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继室子的为官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啊,”谢笙伸出右手,对着谢侯爷做了两下伸手握拳的动作,露出了一个无齿的灿烂笑容。
  “笙儿?”听见谢笙的声音,先前没被外头说话声吵醒的李氏条件反射的坐了起来,明明人还迷糊着,手就已经习惯性的往旁边伸去。
  因为谢笙刚刚翻了个身,李氏按照自己习惯的距离竟然没有摸到襁褓,几乎是一个激灵,李氏立刻就被吓醒了,直到看见谢笙安安稳稳的躺在离自己方才所及之处约莫一掌的地方时,李氏这才松了口气,发现了不对。
  “侯爷,您回来了!”李氏眼中迸发出惊喜,她立刻站了起来快走几步,来到了谢侯爷身边。可不过多看了几眼,李氏眼中就带上了泪,“瘦了、黑了,侯爷您辛苦了。”
  谢侯爷心里对李氏的关心十分受用,笑了起来:“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不过蜀中夏日确实要比京中更热些,这两日你来得巧,天气不错,过几天热了,你就去我在山谷的别院里住去,那里景色宜人、气候合宜,最是养人了。”
  李氏见谢侯爷和自己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谢笙身上看,忙侧身让开,对侯爷道:“侯爷,这就是咱们的笙儿。”
  “好好好,”谢侯爷笑得更是开怀,一把抓着谢笙襁褓上束带的地方就把谢笙从榻上提了起来,而后抱在了怀里。
  谢笙对这个动作倒是没什么感觉,反而觉得有些刺激,或者说,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个稍微有些大大咧咧,飞高高一样的动作,都是比较讨小孩喜欢的。不过谢笙瞧见李氏被谢侯爷这样毛躁的动作吓得脸色都白了几分,只是在这会儿的烛火下,看得不是太分明。为了不叫母亲担心,谢笙双手做了几下拍手的动作,笑得格外欢快。
  李氏见谢笙喜欢才放下心,转而道:“侯爷还没梳洗吧。”
  李氏说完,就对着外头吩咐了几句,很快就有人捧了水上来。谢侯爷原本想要自己来的,被李氏抢了过去。
  “就让我服侍侯爷一回,侯爷可不能嫌我毛手毛脚。”
  “怎会,”谢侯爷又颠了颠在怀里抱着的谢笙问李氏,“我方才仿佛听见你喊笙儿?是哪个笙?”
  李氏背着谢笙爷俩,看不清她面上的神情,只能看见她如凝脂软玉一般的手轻轻的洗着帕子,她的声音放得又轻又慢:“还能是哪个?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娘说按着族谱,合该轮到这个字,也就不必再去另选旁的了。”
  谢笙抬头一看,发现谢侯爷脸色立刻就变了,只是这话是他老娘说出来的,他也不好反驳,只能在洗了一把脸后,一手抱着谢笙,一手拉着李氏道:“这些年,辛苦你了,等咱们笙儿长大,我定请名师为他择一寓意上佳的字。”
  “孝顺婆母,抚育儿女,这都是妾身应该做的,怎么能说辛苦,为了侯爷,妾心甘情愿,”李氏脸上带着几分坚定和爱恋,在烛光下竟展现出惊心动魄的美感。
  谢笙眨了眨眼睛,有些不敢认,这还是他母亲吗?或许,只是因为他自个儿孤陋寡闻?
  不过谢笙也只是看了片刻,就收回了视线,这是自己的母亲,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
  关于谢笙名字的这场官司,虽然难以接受,到底已成定局,没什么可以辩驳的。可导致李氏刚刚出了月子,顾不得入蜀一路遥远而颠簸的路途,也要带着自己这个小婴儿走的关键原因,是因为谢笙那个偏心眼的祖母做的太过,要是再不跑路,谢笙就要夭折在侯府里了。
  比起几乎必死的侯府,路途虽远,到底还有一线生机。
  “侯爷,我想请您答应一件事儿。”
  “你说,”或许是李氏的气氛铺垫的太好,谢侯爷不自主的理了理她鬓边的碎发。
  “咱们府里已经有麒儿在,侯府后继有人,我就想着,是不是让咱们笙儿走科举一途。倒也不为其他,读书明理,也算是为我们府里留一条退路。”
  烛火明明暗暗,照在李氏脸上。这话虽然说得好听,在场之人却都知道,这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好,蜀中有名师,等笙儿满了三岁,我亲去求他收笙儿为徒。”


第3章 行难
  “小满,小满,你快看,对面山崖上的桃花开了,可真美啊,”两年半的时间过去,大姐儿已经满了七岁。在这时候的人看来,七岁的大姐儿已经不能再简单的对待,甚至于在李氏的管教下,大姐儿已经很少随意的上街行走,出入之时都已经戴上了面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谢笙懒洋洋的躺在榻上,“对面山势较高,桃花开的迟一些也正常。”
  自刚到蜀州那夜,李氏说了老夫人为谢笙定下了乐器之名后,谢侯爷就在次日传令下去,以谢笙出生的节气小满为谢笙的乳名。取的是“最好人生是小满,花未全开月未圆”之意。故而府里上上下下的人称呼谢笙的时候,就都改称小满,或是小满少爷。
  “可惜少了寺庙,不过娘说过两日带我们去黑旗崖,听说那边的寺庙很是灵验,”大姐儿眼中带着几分期待,“也不知道那边的景色怎么样。”
  谢笙一想到黑旗崖在一处高山顶上,就觉得有些头疼,明明这边半山腰就有一座寺庙,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可这话对着李氏,谢笙又说不出来。
  李氏之所以想要去名寺祭拜,无非不过是看着谢笙三岁生辰快要到了,想去寺里为他祈福,祈求为他寻找名师的过程顺顺利利的,不要有半点波折。只是整个谢家都清楚,想要谢笙寻访名师的路没有波折,实在困难。
  谢侯爷如今身为蜀州刺史,手握蜀州军政大权,却也改变不了他出身勋贵之家的身份。蜀州为下州,蜀州刺史从四品,而定边侯的爵位,却是从三品。自古文人与勋贵之间就有些互相看轻的意思,想要为谢笙寻一书院容易,可要为他寻到一个能从一开始就指引他走上正确道路的名师,就实在是难了。
  京中勋贵众多,不得帝王重用的更不在少数。勋贵想要扭转家族败落之像,手里没有兵权,就只能从文。可文武之间的鸿沟犹如天堑,再加上勋贵子弟出仕也用不着经过科举,只要皇帝乐意,就能叫他先从禁卫做起,步入官场。多少勋贵浪费了数十年,也只是一场空。
  现在整个谢家也只能祈求,那些名士能看在谢笙外祖李翰林的面上,能给谢笙一个机会,不要把谢笙拒之门外。
  谢笙不说话,大姐儿也叹了口气,拿起一边的丝线开始打络子:“等我把手上这条打好,这一套基本上就齐了,等礼佛那日把它们供奉在佛前,七七四十九日后再取回来,给你用上,日后必能称心如意。”
  大姐儿的小蔑萝里用细棉布裹得整整齐齐的,都是她给谢笙打的如意结。谢侯爷和李氏这几日的焦躁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她。
  “我日后一定好好珍惜姐姐送我的络子,也必定能够称心如意的,”谢笙心里酥酥麻麻的,一股子酸意涌上来,又被他压了下去。在古代生长了快三年,要是再叫他回现代去,他也不愿意了,要是没了他,谁能好好护着他的娘亲、姐姐呢。
  谢笙对于名师原本没什么太大的执念,如今也改了想法。若走勋贵的路子,他终其一生都会在嫡兄的阴影之下,受他辖制,母亲李氏年老之后也必须得在嫡兄手里讨生活,甚至为了他这个唯一的儿子,对嫡兄笑脸相迎。想要不被侯府束缚,他就只能努力跻身进文人圈子。虽说文人一杆笔,比不得军士拳头硬,可太平年间,重文轻武,才是常态。
  谢笙文学造诣不高,到底有多年史学基础在。自然能预见到谢侯爷如今有多受重用,日后定边侯府的势力就会被压缩的有多严重,说到底不过是水满则盈,一朝天子一朝臣。
  打定了主意走文人路,谢笙慢慢的也就更加理解,为什么谢侯和李氏一直致力于为他寻找名师。不为别的,只因能借名师的名气,遮住谢笙背后太过显眼的勋贵印记。
  “那是自然,”大姐儿显出几分得意,只转瞬又改了话头,对哄着谢笙道,“络子本就是拿来用的,你可不许像以前一样都藏起来。若不是偶然被娘发现,还不知道你有这样的习惯。若是有用坏了的,就叫人和我说,我再给你重新做几个更好的。”
  谢笙面上赧然:“我这不是珍惜娘和姐姐你送的东西吗,都是你们亲手做的,若是坏了一件,我都会心疼的。”
  “你呀,”大姐儿摇了摇头,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她又看了看崖边桃花,“小满你说,黑旗崖上既然有寺庙,会不会也有桃花?”
  “应该有吧,”谢笙没有去过,自然也不知道。
  “是啊,应该是有的,”大姐儿喃喃道,“蜀地虽然偏远,却也不乏世家名士游历,就算是寺庙,也多修建的风雅,自然是知道山寺桃花的句子的。”
  大姐儿说完之后,自觉失言,立刻掩了口。但她又觉得谢笙年纪尚小,应当是没有听懂自己刚才的话的。不过她总觉得自己弟弟聪明得紧,心里有些发虚,就开口赶人:“娘方才派人来传话,说今日做了酥酪,我要把这个络子打完,你先过去陪她说话。”
  谢笙明白大姐儿的意思,顺从的开口:“那我先去寻娘了,姐姐你可得快些来,不然可都要被我吃完的。”
  出了门,谢笙脸上仍带着期待,心里则是沉甸甸的。
  名士、名师。分明他谢笙也不是什么寒门子弟,怎么就这么难寻到一个好老师呢。
  走到李氏屋外,谢笙眼尖的瞧见了平日里跟着谢侯爷的小厮正在外头候着,紧接着里面就传来了谢侯爷和李氏的说话声。
  “侯爷,那李大儒……”李氏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藏不住的急切。
  “我今日带了人再去拜访,已是人去楼空,”谢侯爷叹息道。
  “怎么会,”李氏的口气转瞬多了些许薄怒,“我今早才去山腰的寺里求了签,上头还写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句子,怎么就……”
  “莫要忧心,既然佛祖已经给了提示,必然就有解决之法,不应在李大儒身上,也必定会在旁的人身上的。”
  谢笙目光闪了闪,面对着那小厮有些忧心的目光,像是什么都不知道一样走了进去:“爹,娘……”
  谢笙话还没说完,外头就起了喧哗之声:“侯爷,有加急文书送到!”


第4章 名师
  蜀州山势险要,很多地方马车难以行进,故而李氏在来了蜀州之后,就学会了骑马,且骑术不错。
  此次出门,只是谢家人的私人行程,谢侯爷便只安排了人暗中保护,由李氏带着大姐儿,谢侯爷抱着谢笙,双骑并行。
  谢笙坐在谢侯身前,眼里满是好奇,这可是他第一回骑马。
  因为出门的缘故,李氏并没穿平日里的曲裾深衣,而是换了一身轻便的骑马装,只是戴了面纱。大姐儿和李氏相仿,也戴了面纱,不过身上穿的是和谢笙同款的月白色衣裳。因谢笙还没进学,并不是儒衫的制式。
  “平日里大姐儿和小满还从没穿过这样的颜色,如今看来,也不比那些清流之家的孩子差嘛,”谢侯爷的脸上满是得意,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谢笙的视线更加温和。
  李氏心知自己平日里在教导大姐儿和谢笙之时,并没用侯府的教养方式,一直是按着李家的教法去做的。不然如今只怕大姐儿只会学些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