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十四贝勒呢,人家连侍妾都没有,哪儿来的宠妾灭妻。
  四贝勒和十三爷早在接下这个差事的时候,就已经预想到了,这是触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儿,只要他们不是存心和稀泥,就绝对落不到什么好名声。
  得罪人倒还是其次,众口铄金,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也能说成黑的,最严重的结果大概就是:被捏造出来的污名,会跟他们一辈子,当世之人会相信,后世之人也会相信。
  胤祯早先可没想这么多,他知道这是个不讨好的差事,但没想到这么不讨好。
  催债这事儿也就刚办了个开头,后边还有的磨呢,就已经有这么多的污水泼过来了,他都不敢想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儿,捏造罪名、诬陷,甚至是刺杀?
  这些不应该是他们来承担的,皇阿玛才是债主,当初给这个恩典的也是皇阿玛,皇阿玛赚够了仁慈的名声,享受够了臣子的恭维,如今却让儿子来收拾烂摊子。
  这不公平。
  他不知道历史上四哥有没有接这差事,也不知道皇阿玛到底是坑了哪个儿子,更不知道这些欠债最终有没有收上来,是不是在毁了讨债的人之后,这些个人就可以无债一身轻了。
  胤祯可不想替皇阿玛收拾这样的烂摊子,他们要牺牲名誉甚至性命才能收拾的烂摊子,若是皇阿玛肯下定决心,亲自来收拾自己的烂摊子,远不必付出这么多。
  “皇阿玛让咱们办差事,如今差事受阻,理应去找皇阿玛,流言猛于虎,太子和直郡王又一点准话都没有,光靠咱们上门去跟人家商讨,八辈子也磨不出一个铜板来。”
  “去找皇阿玛做什么?让皇阿玛下旨命令太子和直郡王还银子,还是下旨为我们恢复名誉?”
  十三爷对皇阿玛多多少少也是有些了解的,皇阿玛不可能会下这样的圣旨。
  而且皇阿玛竟然把差事交给他们了,那他们就应该办好,让皇阿玛知道他们的能力,而不是再把球踢回去。
  四贝勒倒是想听听十四弟有什么主意,若不是之前十四弟亲自上门找了五弟、九弟和十弟,可能现在还回来的银两更可怜。
  “皇阿玛若是可以下旨让太子和直郡王还银两,那最好了,讨债的难度立马就降低了一半,另一方面我觉得可能大家是真的没有太多的现银,皇阿玛应该在给我们一道权利,我们收不来银子可以收别的,庄子、铺子、田产、古董字画……这些都可以用来抵债,要实在不行,宅子也可以,一点儿都不愿意还的,就把宅子封了,什么时候把银子拿来,什么时候再把他的宅院解封,过期不还,那就把宅院卖了,能收回来多少银子算多少。”
  胤祯的意思是,索性把遮羞布扯开,这面子大家谁都别想要,皇阿玛别再想着当一世仁慈的君主,这些欠了债的人,也别想着光抹黑旁人的名声,不看看自己的心有多黑。
  国库都穷成这个鬼样子了,还要面子有什么用,万一有一场战争、有一场自然灾害,国库的银子都不足以应对,这都相当于已经是火烧到眉毛的时候了,还维持这些虚情假意做什么。
  十三爷虽然听着痛快,但这事儿它不妥当,皇阿玛不会同意的,皇阿玛若是能同意这个意见,也不会把催债的事情安排给他们,早自己收不就完了。
  他正准备把道理掰碎了讲给十四弟听的时候,哪成想四哥居然同意了。
  “就依十四弟所言,不过在面圣之前,咱们还得先写道折子,把意见落实到书面上,然后才能去见皇上。”
  四贝勒用手揉了揉膝盖,他虽然能猜到太子和直郡王的想法,但实在不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把国库掏空了,将来就算是能坐上大位,可要收拾这样一幅烂摊子,得花比现在更久的时间。
  人生一世,原就没有多久,想要实现自己的理念也是需要时间的,难道太子和直郡王就没有想过,将来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收拾烂摊子上,压根儿就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实现自己的理念吗。
  皇阿玛纵然圣明,难道只考虑自己的名声,就不为儿孙想想,不为继位者想想。
  十四弟的法子虽然莽撞,但皇上会同意的,讨债的差事原就没几个人肯接,如今就更不会有人接了,在这事儿上,皇上能用的只有他们。
  用他们的手来讨债,最大的反噬也都在他们身上,皇上能受到的牵连有限。
  反之,若是皇上自己来办这件差事,那所有的反噬就全都冲着皇上去了。


第47章 二更
  这封奏折写得再怎么委婉,可也难掩本质。
  康熙在看见这封奏折的时候,把茶盏都打落了,若真是按照这奏折上所写的,文武百官会怎么看,百姓会怎么看,后世之人又会怎么看。
  如果不是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收拾的地步,如果不是除了老四他们几个之外,旁人不会狠心办这件差事,这封奏折上的所有内容,他是一个都不会准的,甚至写这封奏折的几个人,也该是要好好冷一冷。
  但这不是没法子吗,帝王也有要妥协的时候,这种时候还特别多。
  胤祯在折子被送上去之后,就知道皇阿玛不会高兴的,这位虽然一直都想做一个仁慈的君主,但总的来说,算不得是一个慈父,到时候少不得要折腾他们。
  “先吃点东西垫垫,汤水就不要多喝了,免得到时候麻烦。”
  胤祯嫌太师椅硬,干脆让人把饭菜都摆在了榻桌上,招呼着两个哥哥一块用膳。
  午膳时间早就已经过了,晚膳时间还早着呢,这时候进食,是怕待会儿被叫到宫里去之后饿肚子。
  皇阿玛罚儿子总共就那么几种手段,要么是晾到一边,什么差事都不给,要么是罚站罚跪,再严重点就斥责呗。
  再严重的惩罚就没有了,如今在夺嫡里头搅风搅雨的,都是皇阿玛最疼爱的儿子,皇阿玛可舍不得收拾。
  要收拾也只能是收拾跟在后头的臣子,比如索额图,这位也算是有功之臣,最后被活生生饿死在宗人府,太子却一点儿事儿都没有。
  胤祯估摸着皇阿玛可能会让他们跪在一边,好好晾一晾他们,既不能去吃饭喝水,也不能去解决三急。
  趁着还没叫到御前去,这会儿当然是要好好养精蓄锐了,肚子里得多点儿存货,别到时候挨饿。
  三个人一人一碗面,还吃了不少牛肉和猪肉脯,临走的时候,人手两块奶糖,这是应付突发情况的,也是胤祯硬塞的。
  万一要是低血糖什么的,把奶糖塞嘴里就行。
  到达乾清宫的时候,可以说已经是做好了全部的准备,老爷子果然如预想般的生气,脸都是青的,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
  如果老爷子有读心术,就会发现他一直认为胆大天真的小儿子,实际上就是个不孝子,看到他气成这模样,心里边产生的情绪居然是喜悦的,庆幸自己在来之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果然是老三套,三个儿子前后不一的跪下,十四比四贝勒靠后半个身子,十三爷又比十四靠后半个身子,而且四贝勒居中,稳居c位。
  康熙自顾自批改奏折,压根就没理会这三个儿子,右手边的茶盏换了四回,桌上的奏折也改得七七八八了,这才让几个人站起来。
  御前不能失仪,膝盖跪痛了这会儿也不能揉,关键胤祯现在不是膝盖疼不疼的事儿了,是他腿已经跪麻了,强撑着站起来后,眼泪都已经憋出来了。
  这腿麻还不能随意动的滋味儿,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太……酸爽了,以至于生理眼泪都出来了。
  四贝勒和十三爷都低着头,就算是不低头,他们的身位也刚好是错开的,不可能瞧见脸上的泪,但刚刚起身站起来的康熙可瞧得真真的。
  他瞧见过妃嫔的眼泪,瞧见过儿女们年幼时的眼泪,也瞧见过大臣们或懊悔或感激时的眼泪,但十四这样……至于吗。
  太子和直郡王不是没有这样跪过,可谁也没跪哭过,这算多大点儿事儿,他爱惜了这么多年的名声,如今即将沾染上污点,他都还没哭呢。
  就这点承受能力,怪不得眼巴巴的送这样一封奏折上来,担不起大任……
  面对这样的十四,康熙在心里头能挑出一百条毛病来,眼泪是弱者才会有的东西,他知道这几天风言风语有很多,但没想到已经把几个孩子吓成这样了。
  康熙迟来的慈父之心,总算是给这三个人赐座了。
  胤祯慢吞吞的移过去,小心翼翼的坐下,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借着衣袖作遮掩,慢慢给自己揉着。
  千算万算,没算到腿还会麻,早知道就不把太多的重量放在腿上了,如果能一直靠上半身控制着,腿部也不至于血液不畅,自然也就不至于麻了。
  胤祯在心里边暗暗可惜,那边皇阿玛和四哥已经讨论起来了,准确的来说,应该是讨价还价。
  奏折上所写的东西,皇阿玛不想全都答应,四哥当然是力争让皇阿玛全都答应下来,这样后续的事情才更好做,天家父子一来一回的扯皮,倒也跟寻常人家没什么不同。
  尽管腿麻了,但这影响不到嘴皮子上的功夫,更影响不到脑子。
  胤祯果断就加入到了父兄的扯皮当中,十三爷也是个机灵的,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
  这种一条一条来回掰扯的经历,对康熙来说,还是第一次,如果他曾经有留心过菜市场,那大概就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一幕,每天都在菜市场上演,为了一个铜板儿,好多人能扯上半刻钟的功夫。
  足足花了一个时辰,两边儿才终于把事宜定下来,不光康熙说的口干舌燥,四贝勒他们也是如此,不过紧绷着的神经,这会儿总算是轻松了几分。
  皇上不会下旨让直郡王和太子还欠银,但会私底下告知他们,相信有心于大位的直郡王和太子爷,不会捡了芝麻丢西瓜的。
  户部不能去封欠债人的宅院,但是允许用别的东西来抵债。
  胤祯临时提出来的小建议,也被采纳了,但凡是在户部欠了银子没有全部归还的,必须要限制花销。
  所有的酒楼、茶馆,以及烟花之地,这些人包括这些人的子孙都不允许进入,绫罗绸缎也不必想了,首饰和价格高昂的胭脂水粉也都不能买,若是被发现了,那就立刻查抄此人的库房。
  总之没有把银子还回来的人,那就慢慢的攒银子,别想着挥霍。
  胤祯还提了一条更狠的,不过被驳回了,照他的意思,这些所有的欠款人名字都写在大字报上,贴在最热闹的街市里,让满京城的人都看见。
  而且欠债数额巨大的,可以考虑登上朝廷的邸报,让整个大清的人都看见,若是哪份邸报有幸能够被保存下来,后世之人都能够看到。
  可惜了,这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没能被采纳。
  不过,让胤祯吃惊的还是皇阿玛对曹李两家的优待,太子和直郡王都要把欠钱全部还上,这两家却是被皇阿玛单独提出来,只付账上的三分之一即可,也就是说,大半的欠银都给免了。
  皇阿玛这债主做的可真是够大方,拿国库的银子优待臣子,有本事把自己私库里的银子拿出来替人家还上。
  在胤祯看来,这就有些公私不分了,户部的银子那是国家的,皇阿玛私库里的银子才是可以随意支用的,而内务府库房里的银子,则是要归于整个皇室,像他们的安家银子就全都是从内务府出的。
  既然皇阿玛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