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异世明皇-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揣度。
    “那督师给朝廷的意见是?”
    袁崇焕叹了口气道:“如今之策只在于援军派与不派之间,本督是将此两种计策的利弊都写在奏章中,由皇上及诸大臣们决断。”袁崇焕背对着他们,顿了顿之后又补充道:
    “大凌河城经过这么多年的营建,其防御能力亦不过稍逊宁远一筹,祖大寿有三万人马坚守,本督估计其足可与女真人一拼。锦州城高墙厚,且易守难攻,女真鞑子无力强行攻下。如果不派援军,大凌河是否被攻下在五五之间,当然鞑子很有可能不愿损耗大量兵力去夺取一个他们毫无用处的城堡。如果派出援军,便是要跟鞑子决战,其兵额要在五六万之间,与锦州人马会合后将在大凌河与鞑子遭遇。野战中能否克制鞑子的火炮在五五之间,但是女真人凭借其优秀的骑兵则可实行多种策略。敌酋皇太极可能会围而不攻,或者避战引我军深入,又或者将我们十几万大军干耗在大凌河。时间一长,我军粮草补给便会出现问题。锦州离宁远路线太长,容易遭鞑子截断粮道。兼之天降大雪,道路转运困难,都不利于我军出战。这些便是派出援军所要面临的风险。”
    “派与不派都存在五五之数的风险,本督不敢轻决。唯有圣上明断后,我等以圣意为准再行布置人马实施。这也是本督方才跟谷大人在讨论的!”
    此时谷刚才道:“袁大人见识远卓,将会战中的可能都分析得极为详尽。派不派援军确实两难,下官不过是个新丁,惟听命是从!”
    袁督师跟自己想的倒有七分相近,郭广开始明白袁崇焕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了。毕竟郭广跟袁崇焕多年,对他的行事作风极为熟悉。随着袁崇焕的述说,加之自己的推测,郭广的心情由不解到明白,由明白到困惑,由困惑到了解。虽然在片息之间,郭广的心思竟是兜了一个大圈。
    如果说袁崇焕的两难抉择让援军的问题交付到朝廷去决断,郭广明白了为什么督师这两天没有任何动静。但是郭广并不相信袁督师没有自己的主张,是否出兵救援只怕袁督师在写奏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底。
    袁督师何许人?!
    任兵部职方主事时便敢一人出关,任兵备佥事敢擅杀贪官武将立威,任辽东按察使更敢不听调令,独率一军守宁远!辽东军中,谁人不说袁督师有胆气。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便会不顾一切的去实施,甚至不惜违抗上令。现在是一方开府建牙的大员,皇上又给与了便宜行事的权力,袁督师反而请旨,那只能说明,袁督师并无救援的打算。
    朝廷决断远比军前议事更为繁琐,大臣们安坐京师靠的也只是奏折来判断,出现两派相争是很正常的。而大凌河是否会被攻下,完全是在旦夕之间,如果鞑子全力攻城,大凌河也抵挡不了几日。袁督师如果有心救援,决不会将时间浪费在奏折的决断跟往来之上。
    袁督师既然已经决定不发援军,为何还要去请旨呢?!这是让郭广一开始困惑的地方,但想一想就了解了。
    袁督师现在用的是昔年三国陆逊在夷陵拒刘备之策,有所不同的是,陆逊是借吴王下令不得出战,袁督师却是借朝廷旨意来坚守。此策好处在于,单独放弃大凌河让祖大寿死守,如果是袁督师提出,则会让他失去辽东军心,不利于以后统率全军。如果朝廷来做这个‘恶人’,则会好得多。
    为了让辽东的将士们相信这是朝廷的旨意。袁督师这两天谁人都没找过,却是跟有着朝廷使者之称的谷刚谈得热火朝天。用意已经很明显,朝廷的坚守旨意下来,将士们都会认为袁督师是迫于无奈受制于朝廷那般大臣。
    那袁督师凭何猜测朝廷跟皇上是主坚守的呢?!
    理由很简单,且不说出不出兵都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就光辽东督师袁崇焕都没有定见,保守的大臣们为了稳妥起见,都不会支持出兵的。可以说,在袁崇焕写奏折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大多数人是反对派出援军的。
    一切都在袁督师的计算之中!
    在军前谋划这么多年,郭广绝非迂腐之辈。因为那些不通变化之人,不是给袁崇焕贬走了,就是给敌人收拾了。以郭广对袁崇焕的了解,他相信袁督师这么做决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袁督师此举虽然看似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实际上却也极有利于恢复辽东。
    保全督师威名好处自然不言而喻,但是丢失大凌河亦有其作用。如果按照广宁之战为参考,女真鞑子每攻陷一城,损失三万人马左右。只要明军不出外野战,则两军损失相近。如果皇太极要攻下大凌河,那么从实际上而言,他并得不到他所想要的东西,反而还要损失几万人马。吃下大凌河,女真人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三两万人马的损失没有五六年女真人都无法补充得上。而大明只需将关内的人马调出关外训练,不出两年便可成为新军。
    袁督师是要用大明的优势,以本伤敌!在城墙上一比一的消耗女真鞑子,远远比在野战中二比一甚至三比一的损失明军要划算得多。以大凌河为诱饵卡住皇太极这条大鱼,可以说是在目前鞑子拥有火炮的情况下的又一奇着。唯一让人觉得可惜的是,祖大寿战死将是明军一大损失。
    经过郭广自己的层层分析,他觉得自己渐渐把握住了袁督师的方略。因为行此计策好处多多,除了有利辽东军事内的事情,甚至也是督师向朝廷表示安分守己的机会。历来朝廷都忌讳地方大员独断专行,如今皇上对督师就没有防备吗?!否则怎么会让一向跟督师不和的马世龙守在山海关,又让心腹臣子谷刚来辽东锻炼!他越想越是佩服督师的高超,当然这些话不是可以随便说出来的,甚至是单独对着袁督师,有些话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便行了。
    两天的疑惑顿时开朗,郭广呵呵笑道:“袁督师所言极是,一旦派出援军,就必须调集关内人马,不仅兵马出动,粮草也要跟上,这不是辽东一镇可以完成的,由朝廷统筹最是恰当!”
    “嗯,行复通令全军,大凌河被围之事本督已经请旨。现在各营的将领都在着急了吧!祖家那两兄弟有没来找你?”袁崇焕似乎语气轻快了不少。
    “他们两兄弟急得不行,想来向督师请战,被我赶了回去!”
    “呵呵,意料之中!不过还是不要用他们作前锋,为救其父,本督恐他们过于冒进,反而被敌所伤!”袁崇焕边走边坐回了椅子上。
    “督师说得是!”郭广附和道。
    “袁大人,下官来辽东也有一年,若是出战,下官也愿先行!”谷刚一听可能有战打,忍不住想率军出战。他虽然任宁远兵备使,手下也有五千人马,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打战。皇上让他来辽东,就是想让他学习作战之法。此时不请战,更待何时!
    袁崇焕跟郭广对视了一眼,没有想到这个侍卫统领居然有当先锋的想法。比起那些只想在辽东混功劳的人来说,这个人着实还算不错,没有因为出身禁卫而眼高于顶。
    袁崇焕呵呵笑道:“嗯,谷大人有此想法甚好,如果朝廷准许出战,辽东兵马悉数都要开往锦州,战是有的打。非本督不让你任前锋,而是历来对阵女真都需骑兵开道。”
    袁崇焕的婉拒让谷刚面上一红,自己不过一个毫无军功的白丁,居然想任先锋。更让他尴尬的是,自己一激动居然忘记自己率领的是步兵营。
    袁崇焕见他有些尴尬便正色道:“我辈武人想沙场立功其心可嘉,要打战有的是机会。一旦出援,谷大人便率你的人马作为我中军前哨,本督看你杀敌立功!”
    谷刚听得出袁崇焕没有轻视他的意思,心中感激,站起来抱拳道:“下官谢过督师大人!”
    既然事情交与朝廷决断,剩下的自然只有等待。当下三个人在督师府讲武论兵,研究平辽之策。谷刚为人豪爽,又虚心请教,郭广则机敏,袁崇焕睿智往往一语中的,三人谈得不亦乐乎,直到傍晚才散去。
    郭广宣布袁崇焕的军令后,再无人找他撞木钟了,大家都知道,现在决定一切的是远在京师的朝廷。不过各营还是作好了出战的准备,军需官们也开始调集车马,大军要是出发便开始运送粮草。
    两天之后,一匹快骑从山海关飞骋而至。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四十一章 辽西大雪
     更新时间:2008…10…18 13:06:23 本章字数:5073
         第七卷    辽东攻略 第四十一章 辽西大雪    
    使者带来的旨意很简单,意思却是明白无误。虽然自古就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但是袁崇焕显然没有这个想法,宣布朝廷的旨意后,他再一次重申军令,让各级将领不得妄自出战,然后就散了会。这不仅原辽东将领吃惊,就是谷刚也满心失望。但袁督师宣布的是圣旨,他再有不满也不敢诋毁皇上的决定。一群人从督师府怏怏退了出去,祖家兄弟只能干着急。
    “督师,咱们的底线是在哪?”郭广见众人都出去后,才开口问袁崇焕。
    袁崇焕对自己这个得力助手并不隐瞒真实意图,缓缓吐出两个字:“锦州!”
    郭广所想也是这般,他点点头,说出了另一个担心:“就怕鞑子攻下大凌河后,也许会象上次广宁之战后那样,马上就退了回去。这样放走他们总有点可惜了,不然趁机在锦州城外跟鞑子决战,一战可解决这数十年之扰!”
    袁崇焕背负着手悠悠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之前本督也曾想着一战解决辽东之患,但是经历过广宁之败后,平辽可缓不可急。鞑子国小民少,是经不住我们这样耗的。这次放过了还有下次,何必急着以短攻长!”
    “但是,就怕朝廷的大臣们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郭广还是很忧心,毕竟他在辽东这么多年,看过数任辽东主帅的调换。一旦损兵失地,主帅往往就要换人,甚至是治罪。
    袁崇焕倒没有这番担忧,他有些自嘲道:“这个不用担心,本督当初上任的时候曾夸下海口言明五年平辽,皇上却道要是能十年平定已经幸事。看来,皇上是极有远见!”
    “督师大人,失地总是大罪,皇上即使明白督师的方略,可难保朝中之臣的弹劾。清议之下,皇上有心保全只怕也抵不过大臣们的反对。下官认为,咱们还是要有个由头让皇上能够镇住大臣们。这样保险点,也不容易落人口实。”郭广既是赞画,自然要把事情想得越周密越好。
    “哼,本督也在京中为官多年,知道那些御史们的习气,墙倒众人推,听到点风声便蜂拥上书弹劾。他们也不想想,经营辽东的主帅,环视满朝文武,除了孙学士与本督谁人可任?!”
    大抵在边关任武职的将帅们都不喜欢御史,因为非常之事当行非常之法,在边关不能事事都一定要按着法度来。在将领们认为虽不合法但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御史往往会上书弹劾。驻守边关,特别是跟女真人作战,随时会掉脑袋。如果边兵也同关内的卫所拿同样的粮饷,这士气如何提高?!为了保证将士敢战之心,高额的奖赏是肯定的,下边部属趁着巡边私下跟蒙古部落贸易的事有,将领占有关外大量无主之田也有。连赵率教、满桂、祖大寿在宁远城外都有大片田庄,战乱之中兼并土地易如反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