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汉-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古代,选拔人才,其实还有另外一条制度,那就是科举。
    历史上,科举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包括整个唐朝在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所占的比例都极小。以唐朝为例,每三年一次科举,一次科举选拔的,也只有十几个,最多几十个人罢了,在大唐朝需要的人才比例中,只占了极小的份额。
    但从宋朝开始,科举在选拔官吏中所占的比例就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完全占据了优势,著名的官吏几乎都从科举中产生。
    不但如此,刘常满还知道,科举制度,乃是皇帝拉拢读书人,进而拉拢天下精英阶层的重要手法,哪怕一科只取一名,也会给寒门士子们一个希望,使他们不容易心生异心。用现代的话说,既拉拢了人心,又稳定了社会,促进了和谐,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汉十六年秋,大皇帝下诏国中曰:“朕既处深宫,无由得见天下高士;而国土辽远,耆德士俊欲至长安见朕,亦难矣。今诏告天下,若有以厚德高行,耆英长者,孝义廉明,明经通
    郡国者,其郡守国相,当以秋为期,公车载之,恭送朕,所过诸驿,以九品官礼待之,谓之待诏,钦此!”
    这道诏令,其实并没有什么新意,不过是重申了“百姓举荐”这一条自秦以来就执行着的制度罢了,只是大皇帝加了一条,要求诸驿以九品官礼待之,更加荣宠一点罢了。
    一般来说,按照察举诏上的要求,百姓中有人能够“名动郡国”,而各郡国又敢于、愿意送他到都中待诏地。一般都是年高德勋的长者。毕竟,若是弄错了,送了个浪荡无行的“明经通算”者到了都中,惹出祸端来可就不好了。
    所以这一条对于天下寒门士子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激励意义,毕竟那都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了。但汉十六年冬又颁布的一条诏令。却让大汉国地士子们陡然看到了一番希望。
    汉十六年冬,大汉国各郡国的交通要道、城隘各处,都贴上了一张榜文——自从大汉皇帝命令供奉院创出造纸术之后,大汉国的诏令,基本上都是写在了纸上。
    “大皇帝明诏天下曰:自汉十七年始,朝廷开科举之制,凡我大汉子民,不论士农工商。尽可参加!兹定于汉十七年春,于各郡国春试,合格者,于汉十八年秋,公车送于长安,行秋试。凡秋试合格者,即可身登青云,授予官职,钦此!”
    此诏一下,天下寒门士子的心。都被惊动了起来。这说明了什么?这就说明,以后读书,不光是可以用来明明德,通大义,知微言,洞玄妙。而且还可以参加科考,搏得些功名利禄,争它个锦衣紫袍!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那些玄之又玄的道理,修身行的教义,都远远比不上功名富贵来得诱人。
    —
    于是,一时间,果然是“长安纸贵”。科考要求的五个条目,即治国,理事,明刑。通算,杂务五条,当即被大量的印刷,传遍了郡国各地,士子们纷纷根据自己所学,默想自己如何金殿策试,玉堂赴宴了。
    “儿子,你这一手,可是漂亮得很呢,天下士子,当即都被你笼络到了手心。从此之后,我刘家天下,恐怕就更稳当了。”长乐宫里,吕雉也听说了此事,笑着对刘常满说道。
    “呵呵,阿妈今天叫儿子来,不会只是为了夸奖儿子这么一句吧?”刘常满也笑着说道。
    历史上,吕后是一个极端擅权地皇太后,不但刘如意死在她的手里,而且三个赵王都先后死于她手,刘肥差点也难逃毒手,堪称是心狠手辣。
    但那个时候,当皇帝的是那个“仁弱”的家伙,如今换了刘常满后,却没有感觉到阿妈再有什么心狠心辣的地方。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刘常满表现出来的能耐,让吕雉感觉到,儿子的能力太强,她完全控制不了,所以没法做更大的动作。
    刘常满登基不久,就兑现了自己对阿爹的承诺,把赵王如意地母亲戚夫人给送到了赵国做赵王太后,而且还派了族中最为宽厚的一个族叔,前去赵国替赵王打理国事,严防戚夫人再做出什么出格的动作——这也正是保全她母子的方法。
    吕后几次想要征召赵王如意,却都被刘常满拦了下来。毕竟召诸候王回京,那是需要玉玺的,吕雉再生气也没办法。
    不过自从刘乐有了女儿,吕后抱了外孙女之后,她仿佛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起过要害死赵王如意地心,仿佛是因为做了外婆,突然觉得生命可爱了一般。
    有时候,看着母亲抱着的外甥女,刘常满心里就会生出极为荒唐的感觉:真不知道,历史上到底是怎么搞的,吕雉竟然让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娶了自己的亲外甥女为皇后,这不是明摆着的**吗?难怪人家说臭汉脏唐,埋汰宋乱污元,明邋遢清鼻涕!
    “儿子,想什么呢?”见刘常满出了神,吕雉一边逗弄外孙女,一边笑道。
    “啊?阿妈,你刚才说什么了?”刘常满急忙问道。
    “说什么了?阿妈问你,什么时候能让阿妈抱上孙子!问你几次了,你都不说,这可不是个小事儿!你是我大汉国的天子,儿子是定须多生几个地,不然拿什么继承宗嗣?”
    “这个嘛,顺其自然吧……”阿妈一问起此事,刘常满就很无奈。他也是很努力的播种了,可奇怪的是,三个女人的肚子都没反应。
    “对了,盈儿,我问你,你登基前说过,等你当了皇帝,要补偿你舅舅地功劳,把他们封王。如今你大舅已经死了,你二舅年纪也不小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分封他们呀?还有,你姐夫本来就是诸候王,却无缘无故的被你阿爹给捋了,你什么时候替他复国?”
    “啊,这个嘛,阿妈,这个就得从长计议了。我那边还有些朝政需要处理,回头再说吧……”刘常满逃一般的从长乐宫跑了出来。
    第五卷 盛世 第五章 倘若我明天就死
     更新时间:2008…9…21 0:43:29 本章字数:3918
    做皇帝的时候,刘常满心里觉得,按自己大舅吕泽当确实应该封王;而赵王张敖虽然功劳不大,但也没有过错,将他的诸候王位削掉,也甚是没有道理。
    因此那个时候,刘常满确实私底下和阿妈说起来过,等以后自己做了皇帝,一定要给大舅吕泽封王,姐夫张敖的的赵国虽然已经封给了如意,但也要想办法再给他恢复诸候王号,另封一郡给他。
    可等自己做了皇帝,刘常满这才明白当初阿爹的苦衷:这些异姓诸候王根本就是敌国!所以刘邦才煞费苦心,宁肯背着天下人和后世“诛杀功臣”的骂名,也要将这些异姓诸候王铲除——想来以后的历代王朝之中,都有类似事情发生,就可以想见诸位开国皇帝的思路,基本上是一样的了。
    等异姓诸候铲除得差不多了,刘邦这才与诸候订下白马之盟,约定从此以后,“非刘而为王者,天下共击之!”
    非刘不得为王,刘常满当上皇帝后,算是彻底的理解了阿爹的心情。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皇帝们的治国理念,一贯禀承“家天下”的宗旨。所谓国家,就是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既然如此,那距离皇位最近的诸候王,当然只能封给自己家的兄弟子侄——哪怕是有人起来造反夺了天下,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照归在咱老刘家转圈不是?
    所以对于阿妈地要求。刘常满左思右想,不能答应。
    医疗技术和医疗条件的不同,会从潜意识里,给人类的思维打上烙印,这一点,刘常满是早就知道了的。
    比如说刘常满穿越之前的二十一世纪吧。很可能。在医疗技术上,美国与中国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医疗条件上,特别是医疗费用地问题,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在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下,美国人得了大病的话,基本上都由社会保险负担;而中国人得了大病,基本上都由个人或是家庭负担。
    有一个笑话。说是中国人和破产之间的距离,就是家中任何一个人大病一场。当然,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因为它说的是实话。
    所以,在医疗技术和医药费都有保障的情况下,美国人一般是这样打算的:二十岁以前努力学东西;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赚钱,然后就考虑退休事务,把余生献给自己热爱地东西,比如艺术,比如慈善等等。
    可中国人不行。在医疗技术有保障。医药费却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中国人只能拚命的攒钱、攒钱。
    二十岁参加工作后就得开始攒钱,等到三十岁有了小孩更要攒钱,四十岁之后,家里父母都老了,更得攒钱。五十岁以后,那更是得为自己拚命攒钱: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场疾病就会降临到自己或是家人的头上,而倘若你没有攒到足够的钱,就得眼睁睁的看站他们受尽折磨然后死去,把无尽的悔恨留给自己。
    这还仅仅是医疗费,不说医疗技术上的差距,就在人们的思维方式里烙下这样的烙印。如此深远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美国人总是预支将来的钱,而中国人却拚命的为将来存钱。
    单是一个医疗费用的问题,就能如此深远的影响人们地思维,更不要说医疗技术的差距了。
    汉初的医疗技术极为落后。年纪轻轻就暴病而亡的人不可胜数,贵为皇帝也不能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一种危机感。
    “倘若过不了多久,我就一病暴毙而亡了,那以后的事情会怎么样呢?”是这个时代很多人潜意识里的一种思维方式,甚至刘常满觉得连自己都受到了影响。
    想想吧,自己阿爹刘邦贵为皇帝,却也在六十二岁就得病亡故——而在现代,这个年龄,正是后世大部分“总统”、“总理”上台伊始的年龄。
    在这样地情况下,“倘若我很快就死了,以后的事情会怎么样呢?”就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一种极端的危机感,压迫着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身处高位、学识丰富、见闻广博地“精英”阶层。
    是呀,倘若我明天就死了,事情会怎么样呢?刘常满也常常这么想。照现在局势,如果我明天死了,那阿妈肯定得从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等人中选出来一个,接替自己的皇位吧,毕竟他们几个都是弟弟。
    赵王如意肯定不行,自己活着还强些,倘若自己死了,阿妈非得想法把他娘俩都弄死不行,肥哥恐怕也不行,他已经二十多岁了,阿妈要是扶他当了皇帝,自己对朝政可就一点控制也没有了。倒是肥哥的三个儿子,可能会选出来一个过继给自己,好继承大统。
    但是,倘若是答应了阿妈的要求,把大舅小舅还有姐夫都扶植成诸候王呢?
    那倘若自己死了,这事情就难说得很了。自己没有儿子,并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那阿妈肯定会
    政——按照鲁候以母代候和萧何死后,候位传给其妻来,阿妈以太后身份执国政,那也是正常的。
    除了自己和姐姐,阿妈最喜欢的,当然是吕产吕禄几个侄子了。倘若他们有了诸候王位,那把持国政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到时候会不会起异心,也想当皇帝呢?自己这几个兄弟,除了阿妈讨厌的如意还象个样子以外,其余的,可没有一个能斗得过阿产阿禄兄弟俩的!
    还有,和韩信、彭越、布等人比起来,自己姐夫赵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