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继室子的为官路-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笙听罢,一时想起自己幼时的话,忍不住又揉了揉棠棣的头发,鼓励了他几句,这才带着他回了温瑄屋里。
  温瑄还在坐月子,按习俗,谢笙是不该进来的,可谢笙是什么人,能守这规矩?自然只视若无物。左右这宅子被整治得铁桶一块,只要谢笙想,就什么消息也传不出去,也省了外人说嘴的工夫。
  时日渐长,谢笙次子渐渐大了,棠棣也越来越像谢笙小时候,不过这回,棠棣是真神童,在谢笙等人的教导下,也必定不会出伤仲永之事。
  到了第九年期满,周老爷子在新书院待得久了,半点不想回京,便连谢笙催促,也只装傻充愣做不知。
  谢笙无法,只得留下不少亲随在蜀州护着周老爷子夫妇,又说明必须每月通信至少一封,才许他留下。
  都说是老小孩老小孩,周老夫人有时候也无奈得很。
  等谢笙等人离开,宅子一日间变得冷清,周老爷子也有些不适应。后头周老夫人还写信同谢笙说,周老爷子回首间总不自觉要寻他或者孩子们,半夜里还自个儿默默在书桌前坐了几回。
  周老爷子不跟着回来,一个是因着书院之故,另一个,只怕也是不愿意给谢笙添麻烦。
  谢笙正是因为理解,才知道自己是决计劝不动周老爷子的,故而临行前才用强硬的语气说周老爷子必须一月至少写一封信给他的话。
  而且,也就这几年,周老爷子精神头还不错,再等上几年,即便是周老爷子不干,谢笙也是要把他接回去奉养了。
  谢笙拖家带口的,直走了一个多月才回到京中。才休整两日,吏部这边还没消息,谢笙就递了进宫的牌子,果然当即就被应允,叫他次日进宫。
  谢笙进宫后,瞧着上首积威日重的严瑜,一如当年般笑道:“一别多年,君可安否?”


第239章 完结
  “可算是回来了。”
  谢笙进宫; 不过才见了皇帝一面,便被他拉着去拜见太后娘娘。
  朱太后如今也有五十多岁; 却因保养得宜,看上去像是只三十岁上下。若不是旧年曾吃过太多苦; 鬓角难免染上银霜; 只怕这年纪看上去; 还能再小上一些。
  朱太后久不见谢笙; 心里惦念得紧,此时见了他; 不由得红了眼眶:“你这孩子; 出去之后,心就野了; 还敢跟皇帝讨价还价。说是只去六年; 如今又生生成了九年。”
  谢笙被朱皇后唬了一跳; 也顾不得君臣有别,赶忙三两步上前; 半跪在朱皇后面前认错:“姑姑您别哭啊;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那会儿我事情做到一半; 可不甘心叫旁人摘了我的桃子去,何况我不是叫了团团她们两个先回来吗。”
  谢笙自觉自己在外头成长了许多,已经是个沉稳的青年人,可到了自己母亲和朱太后面前,却仿佛这些年的日子都是白过的,他还是当初那个承欢膝下的孩子。
  “你还好意思说; ”说到谢笙的两个女儿,朱太后就心疼,却又被谢笙的姿态唬得心都软了,也不好骂他,便只道,“你们自己不回来,只把两个孩子送回来,我和你娘难道就是特意给你看孩子的?”
  朱太后言罢,又指着皇帝道:“你去问问皇帝,便是我嫡亲的孙儿,也没哪个敢这么扔来,也就是你了。”
  话到最后,朱太后的态度软化了许多,又像小时候一般点了点谢笙的额头,状似无奈。
  皇帝闻言,也在一旁帮腔,数落谢笙的不是,不过他们可没人真心想说谢笙的不是。
  皇帝子女渐渐多了,却谁都不能给朱太后教养,这是皇帝和朱太后不能言说的默契。只要他们还乐意做一对亲密的母子,便不能踏过这条线。
  但朱太后独自在宫中,生活难免寂寞,此时谢笙叫两个女儿多多进宫陪伴,却是正中了太后和皇帝的下怀。
  这两个孩子只是女孩,没有不方便进后宫的顾忌,和皇帝的儿子年岁差距又有好几年,必然不会嫁做皇妃。不管太后和皇帝怎么喜欢,也不会太过界。
  如今是她们陪伴太后,日后她们出嫁,太后也能做她们的依仗。所以两个孩子时常进宫,其实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虽然嘴上数落,可皇帝和太后心里,却满意极了。
  当日太后果然留了谢笙用饭,皇帝也难得呆在太后宫中,彩衣娱亲,等到宫门快要下钥,才叫谢笙离去。
  谢笙回家之后,便没再出门。
  不几日,授官一事便有了消息。
  谢笙当初是从吏部出去的,此番回京,也被皇帝又安排进了吏部,不过这一次,他可不是做郎中,而是成了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和中州刺史同为正四品,重要程度却不可相提并论,尤其又有京官大一级的说法在,故谢笙虽是平调,却也算是高升。
  谢笙到今年,才堪堪三十余,就已经走到了别人要花大半辈子才能走到的地方,任谁都不得不称赞一句少年英才。
  不过,将谢笙推上众人瞩目地位的,是皇帝给他加的另一个官职,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做什么呢?
  参知政事、传皇帝旨意、复审中书舍人草拟的敕诏。
  前朝惯例,中书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别称。
  因为中书侍郎为正四品,官阶稍低,官职却十分重要,所以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其他官职用以提高在这个职位上的官员品阶。
  而这个官职从设立至今,若非登阁拜相,一旦任此官职,便意味着皇帝对他的重视,更意味着他预定了未来的相位。
  至此,谢笙在吏部可谓如鱼得水,即便,他平日多在宫中,对于吏部的差事并不如何用心。
  虽然谢笙已经分家另过,但谢侯在知道此事之后,还是着手请辞兵部尚书之位。
  皇帝非常满意谢侯的识趣,在经过两次拒绝后,予以加封,让谢侯以正一品的官职退了下去。
  谢侯离开朝堂,看似让谢家沉寂,其实却是为谢笙让路,甚至连谢麒,也在不久之后,被皇帝加恩,入了朝堂。
  有了谢侯做表率,谢笙兄弟对于前路如何走,也心中有数。
  谢麒入朝晚,自知能做到三品便是顶天,谢笙却是一步一步,走到了百官前列。
  等到谢笙四十岁时,他总算跨过了四品到三品这个卡了他快十年的门槛。
  此后,谢笙升迁的速度,不说是坐火箭,总归是再没了阻力。
  严瑜五十岁那年,总归也遇上了许多皇帝都会遇上的事。
  皇帝犹似壮年,太子年富力强。太子不能安于现状,发动宫变,险些把皇帝掀翻。亏得当初朱太后给皇帝留了后手,才没叫太子得逞。
  那是难得一次,已经被称为仁君的严瑜再一次展现了自己年轻时的铁血手腕,诛灭太子母、妻全族,并一意孤行,杀尽太子附庸。
  当时皇帝是爽快了,可此事后,皇帝再想为新太子选老师,便难了。于是谢笙便被赶鸭子上架,成了只有八岁的太子的太傅。
  等到太子成人,谢笙也到了辞官的年纪,便索性上书给皇帝,皇帝还想留他,却被他一句又不是辞官之后就不进宫和他下棋而说服,转而赐了他一个只传三代的爵位,叫他常进宫来。
  太子二十岁时,已经九十高龄的朱太后终于到了弥留之际。她人生的最后一刻,是在严瑜和谢笙的陪伴下离去的。
  她的离世对于谢笙两人的打击很大。谢笙为官数载,说和严瑜完全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而几乎每一次,都仰仗朱太后从中周旋,才叫他和皇帝没有半点嫌隙。
  如今朱太后离去,谢笙两人都病了一场,甚至皇帝一度病得连人都认不得了,吓得太子赶忙亲自出宫把同样病得严重的谢笙请进宫去劝慰皇帝,才渐渐好了。
  但皇帝病好之后,总精神不济,没两年,便把位置传给了太子,谢笙也被尊为太傅。
  谢笙和严瑜一辈子君臣相得,传为史书佳话。这好名声也给了谢家后人以帮助,不止是谢笙两个女儿都有了好归宿,儿子都位极人臣。连着谢笙的孙辈,也深得皇帝看重,从小在宫中养大。
  再往后的事,谢笙看不到,但有谢笙文正公的余荫与情分护着,谢家其后渐渐延续成百年世家,虽有沉浮,却不能动摇根基。
  最后王朝败落,谢家也仍屹立不倒,甚至还私下保存了严家嫡系血脉不灭,却是后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