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炮灰继室重生记-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玲珑心,不是指她有多会讨好奉承人,也不是她有多聪慧乖巧,更不是她善于察颜观色,见人下菜碟,惯会做表面功夫,而是她很能认清识势,并且能安然处之,不论环境多么艰辛,她都能很快安身立命。
  
  初到乡下,又是生疏的地方,不懂的太多,她也会局促窘迫,会因为被笑话而脸红,露出属于她这个时期少女的娇态。可她不会就问,不会就学,动起手来即使磕磕绊绊,笑话百出,可她的神情和态度都异常坚定,让看笑话的人都为之动容,并为她的认真所吸引和感动。
  
  渐渐的,她做起事来也就渐入佳境,并且越发有模有样。从始至终,她始终毫无怨戾之色,哪怕粗面饼子难以下咽,哪怕几天都只能吃绊豆腐、炖豆腐、炒豆腐,除了小菜就是小菜。
  
  就这点,不知比小姑当年强多少。
  
  安氏暗暗点头,问姜辛:“你大舅舅说了,他和人伙着在山上设了陷阱,要是能有收获,过年就不愁吃肉了。”
  
  她虽是乡下普通农妇,但究竟辛苦半载,人生智慧还是有的,她这话的意思是想问问姜辛究竟有何打算,这未出嫁的小姑娘,在别人家过年算怎么回事?
  
  她当然不计较,虽说多了姜辛一个大活人,吃穿上都很费事,但到底姜辛人不娇气,力所能及的帮她做活,吃上也从不挑剔,她多花一部分银钱是真,但到底有限。
  
  可小姑子还在呢,再说姜家老太太也在,总不能就这么不言不语,无声无息的把姜辛一个人扔到乡下便不闻不问了。
  
  真要是姜家给了姜辛委屈受,许家也不是没人,不敢说和姜家做对,但出面问问是怎么回事总还可以吧。
  
  姜辛抿唇一笑,道:“舅母放心吧,等过了年我就回去。”
  
  啊,还真在这过年啊?
  
  安氏不由的满是担心的问:“甜甜啊,不是舅母多事,可你这……到底姜家出什么事了?要是需要你舅舅帮忙,只管说话。他是个粗人,也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可到底是一家人,除了你娘,他就是你最亲近的亲人了,怎么也不能眼睁睁的看你挨欺负。”
  
  “什么事都没有,您就放心吧,是我想着从小到大,来外婆舅舅家玩的机会都没有,再不来,以后怕是更没机会……您也说了,姜家就我们娘俩,人单势孤,要是再不和舅舅、舅母来往,那岂不是更没人了?”
  
  第84章 、未归
  
  求收藏。
  
  姜辛说到这种程度了,安氏也就点头附和:“是啊,城里规矩多,咱们也不懂,其实像你这个年纪也还小呢。”乡下养女儿也娇惯,可真正金贵的不多,生儿育女,哪个不是出嫁前要在娘家多做几年活:“你能念着你舅舅,他就挺知足的了,只要你愿意、你喜欢,只管在这住着,住多长时间都成。”
  
  姜辛笑着应承:“那就要叨扰舅母了。舅舅可曾说几时回来么?他是自己去的还是和人约着一起去的?要不要中午给他送饭呢?”
  
  安氏摇头:“甭管他,他在这山脚下住了四十多年,打小儿刚会走就往山上跑,哪儿是哪儿他分得清着呢,就是中午不回来,他也能找着地儿吃点儿东西,你别担心他,我们也吃饭吧。”
  
  许家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许安和今年二十一岁,娶的妻子是大妹妹许安珍的小姑儿孙氏。孙氏也才十七岁,却嫁入许家两年了。她面容清秀,身材纤细,瞧着是个性格温和的。只可惜因小时候生病,成了个哑巴。
  
  次子许安平今年十九岁,已经订了亲事,是小妹妹许安芝的小姑子李氏,因李氏尚幼,才十四岁,是以还没完婚。
  
  许安芝今年十六岁,订好了明年九月和二哥相继完婚,此刻也还留在家里备嫁。
  
  到了吃早饭时分,一家人便聚在桌前。乡下没什么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可还是分了个先后。男人人们要干活,许安和兄弟便先吃。等他们吃完了,女人们才能上桌,自然是桌上剩什么吃什么,剩多少吃多少。
  
  姜辛便入乡随俗,和舅母、表嫂、表妹一起用。
  
  安氏心里怪不落忍的,但许大舅也说了,城里男女是不在一桌吃饭的,就是说话,那也是丫鬟婆子一堆,还要架个屏风,远远的说几句,连个正脸都看不着。
  
  没有到了乡下就改了这规矩,回头姜有挑起刺来,倒是说许家把她家的姑娘教坏了。
  
  许家的女人们都是安静而沉默的。
  
  孙氏是不能说,坐到炕桌跟前,先谦卑的朝着众人俱是深深一低头,这才垂下眼睫,一副恨不得把自己埋起来的模样。她吃饭时也是小心翼翼的,给别人盛饭,都是满满的,到她那就浅浅一碗底,端起碗来吃饭时也悄无声息,筷子几乎不动,实在干得难以下咽,她也只拣自己身前那碗里的一小块地方挟。
  
  许安芝是不愿意说,小小年纪,稚气未褪,脸上已经涌现出了淡淡的忧愁。她要忧愁的事很多,但都没有她说话的余地,她也只能忧愁一下。
  
  对于这个凭空掉下来的表姐,她从惊讶转变成羡慕再到不甘和酸涩,也就是瞬间的事。可她也只是放在心里不甘和酸涩那么一下,面上仍是淡淡的忧愁。
  
  她知道自己也只能干看着罢了,没什么是能改变的。那是人家的东西,人家的生活,她抢不来也夺不走。
  
  许安芝吃完饭要纺线,孙氏要做一大家子的鞋袜衣裳,这些都不是姜辛擅长的。再说她这辈子也没打算这么温婉贤良,就算将来真的嫁了人,难道样样都要自己亲手缝缝补补不成?有条件请个针线丫鬟,没条件……那就将就呗。
  
  她大多是给安氏打下手,看她做饭、腌菜,或者在村子里四下走动,借个东西,去哪家串串门。
  
  旁人都知道这是嫁出去的许家姑奶奶的女儿,对她很是亲热,这个伯母,那个婶娘,拉着她说起她母亲从前的旧事,话里话外都是恭违。
  
  姜辛只抿着唇笑,一副乖巧得不了得的模样。众人都很喜欢,直夸许家姑奶奶有福气,也夸安氏有福气。
  
  安氏颇有点哭笑不得的模样,可自家外甥女这么做必是有她的道理,她也只会在一旁附和。
  
  忙了一天,转眼到了傍晚时分。冬天天短,老早就黑下来了,因着有白雪映衬,倒是不那么黑。
  
  许大舅还没回来。
  
  不要说姜辛,连安氏也焦急起来。去趟山上,来回也得两个多时辰,他就是舍不得,在山上多守一会儿,可这会儿也该回来了。
  
  别是出什么岔子了吧?
  
  许安和、许安平兄弟也都回来了,隔着窗户问了一声安氏,听说父亲没回来,便商量着去山上找。
  
  安氏追出来道:“不许去,你爹说不定这会已经下山了,回头你们父子再走岔了,可就更值多了。”
  
  许安和道:“那也不能坐家里干等着,我去问问三爷爷,看能不能叫上些人,打着火把一起去山上找。”
  
  安氏这回不吭声了,心里盘算着,人多势众,不管怎样,总能有个着落。可一想到这么晚许大舅不回来,十有七八是出事了。
  
  本来家里就不富裕,他再出点儿事,不亚于给这个家雪上加霜。
  
  就这么一愣神的功夫,等她意识到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才想起来问坐在身前低头做针线的孙氏:“甜甜呢?”
  
  孙氏一脸懵懂,没听见。都说十聋九哑,孙氏也是先聋后哑,两人面对面,她看到你说话时嘴唇蠕动,还能听个七七八八,可你冷丁说话,她毫无防备,是压根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
  
  安氏一叹气,这个媳妇娶来也不知道能做什么。进门两年了,肚子也没动静,平时就和个木头桩子似的,不言不语。虽说耗费的不多,可到底自己还搭进孙家一个姑娘呢。
  
  许芝珍在家什么活没干?过了门更是抵半个男人,家里家外,一样也不落,去年生了个大胖儿子,孙家上下都乐得见牙不见眼的。
  
  当初孙家还处处拿捏,好像孙家的姑娘嫁进许家吃了多大亏似的。事实说明,许家娶了孙家姑娘才是吃了大亏。
  
  可能怎么办?又不能把这个儿媳妇退回去。许安和成亲本就晚,年纪又大,再休妻,又哪里有个妹妹给他换亲?
  
  别人家婆媳都有说有笑,虽说也争争吵吵,可到底是一家人,吵也好,闹也罢,日子就过到一起去了,哪像她们家?
  
  第85章 、受伤
  
  安氏再度叹了口气,望向许安芝。这屋子里除了她,再不会有人知道姜辛的消息了。
  
  许安芝没辜负她的期望,愁苦的坐在黑影里,道:“表姐和大哥、二哥一起出门了。”
  
  安氏一惊:“她跟着去做什么?你怎么不拦拦?”
  
  许安芝悠怨的道:“我哪拦得住?”
  
  安氏气的一顿脚:“你怎么这么糊涂,至亲表姐妹,那和亲姐妹差得了多少?说你好几回,你总是不阴不阳、不冷不热的,你当自己是公主呢?目下无尘,还要别人上赶着讨好你?”
  
  许安芝就又不说话了:娘真是好烦,说那么多没用的做什么?她也知道和姜辛处好关系意味着什么,可人和人之间,就是差那点缘分,她能怎么样?
  
  安氏抱怨半天,只有孙氏似有所觉,抬头瞥了她一眼就又低下头去。屋子里静悄悄的,为了省钱,连盏灯都没点。屋外北风呼啸,间隔着此起彼伏的犬吠,显得格外的凄清。
  
  因为心里有事,时间便格外难熬。安氏强撑着出了屋,孙氏沉默的跟着,跟她深一脚浅一脚的往院外走。
  
  因为不会说话,她连安慰都做不出来。
  
  安氏倒是瞥了她一眼,道:“外面黑,你回去等吧。”
  
  孙氏摇头,安氏也就没再说话,好歹多一个人就多了一份胆量。
  
  驻足在门口,听着村里乱烘烘的狗叫,安氏自言自语:“这老头了,跑哪儿去了,怎么就愣是不回来呢?”
  
  站了没一会儿,她就冷得直跺脚。
  
  孙氏也冷得受不了,可婆婆都不说什么,她也就更不敢有所表示。
  
  远远的听见有脚步声,安氏精神一振,可眼瞧着是从隔壁许老三家出来的三嫂,她又叹了口气。
  
  许三嫂已经走了过来,老远就朝着安氏道:“我说兄弟媳妇,这大冷的天你在门口站着干吗呢?等冻冰呢?”
  
  安氏苦笑,道:“这不是你兄弟没回来,我这心里不落停嘛。”
  
  许三嫂道:“你在这等着他就能立马回来了?依我说你赶紧回屋等着去。村里人都去找了,也不过就这一时三刻,早晚的事,他们大老远的从山上回来,又冷又饿,你总不能让他们冻着?还不赶紧烧水做饭,候着他们。”
  
  正说着话,姜辛扶着后街的许奶奶也过来了,她今年七十多了,头发花白,却身体康健,走路比姜辛都快,手里拄根拐杖,也不过是因为雪天路滑才添的。
  
  她一路走,一路高声大气的道:“老九家的,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