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异界好种田-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草儿么么因为今年生病,嬷嬷又忙着带孩子料理家事,他们家的菜地被鸡鸭糟蹋了好几次。张小柳便让小麦把刚摘回来的菜和一根给他们家小六的五色绳送了过去。大顺么么家收成不错,自家吃不完都要开始晒菜干了,张小柳便没有再送。

    因为地里的黄豆很快就能收成,五月节时做豆腐的人家也特别多。张家既没有黄豆也没有做豆腐的架子工具,张小柳自然不敢想做,只老老实实去村里杀了猪的人家割了肉剁馅酿苦瓜。

    酿苦瓜就是这个节日的最重要的菜色,大概因为苦瓜最应季,而且本身就有去火解毒的功效吧。这里做苦瓜的方式也稍有不同,除了酿肉馅,还有一种糯米馅。把糯米在水里泡半个时辰,然后倒掉水拌上盐油调味,灌进苦瓜里直到煮熟都不会漏出来。

    做这个并不轻易,苦瓜里面满满都是苦瓜籽,首先要切开两半把里面的籽挖空,然后浸泡半个时辰。等馅料都做好了,才沥干水填上馅,放入锅里焖两三刻钟。

    这里的人都认为隔日的苦瓜最美味,所以这道菜都是要提前一天做好的。晚上张小柳和赵正则忙活到很忙,才算把一切弄停当。

    ————————

    头一天晚上把余事都做了,过节当天便十分轻松。小麦一大早起来拖着弟弟过来,张小柳就给他们在手腕上扎上五色绳。这个过程中不能说话,偏偏小麦这时候才记起石柱还给自己送过一根,连忙去找出来递到哥哥手中。

    张小柳帮他们扎好,拍了拍衣服表示让百毒病患远离,才说:“好了,注意些不要弄掉,到时候要烧掉我会帮你们解开。”

    小松很快就跑走了。

    “小麦,怎么这根五色绳颜色有些不同?”张小柳指着他的手腕说。

    “哦,这是石柱送给我的,我刚刚才记起来。”大概是那天回来就记着拿小鱼喂鸡,把这个东西顺手在床头一搁就忘记了。因为五色绳不能一直放在身边,过了五月就得烧掉,所以刚刚才要去取了戴上。

    张小柳眼皮一跳,直觉送手饰这种东西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但想想人家只是两个孩子,五月节也只是普通的节日,便挥挥手表示知道了,让他出去玩。

    最后进来的是赵正则,虽然张小柳昨晚就跟他说过起了床就要过来,但是他对于一个比自己还小的哥儿充当“家长”角色显然还不适应。张小柳又朝他招了招手,他才走过来。

    张小柳照着方才的样子把他的五色绳扎紧,才说:“明明早听见你起来了,怎么这么迟过来?”

    “小麦他们想要抢先,我没关系的。”这天起床戴上五色绳之后就要去踩路,越早越好。没想到他观察得这么细致入微,也体贴地让两个孩子高兴了许久。

    作者有话要说:第三更。感谢各位包涵

 第33章 初收

    说是出来踩路;可是两人走着走着就去了水田。 天气说旱就旱,这个月以来一直都没有下雨。幸好从山上一直挖下来的水沟里还有一股细细的活水,轮流分到各家的地里也不至于把地底晒干。田里的水稻已经开始打浆,张小柳许多天没来看;这时候才发现田里的作物都开始进入成熟期了。

    这里的水稻长势当然远远比不上他曾见过的杂交水稻;禾秆低矮也不够硬实,想来稻穗也不会有什么逆天的结果;因为禾秆撑不起来。不过因为周围人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大概也就是正常水平了。

    旱田里的作物更让张小柳高兴,玉米秆儿比他还高,上头的苞也有手掌长了。红薯的藤蔓层层叠叠;一片青翠爬满了半片地。黄豆已经结了荚;只是里面的豆粒没有成熟,还干瘪着。

    “这些红薯长得真好,看来我们得把镰刀找出来准备割红薯藤了。”张小柳拉了一把红薯藤,看它几乎有五尺长,高兴地说。

    “可是这时候种红薯,地下的红薯个头都不大。你看别人家都是种的玉米多,下半年才种红薯。”赵正则却是不解,他来张家没多久就赶上春种,那时候虽然也纳闷,却因为摸不准小柳的性格,都是说什么做什么。

    “没办法,我们家里什么剩的粮食都没有,我还想养头猪呢!”因为附近田里的人多,张小柳说话时都是压低声音:“把薯苗藤用来喂鸡喂猪,红薯还可以煮来吃,再说玉米种出来可没有红薯多。”至少它的秆子除了沤肥和用来烧就没什么用处了,红薯却是一点都不浪费。他以前小时候起床就是伴着母亲剁薯苗藤的声音,清晨起来割一把薯苗藤,用大把柴刀在木板上切成细段,加水到锅里煮熟,就能做两天的鸡和猪的饲料了。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收了接着再种上一批吧!”赵正则闻言很高兴,觉得张小柳真是个有主意的人,心里喜欢得不得了。

    “红薯肯定要种,就是我们的地太少了,其他东西只怕就种不了了。”张小柳也觉得要继续种红薯,它能保存得久,产量高,还可以做主食,实在不舍得放弃。

    赵正则闷头想了许久说:“我看到今年又有好几户人家跟村长说要开荒呢,要不我们也去村长那里说说?”

    “开荒?” 张小柳好笑地上下看了他的小胳膊小腿几眼,好吧,虽然现在正是长身高的时候,他这两个月也抽高不少,看上去不像可怜兮兮的豆芽菜了,可是依然是不够锄头高的孩子。再说了,虽然开荒前三年免赋税,可是前三年基本上什么也种不好。

    “你觉得你能开出多大的地方来?我们家里可没有劳动力了。”想要开荒的除了初来乍到没有田土又想扎根的外来人口,基本上都是家里劳动力有剩余的人家。像家中兄弟众多的,虽然开出来的荒地要耕种很多年才能好转,可是毕竟土地是记在自己名下的,能够世代传下去。

    赵正则也觉得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们还是先养着□□,等以后有钱了再去买些水田。”现在开荒的都是在山脚下,引水可不方便,几乎也只能做旱田用。

    “嗯。”赵正则应了一声,也开始烦恼起来。在他心里,七八两银子一亩的田地是横在眼前的高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爬过去。

    菜地的丰收是非常喜闻乐见的,张小柳一点也不舍得浪费了,豆角和苦瓜成熟之后都摘下来煮水再晒干,不能保存的茄子和韭菜成了饭桌上的主力。他变换着许多样式分别把炒茄子红烧茄子清蒸茄子酱拌茄子煮了个遍,终于把大家吃得闻茄子色变。

    “你们不能这样,我们好不容易才种出这些茄子,再过一个月这些菜可都没有了。小心到时候天天给你吃盐拌饭。”张小柳批判的对象主要是小松,小麦和赵正则虽然也明显胆量减少,可从不敢抱怨半句。

    小松显然脑袋瓜子还小,把几个月前的苦日子都忘了,与他干瞪着眼。

    “我要吃肉肉,不然鸡蛋也好……”他大概还有些忌惮这个大哥,身子往小麦旁边移了移,却依旧不肯放弃争取改善菜色。

    “好呀,你出去看看村里哪家吃肉的,然后问问人家要不要你做儿子。”张小柳冷笑一声,说:“你不吃也好,我正觉得今天把饭都做少了,一会儿把你的给我刚好。”

    “不要!”小松听了慌忙捂住自己的碗,白米饭在他心里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小麦,以后大鸡让他看着,小鸡才你喂。家里也没钱买大米了,以后通通吃窝窝头去。”吃饭前小松看到灶台上摆的又是茄子就不高兴,小麦仔细哄了半天就是不愿意吃了,张小柳看得十分火大。

    难怪都说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前几天吃肉可还让他吃出脾气来了。割肉的时候村里可许多人看着他呢,人家一大家子也才割那么两三斤肉,还有些小气的么么只要了半斤做做样子就算了。他一口气割了四斤多的肉,大部分都用来做苦瓜馅了,一大锅酿苦瓜才刚刚吃完。

    “大鸡啄人,我不要喂!”小松常常跟在小麦身后,每次看他把鸡从笼子里放出来都要躲得远远的。有时候饿极了的鸡看到人手上拿着东西都会扑楞上来,小松原先就傻傻地站着被啄过。

    “鸡不下蛋,你就别想吃鸡蛋了。”张小柳哼了一声,继续打击他。前些时候把家里的鸡蛋都吃完了,他想着现在饭量都管饱,几人也没有了以前面色青黄的模样,就没有再去买鸡蛋。

    “我吃还不行吗?”小松不敢再说,悄悄又挪过些,捧起碗来。

    “没什么不行的,你不干活白吃饭,说什么也没用。”张小柳决定好好敲打他一番,大约以前张家爹么真是对他较为宽容的,没有半分小麦的懂事。以前他只觉得他还太小,这段时间却越来越皮了。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现在不立些威严,等长大就管不住了。

    小松以前从来都是被抱在怀里的,被这么说一通虽然听得有些不明白,眼睛却泪汪汪地看着小麦。

    “你,别这样,快些吃了吧,听大哥的话。”小麦平日里虽然维护他,但更服从现在当家的大哥,也觉得家里吃得上米饭大哥已经很舍得花钱了。因此见了小松可怜兮兮的表情也只是拍了拍他的屁股,低声劝他。

    “小麦,以后去哪儿都别再抱着他,你看有哪家的孩子这么大还总撒娇?让他跟着你喂鸡,什么时候捡到有蛋了,再给你做。”

    除了要让小松学着做事,其实小麦一个人喂这么多鸡不太照顾得过来也确实需要人帮忙。第一次买回来的十五只小鸡开始时因为不知道什么原因陆续死了三只,后来养大些就没有再折损。第二次买回来的也活了十四只,家里一共有二十六只,已经是不少的数目了。现在张小柳每天早上都被咯咯咯的鸡叫声吵醒,恨不得把屋檐下那些笼子都提开放得远远的,又怕外面没有遮挡的露打风吹把鸡折腾坏了。

    不管怎么说,小松是吃到教训了。如果想在大哥面前要什么,哪怕哭闹耍赖都是没用的,反而可能给自己招来事儿做。

    也不知道是不是念叨的人多了,接下来的几天竟然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雨。因为黄豆要整棵从地里拔起来,天天看着天气等着收成的人都很高兴。地里湿润了可以省不少力气,就怕跟往年一样要从河里挑水去浇。

    到了月底,田里又开始忙碌起来。最先能收回来的是玉米,必须赶着日子把苞米掰回家,然后砍了玉米秆,把地翻一遍。玉米地下的根长得特别多,如果不把地先翻了沤半个月,再种别的作物就会受影响。

    张家的玉米一共也就两分多地,张小柳试过几次,见几乎没有什么嫩芯儿了,赶紧挑上箩筐去掰了回来。他们个子矮,有时候长在顶上的玉米都要踮着脚尖才能够着,速度也很受影响,弄了一个下午才收完。

    不论好坏先挑回家,小麦和小松就坐在屋前把玉米皮剥开只剩下最里面两层,然后用禾秆三五个扎成一串。这里的人建房子,屋前屋后的屋檐下都有一条粗长的木柱横贯而过,既可以用来挂篮子晾腊肉,也是用来晒玉米和大蒜的最佳场所。

    收了玉米赵正则就接着开始翻地,张小柳在旁边的地里拿着镰刀收割薯苗藤。红薯本身是可以在地下放着很久的,也不急着收。可是过了这几天,地里的其他作物都该抢收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