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太子妃总是想逃跑-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心里充斥着诧异,她知道自己这个孙儿的性情,太子今日来寿康宫告诉她这件事,便是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认定了宋清辞。
  太后怎么也没料到裴行璟会喜欢宋清辞,“行璟,清辞是个好孩子,我也拿当她亲孙女看待。可她毕竟是前朝公主,祖母不允许一个前朝公主留在你身边。”
  太后确实喜欢宋清辞,并不把她和前朝庆隆帝的罪行联系在一起,宋清辞和前朝那些人不一样,并不享乐和跋扈。太后甚至想过,收她为干孙女,只是这个念头被裴行璟打消了。如今看来,怕是当时裴行璟就对宋清辞有了想法了吧。
  裴行璟是储君,不可以出一点意外,他是太后最为疼宠和骄傲的孙子,太后不允许他身边的女子可能会伤害到他。
  裴行璟解释道:“皇祖母误会了,宋清辞并不是庆隆帝的亲生女儿,她只是被庆隆帝选中代替真正的公主去东突厥和亲。”
  这下子太后更诧异了,“清辞不是庆隆帝的亲女儿?” 顿了顿,太后才反应过来,“你怎么知道?”
  裴行璟言简意赅的解释,“ 在前朝的时候,孙儿跟着父皇一道来上京参加除夕宴,当日曾见过宋清辞,无意间得知了她的真实身份。”
  太后这才明白,“原来你和清辞还有这等渊源。” 
  宋清辞不是庆隆帝的亲女儿,这下子太后安心了些,国仇家恨不是闹着玩儿的,若宋清辞是前朝皇亲的血脉,和裴行璟可是仇人。
  太后感叹道:“真是没想到她还有这等遭遇,是个苦命的孩子,和亲公主,入的可是虎穴之地,怕是过不了几个月,就没了命。”
  说完这话,太后目光闪烁着精明的微芒,“行璟,你应当知道,你父皇属意的太子妃,乃是上京的高门贵女。不管宋清辞是不是庆隆帝的亲女儿,她身上已经刻上了前朝的烙印。”
  裴行璟沉声道:“孙儿知道,可孙儿属意的太子妃,不会是其他人。”
  太后是过来人,想的更多,“眼下你储君之位稳固,可是老大、老二和老四,难道不想取而代之吗?还有六皇子,亦是嫡皇子。宋贵妃正在为老四张罗着皇子妃人选,常常请傅家那女儿去她宫里小坐。若是老四和傅家成了姻亲,势必会对你造成威胁,老四还有宋贵妃,明面上温润亲和,实则藏着狼子野心。高门贵女,才能给你更大的助力。”
  裴行璟不疾不徐,带着身为储君的气定神闲,尽显山河尽在他手的威仪和大气,“皇祖母说的这些,孙儿很清楚。可是没有高门贵女当太子妃,孙儿照样可以坐稳储君之位。若是孙儿需要仰仗妻族的势力,这天下,不应该交到孙儿手里。”
  听到这番话,太后甚是欣慰,太子确实有这个能力。
  太子能文能武,颇有魄力,这天下,大半是他打下的,在处理朝政之事上,亦是十分清明优秀,备受百官称赞。户部里的官员,一直块难啃的老骨头,紧紧把握着财政,就连皇上,明知道户部不干净,可也不敢动他们这些老臣。
  太子清查户部,先礼后兵,打蛇打七寸,直接换掉户部及各州县户关上的贪污受贿、别有异心的官员,从根本上避免了户部官员贪污赋银的可能。
  不依靠妻族,太子确实可以照样坐稳储君之位。
  这样看来,太后没有什么可反对的,她最后问道:“行璟,你是真的认定了清辞那丫头?”
  裴行璟唇角漾起清浅的笑,“是。”
  太后并不过分插手儿孙的私事,感情这种事情,阻拦是没有用的,只会适得其反,再者,裴行璟做事之前三思而行,他很清楚自己的抉择,太后不需要为他担心。
  “那清辞又是什么想法?”
  裴行璟有些无奈,“她还没有同意。”
  太后眉梢挑起来,惊讶过后笑着摇摇头,“这确实是清辞这丫头的性格,怪不得她最近来寿康宫的次数少了些,感情这是在躲你呢。”
  视线落在黄花梨木案桌上,太后再一次问道:“这几张画像是你父皇送过来的,你可要看一看?”
  裴行璟回道:“皇祖母,孙儿暂时不欲立太子侧妃。”
  只所以加个暂时,是因为他知道,在太后面前只能这样说,需徐徐图之,不然太后绝不会同意。
  暂时不立太子侧妃,太后可以理解,毕竟宋清辞还没同意太子的情意,若是有了太子侧妃,怕是更加不会同意了。
  “既然这样,太子侧妃的事情以后再说。你既然将事情告诉了皇祖母,那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呢?”
  裴行璟笑了笑,“皇祖母不用做什么,还和往常一样即可。只是,若是日后父皇知道了此事,需要皇祖母为孙儿美言几句。”
  太后语重心长的道:“行璟,皇祖母喜欢清辞这丫头,可皇祖母,更疼爱的是你。太子妃人选关乎着前朝,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但你父皇,一定不会同意。到时间,如若你和宋清辞彼此有意,她又能担起太子妃的职责,皇祖母自然会站在你这一边。”
  太后这样的表态,等于是半同意,她疼宠裴行璟,所以才不愿反驳他的话。
  自从裴行璟的母亲离世后,一夜之间,他成长了许多,太后从来不用为他操心,各方各面他都做的很优秀。可正是如此,太后更是心疼他,希望他可以找到一个真心待他的姑娘。
  出去寿康宫,夏日的夜,白日的灼热散去,吹来的清风怡人,银辉下是裴行璟颀长的身姿。
  盛厉出声,“殿下,奴才斗胆问一句。”
  裴行璟淡淡道:“说。”
  盛厉是太子近侍,自然操心太子的亲事, “奴才本以为,殿下将对平宁公主的情意告诉了太后,是要让太后替殿下说服平宁公主。可殿下却让太后如往常一样对到平宁公主。这是为何?”
  夏风吹起裴行璟的银白色轻纱,越发显得清隽,“ 她很少依照自己的喜欢行事,周修林在她心里是最适合的成亲人选,孤不欲用权势、也不欲让皇祖母用恩情来干涉她的选择。”
  盛厉又道:“若是平宁公主接受了周大人,又该如何?”
  裴行璟沉沉的声音在夏夜中响起,“那就把她抢过来。”
  裴行璟起。兵推翻前朝,夺取天下,虽然外表翩翩如玉,实则如猛兽般,有野心,有抱负,他不可能把宋清辞交给别的男人。
  宋清辞总觉得周修林是最好的选择,可他却不这么觉得,周修林虽然父母已离世,但他还有祖母、祖父。
  在周修林没有高中之前,周修林的祖父、祖母也时常拿出银子资助他考科举。周家人将一切的希望都压在他身上,期盼着他光耀门楣,周修林对宋清辞满腔真诚,可他不仅仅是一个人,周修林的祖父、祖母绝不会轻易同意周修林娶一个前朝公主。
  成了太子,朝堂上波云诡谲,兄弟之间互相谋算,天家父子也不再是平常的父子之情,这是裴行璟第一次喜欢一个女子,从见宋清辞第一面起,就将她记在了心里,又怎会放弃?                        

  ☆、第 47 章

  荔枝进来,用帕子擦去头上的细汗; 天气可真热啊; “公主,周大人派人送来口信; 说他在知微亭等着您。”
  知微亭就是当日周修林向宋清辞表明情意的地方。
  周修林是文官,与宋清辞并没有太多见面的机会; 前几日他向宋清辞陈情,宋清辞说是要考虑几天; 一连过去了七八天; 趁着周修林去东宫与太子议事的机会; 宋清辞决定给他一个答复。
  去到知微亭,远远便看见周修林在亭子里走来走去的身影; 瞧这架势,似是有些紧张。
  宋清辞进去亭中; 周修林快步迎上来; “公主。”
  “周大人。” 宋清辞浅浅笑着。
  周修林神色带着期盼; “公主考虑的怎么样?”
  反正周修林已经向她表明了心意; 宋清辞就不藏着掩着了,直接开门见山; “周大人当日所说的话,回去我仔细思量了一番。周大人的真诚之心,我从不怀疑。只是,有几个问题,想问一问周大人。”
  周修林长吸一口气; 能不能得到宋清辞的肯定回答,在此一举,“公主请问,臣必定没有一点诡言浮说。”
  平素他在皇上面前吟诗作赋都不紧张,可在心爱的姑娘面前,倒是紧张起来。
  宋清辞轻轻的道:“我知周大人父母已逝去,周大人家中还有其他亲人吗?”
  成亲不是儿戏,宋清辞没有一口拒绝周修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周修林是一个很合适的成亲对象。但是依照她在市井长大的经验来看,成了亲,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有时候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所以周家那边的情况,她可要打探清楚。
  周修林微笑着回答,“ 臣不是上京人士,合该仔细告知公主周家的情况。臣父母已离世,家里还剩下祖父、祖母和二叔、二婶。周家本不是贫寒之家,祖上出过几个读书人。家里虽不十分富贵,但也能过得去。家父从小就被祖父送去私塾启蒙,他年纪轻轻便是秀才,在私塾里的功课也是数一数二,家父的夫子曾经说过,若无意外,家父可以通过乡试成为举人。然而在赶去参加乡试的时候,路上不幸遇到了盗贼,不仅抢了家父携带的财银,家父还受了重伤。”
  “乡试自然是赶不上了,随行的秀才派人将家父送回家中。父亲伤势颇重,祖父、祖母拿出大半家财来为家父医治,可惜,回天乏力。家父受伤是在赶路的路途之中,银子被抢劫一空,手边没有珍贵的药材吊着命,又是夏日,伤势易腐烂,耽搁了最佳诊治时间,哪怕找寻了当地有名气的大夫,几个月过去,家父终是离世。”
  说到最后,周修林有些不好意思,“周家因为家父病重的缘故,没了大半家财。彼时,臣还年幼,家母悲痛过后,拿定主意让臣读书,这也是臣父亲的遗愿。然而父亲数年来在私塾里读书和后来看病的费用,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二叔、二婶极力反对,不同意让臣读书,甚至出声威胁,若是祖父、祖母将臣送去了学堂,便不再赡养他们二老。祖父、祖母起初有心供臣读书,但他们只剩下二叔一个可以养老的儿子,虽然怜惜臣,最后仍是答应了二叔的要求。然而臣的娘亲不答应,后来在祖父的协调下,家母与臣自立门户,与二叔他们分了家。家母绣工精湛,平日做针线活来供臣读书,祖母、祖母有时也会拿出积蓄,给臣买纸砚笔墨和书籍。臣来上京参加会试,当时家母身子已经不大好了,祖父、祖母更是偷偷拿出所有的积蓄,资助臣参加会试。可以说,臣能有今日,离不开家母以及祖父、祖母的付出。子欲养而亲不待,臣状元及第之后,家母还没来得及享福,便撒手人寰。至此,家中亲人只剩下祖父和祖母,臣不常与二叔他们一家人往来。”
  宋清辞静静的听着,周修林父亲的境遇可谓是让人唏嘘,若是周修林父亲路上没有遇到劫匪,最起码也是一个举人老爷,周修林哪还用经历这么多苦难。并且,对于市井人家来说,生一场大病,确实可以搬空家里的积蓄,这一点,宋清辞也是深有体会。
  “我娘亲也是因病去世,在她生前最后一段时日,请医买药都是经我的手,银子像水一样,哗啦啦往外流。周大人所说的,我亦是感同身受。既然周大人的祖母、祖母待你有恩,周大人应当好好孝顺他们。”
  周修林心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