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搅乱三国-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兖州之战(下)
    不光如此,曹军兵马如水银般漫杀过来的同时,天空中突然又是箭雨急下。耿凌的后阵兵马正在乱哄哄的转向,人马过于拥挤中,此时遭受箭矢袭击,无疑中者无数。并且这些箭矢中有些还绑有炸药,耿凌的后阵军团立时被炸得人仰马翻,陷入进退两难的混乱之中。
    耿凌经过连番喝止、传令都无果的情况下,意志动摇,只能随着军士的裹夹,向那尽是芦苇、矛草的“死地”退去。
    曹智预留在敌军后方的王平部,及左右两翼的袁约部和夏侯渊部各一万精锐骑兵,此时在敌军后方和东北、东南两个角上同时发动着冲击,发挥着劫断敌军退路,和驱赶敌人进入包围圈的重要作用。
    致这日黄昏时,耿凌所属青州黄巾军五十五万人被赶入尽是泥水、芦苇、矛草的";蓼儿洼";。当他们意识到这是一片死地时,想要突围时,才发现已经被曹操的十万兵马包围。
    曹操此次的基本思路同上回对付白绕相同,不过此次用的不是水淹,而是火攻。曹军于入夜前封锁了进出洼地的所有道路,瞅准方向,先点燃了一处不相连芦苇荡,火仗风势,风助火威,这块芦苇荡一下子就烧的蓬蓬勃勃,呼呼啸啸,好似壮观。火苗上窜到最高点时,好像连天穹都要被熔化了。
    北海方头领杜大目,正组织兵马冲此地突围,看了蓬勃的火焰,吓得止了步。同时也明白了敌军接下来要用的手段是火攻。
    “剿抚”的事依然由荀彧具体施使,他已经比较有经验了。荀彧携带着曹操的亲笔信来到芦苇荡中黄巾军的一处营地。他没有见到耿凌,耿凌此时谁都不愿见,荀彧只得把信交给了济南方头领马上飞,并转达兖州牧曹操的意思:除首恶耿凌之外,凡投降者,一概既往不究,黄巾军大小各";方";可整体编入官军,当然也就是变成曹操的部属,并答应保持其相对独立性,黄巾军原有";头衔";者,可在新军中担任一定职务。最后强调:限三日内答复,三日后如不投降,则将被大火化为灰烬!
    书信和威胁发出后,又有乐进的属下登场,在这三日里,不断有隶属乐进斥侯营的将士,潜入被困的黄巾军各营各方,秘密进行策反。
    在这三日夜里,耿凌以失去了对属下和部队的控制,他甚至于不愿见他们。作为黄巾军的首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向信奉他的徒众们不停宣讲着太平道的教义。面对站在泥水里的徒众,耿凌告诉他们,人界分九等,最低等的是";奴婢";,往上则是";善人,贤人,圣人,仙人,真人,神人我们不能做奴婢,要做神人。";
    但是被困得饥寒交迫的黄巾军,大都熬不住眼前的苦痛,更不愿意品偿被火焚的滋味。此时他们都不幻想自己能成为神人,而宁原做吃的饱的奴婢。于是便悄悄地传递着曹操的招降书,各方头领也在暗商着是否投降。
    尤其是北海方的杜大目和济南方的马上飞,这两方在现在的黄巾军中实力最强,目前还有保有二十三万人。而最近就在这两个方里掺进了一些他们以前的黑山军旧识,这些人都是在上次的东郡之战中投降了曹操的黑山军将士。这其中就包括杜大目的老熟人,黑山军副将";雷公";。雷公告诉杜大目自己败给曹操那是心服口服,并且告诉杜大目曹孟德是值得信赖,可以投效的。雷公极力撺动杜大目、马上飞等人率部投降。
    杜、马二人自忖,投了曹军,即能使兄弟有口饱饭吃,不致于被烧死、饿死,而自己也可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官儿。杜、飞二人都认为这么好的事还不干,那就是傻鸟了,于是在第二日便摘下了黄巾,举着白旗走出了芦苇荡。
    北海方和济南方一投降,青州黄巾军事实上已经垮了。第二天,又有乐安方、东莱方等大小不一的数十方效仿杜大目和马上飞投降曹军。结果到了第三日,曹操规定的最后期限时,芦苇荡中只剩下了耿凌亲领的齐国方。但此时齐国方内部发生了内讧,一位小方头领将耿凌杀害,割了耿凌的首级献到曹军请赏,曹操遂即用耿凌的首级祭奠了鲍信的亡灵。
    至此,兖州战役胜利结束,所有剩余的青州黄巾军全部被招抚。
    青州军号称百万,其实是有点滥芋充数的,现在能打仗的也就大约三十万,其余的几十万大都是军士的亲属,有些还是老人和孩子。
    曹操新编了那三十万黄巾军,号为";青州军";,曹操又自封为兖州牧,接收了刘岱、鲍信遗留在兖州各县,各郡的十几万兵马,加上曹智和其原有的兵马,部队阵容一下子扩充到了五十几万,实力已是今非昔比。
    凭曹操的目前的实力已是个实足的军阀、大豪强了,完全有了资格参与“群雄逐鹿”。然而他知道,如果想逐鹿中原,成就霸业,光靠有兵马是没用的,最关间的还是地盘和人才。
    现在曹操拥有了兖州这一州之地,他把隶属冀州的东郡豪不客气的划入兖州,还当仁不让的把胞弟曹智在扬州拥有的丹阳郡等地也纳入了他的治下。
    当然,这一切是得到了曹智的首肯。曹智也是一直盼着这一天,现在曹操兖州奠基,实力大增,著名的";青州军";也组建了,接下来应该会一番风顺。他那点地盘本来就是为曹操打的,现在能并给他,他也没什么意见。当然,丹阳太守还是由他来做。
    曹操上任兖州后首先迁州治到鄄城,然后贴出";招贤榜";向全天下招贤纳士。
    曹操对招募人才这件事表现的非常认真,非但广贴";招贤榜";,对名气颇大的才俊,或派使者,或亲自登门邀请,可说是不遗余力。
    曹操的热情和真挚打动和吸引了无数名士投效。首先来投效的是东阿人程立(后改名为程昱),程立又推荐满宠。之后又有毛蚧、于禁典韦等。
    从此以后,曹操身边围绕了一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他们为曹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成就自己的一世功勋时,也成就了曹操的一世霸业。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赃不均
    (即兖州战役结束后,曹智又在鄄城呆了半月余,返回丹阳宛陵时已是五月末,六月初接近炎炎夏日之际。翠树争荣、野花吐艳、景色幽丽,倒是不寂寞。
    但曹智瞅着身边这些人都不怎么样,看见曹操收录了不少名人,曹智心里多少有些吃味,感叹着自己身边怎么尽是些三国二流货色:许诸、王平、蒋钦、周仓、李虎、朴胡、袁约、杨车、李黑再加上曹操最新分配给他的杜大目和雷公两个土匪,这些个武将在曹智那半吊子的三国史印象中,没几个耳熟能详的。唯一在曹智印象中排的上号的李典、乐进被曹操留下己用了,说是他现在身边缺武将统领激增的兵马。李典、乐进又是正统禁军出身,正好助他整顿兵马。
    在兵马分配上,曹操倒也没亏待曹智。曹智带着两万人马来帮曹操平定兖州,现在回去时变成十二万了,曹操整整划给曹智十万兵马。早曹操看来曹智毕竟是他亲弟弟,自己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兵马,一是分派不过来,二是曹操目前也没那么多粮食养活他们。划给曹智一举两得,而且也放心。最主要曹操希望曹智能站稳丹阳的同时,为他在扬州继续扩张地盘。
    同时,这也是曹操拆编黄巾军的一种手段,原先招降的时候曹操对杜大目等人承诺过,保持他们部属的完整和独立性。但那是一句空话,被收编了那还轮得到你说话。任何一个主帅都不会放心投诚的部属仍旧抱成一团,今天你能叛变耿凌,明天也可能背叛我曹操,再说曹操生性就比一般人多疑的多。这好像是他们曹家的传统,曹智有时不知受前世影响,还是受现在曹智潜意识的影响,有时也想的比较多,但这并非没有好处,有时甚至对曹智的决定来说至关重要的。
    并且曹操做这件事时非常有政治手腕,他不是立竿见影的撤换原先黄巾军的将领,而是让他们领着自己原先的一部分部下,到不同的地域、防区驻守。这样即分散了他们的兵力,也消弱了他们对“新青州军”的影响力。并且这些将领分配到不同郡县任职,均有曹操的亲信在当地弹压他们。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即做到了没有违背承诺,又把实际兵权牢牢掌控到了自己手中,这在后世很多帝王、霸主都是有效仿的。
    同时也是造就了曹智分到曹操在东郡和兖州最大的两个武将“收获”,一个打呼想打雷般猛烈的原黑山军副将——雷公。一个是揣着两根狼牙棒,身材矮胖,只会瞪着两大眼珠“曹主公,曹主公”瓮声叫唤的青州黄巾军北海方首领——杜大目。
    曹智在鄄城就问过这新加入曹智麾下的三国史二流武将,谁给他们起的这两缺德名字。两人均慎重其事的告知曹智,这是他们的本名。曹智当场没把吞进嘴里的饭菜全喷出来,“喔,生出来就叫这名啊!真是人如其名!”曹智只能忠心地,外加默默地对这两位的父母说声“佩服,佩服!”
    曹智一路回顾自己身边的武将,惊奇的发现他身边这么多武将中竟没一个身高在一米八以上的,都是偏敦实矮胖型。曹智那个悲叹啊!自己身边怎么就没个像典韦那样一米九的伟岸武将,看着也让人舒心。这让曹智心下嘀咕着,曹操明显与他“分赃不均”。
    这就是曹智目前身边的武将情况,再看看谋士,那就更没法和他大哥曹操目前的实力相提并论了:祢衡、李儒、杜濩、邓艾这些人曹智在前世的半吊子三国史中,倒是隐约听说过这几号人,但这些人好像都不怎么正面。对了,还有个枣袛,但枣袛应该算他武将好呢?还是应该算他文臣?这人他应该两边都不靠谱,属于“中间人”。
    曹智暗忖着身边这些谋士,曹操现在身边一个毛玠大概都能把他们比下去。曹智在鄄城是见过毛玠后启程的,你看看人家毛玠一来对曹操说的那话,一听就举得上档次,有见地。
    毛玠一到鄄城就对曹操来了个毛氏“隆中对”,他原话是这样说的:“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民生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国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在数年以前曹智也许还听不太懂毛玠这段话,甚至于要情人翻译。但通过这么多年在三国的文学修养的提升,现在曹智非但马上听懂,而且已经立刻能体会到这段话的精髓。
    毛玠认为现在国家的局势是这样的:“如今天下分裂,天子迁移他方,人民放弃本业,因灾荒而逃亡他乡,国家没有一年的粮食储备,百姓没有安居本业的念头,这样的局面实在难以持久。现在袁绍和刘表,虽然百姓众多,军队强大,但他们都没有谋划远大事业的考虑,也没有树立根基、确立基础的打算。打仗作战,正义的军队一定能够取胜,保持地位凭借的是财力。他建议曹操应当遵奉天子,并以他的名义号令不履行臣子义务的地方诸侯;发展农业生产,积储军用物资,这样霸业与王道才可以成功。”
    毛玠的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