傅保留了一幅图纸,您看看,不知道是否有用?”
李佑接过来一看,不有点儿惊喜的说道:“诸葛连弩!”
诸葛连弩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制作了一种连弩,又称作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后大发明家马钧欲对其进行改进,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威力更大,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没大量生产。
兰州市外国语中学的青年生物教师高飞,成功复原了诸葛连弩,他把以往复原弩机的箭匣由竖立设计成了横向,也增加了瞄准部件。高飞所复原的这把诸葛连弩可以连续拉动弓弦发射十支箭,射穿70米开外的泡沫板,这才是真正的诸葛连弩。也可以说技术上是超过了。
历史上的诸葛连弩十分笨重,需要数人操作。高飞设计的这种诸葛连弩重量很轻,单人就可以操作。这在古代就相当于连发步枪,要是多人连续发射,威力就赶上机关枪了。
李佑是有这项技术的,可是他一直没有拿出来。
现在唐朝军力强大,搞出这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有些犹豫。武器是拿来使用的,就难免会流失。一旦这样的武器落到别人手中,被仿制了以后,唐军军力的威力就会受到限制。就像是现代,一个几岁的孩子拿着枪械,就足以震慑成年人了。
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李佑也不准备推出火药。
李佑没有采纳高贺年的建议,让他继续保密。不过,让他在一个大型中成药制药厂里拥有了股份。
这天,哈米德从西域传来了消息。
第三百七十章 商业奇才武则天
东宫。
李佑接到哈米德的消息后,让武珝汇总了侯君集、王玄策、薛仁贵和司马炯的消息后,整理了西域的相关资料。他先来到东宫,向李承乾通报了情况,让李承乾尽快熟悉西域方面的事情。
武珝现在年满14岁了,她聪明好学,领悟力极强。她现在担任着李佑的生活秘书,李佑出门也常常带着她一起去。
李佑在和李承乾谈话的时候,允许她在一旁服侍。李佑注意到,她在自己跟别人谈话时,从来不主动插嘴,总是注意力很集中地在一旁倾听。她有时会凝神思索,遇到难题眉头微蹙;想通了以后,脸上会露出淡淡的微笑。
李佑有时也会问到她的意见,尽管由于她年纪小,限于自己的经验,看问题就不够全面。但是,只要是她相对熟悉的领域,总能够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此时,李佑说道:“大哥,西域用不了多久就会纳入大唐的领土,那些王公贵族们,都要迁来长安,这些人的数量不少,如何安置他们啊?”
按照朝廷制定的政策,西域各国的国主以及他们三族以内的亲属,都要离开原住地,迁往长安。西域20多个国家,这些人的数量加起来可达数千人之多。
李承乾很挠头,他说道:“安置这么多人,这可是需要一大笔钱啊。而且现在长城里寸土寸金,真的没有这么多房产和土地来安置他们,怎么办?”
李佑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在那里苦思冥想。
最近一段儿时间,李佑经常要协助李承乾处理长安城市改造的事情,相关的资料都是由武珝来整理的。西域的情况,她整天接触这方面的材料,也相对熟悉。
看到李承乾和李佑发愁,她睁大眼睛,望着李佑,一副跃跃欲试的神情。
李佑问道:“珝儿,你有什么主意?”
武珝说道:“太子殿下,王爷,朝廷是说将他们安置在长安,可是也没有说一定要安置在长安城里,城外也可以啊。这些人都是亡国之人,他们不敢有什么怨言。
而且他们这些人恐怕也不愿意和别人混居在一起,看别人的脸色过活。奴婢要是他们,也宁愿的单独居住,心情会好一些。
奴婢的意见是,就在长安城外,单独建立一个居住区,让这些人住在一起,他们生活自在了,朝廷也便于对他们进行管理。
奴婢想,只要是生活设施跟上了,他们会乐于这样选择的。”
她说得很有道理,郑王李洪这些贵族都会选择到乡下居住,这些亡国的贵族们,在长城里的心情可想而知。
李承乾点头说道:“有道理,这些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怨言。”
李佑用欣赏的目光望着武珝,鼓励她说道:“还有什么想法,接着说。”
武珝受到了他们的鼓励,愈发思如泉涌。她说道:“这些人来自西域,他们有自己居住的习惯。朝廷在城里赏赐给他们住宅,人家还不一定喜欢。
朝廷划出一片土地,把其中的一部分,给这些人每人划拨一块儿土地,不跟他们要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建房。就算是朝廷兑现了对他们的承诺。
朝廷征用或者购买这些土地,是需要花一笔钱。但是,城外的土地相对便宜,这笔开销就没有那么大了。
这些人居住以后,就等于是在长安城外建立了一个新城。在这个新城里的商业设施,又可以卖一大笔钱,这笔钱恐怕就能够抵得上那些购买土地的钱了。
新城建立以后,里面和周边土地必然会大幅增值,这时,除了划拨给这些人的部分土地以外,其余的土地就可以大赚一笔。这样下来,朝廷根本不需要出钱,就安置了这些人,并且能够赚一笔钱。”
“好主意啊。”李承乾赞道。
“嗯,不错,我家珝儿很聪明。回去奖励一下。”李佑笑道。
武珝知道李佑所说的奖励是什么,不禁有些脸红,心里却有些期待。
李承乾现在做事很踏实,他随后就带着皇甫睿和马周出城实地勘察地形,对于土地价格,道路交通,饮水和排污等都做了详细的调查。
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