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岁上只长了原身五岁,性子很是稳重,平素里连话都不多,最大的优点应该是听话了。
  原身之所以把李卓提拔为大太监,就是因为李卓听话,听他的话,把他当做唯一的主子,而不是看他年纪小,就更多地听从德妃的吩咐。
  胤祯用的是药膳,晚膳很是清淡,一屉豆腐皮儿包子,一份山药粥,一份清蒸鱼。
  戌时三刻(晚上十九点四十五分)便已经歇下了。
  胤祯素来是个心大的,心里不装事儿,平日里那是头沾枕头就能睡得着,今儿睡得早,花的功夫也比往常要久,约莫过了半炷香的功夫,躺在床上的人,呼吸就已经平稳起来了。
  一觉好眠无梦,一直到凌晨被李卓唤醒。
  “什么时候了?”胤祯眼睛都没睁开,迷迷糊糊的问道。
  “回爷的话,还差两刻钟,便是寅时(凌晨三点钟)了。”李卓恭恭敬敬的道,身后还跟了两个端着衣服的宫女。
  行吧,既是答应了要去上学,那最起码要态度端正,迟到早退这种事情,还是避免了吧。
  “衣服留下,你们都先出去。”胤祯这会儿已经坐起来了,他可不习惯让旁人穿衣。
  说起来也挺让人纳闷的,在原身的记忆里,这些皇子阿哥们在演武场上,那也是真下苦功夫,春夏秋冬四季都不带有歇着的时候,可像穿衣这种简单的事情,却要让宫女太监伺候。
  在永和宫养病的这段时日,胤祯已经基本get到了穿衣的技能点,速度也不算慢了。
  待他洗漱好后,外间桌子上放的白粥和蒸饺,温度刚刚好,这时间掐算的,让人不得不佩服。
  上书房就相当于是皇家的私立学校,专门为皇家子弟开办的,待遇自然跟普通的私塾不一样。
  像胤祯,年岁与他相仿的皇子阿哥,就只有老十二和老十三两个人,老十二大了他三岁,老十三比他年长了两岁,十五却是比他小了整整五岁,现在还没到入学的年纪呢。
  胤祯是整个上书房年纪最小的皇子阿哥,平时的文化课都是同十二哥和十三哥一块上,往上数年岁相近的几个哥哥,八哥从去年起就已经开始办差,九哥跟十哥单独一个班,也是在隔壁。
  这次跟着皇阿玛去盛京谒陵的皇子不少,九哥、十哥、十二哥和十三哥都去了。
  本来上书房正儿八经的学生就只有他们五个,一下子走了四个,胤祯养病的这段时间,上书房直接就停摆了。
  如今他要回来上课,授课的文武先生们,还有他的伴读和哈哈珠子,也都回来了。
  两个伴读,一个是皇室的宗亲,一个是朝中大臣的儿子,八个哈哈珠子基本上是从包衣世家当中挑选的,大部分都同他的母族乌雅氏有些关系。
  伴读同哈哈珠子不同,前者是陪皇子读书的,后者是替皇子挨罚的。
  皇子若是在上书房犯了错,答不出问题或功课未完成,那挨打挨罚的都是哈哈珠子。
  简单来说,在上书房,伴读算得上是半个主子了,哈哈珠子基本就等同于是皇子阿哥的仆从。
  胤祯的两个伴读,一个是工部右侍郎完颜·罗查的嫡长子明泰,年长了胤祯三岁
  另一位则是简亲王雅布的第六子敬顺,敬顺乃是简亲王继福晋所出的嫡子,奈何上头还有个元福晋留下来的嫡长子雅尔江阿,这身份说贵重也贵重,说尴尬也尴尬。
  每日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老师指定段落,学生也要读上整整120遍。
  这简直是摧残。
  原身已经将《论语》和《孟子 》背下来了,如今胤祯在读的是《大学》。
  他对背书并不反感,只是念上120遍,就有些让人不理解,也不耐烦了。
  可偏偏又不能懈怠,他上辈子如果读书不用功,老师顶多也就是罚站而已,可这辈子若是不用功,师傅们的教鞭打在别人手上。
  都是血肉之躯,而且都还是半大的孩子,打在这些人手上不比打自己手上舒服。
  就算是摸着自个儿的良心,胤祯也不敢在课上偷懒。
  一上午的课,师傅换了三位,两位是汉文师傅,一位是满文师傅。
  到了下午的‘体育课’,偌大的演武场上,就只有他们这么一小撮人。
  五位教弓箭和骑射的谙达,两位负责茶食的书童,这些书童可不是宫里的太监,而是在八旗子弟当中挑选出来的。
  再加上两个伴读和八个哈哈珠子,这就是演武场上全部的配置了。
  胤祯可没有占用公共资源,每位皇子都要配备这些人,演武场上的位置也都各有划分,就连放置马匹的地方,那也都是分开的,各有各的位置。
  长达十四个小时的课上下来,胤祯用完晚膳,基本上倒头就睡,别提什么养生不养生的了,在疲惫和困意面前,这些全都算不了什么。
  半个夏天,胤祯都是在这种充实又忙乱的生活中度过的,以至于他无比的羡慕,那些跟着皇阿玛去盛京的哥哥们,该是多么的自在又轻松。


第4章 
  金秋九月,天气渐渐凉爽下来,出巡的御驾也终于回来了。
  胤祯还是个需要在上书房读书的半大孩子,接驾自然没有他的事儿,被安排去接驾的是太子和四哥。
  接驾并不是在紫禁城门口,也不是在京城的城门口,而是要跑到京城外的三十里地处。
  老爷子也是够折腾人的了,本来嘛回自己家,何必让人去接驾,而且还是跑那么远去接驾,在宫门口候着不就得了。
  宫里的娘娘们,都在紫禁城内门候着,至于胤祯,这事儿跟他还真没什么关系,整个紫禁城都已经沸腾起来了,唯独他还要待在上书房读书。
  汉文要学,儒家经典要学,史书经册要学,满文和蒙文也要选。
  这基本上相当于同时开了两门外语课,纵然原身有基础在,但这么多的课程安排也同样让人不轻松。
  如果答得不好,师傅们罚他自己也就罢了,可偏偏罚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旁人。
  胤祯实在狠不下这个心肠来。
  他这个人惯来是没有什么‘圣父’心理,不然的话,上辈子早就跑山区支教去了,又怎么会选择游戏直播这个来钱快又轻松的行业。
  可他也见不得有人因着他受罚吃苦,在这个年代,讲究‘人人平等’无疑是痴人说梦,可总归心里头要留些底线。
  倘若他是做阿玛的,可舍不得像皇阿玛一样,让儿子跑那么远去荒郊接驾。
  随着御驾的归来,阿哥所也彻底热闹起来了,胤祯从上书房回来,可以说是收礼物收到手软。
  除了年长已搬到宫外去住的大皇子直郡王,从三爷诚郡王开始,一直到十三爷,出去的皇阿哥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送了礼的。
  差不多都是盛京的特产,以人参为主,成年男子手掌长的人参,就跟大萝卜似的,被装在盒子里当做特产来送。
  这可是好东西。
  “拿到库房去,让人妥善保存,礼单也都收起来。”
  当弟弟还是不错的,这么多哥哥送礼,自个儿却用不着往外送。
  库房的事儿一向是李卓亲自去办,连同钥匙都是李卓拿着,可见原身对李卓有多信任了。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就连他自个儿也觉得,这人确实好用,话不多,很少发表什么意见,关键是办事儿靠谱稳妥,不必担心中间出什么岔子。
  人的精力总归是有限的,功课上的事情他尚且忙不过来呢,其余的地方就不想再多耗费精力了。
  旁人送礼,都是差人送过来,十三哥送礼也是差人送过来的,可送完礼之后,本人却是空着手上门了。
  何必多折腾这一趟呢,自个儿拿着礼物过来不就完了。
  “好不容易回宫了,你也不嫌折腾,天色都已经暗了,还跑过来一趟,有什么事儿明天说不就完了。”
  同班同学,明天凌晨三点就能碰面了,有什么事儿不能等到明天再说。
  “我这不是想着来看看你,还没到盛京呢,你病重的信就已经快马送到皇阿玛手里了,可是把我们吓得不轻,哪怕后来收到你痊愈的信件,这一路上心也没放下,现在看来,你倒是恢复的不错嘛,很有精神头。”十三爷笑道。
  他同时十四弟一块儿长大,额娘是德妃娘娘宫里的庶妃,依着身份是没资格养孩子的,所以他自幼就被抱到德妃娘娘膝下抚养,众多兄弟当中,关系与他最亲近的便是十四弟了。
  这话说的,确实让人心窝子里很暖。
  “可不是恢复的不错嘛,如今都还用着药膳呢。”胤祯有些无奈的道。
  说实在的,御膳房做出来的药膳,滋味儿确实不错,只不过这毕竟是滋养身体的药膳,味道着实清淡了些,用的时日久了,难免让人向往重油重辣重口味的美食。
  “你可得了吧,宫里头的日子多舒坦,你是不知道,这一路上黄土漫天,天气又热,赶路别提多难受了,那衣服本身就被汗水浸透了,再混上飘扬起来的黄土,沐浴的时候人都没法看了。”
  十三爷似真似假的抱怨着,赶路确实是个苦差事,在外骑马的时候,滋味儿也确如他说的那般,但坐在马车里赶路的话,倒是也还好。
  真不是他心思多,跟十四弟比起来,他作为德妃娘娘的养子,就算亲额娘也在永和宫里住着,但到底跟十四弟是不一样的。
  所以很多事情,不得不多想一些。
  之前伴驾名单还没出来的时候,十四弟本来也眼巴巴的想跟着一块去,可能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吧,皇阿玛并没有点十四弟随行伴驾,他却在随行之列。
  为着这事儿,在出发前,十四弟还同他生了两天的闷气呢。
  胤祯本来是挺羡慕这些哥哥们的,如今听了十三哥这话,倒是有些庆幸自个儿是留在宫里头了。
  想想也是,这年头不光交通工具不发达,就连路那也都不怎么样,车马过去,必然尘土漫天,吃喝住也肯定跟宫里没法比。
  如此一来,那倒还不如在宫里头待着呢。
  心里虽这么想着,可胤祯还是要出言安慰安慰十三哥。
  “最起码你这两个月都不用在上书房读书,不用日日早起,也算是赚了。”
  这又哪里是赚了。
  “我来这一趟,一则是想亲自看看你恢复的情况,二则,就是想问问这段时间所学的内容,抽时间赶紧补上。”
  他一路上可都惦记着这事儿呢,十四弟素来聪明,哪怕比他小了两岁,功课上也没落下太多。
  他这一走就是两个月,若是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十四弟给反超回去,自个儿都能郁闷坏了,毕竟他是大了两岁的哥哥。
  当然了,十三爷这会儿已经选择性的遗忘了一同进学的十二爷,人家跟他也差了一岁呢,可在功课上,不照样也被甩后头去了。
  还有如此好学上进之人。
  行吧,虽不甚理解,胤祯还是把书本全都拿了出来,将这段时间所学的内容划给十三哥,还颇为贴心的把自己的笔记也一并拿了出来。
  原身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胤祯就不同了,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上辈子养成的习惯就是记笔记,方便复习时查看。
  上辈子的习惯也被他原封不动的拿到了这辈子。
  胤祯并不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所以并没有看到十三哥脸上一闪而过的惊诧。
  当然不是为了一本笔记惊诧,这笔记上的字儿都快飞起来了,没有任何美态可言,不过这也是正常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