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国策-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的国情比较特殊,无法像中美俄那样建立“三位一体”的战略打击力量。
    日本本土面积不到38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千米320人,不但缺乏部署陆基战略弹道导弹的空间,还会“绑架”12本人。即便大国非常克制,不对日本全境实施战略核报复,仅对战略弹道导弹基地与部署阵地进行核打击,日本也将成为“不毛之”,大和民族子民成为战争的直接牺牲品。
    对日本来说。最理想地选择是战略轰炸机与战略核潜艇。
    相对而言。前者不但生存能力与突防能力不佳。还存在研制难度大、投入巨大、需要本土基地等等弊端。最重要地是。日本与共和国相距不到1千米。所有空军基地都在共和国地战斗机、短程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地打击范围之内。即便战略轰炸机在战争爆发前升空执勤。能否在战争中发挥作用都存在问。
    对日本来说。理想地战略武器运载平台就是核潜艇。
    战略核潜艇地生存能力、隐蔽性与运载能力远远超过战略轰炸机。
    日本是岛屿国家。面向广袤地太平洋。战略核潜艇出航不受任何限制。最重要地是。日本可以将战略核潜艇基地建在远离共和国战术力量打击范围、又在日本战术空军掩护范围之内地外岛。比如硫黄列岛、大东诸岛与小莅原群岛中地某座大型岛屿。
    从一开始。村上贞正就将战略核潜艇放在了与核武器等同地高度。
    数年来,村上贞正全力协调各项工程的进度,力争“战略核潜艇系统”(真正具备战略威慑能力的战略核潜艇需要包括超长波/甚长波电台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战略空中指挥系统、战略导航系统等等辅助系统的支持与配合)一次性建成。
    整套系统中,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无是重中之重。
    虽然日本的科技实力非常雄厚,工业基础非常发达,但是包括美国、俄罗斯、共和国在内地核大国,研制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时都遇到了很多问题,英国建造“前卫”级战略核潜艇时,甚至没有自行研制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为潜艇配备了从美国引进的“三叉导弹。
    科学技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意识形态起到的推动作用微乎其微。
    立项的时候,日本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严重低估了潜射战略弹道导弹的技术难度,没有意识到潜射战略弹道导弹与陆基弹道导弹存在巨大差别,反而认为将陆基机动式弹道导弹移植到核潜艇上是一件非常容易地事情。
    11月17日,日本试射了第一枚ZX…-1弹道导弹。
    因为ZX…11以X…-1为原形、两者非常相似,所以共和国与美国的侦察卫星没能发现日本试射的是一枚潜射弹道导弹。
    试射没有成功,导弹升空后不到30,稳定系统出现故障,随后坠海自毁。
    2天后,日本试射了第二枚ZX…11。虽然仍然以失败告终,但是结果稍微好一点,导弹的一级火箭发动机与二级火箭发动机成功分离,只是二级火箭发动机没能顺利点火,导弹在坠落时烧毁。
    到11月底,日本又试射了2枚ZX…11,全部以失败告终。
    虽然设计导弹的工程师发誓在年内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村上贞正已经意识到了“问题”。
    如果ZX…11无法顺利研制成功,战略核潜艇建成后也无法服役。
    12月初,村上贞正调整了“战略核潜艇系统”的建设进度,再次放慢核潜艇的建造工程,加快ZX…11的研制进步,提出替代ZX…11的“ZZ…11”方案、即在Z…11巡航导弹地基础上研制射程超过3000千米的潜射巡航导弹,启动ZX……2~制计划。
    严格的说,ZX……2才是日本需要的潜射战略弹道导弹。
    因为X…11的性能存在局限,所以ZX…11的性能也不怎么样,最大射程为350米,携带一枚弹头,没有诱饵弹头,精度圆规偏差超过500米。
    ZX…2是专门为战略核潜艇研制的弹道导弹,性能指标向“三叉戟”D5与JL…2B看齐。
    当然,ZX…2~研制难度远超ZX…11,对日本来说几乎是无法企及的“高峰”。
    抓紧研制潜射战略弹道导弹的时候,日本加块了X…11的定型试射工作与原子弹核弹头的研制进度。
    11月27日,日本进行了第二次强化裂变装置地下爆炸试验。
    试验非常成功,日本不但收集到了大量地爆炸数据,为建立计算机模拟核试验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还掌握了强化裂变核装置的基本原理。
    弹头小型化工程也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12月13日,共和国与美国地侦察卫星掠过母岛上空时,拍下了日本为下一次核试验进行准备的照片。
    警报立即响起,因为日本即将进行地是核弹头地下爆炸试验!
    日本的地下核爆炸试验采用地是竖井,而不是难度相对较低的斜井。所谓“竖井”,就是垂直打出一个深度上百米、甚至数百米的试验井,将核装置或者核弹头放到井底,然后用水泥密封。因为需要使用大型钻探设备与大量水泥,所以工程规模非常大,耗资巨大。当年朝鲜进行地下核试验的时候,采用的就是相对简单的斜井。竖井的最大好处是,不需要特意选择地形,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地下核试验。
    军情局断定日本之前试爆的是核装置,就是从竖井的“口径”做出的判断。
    此次,日本在母岛上开出的竖井直径不到15米,比X-1导弹的弹头直径略小,正好符合核弹头的基本尺寸数据。
    12月17日,日本试爆了第一枚核弹头。
    虽然只是普通的原子弹,爆炸当量不到2万吨TNNT,但是与之前的核试验相比,此次核试验的性质完全不同。
    日本已经掌握了弹头小型化技术,还制造出了核弹头!
    虽然日本不大可能进行“核导弹”试射,因为核导弹试射后,核弹头将在大气层内爆炸,而不是在地下爆炸,影响非常恶劣,但是日本通过前面1C多次导弹试射掌握了弹头再入大气层技术,只要将核弹头装上X……1型导弹,日本就将拥有战略打击能力。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本能够用来运载核弹头的只有X…-1型弹道导弹。
    Y…11与Z…11型巡航导弹的有效载荷均不及千克,无法运载重达750千克的核弹头。除非日本在弹头小型化技术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不然很难研制出具有战略威慑能力的巡航导弹。
    更值得轻型的是,日本短期内制造不出热核武器。
    虽然在12月20日的时候,侦察卫星发现日本在北海道带广附近开工建造第一座重水加工厂,但是日本还得在附近建设包括发电站、电力输送网在内的配套设施,3年之内无法生产出足够多的用来制造热核武器的化。
    可以说,在发展热核武器的问题上,村上贞正更加小心谨慎。
    如果说日本研制原子弹,目的是“防身”,还勉强站得住脚。那么日本研制氢弹就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防卫理由”了,因为氢弹的威力远远超过原子弹,天生具备毁灭整个人类世界的能力,“进攻”意味更加明显。
    为了避免过早与美国翻脸,迫使共和国采取过激行动,村上贞正不得不小心谨慎。
    时间推进到20211年年底,虽然日本政府没有公开宣称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核武器,也没有宣布拥有战略威慑能力,但是日本拥有核武器、而且是可以用于实战的核武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摆在所有国家面前的问题只有一个:日本会在什么时候将剧增的军事实力用于战争!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求票求支持,啥票啥支持都来点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章卷六 战争风云 第五十二章 紧急会议
    2年的第三天上午,王元庆正在为即将召开的第十四大会做准备,刘晓宾与几名军情局特工来到宾馆,请他上了轿车。  首发
    “什么事这么急?”
    “大事。
    ”刘晓宾的回答非常干练,“半个小时后,元首在总参谋部召开高层紧急会议,让我们分头接人。”
    王元庆微微皱了下眉头,没再多问。
    虽然要等到全体代表大会召开之后,王元庆在中央的地位才能得到确认,但是在彭茂邦与潘云生的努力下,他的位置已经得到了肯定。从3月1日起,王元庆将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顾卫民顶替庞兴龙出任国务院总理、上海市长宗应仁出任国防部长,李存勋与刘晓宾将在此时正式担任军情局局长与副局长。
    与彭茂邦谈过之后,王元庆在决策会议上积极了许多。
    如同彭茂邦所说,赵润东不但没有“敌视”王元庆,还多次采纳王元庆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承认了王元庆的“二号领袖”地位。让“军情局代副局长”亲自来接,也算是对王元庆的尊重与重视。
    来到总参谋部,王元庆就感到气氛很紧张,似乎快要打仗了。
    会议室内,赵润东、彭茂邦、庞兴龙、顾卫民、黄国巍、项铤辉、李存勋等人正在低声交谈,裴承毅与几名高级参谋正在为会议做准备。
    依次就座地时候。王元庆地位置由末位换到了彭茂邦地左手边。
    “小李。还是由你介绍情况。”赵润东端起茶杯。“尽量详细一点。让大家对目前地局势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
    李存勋起身地时候。朝刘晓宾点了点头。
    军情局代副局长换下了文秘参谋。亲自为李存勋提供“技术支持”。
    硕大地投影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有点模糊地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在光线比较昏暗地地方拍摄地。照片中央是一艘灰色地潜艇。
    “这是我们地情报人员在去年年底拍下来地。拍摄地点是日本神户造船厂。”李存勋拿起了一支激光指示棒。指明了潜艇旁边地一个工人。“根据工人地身高。按照比例计算。该潜艇尾部平行段耐压壳体直径超过八米。采用喷射推进装置、十字型尾舵、水平尾舵两端有扰流端板。艇体表面无明显突出与开孔。流线型非常理想。”
    李存勋停顿的时候,刘晓宾换了一幅照片。
    “这是从前端拍摄的。”李存勋先指了一下右侧的2个椭圆形开孔,“鱼雷发射管布置在潜艇的肋部,左右对称、总共四具。由此可以断定,该潜艇采用了大直径球形主/~被动声纳基阵。指挥台围壳上没有见到水平舵,表明潜艇采用了可收放式艏水平舵。指挥台围壳前方地耐压壳体明显凸出,该潜艇很有可能配备了八到十二具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管。”
    “会不会是弹道导弹发射管?”庞兴龙问了一句。
    “这种可能性已经排除了。”李存勋回答得很直接,“指挥台围壳距离艇~大概只有四分之一艇长,不可能像‘台风’级那样,将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管部署在围壳前方。另外,从凸出部位的大小来看,不足以容纳体积大得多的弹道导弹。”
    “或许只有一枚弹道导弹。”黄国巍嘀咕了一句。
    李存勋淡淡一笑,说道:“潜艇上地导弹垂直发射管数量必须是双数,不然潜艇发射导弹之后很难保持平衡。该位置的耐压壳体直径没有超过九米,距离艇~太近,我们询问了潜艇工程师,认为在该位置布设弹道导弹垂直发射管的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