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盲的北宋生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来说,医药世家的人都比较注重养生,古代的人寿命虽然普遍都短,但这么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的还是比较少。
见魏拾遗问得彻底,李三叔才叹着气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魏拾遗。
原身的阿爹是得病死的,但导致他得病的原因却不普通——他没能治好上一任皇帝的病。
原身的阿爹医术高明,却没治好皇帝的病,最后忧郁去世。
看来给皇帝治病的压力还挺大的。
原身阿爹没能把皇帝治好,还和皇家挂上了钩,魏家这个小医馆怎么可能招到郎中,生意怎么能好,所以才会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衰败至此。
李三叔不想让魏拾遗再伤心一次,才隐瞒了下来。
“所以拾哥儿,你要是真想找一个郎中在医馆干事,你可以去找学院里的学友帮忙。”
虽然不容易,但也可以试一试。
魏拾遗道:“三叔,我知道了。”
这时,李三叔从怀里拿出了一个袋子放到桌上,袋子磕在桌上发出了一声不小的声音。这动作以及这场景,魏拾遗心中一惊,打开袋子一看,里面果然是一大片白花花的银子。
粗粗掂一掂,至少有五十两。魏拾遗没在古代生活过,但是看电视上也演过,五十两能让普通人家生活两三年,这可是笔巨款。
“三叔,这钱我不能收。”魏拾遗把袋子推回去。
李三叔沉下了脸,说道:“谁说这银子是给你的,这是我用来买药材的。”他起身出了内堂,到柜台处对伙计说道:“把你们医馆的枸杞,当归,何首乌都给我拿一点。”
伙计不懂看病,抓药也没学完,但拿单独的药还是可以的。
“你们读书的就是这么多事。”李三叔说道,“你三姐要生产了,这些到时候都能用上,我们家也开了个不大不小的酒家,兜里还是有点余钱。”
魏拾遗一怔,他哪里不知道李三叔是为了让他安心才这么说的。他捏紧了手里的钱袋子,心中感动。
李三叔的钱是给原身的,但恩惠却实实在在的落在他的身上,他不会忘记李家对他们的帮助。
北宋很繁荣,官员的俸禄多得令人咋舌,一年能达到十多万之巨。大多数医生以后都会为朝廷效力,以后怎么也是个官员。
他打算请的虽然是在校医生,但是工资也低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说,要是没这五十两,他现在连一个医生都请不起。
看完医馆,魏拾遗就和李三叔回去了。回到李家已是晚上,李三娘就让他们赶紧吃饭。
天色太晚了,拾欢也饿了,魏拾遗就厚着脸皮在那里蹭了一顿饭,令人意外的是,李三娘做的菜,看起来平平无奇,味道却很不错。
吃完饭,他向李三娘道了谢,才带着魏拾欢回了家。魏拾遗回去没睡觉,躺着想了很多,然后翻身起来坐在桌子上开始慢慢写字……
第二天,李三叔上门,他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香味,香辣扑鼻,令人口齿生津。
凭着李三叔做酒家的多年经验,这一道菜要是放在酒家售卖,一定会很火热。他循着味道去了厨房,发现做菜的居然是魏拾遗。
第4章 004 麻辣香锅
“拾哥儿,你怎的会做菜了?”李三叔惊讶的问道。
魏拾遗把菜从锅里盛起来,递到李三叔面前,笑着说道:“这是我刚刚看书的时候跟着学的,还是第一次做。”
李三叔疑惑,“书上还会写菜谱?”
魏拾遗笑着点头,“当然,三叔你来尝尝,看味道好不好。”
碗里的菜看着清淡无味,窜出来的味道却香辣冲鼻,北宋年间还没辣椒,能出辣味的材料只有天价的胡椒,或者茱萸。
没错,这茱萸便是王维诗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
能避灾,还能做当佐料。
魏拾遗嗜辣,无辣不欢。当年他为了一口吃的,拉着寝室里兄弟走街串巷的找吃的,最后还在宿舍里把解剖完了的动物带回来,偷偷摸摸的瞒着宿舍阿姨用电磁炉做吃的。
说来也是有趣,当年他们吃肉菜的时候,还坐在一起讨论这肉是动物哪个部位的,有什么功用。
昨天他吃着李三娘做的菜,尝出了辣味儿,想着他们酒家应该能做辣菜,于是回来之后就做了一个川味儿的麻辣香锅。
目前北宋能用的佐料不多,但是好歹有花椒,其他的佐料也能用中药替代。最后的成品还不错,也不枉他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查资料。
麻辣香锅吃的就是一个麻辣爽口,魏拾遗放了许多的茱萸和花椒,麻辣的味道经过热气冲散异常浓郁,整个屋子都是这味道,光是闻着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魏拾遗正想着,就见到身边的李三叔已经拿了筷子一刻不停的吃上了,他往碗里一看,刚刚还满满当当的菜居然只剩下了一半,而且大多数还是汤汁和油。
“那什么,三叔有点喜欢吃辣的。”李三叔擦了擦嘴,尴尬的说道。
李三叔是真的有点尴尬,他开酒家,见识的美食也不少。可是吃着魏拾遗做出来的菜,却觉得又香又辣,异常开胃。一口吃完了就恨不得吃第二口,要不是魏拾遗提醒,他差点就把这点菜全给吃了。
不怕你吃得多,就怕你吃得少,魏拾遗心里想到,不过这也吃得太多了,他赶紧给李三叔倒了一杯茶水刮油。
魏拾遗心里满意面上忐忑,问道:“三叔,你说如果把这道菜放到酒家去卖,客人会不会喜欢?”
“肯定会!”李三叔立刻回答道,然后他顿了顿,立刻明白了魏拾遗的意思,他惊道:“拾哥儿,你想把这菜交给我们酒家做?”
魏拾遗点头,李三叔立刻说道:“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魏拾遗既然敢这么做,那就是有了十足的准备,直接把昨天晚上写的菜谱从怀里拿出来凑到李三叔眼底下,让他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
原身是个十二岁的小少年,可他却是个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成年人,怎么能一直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帮助馈赠。
本来魏拾遗想的是以后想办法报答,现在既然已经有了机会,那他就不会错过,否则拖到后面哪年才是个头。
说来他现在也缺钱,可是他却不想做靠美食发财,李三叔家里就是做酒家的,若是他也去开个店,那么他不就是会和李三叔成为同行。而且他在汴梁待久一点多观察观察,总能发现其他的商机。
“重病刚好,手腕还没什么力气,三叔你将就着看。”魏拾遗说道,算是解释了他的笔迹和以往不同,“三叔,自从阿爹去世之后,一直是你们在照顾我们兄妹,我是学医的,这菜方放在我这里也没用处。您要是不收,那我以后遇到事情也不会找您帮忙了。”
见李三叔话语噎住,目光也牢牢的黏在菜谱上,魏拾遗一看就知道这事成了。
他笑眯眯的继续说道:“三叔,其实这道菜还能改良一下,如果店里有可以一边烧菜一边吃的桌子和锅,说不定还能让客人们享受一下亲自烹饪的乐趣。
“吃完了菜还能加,想吃什么加什么。”
李三叔:“就跟火锅那锅一样吗?”
北宋年间已经有了火锅,幸好还没香锅。
“对!有火在锅下面烧着,也不怕菜冷掉变味道。”魏拾遗道,“我这个菜做得不好看,三叔你可以在里面加一些红红绿绿的菜,看起来就会很喜人。”
颜色喜人,味道不错,吃法新奇,要是李三叔再聪明的炒作一番,他就不信不火。在现代麻辣香锅就很受欢迎,他不相信,麻辣香锅还不能在古代闯出一番天地了。
李三叔是做酒家的,他比魏拾遗懂得更多,魏拾遗说的那种做菜方式,看着和火锅类似,却又不是火锅,这种方式在这汴梁可是头一遭。
如果推广出去,操作得当,一定会风靡汴梁,赚的盈满盆钵。
李三叔满怀深意的盯着魏拾遗,又是生气又是感动,生气魏拾遗到底是个小孩子,还这么冲动,什么也不想就把这么贵重的东西交给了他,感动魏拾遗对他的这一片心。
算了,以后他一定会对他们兄妹更好的,也不会让他们吃亏。
魏拾遗心里门清,但他却不想李三叔一直纠结这事,他便转移了话题说道:“三叔,你今天找我来是什么事吗?”
李三叔才如梦初醒,说道:“哎呀,都叫你把我的打算打乱了,”他小心把菜方放进怀里,起身拉着魏拾遗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道:“今天你的身体已经大好,那我们便去向你的救命恩人道谢,拾欢我已经叫三娘帮着照顾。”
魏拾遗愣了一秒,才想起他刚醒来的时候李三叔说过的话,他还有个救命恩人。
两人出了门,走了许久,中途还路过了魏家医馆所在的街道,才到达他救命恩人所在的那条街道。
那街道很安静,周围建筑都异常精致繁华,看起来这条街上住的应该都是一些高官富户。
李三叔带着魏拾遗到了一个建筑外面,上前敲门说明了来意,结果从仆从那里得到主人不在的消息。
没办法,两人只能原路回去。这一次他们没能道成谢,这件事却不能这么算了,李三叔让魏拾遗以后自己上门道谢。
一来魏拾遗现在知道了恩人家的地址,二来这本来就是魏拾遗他自己的事情,三来……好吧,这才是最重要的,李三叔新得了一个菜谱,心里痒得厉害,就只能把这件事交给魏拾遗自己了。
魏拾遗理解李三叔的想法,送李三叔走的时候,他还笑着说:“三叔,等你的酒家把菜做出来了,我可是要去尝一下的哦。”
李三叔的脸登时就红了,怎么拾哥儿得了失魂症,性格倒比以前开朗大方多了,还懂得调侃人了。
接下来,魏拾遗就在他救命恩人的门外等着,但这一天他都没能等到人。
于是他第二天就继续来,结果没想到第二天还是没见到,不仅是第二天,接下来的好几天都没看到人。
魏拾遗也有其他的事情要做,于是就雇了一个闲人到那里看着,看到人回来了就立刻通知他。
最后魏拾遗没想到,他没有先等来他救命恩人的消息,反而是先等到了茶博士。
古往今来,打听消息的最佳场所就是茶楼或者娱乐场所,他不能直接从书上看到他所处的时代,就只能曲线救国。
他托茶楼的一个茶博士打听了当代的名人雅士,北宋的名人雅士不少,唐宋八大家有六个都是出自这个朝代,他大概可以凭借那些人分辨现在的具体年份。
几天过去了,茶博士终于全部整理了出来,彼时他正在拒绝李三叔给他的麻辣香锅分成。
这几天李三叔已经把麻辣香锅做出来了,还让铁匠打了专用铁锅。
他听了魏拾遗的建议把菜改良了一点,做出来的比魏拾遗做得还要好吃还要好看,红红绿绿的铺在锅里很是诱人。昨天晚上他们拿到酒家让店里的伙计试尝了一下,得到了一片叫好声,李三叔当即决定可以推出新菜了。
魏拾遗一听就要拒绝,那麻辣香锅本来就是他送给李家的,哪有分成的道理。结果他看到册子上面王安石和苏轼两个名字,登时就傻眼了。
高中的时候学的最多的就是王安石和苏轼的诗词,对这两个伟人也比较了解,也因此,魏拾遗也更明白在他们死后没几十年,北宋差不多就要陷入战乱,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靖康之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