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汉-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生在内陆,但海水晒盐的法子,当时在东南沿海很多地方都有,刘常满去旅游的时候,还专门的在旁边看过盐民们的操作。虽然并不知道所有的细节,但他身为皇帝,自然不必事事躬亲,有了大致的方向,自然会有人来替他把晒盐的办法研究出来。
    如果说盐这个资源并非是新发现的话,另外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资源,也在吴郡一带和巴蜀一带被发现了,那就是铜。
    铜是自然中少有的几种可以直接找到的天然金属,因此人类从石器古代走出之后,就开始了对铜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铜和锡的合金,也就是青铜。正是因为如此,石器时代后,青铜成为了时代特征。
    秦朝是青铜时代最后的辉煌时代,大秦国以不可思议的超越时代的管理办法,造就了手工时代不可想象的奇迹:几十万大军使用的武
    然都是相差无几的制式兵器!
    不过铜器作为武器的历史,在汉初的时候,已经大大减弱,铁器取代了它的地位。然而在另外一个方面,铜却一直牢牢的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那就是钱币。
    自从秦朝统一货币之后,由铜铸成的圆形带方孔的钱币,就成了历朝历代通用的货币,一直到清朝为止。
    大汉帝国的钱币,当然也由铜铸造而来。但铜矿在我国并不算太多,因此钱往往不够流通所需。可这次刘常满出来巡视了一趟,就发现了吴郡有一座巨大的铜山!接着巴蜀方面也报来消息,在巴蜀也发现了铜山!
    最让刘常满高兴的,是梅涓那边也发现了大铜山。要按说梅涓的封地在贵州云南一带,属于偏远的蕃国,发现铜山后根本不必上报,只要自行开采也就是了。但梅涓和他的老主人吴一样,都是极为小心谨慎的,得了这桩天大富贵后,他却不敢独吞,专门派使者上报朝廷。
    当然,这些铜山里发现的,都是铜矿石,不过这个时候的冶炼业已经大为发展,铜已经可以完全从矿石中炼出,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只能使用天然形成的铜块来冶炼物件了,因此发现了铜矿,基本上就等于发现了铜。
    在以铜钱作为主要货币的时代,发现了铜,就意思着发现了钱,哪个地方有铜山,那就象现在有个印钞机一般,对当地经济的促进无可估量。
    “真不知道江苏苏南这块儿得了什么地气,不管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富裕起来!”发现吴郡铜山后,刘常满还在心里嘀咕。
    记得后世的时候,苏南人,特别是苏锡常一带,嫁女陪嫁一般都在十万块钱以上,所谓“生个闺女赔钱货”,在苏南那可是千真万确的。那时候刘常满根本想不通一家倘若生上三五个千金,那可怎么得了!
    不过现在不同,自从发现了铜山,朝廷又在这里设置了铸造司,专管铸钱,很快的吴郡一带人就更加的富裕起来了。
    荆王刘贾是刘常满的疏堂叔,年龄已经将近七十,对于皇帝在自己国内的一切措施,刘贾都照章遵行——反正也活不了几年了,刘贾又没有儿子,到时候还不是得“无后,国除为郡”,何必再跟皇帝过不去呢?
    而巴蜀之地原本就是大汉国的地盘,虽然人口不多,但却很是富庶,如今又有了铜山,很快的巴蜀就变成了和三河之地一样富庶的地方。
    毕竟是农业社会,大汉国南方的开发并不算快。但在大皇帝已经苦苦推广了数年的两季稻后,又有了铜山和晒盐两大支柱产业的推动,在南方地区,至少形成了以吴郡为中心向外辐射的长江三角洲一带,以淮南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沿淮一带两个重点经济发达区域。
    而在巴蜀的经济实力大大增长之后,南方的总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几百年来连“千金之家”都没有过的南方,慢慢的也开始出现了富裕阶层。
    “不患贫而患不均”,那是老庄的思想,刘常满素来也不怎么赞成。绝对的平均主义,才是对平等的最大伤害,必须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作为先导,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富起来,这早就成为被历史证明的事实,刘常满自然也不会去怀疑。
    对于富贵的人家,普通人可能会有一定的仇视心理,但他们的心里更多的应该是艳羡的心理。而有了这艳羡的心理,才能促使更多的人想办法发财致富,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看着数千百年来都很悠闲的南方人,也渐渐开始有了发财致富的紧迫感,刘常满心里很高兴。毕竟,只有人人都努力创造财富,这个社会的总财富才会增加。总财富增长了,人们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当然,天下的财富都是皇帝的,刘常满肯定是最高兴的一个。
    连南方的经济也走上了正规,往下的目光,就该放得远一点了。大皇帝暗自想道。
    第五卷 盛世 第二十章 南方大开发(三)
     更新时间:2008…9…21 0:43:31 本章字数:2998
    大汉国的南部大开发,除了充分利用海盐和铜矿这两项见效较快的方案外,另外一种方案,刘常满也开始推行,那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大汉国的南方,所以一直比较贫穷荒凉,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农业生产一直并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
    南方和北方的地理环境大不相同,因此种植的作物以水稻为主。虽然刘常满已经大力推广了双季稻,但无奈南方长期以来一直地广人稀不说,很多地方,比如说如今的湖南湖北重庆的一部分,都还处于极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时代,生产效率自然是不用提了。
    大汉国建国后,由于大皇帝对境内的“蛮夷”们也一视同仁,南方的经济有所发展。然而比起精耕细作了数百年,沟沟岔岔都能利用到的北方黄河流域来说,南方的长江流域,生产能力比北方差了很多。
    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南方的水稻生产,一直都是“望天收”为主,专等老天爷风调雨顺后。才能收获得比较好,如果老天爷不给面子,那今年的收成就没法保证了。
    于是刘常满便在临走之前,亲自将荆王、楚王、淮南相都召集过来,让他们在境内组织百姓,大力修建农田水利设施,以期尽快使南方地沃土都成为良田。
    “湖广熟,天下足”。这可是后世流传极广的一句话。说的便是湖广一带的稻米种植和产量都很大。但现在不行,在农田水利设施极少的情况下,南方也仅是能够自给自足罢了。
    “不过,经过我这么大力推广,这南方总归会早些发达起来吧?”刘常满离开江南回归长安城时,自己在心里想道。
    刘常满并不知道,在此后的三百年里。因为刘常满的政策,南方的发展速度极快。而南方地百姓们,也是极记恩惠地,为大皇帝建地庙宇在各地都有。
    甚至,在三百年后,大汉国国运衰微,差点被臣子篡位时,正是南方的百姓们站了出来。坚决支持刘氏王朝。并组建了“南方义勇勤王军”,北上勤王,终于迫使长安城里的权臣们收敛了不少。刘汉国运得以延续。
    不过那些都是后话了。大皇帝刘常满此时所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他又得纳妃了。
    要说起来,纳妃这件事情,是每任皇帝都免不了的。刘常满是个现代人,倒并不是说他是个不爱吃腥的猫,不愿意纳妃,可刘常满有自己地原则。
    要让他和一个一点感情也没有的女人在一起生活,刘常满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哪怕这个人是吕雉派使者快马驶到洛阳告诉他的。
    就在刚刚回到洛阳,吕后就派了使者前意,从长安城赶来,告诉刘常满,让他路上稍微快些,最好在半个月之内赶到长安城。
    “为什么?难道宫里还有什么事情阿妈解不了,必需我回去解决的么?”刘常满心里有些奇怪。
    “那倒不是,而是太后她老人家请人给看了日子,要让你回去纳妃,时间就订在半个月后!”食其说道。
    “什么,纳妃?”刘常满心里更奇怪了,不管怎么说,娶妃子都是自己的事情,阿妈这次是怎么了,竟然一点也不和自己商量,就直接派人前来通知自己,要纳妃了?
    不过看起来,那使者也不知道得太多,刘常满便没再问他什么,挥手让他下去。
    “阿妈,什么时候你帮我定下妃子了?我不是说过,我不必再纳妃的吗?”刘常满这句话倒也是实话,他确实没有再纳妃的意思。恐怕得等这些女人都过了三十岁,儿子才会再想办法纳些年轻漂亮的吧?
    不过吕雉对于自己只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子地情况很不满意,所以四处帮他物色妃子,结果却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了。但这次遇到地这个不同,吕雉很有把握说服
    ,让他好好的把这一房妃子给娶了回来。
    “什么,你说,这个妃子,还是阿爹替我定下的?”刘常满心里更奇怪了。
    “是呀。儿子,你还记得鸿门宴地时候不?”吕雉问道。
    “当然记得。”刘常满连忙回答道。不记得才怪呢,那一次的宴席,是刘邦一生之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而且鸿门宴后,天下格局就慢慢的发生了改变,这才让刘邦最终能夺到皇位。
    “那个时候,阿妈还被囚在楚营,你阿爹带了十万兵,项羽却带了三十多万兵,驻在鸿门。那个该死的曹无伤去向项羽告密后,项羽就要出兵攻打你阿爹。”
    这一段历史,刘常满记得是极为清楚的。当时的情况极端险恶,以刘邦的十来万杂牌兵,我们的情况不同,我们面对的,一般都是地理环境不是太好。
    但这个时候,楚营中,也出现了一个告密者,那就是项伯。
    项伯这个极讲义气,做事儿却很是稀松。
    张良是项伯的铁哥们儿,在鸿门宴前,项伯因不愿自己的兄弟和刘邦玉石俱焚,因此他偷偷的跑到刘邦军营之外,准备把张良给带了回去。
    然而张良是什么人?项伯一说话,他就明白意思了。于是张良便告诉他说“我并非是沛公的臣子,我乃是韩王殿下派来协助沛公的,如今倘若一声不响的逃走,未免太不讲义气,等我埂去打个招呼”,
    “所以,请兄长稍等,我去去就来。”张良说道,然后转身便进了沛公刘邦的帐子里。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沛公营里,言谈甚欢。
    刘邦那是什么人?当然很快的就取得了项伯的信任,并和项伯“约为婚姻”。
    当时的时候,刘邦身边只有一儿一女,而项伯跟前,男子没有合式的,便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小名叫项眉的约给了刘常满。
    可后来大汉国击败项羽后,项伯也成了“降虏”,虽然最后赐姓刘氏,又封了候爵,但身份地位和以前的时候大不一样了。
    而刘邦对于自己随口答应的东西,却又很容易忘记,所以后来等刘常满长大该娶亲时候,刘邦压根就没想起来过这事儿。
    刘邦不提,项伯以为他想悔婚,当然也不敢说些什么。终刘邦活着的一生,项伯都没敢提及当初约定的“婚姻”。
    然而,这样却把项眉给害惨了。
    大汉国的女子们,一般二十岁以前就出嫁了,偏偏项眉一直到了二十多岁,也没法嫁出——她是父亲和大汉高皇帝约定好的,怎么敢随意出嫁呢?
    可是,让她一直这么在家里住着,也确实不是个事情,终于还是项眉的母亲不忍心看女儿受苦,这才托人到刘乐面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