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哥能够被封为淳郡王,多多少少有些运气的成分在,也有皇阿玛的慈父之心在里头。
  还有十二哥,他跟十三哥都已经是亲王、郡王了,连十五今年年中都被封为贝勒了,十二哥还是贝子,这也不是没理由的,十二哥向来不爱找什么存在感,就算是重大场合,似乎也能把这个人忽略掉。
  但他跟五哥的质朴和善还不一样,五哥那真是老实人,平时不争不抢,暗地里也是如此。
  但十二哥就有几分取巧了,皇阿玛还在的时候,老实的不得了。
  皇阿玛不在了,四哥才刚刚上台,十二哥便有几分耐不住性子了,这几年数次接触弘时,虽然做的隐晦,但瞒不过四哥的粘杆处。
  要说这人也是糊涂,早先皇阿玛还在的时候,那教训不够惨烈嘛,十二哥就不能安安稳稳的办差,非要做下一个索额图吗,就算是当索额图,那也应当是选弘晖,选弘时是什么缘故。
  不是胤祯偏心眼,弘晖确实是他接触最多的侄子,感情颇深,与弘时的来往就比较少了。
  但两个孩!孩子都已经上朝办差了,不提身份,不看性格,光看办差的能力,十个弘时也抵不过一个弘晖。
  十二哥简直就是脑子里进水了,从以前他就不太能理解,敏太妃当初不过额娘宫里的一个庶妃,十三哥就敢于一争,十二哥的出身比十三哥差什么,何至于要努力当一个隐形人。
  到了如今就更可恨了,不光是当隐形人,还想在背地里搅风搅雨,多大点能耐,就想着搞事情了。
  四爷看不上的这两个人,胤祯也照样看不上,尤其是十二,就算这家伙幡然悔悟,怕是也不会有做到亲王的那一天,宫里总不能养定太嫔一辈子,还是早些接出去为好。
  所以这事儿还得亲自去找一趟二哥,他统领工部,派官员去不合适,还得是他亲自去。
  当年的恩怨,早就已经过去了,犯了事儿的德柱死相凄惨,二哥这些年并不好过,李卓也早就已经放下了,又或者说,早就没精力纠结过往了。
  平日里的衣食起居,他已经习惯自己动手了,用不着李卓,衙门里的差事,李卓可以充做他的助手,休沐日的时候,李卓要么是跟着他,要么就是去城外的育婴院,而且攒了大半辈子的家底,基本上都投进去做慈善了。
  虽然跟那些贵夫人、官家小姐比起来,李卓捐的这些欠银,都不足以登上排行榜,但却基本上算是倾其所有了。
  不过,胤祯去庄子上找二哥的时候,还是没有带李卓,左右这两个人并没有见面的必要。
  胤祯虽然曾经跟理亲王公开撕破脸皮,但两个人并不相熟,撕破脸皮之前,互相也没太接触过,理亲王的那些儿子们,他就更没接触过了,要说二哥的家眷里,与他相熟的,那就是宁楚格这个侄女了。
  也亏得是个侄女儿,宁楚格这几年才可以不必跟着被圈禁,而是跟着五姐做慈善,早在二哥被封为理亲王之前,宁楚格就已经被四哥封为郡主了。
  这可是靠自己挣回来的郡主爵位,整个大清都是头一份儿的。


第80章 一更
  二哥看起来精神头很是不错,至少是不像几年前那么颓废了。
  跟做太子的那些年比起来,现在虽然不能说是意气风发,但整个人的状态极为平和,像极了……看透红尘的道士,若是换身衣服,再换个发型,那就更像了。
  二嫂看上去比二哥要年轻个七八岁,不像往些年那样端着了,行易近人了很多,似乎以前温婉的气质也稍稍减弱,整个给人的感觉很是通透。
  行吧,这世间之事还真说不清楚,二哥二嫂看上去,并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苦,反而跟康熙年间的最后那几年比起来,好多了。
  尤其是二嫂,以前虽是女子的楷模,一言一行都挑不出毛病来,可他光是瞧着就觉得这样的活法累,哪里像现在,表情和语气里都透着轻松。
  胤祯道明来意,旁的也就不用他插手了,二哥二嫂虽然不是丹青高手,但画技绝对是比他高的,两口子一边商量着,一边亲自画设计图。
  还真别说,二嫂更喜欢返璞归真的景致,二哥的审美则是像极了四哥,也不知这俩人是谁影响的谁,还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了,总归是与他的审美相差较大。
  “亲王府差不多要两年的时间才能竣工,四哥的意思是,若二哥没有出海的打算,那这两年就可以出去走走,也可以在朝堂上谋个差事,若二哥有出海的打算,那便要再等几年了,朝廷已经是在为出海做准备了。”
  胤祯把话说得明明白白,理亲王也听得明白,他若是选择出海,那在出海之前就必须被圈禁,不能接触朝政和朝臣,但如果选择不出海,那从现在起,就是自由之身了。
  老四大气,能做到这种程度,他之前都不敢想。
  “我大半辈子都在做太子,如今好不容易清静几年,也就不去外边瞎晃悠了,等亲王府建成,就带着一家人都搬进去,差事以后再说吧,现如今且先安稳几年。”
  理亲王不打算出海了,就算皇上允他出海,可他这一大家子人都还在这儿呢。
  而且他也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一辈子已经过去大半辈儿了,就算是为了这一家子人,他在京城做一个理亲王又有什么不好的。
  至于还能不能办差事,他虽然也乐意做些事情,但终究是拉不下这个脸面来,就看老四的安排吧,朝廷里边那么多个衙门,只要把他安进去,旁人那就都是陪衬了。
  胤祯带走了二哥二嫂画了一下午的设计图,也把二哥的话捎给了四哥。
  “二哥现在看上去跟以前可不太一样了,也难怪他不想着出海了。”胤祯想着二哥以前的模样,两相对比,就已经忍俊不禁了。
  “现在二哥看上去可不太像是一个皇家人,也不像参与朝政之人,若不是有一大家子的人在,可能都要出家做道士了。”
  那股飘飘欲仙的劲儿,尽管是有那张脸在加成,但也少不了气质的改变。
  “理亲王既然不打算出海,那也好,毕竟年岁已经不小了,大清还这么多事儿呢,留下来帮忙也挺好。”四爷倒是淡定的很。
  二哥既然没拒绝办差事,那他就敢用,废太子已经是之前的身份了,现在是他亲封的理亲王。
  “你觉得让理亲王去做皇家学院的学院长怎么样?”四爷很是认真的问道。
  胤祯在议政殿从来都是有座位的,身体放轻松倚在靠背上,并不如何紧张,反正大殿之上就只有他和四哥,还有一个端茶倒水的苏培盛,并无外人,说起对二哥的安排,也更像是兄弟俩在唠家常。
  “二哥来做皇家学院的院长,那倒是极为合适,允文允武,管理一处学院对二哥来说易如反掌,而且他做院长,除非四哥,否则哪个家长敢找上门去,让老师们网开一面,更不敢走什么后门。”
  更重要的是,二哥身份特殊,如果真要上了朝堂,每三日一次朝会,就算四哥免了二哥的跪拜之礼,但长此以往,心里边未必没有疙瘩。
  倒不如做这个皇家学院的院长,身份足够高也足够重要,偏偏又不涉及朝堂上的事情,也不需要去参加朝会,还是很稳当的。
  “朕可不是那样的家长,不会为了儿子去找理亲王,朕就是担心你,到时候心疼弘易,再眼巴巴的去找理亲王,人家可不一定买你的账。”
  弘易小的时候,十四弟还能拿出几分严肃的样子来,后来就不行了,论宠孩子,也!也就额娘还能跟十四弟比一比了,关键额娘那是隔辈亲,十四弟可是做阿玛的。
  做阿玛的胤祯,还是少不了要操几份心,尽管他的操心只是跟四哥提一提,具体如何规划安排大都是四哥的事儿。
  “皇家学院是给侄子们建的,侄女们是不是也该有处专门读书的地方,之前为了安抚蒙古,嫁过去了那么多的公主格格,所以安排的教育也是针对这方面的,但眼下大清国力日渐增强,就算是安抚蒙古,也可以换用别的方式了,四哥这几年就没给蒙古那边指婚,这要教给侄女们的东西,是不是也该换一换了。”
  胤祯虽然没有女儿,可能这辈子大概也不会有旁的儿女了,但这不妨碍他给侄女们谋福利,都是从小在他眼前晃悠过的孩子,有些不必吃的苦头,又何必非要去吃。
  就好像埋下一颗种子去,或许多少年后,就真的可以等到它发芽。
  皇家学院都已经建了,再建一个皇家女子学院,也不过是顺手的事儿。
  四爷没什么意见,这事儿旁人不会提,他自己也想不起来,十四弟倒是一如既往,从前的时候是为姐妹着想,如今是为侄女们着想,若是有女儿的话,十四弟怕是要把女儿宠到天上去了。
  不过很是可惜,十四弟的女儿缘比他还要浅薄,他好歹还有个女儿,十四弟这么多年了,就只得了一个弘易。
  皇家学院初定的院长是理亲王,皇家女子学院这边,院长的身份也不能低了去,太皇太后和太后年纪都大了,不合适。
  皇后也不合适,一则是后宫里边事儿太多,二则是怕皇后做女子学院的院长成为传统。
  四爷属意弘晖,所以让皇后做院长没事儿,但谁知道到了弘晖当皇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若是弘晖的嫡子不争气,那就不能把这样的权柄送到弘晖的皇后手里。
  子孙后代的变!变数还多着呢。
  所以想来想去,兄弟俩还是觉得,温宪来做这个皇家女子学院的院长更合适。
  年龄合适,身份合适,能力也足够。
  只不过,温宪可能又要忙起来了,好不容易培养出来一个宁楚格做帮手,这才轻松了两年,去年下江南玩得痛快。
  面对哥哥和弟弟给她安排的重任,温宪义不容辞,只是要了几个帮手,也不能说是要帮手,应当说是请求允许她另外找帮手。
  找的也不是旁人,而是曾经的四妃,现在的太后、宜太妃、惠太妃、荣太妃。
  这可是康熙年间管理后宫的人,还是在后宫激烈‘拼杀’当中活下来的胜利者,康熙年间进宫的女子有那么多,但是能活下来,保住儿子,还能位居妃位的,可真都是凤毛麟角了。
  这几位都是高手当中的高手,不管是管理学院,还是到时候给学生们上几节课,微微露点皮毛,就够学生们认真思考学习的了。
  继皇家学院和理亲王府之后,胤祯又给工部额外找了项差事,建皇家女子学院。
  还是一脉相承的风格,教室多,演武场大,唯独住宿条件艰苦,男院和女院并没有什么区别。
  男院、女院,还有理亲王府,是根据设计图定稿的时间,分别开始动工的,男院最早动工,也是最早竣工的。
  可女院明明是最后一个动工的,却赶在理亲王府之前竣工,竣工的时候,理亲王府的建造才完成一半。
  据说负责建男院的那帮人,竣工之后也被安排过去一块建女院了,经验完全照搬,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这也导致建出来的女院,几乎就是跟男院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也就是位置不同,门匾差了两个字。
  而且这两块门匾上的字,都出自一人之手,全是四爷亲笔题写的,没偏没向。


第81章 二更
  雍正六年,两处皇家学院陆续走上正轨,颇有几分不分伯仲的意思。
  男院这边儿,读书的学生有皇上的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