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王本红妆-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本皇子趁着上朝时机,正好去探望了一下父皇。”
姜幼笙乌黑圆润的双眸转了转,对上面前人儿的眼眸,见对方两条剑眉紧蹙在一起,便知道情况不容乐观了,姜幼笙并没有插嘴,而是让梁焕接着继续讲下去。
“父皇好像,这几日的身体好像不太好,大概是从梁陵回来以后,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了,但是还是在硬撑着按时上早朝,批奏着奏折,如此下去,父皇怕是……”
梁焕没有继续说话,也随着最后一个字,声音逐渐变小,随后沉下去,双唇紧紧的抿在一起,心中的忧愁也早已在自己的眉间显现了出来。
他也就是最近才失去了自己的母后,甚至自己的母后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才牺牲的,这本来就足够让他为此伤神悲痛了,他好不容易从那悲痛之中走出来,没想到这才没过多久,自己的父皇也离陨落不远了,这让他如何才能面对。
梁焕一边说,手掌也不自觉的紧握成了拳头,仿佛将这一切,都归宗于那个太子,梁烨身上去。
若不是他的突然出现,别说是太子之位,他怕是早就继承了梁国的帝位,自己的父皇母后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
姜幼笙自然是将眼前之人的一切神情都看在了眼里,但是却并没有为他多加安慰,而是低头陷入了沉思。
毕竟发生这种事情,也都是无法逆转的事情,再如何悲伤也没有什么用处,倒不如好好计划一下今后的事情,不至于会被那梁烨趁此机会,再将整个梁国给窃走了。
他一向如此。
姜幼笙沉思了良久之后,多多少少还是想出了些许法子,本想同眼前之人诉说的,但话语刚到嘴边,房门却又响起了声响,姜幼笙皱了皱眉头,同梁焕相互对视一眼,便都停下讨论。
“进来。”
屋外之人闻声见状,便也是轻轻的推开了门,走进了屋内,看见屋中二人先是一愣,但随即有立即恢复平静,朝着两人行了个礼当做招呼,随后便来到了两位主子的面前。
“大皇子,阁主。”
梁焕并没有做什么表情,即使眼前之人打断了他与姜幼笙的对话,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去责怪她,又或者是,不想去责怪她。
这南霜毕竟是姜幼笙的手下,即使他是大皇子也不便去管她,更何况,他不希望因为自己对她手下的这番责备,坏了姜幼笙心中自己的形象。
梁焕将视线放置回姜幼笙身上,见对方也只是皱了皱眉头,随后摆了摆手,好似也因南霜的突然打搅而感到恼怒,但是却不便发作,所以索性决定,直接在此询问清楚对方为何前来的理由。
“南霜,是有何事禀报?”
南霜望了一眼姜幼笙身旁的梁焕,迟疑了片刻,再去看向姜幼笙,见对方点了点头,便开口说道。
“禀告大皇子,阁主,南霜按照阁主的指示,这些日子里都在观察太子府的动向,本来前几日并未发现什么异常,但是今日一直住在太子府的易朝将军却意外的出了门,目的地好像是,易朝将军的军营。”
将所有事情诉说完毕之后,南霜便低下了头,在一旁等待着自己的主子姜幼笙的下一个命令,而姜幼笙听完了南霜的这番报告,则是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来,脸色也变得更加难堪了起来。
第二百五十四章 借书
易朝将军去自己的兵营,本来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自从易朝将军住进梁烨的太子府以后,去兵营的次数便早已下降了不少,一是因为他只要留在太子府中,就能时常同那梁烨过过手瘾,二是兵营处本就还有副将一类的人照看,他也没有必要过去。
虽然次数下降了,但是不代表他这段日子里都没有去兵营,毕竟一个将军,即使是入了党派的斗争之中,但是若是连兵营都不去了,这又像什么话呢,定是要被人说闲话的。
所以易朝将军还是有几次去兵营的时候,当然,都是在他们太子党派准备行动之前。
姜幼笙本来是并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的,早在之前她就命人去监察这太子府的动向了,从那开始就时不时的会发现易朝将军从太子府中离去,当时还觉得是常态,但是后来便发现,易朝将军每次离去后,梁烨方都会有些许动作。
虽然如今都被姜幼笙一一化解了,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放下心来,不再去提防。
况且也就前些日子,就是易朝将军同梁帝进谏,提议要举办阅兵仪式,这才再弄了一出戏来,虽然戏台子都还未搭好,但是姜幼笙有预感,这一定不会是一出好戏,至少对于她来说。
梁焕自然是想不到这么多,但是多多少少也能从姜幼笙这凝重的脸色看得出来,梁烨应当是又要搞什么小动作了,虽然他还不了解到底事情已经进展得如何,但是会让堂堂璇玑阁阁主都面露难色的事情,定然也不会轻易的能够摆平吧。
姜幼笙沉思了片刻,最后还是摆了摆手,让南霜退了下去,并且嘱咐她继续暗中观察太子府的动向,并且随时来报告,以便她能够提早相处应对之际。
南霜领命后,便直接推出了屋外,使得屋内又只剩下了梁焕和姜幼笙两个人。
将事情都安排了一下,姜幼笙才逐渐舒展开了眉头,朝着眼前之人面带微笑。
“大皇子放心,关于皇上的事情,本阁主会尽量帮忙的,至少医术方面,本阁主会倾尽全力,尽量保全皇上龙体安康。”
梁焕点了点头,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安定了下来,他可不想才主持完自己母后的葬礼,未过多久,又要去安排自己父皇的葬礼了,甚至还有可能会将皇位拱手相让于人,这件事情只要一想起了,他就有些许怒意。
“那便多多劳烦阁主了。”
姜幼笙摇头,朝对方莞尔一笑,希望这一动作能让对方多多少少放下些心来。
“无妨,能为皇上效力,是本阁主的荣幸。不过关于那朝堂之上的动向,还得麻烦大皇子多多注意着些,不仅是阅兵仪式的事情,最好连这些大臣们的态度,都稍微了解一些。”
颔首低眉,梁焕便收下了眼前之人的建议,望着姜幼笙绝美的笑颜,即使是方才的冒出的怒意,也瞬间消散了去,随后也换上了满脸的笑意,望着面前的姜幼笙,眼眸之中也带了几分柔情。
姜幼笙自然是察觉到了,只不过并没有理会,只是将其的柔情都一并无视了,操纵着自己脸上的笑意自然的隐去。
“大皇子可还有事情想要与本阁主商讨,若是没有的话,本阁主还想阅读些书籍,不如大皇子也先回屋歇息一阵?今日上朝多少也有些辛劳罢。”
梁焕被眼前之人方才露出的笑颜迷了眼,并没有察觉到对方这番赶人的意味,还以为姜幼笙在担心着他,脸上的笑意便是越浓了,摇了摇头,将视线下移,看向两人之间的书桌,这才发现书桌的西北角上还摆着几本书籍,而在这叠书最上面的,便是一本已经有些许破旧的《明鉴》,看得出来应当是被人时常翻动过的。
“不愧是璇玑阁的阁主,读的书果然不少。”
梁焕抬起手来,将那本《明鉴》拿了起来,发现书本虽然有些厚度,但是实际上书页已经有了些许柔软,看来的确是一本被姜幼笙时常宠爱的书籍了。
“说到读书,阁主如此学富五车,可有什么推荐的书籍?”
姜幼笙眼里闪过一丝不悦,本就想早早将大皇子送出房外了,但没想到对方竟然还能从自己的逐客令之中,寻到话题,真是有些低估对方的脸皮了。
随后将视线放在《明鉴》之上,姜幼笙便蹙起了眉头,但是还是好声好气的开口回应对方的问题。
“自然是有的,若是大皇子也对书籍有兴趣,本阁主改日可为您准备一些,适合您的书籍,多多少少能够教导您如何治国。”
听到对方如此应答,梁焕便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翻动了几下手中的书籍,觉得这本《明鉴》越看越顺眼,并且从这本书籍的书页状态也不难看得出来,姜幼笙定然是时常看它,自然也是十分的喜爱这本书了,她喜欢的书籍,他也想要去了解。
于是,梁焕便萌生了想要拥有它的想法。
“那在阁主寻来书之前,这本《明鉴》就先借给本皇子吧,我看这书就挺好的,也有教导些许治国方针,应当是适合本皇子的,待本皇子看完了再来归还于你,可好?”
此话一出,姜幼笙先是一愣,但是又立即恢复平静,不让对方发现自己的神色,但是心中的百般不愿还是无法消散而去。
这本书可是楚昭珩第一次赠与她的书籍,虽然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书,甚至是一本书店之中随处可寻的书籍,但是对于姜幼笙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她平日里就时常看这本书,虽然早已将其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每次重新翻开这本书,都能带给她一些新的感触,所谓温故而知新,便是如此,更不要说这本书是那楚昭珩所赠的了。
虽然不愿意将其借出,但是姜幼笙却也不得不答应对方,自己现在本就身处于军师职位,为自己的君主献计,本就是理所应当,哪又由得她拒绝。
姜幼笙沉默片刻,随后应答道。
“……好。”
第二百五十五章 再有庆典
将大皇子送走后,姜幼笙本应该高兴些的,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爱书还被对方顺走了,心情便是止不住的沮丧,甚至觉得自己今日才修剪好的花草,都不是那般漂亮了。
姜幼笙叹了一口气,却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自己将这份郁闷吞噬消尽,索性直接整个人趴倒在书桌之上,连阅读的欲望都失了去。
毕竟想看的书没了,因为只能将这项事务放弃了。
实际上像这种悠闲地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是像方才那般,被大皇子或者事情其实事务所打扰,将自己原本应当是自由空闲的时间所占满,这才会让她无法停歇下来。
虽说姜幼笙来梁国,本来也是有自己的目的,但是没想到自己竟然真会如老农一般疲倦且不止劳累,想到这里就令她有些喘不过气来,眼睛一闭,便又再次睡了过去。
几天之后,姜幼笙这段悠闲的小日子便起了一个小波澜。
梁国之内原来是有不少小节日的,例如什么情人之间相互传情的花灯节,也有家族一同进寺祭祖的节日,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小庆典,虽然并没有太多特殊传统的节日,但总归还是延续了许多年,而他们都正巧,都交杂在这一月之内。
但是这一月,在前有皇后娘娘的葬礼,在后又有即将开始计划的阅兵仪式,先不说是在这国葬之后如此哦欢乐不符合时宜,再说到之后梁帝想要举行的阅兵仪式还需要不少银两,于是便下令今年的不少节日都放弃了去,独独留下了一个花灯之节。
姜幼笙本来还好奇,为何这梁后才下葬不久,这梁帝竟然还会选择留下一个花灯之节,难道不觉得过于欢愉,不太像在梁后逝世之后会进行的事情,至少现在不该。
怀着这份疑惑,楚昭珩便告诉了她缘由,原来是因为那梁帝当年,便是通过这一个花灯之节同梁后定了情,所以会在这不符合时宜的时候,留下了花灯之节。
姜幼笙听了这一个典故,便立马明白了,原来留下来的这个花灯之节,也是为了怀念那梁后,想想这些年梁帝却是也并未在自己后宫之中多添一人,想必,便是对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