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他们来的不巧,正好贵太妃也在慈宁宫。
  贵太妃轻易是不开口的,若她早知道有今日,借着姐姐当年的关系,还能笼络当年并不是皇上的四爷,但于家族而言,皇上当年是被佟家放弃的那个。
  而如今的太后曾经也跟佟家交恶,更别提还有温宪公主的事儿了,勤亲王当年还打了舜安颜。
  这三个人现在是大清朝顶顶尊贵的三个人了,可有一个算一个,都被佟家给得罪了。
  她要是有个儿子,还能盼望着儿子将来把自己接出去,可她膝下并无子嗣。
  至于娘家人那边的想法,她并不看好,隆科多就算是能得皇上重用,但有勤亲王和怡郡王在前面,还有九贝勒、敦郡王、亲王他们在,隆科多且得往后排呢,能被重用到哪里去。
  往后宫送人看起来也不是个好主意,皇上跟先皇不一样,当年佟家先把姐姐送进了宫,姐姐死后又把她送进了宫,往前数,顺治皇帝在的时候,姑母也是被送进宫里来搏前程了。
  说句难听的话,佟家几乎是靠女人兴盛起来的,先皇顾念母族,所以才让佟家的姐妹接连进宫,如今的皇上可不需要顾念佟家什么,连姐姐当年抚养的情分,也早在这些年被佟家自己给磨光了。
  她在宫里头无权无势,佟家也没人会听她的,只能是尽力给自己找个路子了,也免得将来被拖累的彻底。


第69章 二更
  老八被贬为庶民,之前跟大清的生意往来自然也就没了,商队在事发之后,就再没出现过。
  对此,也就只有两个解释了,要么这事儿有老八的参与,所以才能避开的那么及时。
  要么就是郭络罗氏已经带着弘旺逃出海了,跟着商队找到了老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老八也就没有让自己的商队来大清。
  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这生意都是做不成了。
  老八被贬为庶人的原因,也就只有平民百姓不知道,在大清的上流圈子里,这事儿并不是秘密,想捂也捂不住。
  对于已经出海的直郡王,这事儿并没有瞒着,早在下旨把老八变为庶人的时候,就给直郡王写过信,送信的也是直郡王安排在港口的人,无论是直郡王,还是老八,行踪都神秘的很,连信件的传递靠的都是他们的人。
  直郡王毕竟是老爷子的儿子,会有这么一出,也是因为在直郡王和老八之间,老爷子过分偏爱直郡王了。
  在跟老八断绝生意往来的第三个月,四爷收到了来自于直郡王的信,当然这并不是第一封信,老爷子驾崩,直郡王就曾经寄来自己手抄的佛经,尽管当时老爷子已经下葬了,可还是将这些佛经烧在老爷子的陵前。
  这是在老爷子驾崩之后的第二封来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直郡王在信上说要接过老八曾经做的生意。
  用他的话来说,老八已经是庶人了,额娘和福晋又犯过如此大错,甚至老爷子的死跟老八有没有关系都不一定。
  所以这生意老八是肯定做不成了,倒不如他来做,日后的火枪火药,他也能拿出银子来买,而不是伸手向大清讨要。
  四爷也不是不能理解这个大哥的想法,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是老爷子,还是兄弟,对直郡王来说,到底是不一样的。
  问老爷子要东西理直气壮,但是问感情没那么深的弟弟要东西,可能就开不了口了。
  他之所以有顾虑,几位议政大臣也拿不定主意的原因,还是出在郭络罗氏身上。
  先帝的死跟郭络罗氏有着绝对的关系,这样的罪名,光是被贬为庶民可不够,但是一朝逃脱海外,隔着茫茫的大海,想捉人都捉不到。
  若是老八不在意父母之死,那郭络罗氏可能还在海的那一边享福呢,就算是老八苛待郭络罗氏,也必然不!不会将郭络罗氏处死,海外成了法外之地。
  对于所有的知情人来说,郭络罗氏都是一个极不好的例子,杀了人,犯了罪,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谋划,就可以远走海外,逍遥度日。
  而郭络罗氏能出逃,不就是因为有老八的船队。
  假使再有人安排行刺,或者是旁的犯罪行为,如果到时候借助直郡王的船队出海,也不是不可能的。
  朝廷固然可以加强防范,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漏洞,可能会刺激一些人铤而走险。
  但四爷之所以犹豫不决,不是因为顾及跟直郡王的兄弟之情,几位议政大臣跟直郡王的交情就更不怎么深了,他们纠结的原因还在于这其中的巨大利润。
  别看户部的银两收回来了,之后又查处了一起贪腐案,收回四十多万两白银,但国库还是不够富有。
  全国旱涝不定,赈灾需要银子,修建水利需要银子,修路需要银子,维持军队需要银子……
  这上上下下的花销太大了,哪笔银子都不想放过,更别说这还是一笔细水长流的买卖,只要直郡王肯收,大清就会一直有银子赚。
  尽管与老八做生意的时候,一年的利润只占大清财政收入的四十分之一,可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
  胤祯自然是主张大清有自己的船队,就跟前朝那时候一样,到时候海外的生意也能归朝廷掌握,再有郭络罗氏这样外逃的犯人,朝廷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在场的几个人里,胤祯是唯一有这个主张的,旁人不是不知道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法子,关键还是没钱,也就没什么可行性,最起码是现在可行性不高。
  前朝曾多次出海,每一次的花费都是巨大的,本朝可没有前朝这么富裕。
  想要出海,前期的投入是巨大的,不说旁的,就是商船造价就不便宜。
  老八和直郡王能出海,那是因为带的东西少,只带了人和粮草过去,至于老八后来建起来的商队,那些船基本上都不是大清的,而是洋人的。
  说到这事儿,胤祯还真是挺佩服八哥的,在哪儿都能混得开,能够航海的船,尤其是在这个时代,那是多金贵重要的东西了,八哥竟然也能弄来,而且还组建成了商队。
  大清从中获利不小,八哥肯定也赚了不少,如此才越不可能是八哥出了这样的馊!主意。
  四爷当上皇帝后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缺银子,国库里的银子完全不够花的,先帝当年是拆了西墙补东墙,催还户部欠银的时候,那已经是到了拆都没得拆的地步了,所以才不顾自己仁慈的名声,也要收缴欠银。
  后来虽然欠银是收上来了,但国库的银子这几年一直是入不敷出,也就相当于一直是在消耗那些银子,总有一天是会被消耗完的。
  胤祯跟四哥私底下也商量过,贪腐一事,已经到了必须得治的时候了,先帝待臣子宽厚,才会养出那么多的蛀虫,如果不是这么多的蛀虫在,每年的财政收入绝对不止这些。
  虽说,三年不改其志,但真要是停个三年不去管这些人,还不知道会多少银两呢,又会花出去多少。
  朝廷早一日把这些银子收回来,就能早一日干想干的事儿,兴修水利也好,修路也好,造船也好,出海也好,哪样都是需要大笔银子的。
  直郡王的提议到底是没能经过同意,这隐患确实有些大,此时又正值大清新旧更替之时,内部安稳极为重要。
  不过这封信,到底是促使四爷下定决心,决心现在就动一动那些国之蛀虫。
  先帝在时,甚至有几分奉旨的意思,曹家人几乎垄断了江宁织造一职,明明是朝廷的官职,却几乎成了曹家人可以世袭的爵位,几十年间可谓是捞足了油水。
  李家也惶不多让,同样也是织造‘世家’,除此之外,两家还共同负责监管江南的盐务。
  老爷子对这两家人,比对自己的兄弟和儿子都好,曹李两家从普普通通的包衣世家,到如今的豪门贵族,修了园子耗资之大,让人瞠目结舌。
  所仰仗的不还都是老爷子,肥差事弄成‘世袭’的了,江南的盐务管着,从户部借的银两也不过只还了三分之一。
  老爷子下江南,基本上都是这两家招待的,在江南的行宫也是这两家建的,甚至老爷子从江南带回来的女子,那也都是这两家孝敬的。
  怨不得老爷子投桃报李,如此优待这两家人。
  要知道当年还户部欠银的时候,老爷!子最疼爱的两个儿子,都是凑够了全部的银子,一分不少的还上了,儿子们哪有曹李两家贴心。
  要宰了先帝的两个宠臣,没有确凿的足够多的证据可不成,关键还在于收集曹李两家的罪证,而且不能打草惊蛇,免得事情难办。
  这事儿与十四无关,毕竟他作为九门提督,京城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
  四爷直接把这差事交给了九贝勒和怡郡王,两个人秘密出京去江南查访,老九精通账目,十三办事能力强,而且对官场上的事情能够看得很透彻。
  此行凶险,曹李两家在江南经营多年,不说是江南的土皇帝,但绝对是强到不能再强的地头蛇了。
  九贝勒和怡郡王下江南这事儿,就只有四爷和十四两个人知情,旁人,包括九福晋和十三福晋,都以为这两位被派出去巡视黄河了。
  远在江南的蛀虫要动,京城里的自然也不能姑息,这差事也没有交给胤祯,而是私底下交给了隆科多,由隆科多来搜查罪证。
  与此同时,佟国维和舜安颜分别上折子,历数舜安颜品行上的污点,一个品行不堪之人配不上温宪公主,所以请求与温宪公主和离。
  这事儿她不光是提前知会过四哥和十四弟了,连额娘那儿她都说了,既然要做女子当中的楷模,区区和离怎么成,倒不如直接来个大的——休夫。
  休书也不只是男子能写,女子也写得,既然是舜安颜的过错,那和离书就不如休书来的痛快了,而且也更引人注目,在史书上都能留一笔。
  那些所谓的读书人说什么不重要,后人如何评说也不重要,她自己明白在做什么才最重要。
  这要是皇阿玛在世,她肯定是不敢的,性命和自由相当重要,她舍不得。
  但现在坐在那个位置上的四哥,她就敢给佟家的舜安颜写休书了。
  过了今年,她就要三十岁了,即便是跟舜安颜互不往来,把驸马府的大门封得严严实实,可到底还是过得有几分憋屈,京城不能随意出,京城内她也不能随意出去逛,因为是女子,所以要避嫌。
  如今既然有这个机会了,她也想换个活法。


第70章 一更
  打算换个活法的温宪,如今才算是彻底走到人前来,一封休书天下知。
  驸马府的门匾被拆了下来,彻底被公主府兼并,本来她从和硕公主升为固伦公主后,这公主府的规模就应当扩大,休书送出去后,刚好可以把原本的驸马府名正言顺变成公主府的一部分。
  不光是一纸休书,温宪走向人前的途径不止这一种,而是选择了筹备育婴院,京城是第一家。
  里面除了管事儿的外,做工的都是孤苦无依的女子,或被休弃,或老无所依,或曾为妾室但被人抛弃。
  这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胤祯亲自筛选过的,他是九门提督,是禁军统领,想查些人太容易了,五姐要做慈善,他自然是支持的,这要用的人可不能马虎,不能让品行不端的人混进去,反而污了五姐的名声。
  育婴院,顾名思义是收养被扔掉的婴儿,这在京城并不多见,附近的城镇和乡野更多,被扔掉的婴儿里,十个有九个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