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异世明皇-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直不为所动道:“微臣没有这个意思,但九卿廷推是属于朝廷定制,微臣忝为吏科给事中,有职责驳回不合体制之事!”
    我有些不耐道:“好了,你别跟朕说什么定制,制度还不是人定的!朕登基之后,改弦更张不知凡几,朕锐意改革,不拘一格特擢人才,朕之用人只有朕的考虑,若一一按朝廷旧制,何来今日平辽成功,你无需再多言!”
    许直却似乎更来精神道:“皇上,微臣却以为皇上此言大大的不妥!”
    第八卷 第二百六十八章 不化之人
     更新时间:2009…1…13 12:19:32 本章字数:3224
    在大明这几十年中,能够平辽就是最大的功绩,也同时能够证明施政策略的对错。我带领京军亲征将女真人平定,已然证明我的政策可行,我就是要用平辽来带领大明往我设计的方向前进。这许直却认为我的做法还是不妥,这种睁眼说白话让我心里隐隐生出怒气,脸上反而平静了下来道:
    “朕有什么不妥,你倒说说看!”
    到了这个时候,许直豁出去了,脸胀得通红道:“那微臣就直言了,皇上登基之后虽然内剪阉党,外平女真,但却非皇上一己之力,皇上固然天资英纵,但亦靠众朝廷大臣凛然正气不畏权阉,是以一呼百应,阉党烟消云散。平辽中诸位大臣皆先帝简拔,如孙承宗、袁崇焕天启年间已督师辽东,满桂、祖大寿、赵率教乃其麾下大将,只因阉党为乱以致人事更替。皇上将他们官复原职亦是遵循先帝旧制。是以大明中兴只须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更。皇上一意改革,却有山东之乱,黄道周巡抚河南,满省学子皆哭,扶立朵颜却成虎狼之势,南解海运却是尾大不掉,许直虽为小臣,但见众大臣附和皇上本末倒置,是以不得不言!”
    好家伙,一席话说得我这个皇帝登基十年,一点功劳都没有了!剪除魏忠贤靠大臣,平辽的功劳还落在天启帝身上。许直仍旧是站在下边,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下头的大臣什么表情都有,更多的是作壁上观看我怎么处理这个胆大妄为的许直。
    “你的意思是朕不改制,这女真仍旧可以平复?!”
    “正是!”
    “哈哈。。。”我仰头一声长笑道:“想不到朕御极十年,这沽名钓誉之风还未刹尽,尔不过七品小吏怎知朝廷大事,难不成朕亲帅十万雄狮平定辽东之功会因你一言抹杀?!各位九卿大臣,许直的说法你们怎么看?”
    关于皇上的功劳,钱龙锡作为最资深的内阁大臣心里当然明白。事实上没有皇上的高瞻远瞩,现在大明朝政已经败坏的不知成这么样子了。当时九边欠饷长达一年,士兵哗变就迫在眉睫,内乱一生便是大厦将倾。这些钱都是皇上自己拿出来的,但内库总有一天会空,其后田赋、驻兵、海运无一不是为了解决大明财政问题,扶立朵颜是为了遏制女真,这些决策钱龙锡都是经历过的,而且从目前来看都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重建京军更是不用多说,女真最后还是靠京军平定的,崇祯元年京军十二万额度,结果只有六万人在,能够操练的只有一万人。万历末年到天启七年都整顿不了,若不是皇上亲自坐镇,那些京军里的勋功子弟哪有这么好相与。重建后的京军不仅平定了辽东而且还保证了京师对地方的震慑。
    许直虽然是言官,但这话说得有失公允。钱龙锡见皇上面色不善,又恐皇上一怒之下将许直拖出去斩了!钱龙锡又想起那天老友南居益跟自己说的一番话,这许直的话虽然无理,但也代表了一部分臣僚的心思。这许直是自己出来说的,还是给别人推出来探路的棋子呢?钱龙锡身为首辅,不想此事闹大,首先站出来道:
    “皇上,这许直言语虽狂乱了点,但他本是吏科给事中,纠察审核是其分内之事,出言是在于尽责。善言则采之,谬误则去之,亦是朝廷设置六科之本意。”
    我点了点头,钱龙锡的意思很明白,言官们最喜欢用特异的言论来搏出位,他们说话对就采纳,不对就不用放在心上,跟他们较劲无异于让他们出名。
    我正想挥退许直,谁知道这许直不领情,昂然道:“小臣所言句句属实,何来狂乱?!小。。。。。。
    臣还要弹劾首辅钱龙锡,身为首辅不持正议,阿附皇上,纵使皇上率性而为。今国家方宁,皇上又想西进乌斯藏,北吞蒙古,如此兵祸连连,百姓如何安生。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且兵战之道难以料胜负,此两处皆绝荒之地,强行用兵数十万,粮饷数千万,所得能有几何?是以占之无益!太祖以开国之强势尚且不能吞此二地,此时太仓已空,诸事待兴,皇上何以支撑?!小臣虽陋知,也明息兵,养民方是正道。”
    许直又是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段,顺带着将钱龙锡也绕了进去。钱龙锡此时的脸色不好看,原本他说那番话是两边都维护,给皇上一个台阶下,让许直免于受罚,不想此人不知好歹,竟一个劲的跟皇上磕上了。这个时候钱龙锡也不好说话了,温体仁虽然想插话,可也顾忌不少,这许直如此大胆拂逆皇上,摆明了是不要小命。这样的事情在万历年纪发生过很多回,往往出头帮皇上的臣子很容易给攀咬到。温体仁自己的底子可不是很干净,只好缩着脑袋躲在一边,跟他抱有同样想法的大有人在,想出头又没胆!
    我听着许直的话,心里有些不对味了。进攻乌斯藏跟吞并蒙古的事情我似乎只跟几个心腹大臣说过,而且这些计划还在布局当中,这个许直怎么就知道呢?!难道是我亲信的大臣里边有人泄露了出去,还是这许直见识了得,也看破了这点!不,如果许直真的有这么聪明,只怕就不会作这个出头鸟!
    文震孟啊文震孟,想不到你死了后还给我留下一个学生来唱反调!我该怎么处置他呢?杀了嘛?我登基之后是极少杀臣子的,何况以言问斩不是明君所为;放了他呢,就会让后来人肆无忌惮,胡乱诋毁朝政,这样不利于统一人心。
    我环视了殿下众大臣一圈后,心里有了主意,沉声道:“朕之是非功过自有后世人评说,今日许直大放阙言,朕本拟惩戒,但此法不足以让他明白,也无法让众臣子心服,所以朕有了个主意。许直方才不是弹劾钱首辅嘛?现在内阁中书舍人还差一个职位,许直你就调任中书舍人吧,专司钱首辅的文书奏折!”
    在殿中的大臣没有想到皇上会这样处置,这个旨意可以说处罚也可以说没有处罚,没有处罚是因为这中书舍人是从七品,给事中也是从七品,这样算是平迁!说有处罚的是,这中书科的舍人是分两殿两房的,文华殿跟武英殿的中书舍人是由进士中挑选,掌旨撰写旨意、册宝、书籍等事,容易跟皇上接触,仕途虽然比不上翰林院的编修们,但也容易外迁科道。而内阁诰敕、制敕两房中书则是从监生、生儒、布衣中挑选来的,只是负责奏折文书的堪合书写。进士哪有进两房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惩罚!
    “皇上,如此设置只怕不妥!”出来反对的是钱龙锡。
    “钱爱卿,有什么意见?”
    钱龙锡赶紧解释道:“老臣的意思是皇上将许直调入中书科并无不妥,只是专司老臣,这。。。这不太妥当,内阁不设属官!”
    大明开国取消了宰相一职,从而保证了皇权的威信。虽然内阁首辅在私下大家也会称呼为阁相,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了。皇上如果让首辅重设属官,那么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就会重蹈旧制。钱龙锡断然不敢第一个吃螃蟹,所以出言反对!
    “呵呵,钱爱卿不用担心,这中书舍人一职本就是辅助内阁处理杂务,只是在细节上未免不上心,朕暂时提许直给你,就是让他明白一下大明朝政之艰难,其后朕再将他调。。。。。。
    出去。以后嘛,内阁大臣都是要配个专职的舍人,用以帮大臣处理杂务、跑跑腿,这样你们也不用这么辛苦。至于这舍人来源,内阁事关机密,朕看就从内官派出,这样大家都放心点!”
    这种折中的提法让众大臣眼前一亮,而且这个办法也不是没有先例可循,以前中书舍人也是由内官担任的。现在皇上这么说,许直更是涨红了脸,原来说跟监生、布衣同列已经很没面子了,现在还跟阉人一起,士可杀不可辱,许直刚要开口,我就拦住他道:
    “怎么你不乐意调到中书科?你就不想看看到底谁人对错?朕还想靠你来说服天下人!”
    被我一激,许直的书生意气就出来了:“那微臣就去中书科!”
    “好了,那等你证明你对了朕再来采纳你的奏议,今日巡抚之事就这么定了,吏部发公文任命,散朝!”
    第八卷 第二百六十九章 情由
     更新时间:2009…1…15 0:28:43 本章字数:3910
    这次朝会虽然通过了,但是突然冒出许直这单事情出来,多少让人觉得不爽。因为这跟我预计的有些出入,国内再多问题我都一一忍住了,一心等待平辽之后再做打算,想不到平辽之后人心已变。
    朝会之后,内阁尚书大臣留了下来跟我交了下心,表明许直出言奏议他们事先不知道。我知道他们是怕我多心,以为许直的行为后边站着一群人,最终矛头所指的就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倪元璐。倪元璐现在已经是清流的代表人物,郑三俊走了以后,他的风头闻名全国。许直的性格跟倪元璐倒是相近,而文震孟生前也跟倪元璐交好,如果说倪元璐指使许直也可以说得过去,但反过来说,有人借用许直当枪使,想借机搞掉倪元璐也有可能。
    内阁现在跟都察院的关系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内阁大臣们都是严明之人,自然不相信倪元璐会如此轻视君父,就算他要弹劾也会亲自站出来,用不着下头的人做出头鸟,所以才为倪元璐辨白一番。
    倪元璐我倒是知道他的为人,何况我要搞掉他根本就不需要这样做。我怕的不是许直的背后有没有人,而是怕许直的心思代表着一群人的心思。平辽之后,诸位大臣都想着大明危机解除了,剩下的时间又恢复到你争我夺的党争时代。
    “好了,你们要说的朕已经明白,朕不会以言降罪任何人的,你们都是跟随朕一路走过来的辅臣,应该知道行百里半九十的道理。该说的朕已经说过了,要治理赋税的百年积弊就得一步到位。该给的荣耀俸禄朕也会给,官员们不要只看到朕削去他们的特权,也该看到朕给予的好处。现在官员的薪俸朕可以说,他们可以体面的养活自己一家人!而且朕对于年老致休的官员,朝廷以后也可以发放俸禄。”
    皇上的最后一句话让大家眼前一亮,同时又动脑思索起来。致休之后还有俸禄,这种做法还是前所未有的,最了不起都是在致休的时候朝廷赐给点银子。但是从官员的角度来说,辛辛苦苦为朝廷干了一辈子,如果是清官孑然一身,那么退休之后的情况可就不妙了。难不成还拿起从未拿过的锄头种田?!那也要有力气种才是啊!但是从朝廷的角度来看,似乎就难了点。因为退休的官员加上在职的官员一起来算,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最先出言的是侯恂,他可是管着户部,当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钱:“皇上,皇上此想法乃是体恤臣下官员,但是如此一来,户部财政难以支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