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汉-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命,还是让他好好活着吧。你替我想个好法子禀报我一声!”刘邦说完,又感叹了几声,回内宫去了。
    刘常满一愣,没想到阿爹竟然把这个烫手栗子扔给了自己。刘常满原来还以为,刘邦会让卢绾削号为候,仍然陪着他的。现在看来,纵然原来是亲密无间地兄弟,在经历过背叛之后,心里也还是存着芥蒂。
    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汉太子刘盈太久,因为田横又一次派人前来长安觐见了。
    “好叫太子得知,靖海王自得了太子给的海图之后,经过一年的航行,竟顺利的到达了太子说地‘美洲’!那里地土丰美,而且人迹稀少,靖海王已经带着诸候子弟,在那那开边定疆了,所以才派我们回来,向太子禀报一声!”觐见过了皇帝之后,田横的使节,就是在尸乡驿曾经准备陪田横自杀的那两人,专程前来找刘常满汇报。
    “喔?是吗?哈哈那可太好了!从此靖海王就自成一个大国之主了!你们回去告诉田王,就说那一洲的地面上,生产数种作物,需要他给我运来!”刘常满示意侍者拿出一叠图样来,递给了两个使者。
    “这点些须小事,我等自当效力!不过田王说过,那美洲地广人稀,田王手下,仅有三千多人,因此希望太子能开恩发令,让中国过去些人口,也好让我中华子民,在海外生根散叶。”那使者恳求道。
    “呵呵,这可不行!现在中原民众缺少,你等又不是不知!不过,等等!”刘常满突然想起一事,这卢绾和他的部属足有千余人,送去美洲,岂不是好?再说哪怕是在美洲发展,能有数个势力,总比田横一家独大,到时候图谋中国的好吧?
    那两个人却没想到,一瞬之间,刘常满就转了这许多念头,见刘常满不肯答允,其中一人笑道:“田王也料到太子必有此虑,因此托我等转告太子,并不需太子赠予平民,只需将那些犯了重罪,却又有可悯可怜之处的犯人,发送至沧海国就行了!”
    —
    “好教太子得知,沧海国因为地处偏僻,气候寒冷,因此已经答应和田王一起,开拓美洲,怕是再过数十年,沧海国人就会大半渡海,定居美洲了呢!”另外一个使者也笑着说道。
    “嗯,田横这个提议倒是不错。自古以来,罪犯之中,也不全都是该死的,可又不能破坏法律,这流放海外,也算是个不错的办法。后世的欧洲,可不就是这么干的吗?要不然哪儿来的美国?”
    “既然田王这么说,那正好本宫在处置一件谋反事宜,就让他们前往美洲好了!”刘常满笑道。
    汉十一年,原燕王卢绾,改封北海君,举族被流放海外。从出长安到卢上船,大汉皇帝刘邦一直未曾相送,这对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终于以这种方式,结束了一世的情谊。
    汉十一年,最后一个需要铲除的藩王布,一如大汉帝国君臣预料到的那样,起兵造反了。
    大汉皇帝已经六十一岁,老病缠身,不愿用兵,汉太子刘盈将兵,率韩信、彭越、傅宽、虫达等人,前往淮南国平叛。
    到达淮南国后,以汉太子用兵之精,威名之盛,仅用了半月时间,布就大败亏输,在逃亡过程中,被长沙王吴臣诱杀,将头颅献于汉太子座前。
    汉十一年三月,皇帝下诏,封自己的几个幼子,年方三岁的刘恢为梁王,年方两岁八个月的刘友为淮阳王,年方一岁半的刘长为淮南王,最小的儿子,尚在襁褓的刘建为燕王。
    至此,天下有些威胁的诸候全被削平,梅涓无子,国除为郡,长沙王吴臣恭谨异常,且在讨伐淮南国时立下大功,故不诛。
    三越之地,本来汉朝廷就没准备去管理,所以三越诸候仍然保留。而靖海王因王庭移至美洲,也上表请求大汉朝廷派丞、监驻守崖山、琉球等岛,以防成为盗贼渊,等于是变相把汉朝的封地给还了回来。
    汉十一年冬,汉皇帝刘邦下诏,令群臣诸候来朝。计得候四百余人,王十人,三越王遣子入侍。
    史书记载:汉十一年冬,高皇帝与诸候杀白马以盟,与诸候约,令诸候世袭不绝其嗣,其辞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并赐诸候丹书铁券为证。
    将饮歃血酒时,高皇帝又盟诸候曰:“自今而后,非刘而为王者,无军功而为候者,天下共击之!”“诺!”诸候的敬诺响彻天地。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八章 大风歌罢
     更新时间:2008…9…21 0:43:28 本章字数:3862
    于汉人来说,“衣锦还乡”,那是人生一世,“明得要项目之一。
    据说当初项羽驻军鸿门,分封诸候时,一个书生前去劝他说道“关中四塞之地,天府之国,帝王之基也,愿项王王于关中。”
    结果,项羽张口就来了一句“人生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耳,其谁知之?”拒绝了这个提议。
    当然,项羽当时不愿王于关中,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拿不愿意放弃“衣锦还乡”的荣耀来作说辞,也可见当时衣锦定须还乡这个观念,在人们心目中有多么重要了。
    西楚霸王不能免俗,做了皇帝的汉王刘邦,也一样不能免俗。
    封过诸候,盟誓白马之后,皇帝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之间,衣锦还乡之意甚浓,新年刚刚过完,便促装就道,要回老家沛县去一趟。
    要说起来,新丰城虽然把丰邑的乡亲们迁来了一部分,但对于刘邦来说,在他心里,自己真正的故乡,乃是沛县城。
    因此虽然他登基之后,把丰邑也升为县治,又指派刘信驻在丰邑。但在他心里,新丰城里的人并不亲,远没有沛县城里那些当亭长时在一起混的人们亲热。
    于是,汉十二年十二月,汉皇帝刘邦带着一大帮丰沛故人,回到了沛县。
    在刘常满的印象中,好象自己阿爹,是因为征讨布。这才中矢得病,后来驾崩地,时间仿佛就是汉十二年。这次攻打布,却是刘常满自己出的手,阿爹那时候一直躺在长安享福,想来这一劫可能会避过去。
    不过刘常满还是不放心。特地让阿妈带了良医一起,回去沛县了。毕竟阿爹已经六十二岁,历史上他就是死在这一年的,大大小小是个坎吧,还是有备无患的好。
    自从平灭布后,刘邦已经开始有意无意的放权给刘常满了,父子二人,也在背后交待了不少次。
    “盈儿。许负曾经替我算过,说我的寿数,当在甲子以上。如今阿爹已经六十一岁啦!”
    “我四十七岁方才起兵,五十岁上当了汉王,五十五岁又做了皇帝,到了如今,阿爹也算是活得够意思了!从小你爷爷就说我顽钝无赖,可是儿子,这人生在世,有时候还真就得顽钝无赖点!”
    “看看你二伯吧。他倒老成实诚,可是怎么样?阿爹白送他一个国王,他照样做不好!封他个候爵,他还不是闲得发慌,天天非得背个锄头下地里干上一会儿?还怕人家看见笑话,次次都戴个大斗笠。穿身破蓑衣!”
    “儿子,我看出来了,论本事,当皇帝,你可能比阿爹更好;论心眼,你倒是有点太实心眼,对人太好了!你阿爹我对人好坏,那是一凭自己喜好。你却是一心对人好。”
    “要想当好皇帝呀,该厉害时候还得厉害起来!儿子,阿爹把话给你说到这里,到时候阿爹闭了眼。倘若戚姬和如意他们有些异样心思,你只管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阿爹便在地下,也不会怪你地!”
    老年人话多,刘邦也不例外,想起来时候,絮絮叨叨的能说半天。不过刘常满听到这些,却不知道阿爹到底说的是真是假。
    “阿爹,如意是我的亲兄弟,再说他也还小呢,只要到时候给他派个好师傅,他怎么会起什么异样心思?说到底,戚夫人是靠着你才敢有点心思,靠着如意,她那点心思恐怕就使不出来了吧?”刘常满笑道。
    “儿子,那我问你,到时候倘若是你至亲之人,起了异样心思,你会怎么做?”刘邦问道。
    来了来了,阿爹还是放心不下,生怕他死了之后,我对付如意吗?
    “那我只好戒之惧之,训之导之,实在不行,就把他关起来罢了!难道自己骨肉至亲,还要杀头不成?”刘常满正色说道。
    “那倘若并非你能训导教育之人呢?比如说你的叔伯,还有你阿妈?”刘邦的眼里突然射出两道光芒,灼灼的盯着刘常满。
    “我阿妈?呃!”刘常满这才明白阿爹的心思。
    说实在地,不光是刘邦,就是满朝大臣,还有刘常满自己心里,也感觉阿妈这些年来,对权力的欲望实在是太强了。
    可能是在楚营那两年的生活,让她对于权力有了更加深刻的渴望;也可能是这几年和戚夫人的争斗中,她本人因不得宠爱,其实一直处于下风,所以心理有些扭曲。
    然而不管怎么说,那毕竟是自己的阿妈,孝顺父母乃人之天性,这却如何能违背呢?难不成让自己学那秦始皇帝,把母亲囚禁起来不成?为这个皇帝的宝座,似乎不必如此吧?
    “盈儿,阿爹说你心软,就是软在这里了!你到时候,肯定会被后宫之事惑乱的!我听说,你对你宫里那个侧妃,也是百依百顺的?儿子,对女人,宠之爱之可以,可是不能
    之!否则,后患无穷!”
    “再说,你对她们听之任之,不见得就是宠爱她们,只会为她们埋下极大祸患!”刘邦正色说道。
    那一瞬间,刘常满仿佛重新认识了自己阿爹。
    一直处在换太子传言中的大汉宫禁,都知道刘邦是极宠爱戚夫人地,但如今看来,自己的太子之位所以得保不失,还是与阿爹的这一线清明有关!
    —
    “阿爹,倘若日后阿妈想要些权力,恐怕我真的不好违拗。不过我答应你,尽力劝阻她不做太过非份之事就是了。”
    “我的这几个兄弟,你都只管放心,我保证想办法让他们都能好好的。就算是戚夫人,我到时候也会想法把她送到赵国,好好当她地王太后的!”刘常满也正色向刘邦保证道。
    “好,儿子,你这么一说,老子就真的放心了!阿懿。阿懿,你听到了没有?还不快带如意出来谢过太子!”刘邦突然高声说道。
    戚夫人携着如意从屏风后转出,朝着刘常满盈盈拜谢,刘常满急忙避座还礼。“老爹的心眼子还是这么多,我答应他的事情,还要再来板上敲钉!”刘常满心中暗笑。
    也就是经过了这次晤谈之后,刘邦开始逐渐的把皇权放给了儿子,而自己开始筹划衣锦还乡地事宜。满足自己在临死前再回故乡一次的愿意。
    汉十二年正月,汉皇帝刘邦回到沛县,沛县原来地一帮子故人,如武大嫂、王大娘、诸叔伯婶母等等,全都到皇帝行宫里,大家不拘礼节,饮酒为乐,通宵达旦,火烛十余天不息。
    刘信见三叔回来,也着意巴结。把沛县小儿,找了一百二十名,带到了行宫里,在刘邦等人喝酒时,替他们唱丰沛的童谣。虽然其中不乏新做出来颂圣的调子,但刘邦还是高兴至极。
    刘常满虽然没有回去沛县。却也能遥想父亲在沛县之乐。记得有首歌唱道:“蜜桔甜,酒香醇,如蜜如酒故乡音。人生得意千万回,难比,醉在乡音里,醉在乡音里。”
    想来大汉皇帝刘邦,当即在沛县之中,目中所见。全是故人,耳中所闻,尽是乡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