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首辅夫人又败家了-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说渭县这边,楼君炎见盛县令此人比较靠谱,叮嘱交代的事情也说完了,便准备告辞离去。
  盛县令好吃好喝地供了财神爷几天,还颇有些不舍,他再三承诺会将桥修好,请他们放宽心。
  “有劳。”陆燕尔点头道。
  “不敢当不敢当,是我该感谢夫人与公子慷概解囊,鼎立疏财相助。在此,我替渭县的百姓感谢二位!”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盛县令发现有什么事同这位周夫人交谈甚好,而与那位周公子说不了两句,他便本能地感觉不自在,总觉得这位周公子凌驾于他头上,带着上位者的威慑感,颇有一种面对顶头上级官吏的错觉。
  可这位周公子对周夫人却是温声细语,百般呵护,就连他这个外人都看在眼里。
  自家那只母老虎看了,也忍不住抱怨他没情/趣不会体贴人,说你看看人家周公子如何疼媳妇的,累着就赶紧抱着。
  盛县令默默地看了一眼自家媳妇彪胖肥圆的体型,再看看自己矮胖无短的身躯,这不是为难人吗?
  盛县令忍不住抬头多看了一眼陆燕尔,心想你瞧瞧这位周夫人体态婀娜,媳妇长成这样,自己肯定天天抱着。
  这般想着,盛县令忽然道:“周夫人,这桥是你出钱所造,我想自然得以你的名字命名此桥为好,不知周夫人芳名为何?等桥修好后,我直接命人刻上去!”
  以她的名字?
  陆燕尔用的不是真名,用假名也甚感不妥,凝眉一想:“不如就叫青云桥,如何?”
  “青云桥,直通青云,好名字。”盛县令抚掌而笑,“愿我们渭县这种小地方也能出几个有本事的人物,直上青云,徒手可摘星辰。”
  盛县令总算说了一句豪情万丈、令人热血沸腾的话。
  楼君炎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陆燕尔。
  青云学堂,青云桥。
  这小姑娘作何对‘青云’二字如此有执念?
  他扶着陆燕尔上了马车,忽然返回到盛县令跟前,附耳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盛下令立时呆滞,整个脸色瞬间都不好了。
  甚至,两股战战,站不稳了。
  楼君炎说的轻描淡写,声音无波无澜,但盛县令却听得胆战心惊。
  他说:“这可是我夫人修建的桥,若我有生之年塌了,倒了,你的县令就算坐到头了,而你的脑袋也会在别处生根发芽!”
  平淡无波的语气,盛县令却是听得毛骨悚然,呆在原地,良久都觉得汗毛倒立,浑身发寒。
  楼君炎又拍了拍盛县令的肩膀,才掀帘子钻进了马车。
  陆燕尔望见这一幕,不禁伸手推了推他:“你同他说了什么?”
  楼君炎眸光幽暗地凝了陆燕尔一眼,将方才的话复述了一遍,陆燕尔惊讶:“你作甚这样吓他?”
  “因为,他多看了你一眼。”
  陆燕尔:“…… 那盛县令是个挺疼媳妇的人,又不是好色之徒,你平常与人说话不会看别人几眼吗?”
  “那不一样。”
  楼君炎倒还委屈地抱上了陆燕尔的腰,将头埋首在她颈窝,低沉的嗓音闷闷的。
  盛县令初时看陆燕尔的眼神很正常,最后那一眼分明带了丝艳羡惊艳。
  灼热的呼吸喷洒在她肌肤上,怪痒的。
  陆燕尔懒得理他。
  抬起纤纤玉手放在楼君炎头上,轻轻地抚摸了几下,只觉触手的墨发滑如丝绸,忍不住多撸了几把。
  在他们继续往京城的方向赶路时,堂堂首辅王宥已经被打下了天牢,此事引得朝野上下震惊,京城朝堂无不轩然大波,有惶惶不安的,有拍手称快的,有落井下石的,有刻意疏远的,更多的却是想法子求情的王党之人。
  一人下狱,可谓看尽官场百态。
  而同被下狱的还有一个叫做李哲的无名小卒。
  何以屹立不倒的王宥却在一个听都没听说过的无名小子手上栽了跟头,王宥可谓是身经百战,即使手段血腥,折损在他手上的忠臣不少,也几乎无人能撼动他的位置。
  而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需从七天前说起,那天乌云翻滚,注定就是个要下雨的日子。
  一个无所畏惧怀抱必死之心的青年男子来了京城……


第109章 短小君,随意看
  是挺巧合。
  景昭帝的眼神已经冷了下来。
  竟是王宥让李辅林偷盗边关布防图?因当时陆阳明重新布防,改变了应对策略,布防图便是在陆阳明手里。
  “父亲生前还留下了一些出关的记录,父亲发现有好几次可疑商队出入北漠,仔细一查才发现那些人根本就是专人豢养的死士,父亲查到正是王宥培养的,便直接写了份折子上报朝廷,却无任何回应,父亲便知道肯定是被人拦下,自己命不久矣。”
  王宥豢养死士却又让其在北漠活动,是何居心,很是值得推敲。
  看似眼前这个叫做李哲的人,看似这些证据皆指向王宥,可总欠了些火候。
  一个是边关布防图,却只是李辅林的遗言,两人之间互通的书信做为证据指向王宥。可布防图这几个字却并没出现在两人的信件中,只是李辅林的遗言中提到此事。
  除了死者的遗言,你就能证明是王宥让他去偷过吗?
  而一个是豢养的死士,却也只能证明王宥养了死士,又去了北漠,你能直接证明他通敌叛国吗?
  不过单就豢养死士,本就是大罪!
  景昭帝眯了眯眼,猛地拍案而起,怒不可遏道:“来人,王宥通敌叛国,立即打入天牢,择日候审!”
  最好打他个措手不及,绝不能给王宥任何喘息反扑的机会。
  “是。”
  李哲面色一喜,却听得景昭帝忽然问道:“李辅林当初为何不将证据拿出来?”
  早五年,晚五年可大不一样了。
  早五年,李辅林可能不会死。
  晚五年,这就说明李辅林叛敌的案子可能是一件冤案,且是景昭帝定的罪,岂不于他的君名有损,让他担上昏聩,不辨是非的恶名。
  自己推翻自己定的案子?
  呵。
  李哲本就毫无血色的脸庞愈发一白,心里咯噔一下,摇了摇头:“罪民亦是不知!可能父亲有何逼不得已的理由?”
  这也是李哲想不明白的事,早将证据拿出来,直接指证王宥,他们李家也不会如此落败,支离破碎。
  难道父亲是自愿保全王宥?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李哲脸色惨白如纸,不可能,绝不可能。
  景昭帝冷漠地看了一眼李哲,挥手:“将此人一并打入天牢,与王宥分开关押。”
  李哲惊愕。
  “陛下,罪民还有人证,当年诬告父亲的那个人便是受了王宥的指使!”
  “带下去!”景昭帝冷冷道。
  旋即又派人找到当年的那名人证,一并下狱,容后再审。
  然后朝堂便闹翻了。
  其中,却是有大部分官吏轮番来找景昭帝求情,痛哭流涕地道,“王首辅为大晋鞠躬尽瘁,还请陛下明察秋毫,臣等敢以项上人头担保,首辅绝对不是此等卖主求荣的佞臣贼子。”
  景昭帝冷眼瞧着,瞧够了,便一言不发地将人全部轰走,却是暗暗将这些人记在了小本子上。
  俗称‘秋后算账本’!
  一个小小的朝堂竟有近半的人为王宥求情,这说明了什么,可不是说明王宥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而是说明了王党的势力盘根复杂,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与他有利益权利的牵扯,王宥这棵大树倒了,这些攀缠着他的根子一样会枯死,会被清算。
  而天牢中的王宥听说后,冷厉的眸子里散发出一抹幽暗的光芒,暗骂了一句:“蠢货!”
  “二叔,他们也是想搭救你。”王哲翰疏通了关系进来,低声说道。
  “一帮子蠢货,学着点霍时贬,落井下石才是他们该做的,一个小小的御史台可比他们聪明得多。”
  王哲翰愣了愣,霍御史难道不是为了明哲保身才撇清与二叔的关系吗?
  他自幼就害怕这位二叔,虽恨不得摆脱王宥的控制,可王哲翰却是相当清楚若是二叔真没了,尤其是以通敌叛国的罪被诛杀,那他们整个王家都得完蛋,父母,他自己都会没命。
  他小心地道:“二叔,要不我派人去偷偷地告诫他们一番。”
  “不必,他们想求情就让他们求好了,你什么都不必做,只需做一件……”王宥示意王哲翰附耳过来,低声对着他说了什么,王哲翰一愣,旋即应道:“好!”
  “下次不要来了。”
  “是。”
  没几天,景昭帝便将众臣对王宥下狱一事的各种反应看在了眼里,对朝臣以后的升迁贬谪考核皆有了计较,于王宥的血腥把控下‘平衡’了十几年的朝堂,确实该大肆肃清,换换新风貌了。
  景昭帝略微思索了一番,便下令三司会审,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共同审理王宥通敌叛国的案子。
  慢慢审,总会审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景昭帝如是想,摸着下巴露出一抹老狐狸般的奸诈笑容。
  王宥啊王宥。
  朕老早就想对你下手了,苦于无机会啊。


第110章 回京(三合一)
  欺我大晋也!
  景昭帝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正待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一切。
  陆宗兼眸目微凛,感受到景昭帝勃然而起的嗜血煞气,但不知为何,再细看时,转瞬却又归于无。
  只听得景昭帝平静问道:“此事还有谁知道?北漠那边可知骊山大火之事已经败露?”
  “回陛下,只有臣与父亲以及少数近臣知道,想来北漠那边还没得到消息。而且…… ”
  陆宗兼略作停顿,余光瞥了一眼景昭帝的面色,“似乎那李连浩也被李承胤蒙在了鼓里,他好像并不知情!”
  “哼,是不是李连浩闭耳塞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皆是北漠人,更是父子。”
  儿子就算隐瞒了老子,岂能因一句隐瞒,老子就想撇清关系?
  陆宗兼暗道,难道真要开战了?
  五年前,那场仗没有打起来,如今,终是难以避免!
  只是不知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传信给你父亲,让他最近不必回京城,直接留守边关!还有,最好不要让北漠那边知道事情已经败露。”
  陆宗兼应道:“是。”
  看来景昭帝另有打算。
  “退下。”
  陆宗兼并未退出去,而是迟疑了一下,“陛下…… ”
  “还有事?”景昭帝拧眉。
  “是关于楼大人的事,但臣不知该不该告诉陛下?”陆宗兼面露犹疑。
  “说!吞吞吐吐可不像你的风格。”
  陆宗兼深呼吸一口气,说道:“前不久,臣收到了楼大人的信,托臣帮他查一件事,他与夫人自西境入大晋以来,就遭到了源源不断的暗杀,那些杀手的口音似乎是京城人士,且个个都是心狠手辣的死士,一旦被抓住就会咬毒自尽,尸体也会被暗藏的毒药化成尸水。所以,他便求臣帮他查查幕后黑手,结果还真被臣查出了一些猫腻。”
  景昭帝眉头狠狠一皱:“楼君炎遭遇了刺杀?朕不是派了人去接应?”
  孙忠上前,低声提醒道:“陛下,接应的人已经回京了。”
  是了,他派了人去北漠边关接应,但楼君炎那小子却转道去了西境,既然能跑到西境,自然能顺利回到大晋,景昭帝便收回了命令,哪曾想,最不安全的却是大晋。
  楼君炎周旋于官场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